东汉末年枭雄志 第486章

作者:御炎

  感觉指挥这样一支军队是一种享受,比起当年指挥荆州军队打仗的时候要舒服的太多太多了。

  将军指挥这样的军队作战,是真的很轻松,只要看准时机发号施令,军队就能以惊人的组织性和反应速度回应将军的号令,与发号施令的将军共同进退。

  将军可以尽情展现自己的才华,尽情施展自己的指挥才能,锐意进取,而不用担心士兵跟不上自己的脚步。

  他们就像是没有感情的杀戮机器一样,只要上了战场,战鼓声隆隆响起之后,就是如此。

  先是一阵箭雨覆盖过去,把马韩人射到了一片,没有足够甲胄和盾牌保护的乌合之众面对魏军的锋锐箭矢简直就是来送菜的。

  仅仅是箭雨打击就能把这群乌合之众的浓烈仇恨打到动摇不已产生混乱。

  见此情景,王威一声令下,魏军军阵如墙列进稳步向前,雪亮而冰冷的长矛不断的突刺,拔出,突刺,拔出。

  盾兵抵挡在前,长矛手突刺在后,双方默契配合,一步一步一步的把马韩人的队列往后推,一边刺,一边推,一边刺,一边推。

  马韩人不断的被刺死,被推倒,惨叫着,哭喊着,掉头就跑,完全没有方才的那股气势了。

  人多势众的马韩人的『军队』就这样给魏军推到崩溃了。

  他们被魏军往后推,立足不稳,前面的不停的往后退,后面的没有及时得到消息,不知道前面发生了什么,还在向前,这样就挤在一起了。

  于是马韩人前后互相推攘,左右互相推攘,推来推去的,就这样直接了断的崩溃了。

  没有任何意外的崩溃了。

  四处溃散的他们遭到了魏军果断的追击。

  于是王威大获全胜,用一千人正面怼翻了五千多人的冲击,斩首一千两百,俘虏两千六百,就剩下一千多人给他们逃回去了。

  太史慈没有停下脚步,他继续带兵向前。

  王威和苏飞算是明白了。

  之所以魏军没有在此之前消灭三韩,纯粹是郭鹏腾不出手来,要搞个先后次序,先灭掉江南,然后再收拾公孙度,顺手把三韩灭掉。

  要是郭鹏能腾出手来,三韩估计早就崩溃了,根本苟不到今天。

  不过这也无所谓了,因为三韩的崩溃本来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马韩,辰韩,弁韩,一个都跑不掉。

第875章.八百八十五 郭某人的政策重点永远都是农村

  挺进朝鲜半岛之后,太史慈麾下魏军兵分两路,大肆扫荡三韩之地。

  旬月之间,所到之处,没有谁可以阻挡魏军前进的脚步。

  每到一处聚居点就会击溃当地人的抵抗,杀死当地人的首脑贵族,将他们原有的组织彻底摧毁,然后占领当地。

  而与此同时,大量魏国官吏也从青州港口出发,在青州刺史糜竺的组织下乘船大量抵达三韩之地。

  与之一同行进的还有专业的建筑队伍和一些必要物资。

  这也是郭鹏事先订下的计划策略。

  考虑到摧毁三韩之地原有的社会组织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不过在重建这件事情上,就不得不用魏国基层的官吏们去进行管理了。

  不仅要管理,还要教会这些三韩的原住民们学习汉话和识字,然后建立村庄,开始屯田,修路,建立起基础的秩序,开始统治。

  不能打下来就不管了,那就无从治理,无从收益,也无法收税了。

  既然打下来了,就要占有,就要统治,就要得到一切,这是郭某人一直以来的办事风格。

  对付三韩之地的人是很容易的事情,摧毁他们原有的社会组织和一些本地贵族之类的也是相当容易的。

  一口气杀光就好,留下那些大字不识一个的普通原住民,很好统治。

  所以在太史慈等人出发之前,朝廷政令下发之后,青州兖州和徐州三州之地的基层官吏们就开始了新一轮的筛选。

  从中选择一些有很好的组织能力的乡长村长一级的基层官吏,带着自己治理地方的经验,前往朝鲜半岛开始工作。

  青州徐州和兖州三州的财政也要拨出一部分投放在朝鲜半岛上,为今后开发朝鲜半岛提供资金。

  综合看起来,讨伐朝鲜半岛是这一场战斗之中最容易的战斗了,因为他们压根就没有什么成熟的国家组织,还处在半奴隶社会的状态之下,文明层次根本就不是一个等级的。

  摧毁他们原有的些许文明是很轻松的,把汉文明整体移植过去也是轻而易举的。

  殖民,尤其是对没有强大且成熟的原生文明的地区进行殖民,乃至于同化,原来是一件如此愉快的事情吗?

  郭某人的野心剧烈的膨胀着。

  太史慈这边进军十分顺利,于禁那边的主力军队也在辽东半岛上的平郭县顺利登陆了。

  十天的海上航程,让晕船的人是受够了,也是吐够了,堪堪适应海上风浪。

  终于,等到了登陆的日子,他们顺利的登陆,整军,安营扎寨,欢庆自己终于登陆了,为此感到十分的庆幸。

  休整一夜,于禁整顿了军队,然后派遣先锋将夏昭带领一支三千人的军队前往平郭县。

  平郭县是辽东第二重镇,人口和城池都是有规模的,不过和中原重镇比起来自然不在一个档次,甚至在魏军看来,简直就是低矮破败的代表。

  所以这样的平郭县城根本也不可能抵挡住三千魏军的突然来袭。

  这座城池不过一炷香的时间就被魏军全部占领,城中少数辽东官吏被悉数斩杀,抵抗的辽东军兵两百多人被全部斩杀,魏军正式占据了平郭县。

  随后,于禁带领整个军队进驻平郭县,以平郭县为中心构筑了最初的作战指挥中心,商量接下来的行军作战计划。

  目前的作战计划当然是北上汶县,继而突破安市县,再向新昌县进攻,然后抵达襄平县。

  作为最后一个汉人割据军阀势力,毁掉这个军阀势力就是本次作战的核心任务,摧毁掉辽东公孙氏政权之后,再开展毁灭高句丽、扶余国的战略计划,将这两个相对成熟的国家组织灭掉,解除东北方向的异族威胁。

  建立起一个稳定和平可以发展的平州。

  说发展就发展,说建设就建设,郭某人不和你玩虚的。

  于禁在郭某人麾下做了那么久的将军,自然也明白郭某人的做事风格。

  “夏将军,你带兵为先锋,向汶县进军,我率军在后,跟着你一路往前,直接行军到襄平县,没有问题吧?”

  于禁指着地图询问夏昭。

  “遵命。”

  夏昭领下命令。

  其实进军计划就是这样简单,枯燥,乏味。

  因为地广人稀的辽东大地上根本没什么人烟,和长江以南一样,很多地方都是无人区,原始丛林密布,是野生动物的乐园,人类足迹十分罕见。

  就算有,也是当地原住民,土蛮。

  围绕着平郭县这座辽东第二重镇,周围有一系列的农庄,一系列的开垦土地,于禁派人四散而出,要求占据这些农庄,消灭反抗的人,要求这些农庄的农户向魏政权效忠,并且缴纳赋税。

  辽东这地方,摧毁当地原有的社会组织,把公孙氏统治下的豪强地主什么的剿杀一遍,就能直接掌握这里的土地人口。

  而跟在于禁的身后,冀州刺史韩浩和幽州刺史鲜于辅还会调动本地的一些基层官吏干部,顺着海路,跟随魏军进军的步伐,将魏军打下来的土地巩固,统治,吞吃进肚子里,缓缓消化。

  尤其是农村,必须要派遣基层村长、乡长进入乡野之间,把农村建设起来,把基层组织建设起来。

  郭某人很明确,魏帝国打政策重点永远都是农村,针对的是农村,绝不是那些大规模的历史名城。

  魏帝国毫无意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农业国。

  虽然他的手工业发达,商业发达,军事强盛,但它依然是一个农业国,一个重农抑商讲究小农经济的农业国。

  中华帝国从始至终都是个农业国。

  农业国和现代工业国不一样,国力精华是分散的,不是统一的,小农经济的确弱小落后,但是它有一个优点,就是没有要害可抓。

  和现代工业国不一样,几个大城市提供了极大的gdp数据,一旦大城市遭到毁灭或者进入紧急状态,对国家的运转就将产生极大的影响。

  而农业国就不一样。

  占据几个大城市或者交通枢纽,甚至占据所有的大城市,控制周边的交通要道,对于这个农业国家来说是没有意义的,并不能灭亡它。

  因为它的绝大部分生产资料都散布在农村,不在大城市,最大的有产阶级是土地主,而不是资本家。

  大城市是靠农村提供的各种产物支撑起来的,并且以大城市为中心,发展小规模商业,实际上基础在于广大且分散的农村。

  古代皇权衰弱的原因和国家覆亡的原因也就在此。

  政府组织基本上止步于县,认为只要占据了县城就算是统治了整个县域,事实上县城非但不能统治县域,还要受到县域的支配。

  若要发展一个农业国,动员一个农业国,治理好一个农业国,就非要把政权触角深入基层不可,单单占领一个县城是没有意义的。

  而在征服战争之中,郭某人遇到的对手全部都是这样的。

  袁绍,袁术,吕布,李傕郭汜,刘表,刘璋,还有孙策。

  他们的政府往往只在县城,县城往下就是宗族豪强自治,郭某人只需要拿下县城就能摧毁对方的政府组织,结束对方对这一地区的统治,转而确立自己的统治。

  但是这就是真正的占领了吗?

  并非如此,这个国家的要害不在县城,而在县城周边的乡村地带。

  所以除了占据县城之外,郭鹏往往会要求魏军深入乡村,找借口杀死当地的土豪宗帅,瓦解当地原有的社会组织,再用魏国的乡村制度取而代之,掌握农村。

  只要农村在手,生产资料在手,那些精英士人、豪强聚居的大城市就翻不了天,郭鹏就有改天换地的底牌。

  他不断的用战争和军队为他自己争取到更多的生产资料,争取到更多的农村,用他的权力和威望在地方上巧取豪夺,用他所掌握的农村在地方上包围豪强们的庄园,包围士人们的大都市。

  在一个农业国度内改天换地的要义,就在于此。

第876章.八百八十六 郭瑾主动请缨

  对于郭鹏执意要求军队广泛摧毁庄园占据农庄的要求,郭瑾是理解的。

  郭瑾深深的明白自家老爹的思想,并且继承了自家老爹的这种思想。

  他也认为建立强盛国家的要义在于控制农村,而非县城或者什么历史名城。

  对于这种旁人懵懵懂懂的指令,郭瑾心知肚明,所以在于禁分派人手出去占领农庄土地的时候,郭瑾主动请缨。

  “殿……伯瑶啊,领兵作战这种事情不是你该做的。”

  于禁当然不放心郭瑾出去,所以要阻止郭瑾。

  “将军,家父十九岁从军上战场,浴血拼杀,才有今日,我年已二十,自幼习武,兵法也有涉猎,难道连这种小事都不能去做吗?那家父让我来军中又是为了什么呢?只是看着而已吗?”

  郭瑾连续几个反问让于禁有些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还真别说,这郭瑾年仅二十,但是说话做事自有一种风格,而且言辞之间颇有点气势,感觉很强势,隐约之间,于禁看到了郭鹏的一点影子。

  郭鹏教子有方啊。

  于禁不由得有些感慨。

  “将军为我担心,我心知肚明,但是父亲为了护我周全,调派五十名禁军在我身边,他们都是勇士,无不以一当十,况且只是进入乡村,没有大股敌人,请将军放心!”

  郭鹏再次请求。

  这下,郭鹏身边的关平也站出来了。

  “将军,关某在军中多年,有战阵厮杀的经验,关某以性命担保,必不让殿……不让伯瑶伤到一根汗毛!”

  关平十四岁就被关羽带在身边,在军营里厮混,十八岁就上了战场,也算是年轻一代的佼佼者,有他在郭瑾身边带兵,于禁也没理由不放心。

  郭瑾身边的一堆二世祖们也纷纷站出来为郭瑾担保。

  “请将军准许!”

  夏侯衡,夏侯尚,曹泰,曹真,卢毓,陆议,这几人纷纷为郭瑾担保,愿意用性命保全郭瑾的安全,请于禁准许。

  无奈之下,于禁拨给了关平五百精兵,让关平带着这五百精兵,还有五十名精锐禁军,一起护着郭瑾出城扫荡乡村,宣扬郭魏政权的统治,遇到抵抗的格杀勿论。

  出发之前,于禁还把自己的精良盔甲给了郭瑾,亲自为他穿戴,细心叮嘱他一些注意事项,比自己带兵打仗要紧张多了。

  郭瑾等人出发之后,于禁还让自己身边的亲将带着五百护卫队远远的吊在郭瑾身后,一旦有所不妙,就立刻冲上去,不惜一切代价保护郭瑾。

  于禁的担忧郭瑾自然明白,但是郭瑾依然认为有些事情他必须要经历,有些险地,他也必须要亲身抵达,亲身感受。

  因为郭鹏对他说过,人是不可能感同身受的,只有真正经历过,受过伤流过血,才知道到底有多痛。

  无论你说得多么天花乱坠,没疼过和疼过的就是不一样,不信就是不信,不撞到头破血流,就是不信。

  所以郭瑾也觉得,只有自己脱离长辈的保护亲自担负起责任,才能感受到家国重担压在肩上到底是什么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