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 第433章

作者:御炎

  曹睿做皇帝的时候,就曾经因为不能干预尚书台政务,甚至不能进入尚书台行文书而十分烦恼,却又无可奈何,可见曹魏皇权的衰弱。

  所以在郭鹏无法用科举制度斩断士人权势来源的根基之时,他必须要分化尚书台的权力,弱化尚书令和尚书仆射的权威,一点一点削弱他们的作用。

  然后再想办法把权力重新集中在自己手里。

  以此在新的全国性士族诞生之前就把萌芽掐灭在摇篮里。

  权分八部,各置首脑,又要程昱和田丰专司一部以费其心力,使之不能全心全意行使相权。

  这还不算,郭鹏为了进一步制衡尚书台,还在尚书台之外设立了内阁。

  尚书台最早就是汉帝为了分三公九卿之权而设立的秘书部门,且在编制上属于少府,属于内廷部门,和内阁的诞生有相近的意义。

  所以郭鹏很早就设置了内阁,他有意让内阁的官员成为他的亲信之臣,帮助他处理政务,且只能由他来任命,不能走其他任何路子进入内阁。

  再然后,内阁首辅一样没有辟召属官的权力,这一点很重要,这是郭鹏特意确定的。

  内阁是他的私人顾问部门,虽然也是正式的官署,但是首辅没有征辟属官的资格,所以内阁首辅只能依附于郭鹏存在,整个内阁都是如此,这将是郭某人可以操控内阁对抗尚书台的重要前提。

  又因为内阁首辅是郭鹏的亲近之臣,最接近郭鹏,背靠郭鹏面对尚书台,随时可能以亲信的身份被外放到某个重要实权部门做大佬,所以内阁首辅具备的优势和权势在尚书台看来是不可小觑的。

  而内阁首辅的权势来自于郭鹏,并不能来源于他的本身和他的血脉。

  因为这样的事实,加上郭鹏对内阁阁员的各种优待,所以已经有一些士人对内阁的存在提出了不满。

  他们认为内阁里都是一群『幸臣』,包括前任内阁首辅王粲,以数学得到了郭鹏的赏识,只会曲意奉承,没有士人的风骨。

  初步的政治纠纷已经开始出现。

  郭鹏虽然不能从传统意义上动摇士人政治的基础,但是自己搞点革新,在士人们看来,虽然不满,但就是捏着鼻子也要承认,谁让郭鹏威望高权力大呢?

  代表,也有权势强弱之分。

  郭鹏虽然暂时不能从名义上把内阁提升到和尚书台一样的地步,但是至少可以让内阁在实际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就是传统意义上的位卑权重。

  这和尚书台一开始的定位是一样的,郭鹏要让尚书台产生危机意识,从而和内阁打擂台,吸引火力。

  让尚书台和郭鹏之间产生的联系无论如何绕不开内阁,让内阁实际上成为皇权的打手,某种意义上形成对目前权力空前庞大的尚书台的制衡。

  也要更加促进郭鹏作为皇帝的高高在上。

  皇帝不方便下场亲自手撕臣子争夺权力,那很没有逼格,会失去神秘感。

  不仅如此,郭鹏还要在内阁之内逐渐动手,多纳入寒门豪强子弟,排斥士人子弟,在不久的将来,让内阁和尚书台分别成为寒门和士族斗法的大本营。

  这是拉拢寒门打击士人的手段之一。

  与此同时把尚书台集于一身的权力划分出去,细分职责,每一部都置一个尚书两个侍郎,把目前尚未形成规矩的六曹尚书之类的雏形直接催生为成熟的各部尚书,各有各的职权。

  至高无上的尚书令自然眼下还要存在,但是未来,郭鹏会逐步架空尚书令的权力,让尚书令有名无实,把尚书台和各部实际上进行切割。

  郭鹏会逐渐,一点一点的直接下令给这些办事部门而非尚书令,渐渐让八部尚书实际上通过内阁直接和皇帝对接,以至于没有一个统一的首脑,以此弱化士人的权势。

  慢慢的,把尚书令这个实际上的宰相给架空,废除相权,把相权和皇权二合一,全部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程昱和田丰固然是郭某人的亲信,但是在郭某人现在是皇帝,是君,不是民了。

  为了巩固皇权,这两人实际上掌握的相权就是他最大的敌人,他在的时候还能驾驭相权,可一旦他不在了,他的后代就可能面临曹睿的窘况。

  曹睿甚至都不能插手干预尚书台的行政,面对士人的抵制,他甚至无能为力,只能干瞪眼,那就等于是相权侵夺了皇权,是皇权危机。

  曹魏的覆辙,郭魏不能重蹈。

  可是一个内阁明显是不够的,而且眼下,内阁里也有很多士人子弟,甚至是优秀的士人子弟,比如诸葛亮,比如司马懿。

  郭鹏要用他们,但是他们本身的阶层属性就注定了他们是郭鹏的敌人。

  所以仅仅只是依靠内阁是不行的,最多形成党争,难以带来正面影响。

  所以还需要其他的助力。

  御史台算一个。

  因为郭氏家族是法律世家的特殊性,所以御史台的主要职位已经基本上被郭氏家族及亲眷垄断了。

  御史大夫和御史中丞作为监察官员,被郭鹏定义为背靠皇帝面向群臣的职位,拥有监察之权,主要的职责就是对尚书台的官员进行监察。

  看看他们有没有贪污腐败,有没有渎职。

  御史台被郭鹏完全掌握的好处就在于方便郭鹏随时以反腐为名掀起政治清洗。

  郭鹏在后人眼里一定会成为自秦始皇以来第一个大规模高频率反腐的皇帝。

  参谋台也是郭鹏设立的机构,也是郭鹏为了分裂士人之权而建设的。

  戏忠和郭嘉是参谋台的一号二号首脑,专司行军征战的谋划和战略设计,不参与行政。

  参谋台和军队之间仅仅只隔着一个郭鹏,虽然参谋台本身就是郭鹏用来隔离传统士人和军队的,但是参谋台本身所用的人基本上也都是士人。

  目前是不担心,但是长久看来,为了避免目前被自己牢牢掌握的军队被士人渗透,郭鹏决定同步建立一所军校。

  目前他正在筹划。

第778章.七百八十七 郭某人的专制之心

  对于这所军校,自然也是用来为夺权保驾护航的。

  既然是为夺权保驾护航,那他自然打算以皇帝兼任校长。

  把这所军校打造成专门培养忠于皇室的军事人才的重要学府,然后以大量军校的人才进入参谋台,垄断参谋台的职位,以此逐渐确立参谋台官员都毕业于军校这样的一个传统。

  而且军校不对外招生,只对军队招生,对于军队内部那些立下功劳且有志于进行参谋工作的军人进行专门性的培养。

  不识字不要紧,出身黎庶也不要紧,进了军校,可以学,什么都能学,只要立功,愿意发展,都可以获得进入军校深造的机会。

  如此一来,算是间接的为黎庶打通一条上升渠道,且从根本上隔离士人和军队之间的联系,确保皇帝对军队的掌控。

  对于专制帝王来说,军队是真正的红线,比起他的权力都重要,因为足够强大的武力是一切统治的根基,武力才是根本,皇帝如果不能直接掌控军队,将是极其危险的事情。

  所幸魏军从护乌丸校尉时代建军开始就被郭鹏掌控的非常严实。

  军纪严明,军规十分严苛,各种规章制度深入贯彻落实,任何试图挑战的人都没有好下场,无论是谁。

  通过这样的方式,郭鹏对军队的掌控力也非常强。

  他要对军队做什么,士人们是干预不了的,他要做这些事情,只要是针对军队,士人就拿他没办法。

  动不了你们的命根子还动不了军队?

  别想着动我手里的军队,你们懂!

  这一点,相信大家是心照不宣的。

  而且就东汉士人歧视压制军人的传统来看,郭某人并不担心他们会在军队里拥有什么势力。

  这年头,都是优秀的军人卯足了劲儿往士人转型,比如河内司马氏,司马懿的本家,除此之外,还从没听到过士人往军人方面转型的。

  等他们反应过来想要转型的时候,估计已经来不及了,军校已经确立了。

  中央的具体架构郭鹏就确立的差不多了,重用内阁,分化尚书台,垄断参谋台和御史台,以此提拔寒门豪强和黎庶,打压士人。

  定下这个基调。

  而在地方,郭鹏没有大动干戈,地方依然是州郡县乡村五级制度,其中州刺史和郡太守依然具备辟召属吏的资格,这是郭鹏暂时无法撼动的。

  州刺史那边倒无所谓,毕竟被郭某人剥夺了军权和财权之后,只剩行政权的州刺史掀不起什么风浪,郡太守其实也差不多,但是二者具备的辟召之权依然是很大的隐患。

  地方政府的开府之权是建立在东汉与豪强共天下的基础之上,郭鹏是被迫继承这个规矩的。

  因为东汉的不作为和虚弱的小政府,郭鹏必须要为他们擦屁股。

  其实这种制度的建立也是有实际意义的,掌握资源和人口的都是地方豪强,你官府不与豪强合作,就不能很好的治理地方,所以才要把权力分给本地人,这是郡太守开府的实质。

  州刺史开府也是差不多的,只是在汉末乱世的背景之下,开府变成了郡守和此事笼络当地军事人才参与争霸的渠道,变了味儿。

  本来开府是为了维护统治的。

  而且在这样一个交通讯息极其不畅通的时代,交通和讯息传播速度是限制君主集权的一大因素,所以郭鹏从掌握地方开始就特别专注于修路和建设驿站以增强讯息传播速度。

  多年下来,他在中原修建了相当发达的交通网,并且将之延伸到了河北,继而延伸到了并州和幽州,又通过战争延伸到了关西和扬州。

  增强交通,增强迅速传播能力和速度,是增强中央集权的重要方式,而通过对讯息和情报的掌控,郭鹏可以很明确的感受到权力的增加。

  将来从地方层面打破二重君主制的契机就在交通建设的层面。

  但是,光这样还是不够的。

  为了进一步巩固皇权,增强皇权,抗衡士人的血脉优势,郭鹏还要重用宦官和特务,搞一把士人们最厌恶也是最恐惧的宦官政治和特务政治。

  这是必然的,也是郭鹏筹备已久的。

  从他决定要当皇帝开始,他就知道自己离不开特务和宦官的帮助。

  宦官政治和特务政治在历史上都是为了巩固皇权而出现的,因为被士人们厌恶,所以声名狼藉,但是对于皇帝来说,这是非常实用的。

  放到现代,宦官因为历史因素没有了。

  但是特务,哪个主权国家不搞?

  宦官没有了后代,去了势,是只能依附于皇帝的畸形存在,是专制君主制度下的特殊存在。

  历朝历代皇帝都有用宦官对抗文官的例子,而宦官们大体上也都忠于皇帝,是皇帝最忠诚可靠的打手。

  唯一的例外是唐朝中后期的宦官,不过这也是有其历史因素,还有一定意义上的以讹传讹。

  不过唐朝宦官的确空前强势,其原因主要在于他们掌握了中央禁军神策军。

  在遍地军阀割据的情况下,唐皇不依靠宦官掌握的神策军,还真没什么办法,但是这也是他们自己把唐王朝给玩坏掉的原因,也有唐王朝处在世家贵族政治到科举文官政治的过渡期这样一个特殊时代的原因。

  正常情况下,宦官存在的重要意义就是保护皇权,延伸皇权。

  宦官的权力来自于皇权,宦官的背后站着皇帝,宦官所做的行动基本上都是皇帝的授意,宦官群体是皇帝面对人数众多的文官最大的助力之一。

  尤其对于郭鹏这样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真皇帝的存在,宦官的拱卫明显有更加重大的意义。

  士人越骂,越是痛恨,越是要杀光宦官,就证明宦官政治站在皇帝立场上来说是对的,是不可或缺的。

  宦官的存在让士人如鲠在喉。

  你们越是痛恨,我越是要用!

  专制之心空前强大的郭某人决定仿照明朝建制,设立宦官衙门,强化宦官群体,让他们一定意义上具备和士人们博弈的能力。

  当然,名义上,这样做是为了侍奉皇室,为了让皇室得到更好的照顾,所以要多招揽宦官,将责任细分下去,把皇室给照顾的无微不至。

  明廷宦官十二监,还有四司和八局,一共二十四衙门,不说全部,有一部分肯定是要立起来的。

  名义更好搞——

  和后来的专制皇帝们比起来,东汉帝王们活的实在是太糙了,糙的郭某人都没眼看。

  居然还让士人出任内官,和阉人一起在内廷服务。

  开什么玩笑?

  尊贵的士人怎么能和阉人为伍?

  而且没有这些分门别类的宦官伺候,怎么能体现皇家的特殊呢?

  怎么能体现皇帝的尊荣呢?

  怎么能方便办事不损皇帝威严呢?

  我是皇帝,我要尊荣,所以我要用宦官服侍我自己,我绝对不是想着用宦官弄死你们,你们别误会。

  士人可以全部离开内廷了,内廷的所有事情,我会专门用宦官来做,不用你们费心思了,你们可以专心致志的读书学习了。

第779章.七百八十八 宦官与特务

  郭鹏在称帝之前和官员们通气的时候,官员们不明白郭鹏为什么不置九卿。

  没有九卿,如何为皇室服务呢?

  郭鹏当时对他们说他自有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