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 第334章

作者:御炎

  双方从言语上的对抗转变为了肉体上的对抗,完全割裂,性质急剧恶化。

  庞羲一门心思要查清真相,还要至王商于死地。

  益州人大为愤慨,和庞羲对着干,双方唇枪舌剑,刘璋的朝堂再也没有安宁之日。

  王商被抓了起来,交由东州人出身的法正严审。

  得知此事,益州人群情激愤,王商所推举的益州官员安汉人陈实,垫江人龚扬、赵敏、黎景,阆中人王澹、江州人孟彪等纷纷上表为王商鸣不平。

  他们集合了大量益州本地官员、将领、士人,向刘璋进言,给了刘璋极大的压力。

  于是刘璋为了平息益州人的怒火,又不得不派遣益州本地人、刘璋身边的府吏张肃一起审问王商。

  而另一方面,东州将领、士人官员们也在庞羲的带动下和益州人全面对抗,你一言我一语,也给刘璋施加压力。

  刘璋被折腾的如同猪八戒照镜子一般里外不是人,心里十分委屈窝火。

第605章.六百一十四 何苦来这里做这劳什子的汉中王!

  刘璋的委屈没人在意,东州派和益州派之间的争斗在赵韪死后第二次爆发了。

  在这场争斗之中,其实刘璋的意见十分重要。

  他毕竟是汉中王,是王,是领导,大家都有自己的小九九,可是刘璋不是个傀儡,两派相争的时候,刘璋的意见就相当重要了。

  庞羲原本是有军事威望和兵权的,但是这次北伐被拖了后腿,军中也不是完全没有怨言,庞羲受到了很大的苛责。

  所以他才急于从益州本地人身上找到罪魁祸首,以此弥补自己的缺失。

  但是这并不容易。

  王商死不松口,刘璋不能失去东州人的支持,当然也不会允许王商开口,王商自己也知道自己不能开口,所以咬死了不说。

  法正想要用酷刑逼供,又被张肃所干预,张肃的干预让法正无法全力发挥,迟迟不能取得进展。

  于是益州人和东州人之间的矛盾更加激烈,双方的官员、将军在见面的时候都充满了火药味,汉中的局势十分不妙。

  双方都开始在刘璋身上使劲儿,在刘璋身上找突破,希望刘璋可以给他们一点帮助,把对方的势力一口气打入谷底。

  就刘璋来说,面对东州人的时候,他的心里还是有点发虚的。

  因为这场北伐失利,本质上是他点头去做手脚的。

  庞羲一副咬死不松口的架势,让想要把这件事情就这样过去的刘璋觉得非常不舒服,他总觉得庞羲是在针对他,搞掉益州人的时候,也就想着要搞掉他,甚至有做下一个赵韪的打算。

  要说刘璋这也是做贼心虚,做了不好的事情,生怕被人知道,就怕王商守不住秘密,一口就给说了出来,让他没脸见人。

  感觉到有把柄被拿捏在手里的感觉非常不好,刘璋觉得自己必须要做点什么,守住这个秘密,否则自己的地位就保不住了。

  王商必须要死,知道这件事情的人也必须要死。

  内心不安之下,刘璋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于是在兴平六年正月初,刘璋在汉中举办宴会大宴群臣,在所有人都没有注意到的时候,他派人去监狱内偷偷摸摸的把王商给勒死了,然后摆出了上吊自杀的假象。

  等宴会结束第二天,大家都恢复清醒之后,才注意到王商已经死了,还是上吊死掉的。

  益州士人们悲愤莫名,把矛头对准了法正和庞羲,说是他们严刑拷打导致王商死掉,现在还要欺骗大家说王商是上吊自杀的。

  法正和庞羲当然否认这是他们做的,他们还想从王商嘴里问出真相,以扩大斗争范围,一口气把益州派的势力搞掉,怎么可能杀掉王商?

  但是益州士人们跑到刘璋面前群体哭诉,刘璋心中暗喜,然后刘璋立刻就顺应民心,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撸掉了法正的职位。

  他下令把法正丢入大牢内审讯,一定要问出王商之死的真相,又责令庞羲,然给他不准出家门,待在家里反省自己的过失。

  局势发生了转变,从王商受审,到法正被擒而受审,也不过一个多月的功夫,这场政治斗争的风向渐渐发生了转变。

  失去了法正的谋划,庞羲很不安心。

  此时他身边还有一些其他的士人,比如程畿,于是庞羲就询问程畿,这个情况之下他该怎么办。

  程畿劝说庞羲向刘璋认错,说庞羲之前所做的事情实在是有些过分,从他拔刀要杀死王商的举动上来看,他的嫌疑的确是最大的,程畿还怀疑庞羲是不是真的私下里派人去做了。

  庞羲瞪大了眼睛满脸无辜地表示这真的不是自己做的。

  “我还想从王商嘴里问出他的同伙一并严惩,怎么会杀掉王商?要不是张肃一直阻挠,我早就让孝直用刑了,可那帮益州人总是阻挡我,殊为可恶,都到了这个时候,季然为什么还要怀疑我?定罪之前王商就死了对我没有任何好处。”

  程畿表示这不是他想要怀疑庞羲,实在是庞羲的嫌疑太大了。

  庞羲心中更加惴惴不安,觉得继续这样下去不行,程畿只是让他写信给刘璋,向刘璋认错,可是他不觉得自己有什么地方做错了。

  “若我真的做错了,我认错也就罢了,可是我什么地方做错了?”

  “将军应该就殿前失仪的事情认错,这样才能让大王高兴,然后再辩解自己没有做出谋害王商的事情,说一定会把事情查个水落石出,还自己一个清白,如此,才能扭转局面。”

  庞羲觉得程畿说的有道理,于是写信给刘璋,向刘璋认错,然后表明自己的心意。

  刘璋看到前半部分认错的地方还觉得蛮高兴的,接过一看后面要把王商之死查个水落石出,顿时脸就垮下来了。

  这怎么行?

  他要是真的查出来了凶手是我,那我该如何自处?

  为人君者谋害自己的将军和臣子?

  刘璋意识到自己之前做了蠢事,现在为了弥补这件蠢事,必须要做更多的事情去弥补,而且这些事情越做越大,一个不好露了马脚,很可能会无法收拾。

  但是不做,连收拾的机会都没有了。

  刘璋开始觉得庞羲死咬各种事情很烦,很针对他,他很不安心,于是写回信给庞羲。

  说自己对庞羲的认错态度很满意,对于王商的事情,他则希望庞羲不要再参与,现在已经发生了死人的事情,已经导致群臣不和,难道庞羲还要继续这样做吗?

  庞羲接到回信之后觉得很奇怪,于是又写信给刘璋,对刘璋说这件事情实在是太重要了。

  如果不查出来幕后主使予以严惩,今后北伐的时候这帮人又会站出来拖后腿,则刘璋想要去长安做皇帝的可能性就没有了。

  做个鬼的皇帝啊?

  刘璋现在满身心都不舒服,就害怕自己做的事情被发现,生怕自己现在汉中王的地位被威胁,还做个鬼的皇帝啊!

  他甚至感觉自己就不应该来汉中,让庞羲进取汉中都是一件极大的失误,天大的失误!

  老老实实呆在蜀地多好,还能让张鲁抵抗郭鹏,给自己档灾!

  何苦来这里做这劳什子的汉中王!

  刘璋悔不当初,就后悔自己当时被猪油蒙了心,居然想要更进一步。

  可眼下局面已经到了这个地步,覆水难收,刘璋思来想去觉得内心不安,觉得只有一个办法可以用了。

  他找来了自己亲兄弟刘瑁的妻子的哥哥,吴懿。

  吴懿是兖州陈留郡人,叔父吴匡曾是大将军何进的属官。

  刘焉迁任益州牧之时,吴懿因其父亲与刘焉交情很好,因而带着全家随刘焉入蜀,是跟着刘焉作为他的基本盘进入蜀地的东州派代表人之一。

  不过吴懿为人低调,虽然吴氏家族在刘焉刘璋的麾下很有地位,但是吴懿本人并不和庞羲争抢,所以庞羲的地位和权势一直都在吴懿之上。

第606章.六百一十五 吴懿觉得很苦恼

  这一次北伐,吴懿和族弟吴班也一起随军出征,一起立下了战功。

  虽然最后功败垂成,但是因为在战场上的表现,所以还是受到了一定的赏赐。

  比起性格张狂喜欢权势和排场的庞羲,吴懿的个人修养明显远在庞羲之上。

  他不怎么争抢,待人温和有礼,处处小心谨慎,所以刘璋这样的性格就比较喜欢吴懿,平素和吴懿走的也很近。

  这一次,面临着如此情况,刘璋想不到其他的办法,只能下决心把庞羲干掉。

  解决不了问题,那就解决掉提出问题的人,这样的话就没有问题了,问题自然而然就解决了,对吧?

  刘璋感觉自己的智商占领了人生的高地。

  但是东州人作为刘璋的基本盘,刘璋自己也清楚自己不能失去东州人,不能为了庞羲丢掉东州人的支持,否则这个位置一样坐不稳当,就会和刘表一样束手束脚,不符合他的利益。

  东州派必须存在,必须维持一定的力量,不能衰弱,也不能过分强盛,所以刘璋决定重新扶持一个可以接替庞羲引领东州派的代表人。

  性格温和的吴懿就是最好的人选了。

  有战功,有家世,有资历,和刘璋有亲戚关系,还有好性格。

  刘璋决定了之后,就把吴懿喊来,说要私下里和吴懿商量大事。

  吴懿觉得奇怪,但还是老老实实的过来面见刘璋,刘璋带着吴懿在自己的书房里密谈,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庞羲张狂,于大殿之上拔刀相向,表面上是要对付王商,实则是要谋害孤,现在王商命陨,孤如何能不考虑我自己的性命呢?子远,你父与先父是至交,咱们两家是世交,如今这种情况,除了你,孤还能依靠谁呢?”

  刘璋一边抹眼泪一边抓着吴懿的手,边哭边说出自己的目的。

  吴懿大吃一惊,这才意识到刘璋想要借助自己的力量干掉庞羲,然后让自己作为东州派的代表人稳住东州派,以此解除这一次的政治危机。

  说起来,这一次的政治危机吴懿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东州人和益州人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大,几乎呈现撕裂状态,刚刚稳定下来的局势变得动荡不安,这很危险。

  偏偏此时,王商莫名其妙的死掉了,这其中更是疑团重重,太多的事情搞不清楚了。

  吴懿其实有一些大胆的猜测,但是他不愿意去证实,更不想追究,他知道分寸。

  吴懿知道这样的状态不能继续持续下去了,否则一旦局面不可收拾,以庞羲的性格,难说不会起兵灾。

  一旦起了兵灾,汉中一乱,身处关中的郭鹏难道会坐视不理。

  吴懿之前也前往拜见庞羲,希望庞羲不要把事情闹得那么大,眼下北伐失利,国家失利受损,正是需要埋头发展的时候。

  如果这个时候内部动乱不止,得到利益的,还是郭鹏,汉中难道不是岌岌可危的吗?

  庞羲不这样认为,庞羲说对付外敌之前一定要先解决内部的敌人,外地是看得见的,内部的敌人是看不见的,所以内部的敌人更危险,因为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就会做出危害大局的事情。

  从这次被迫退兵力,吴懿也知道内部敌人的危害,正是因为如此,才不能支持庞羲掀起剧烈的政治斗争,但是庞羲不听,两人遂不欢而散。

  吴懿觉得很苦恼。

  刘璋的想法超出了他的设想,而庞羲又出现了失控的情况,一旦庞羲真的失控了,局面又会糟糕到何种境地呢?

  看到刘璋痛哭的样子,吴懿十分纠结,于是回到家里把这件事情告诉了族弟吴班,想要和吴班商量。

  吴班和吴懿不一样,吴懿比较低调,吴班则相对高调,为人豪爽侠义,著称于当时,在东州将领之内很有些地位。

  如今一听刘璋有除掉庞羲的想法,短暂的惊讶之后,却十分支持。

  “庞羲张狂,不知收敛,于殿前持刀,失了礼数,如今酿成大祸,已然难以收场,大王有除掉他的想法,难道不是你我兄弟的机会吗?”

  吴班说道:“你我兄弟与庞羲一起,随先主入蜀,论出身,论家世,你我兄弟不输给庞氏,何以让庞氏居于你我兄弟之上?”

  吴班的说法稍微让吴懿有了些想法,思虑再三,吴懿觉得长痛不如短痛,益州人方面失去了一个王商,已经怒火中烧,眼看着矛盾就要全方位爆发,和东州人死磕,这个时候如果不能做点什么,和解的机会是不会再有了。

  益州人毕竟人多势众,占据绝大部分土地和财产,如果真的闹僵了,对刘璋的危害是最大的,对东州人也不见得就有好处。

  吴懿思虑再三,决定遵照刘璋的命令,找个机会杀死庞羲和他的亲信,以吴氏家族取代庞羲的地位,稳定蜀中局势,结束这场对峙。

  刘璋很高兴,决定在行动胜利之后任命吴懿担任汉中太守,加封镇北将军,封吴班讨逆将军,以奖励吴懿和吴班的行动。

  他们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杀死庞羲的计划,找决定可以信任的亲卫和家臣组织一场鸿门宴,打算在宴会上干掉庞羲。

  庞羲和吴家的关系其实并不差,同为东州将门,在大事上还是维持步调一致的,彼此之间互相宴请喝酒也是常态,这并不稀奇。

  计划确定的很顺利,怎么杀死庞羲,怎么杀死他的亲信,怎么迅速接掌庞羲的兵权,安稳庞羲的部众,除掉庞羲的死忠和家族等等,一系列的铲除后患的计划都已经决定好。

  除掉庞羲于是成为既定事实,而庞羲本人对此一无所知。

  不过话说回来,或许也是天意,庞羲麾下有一个名为邓芝的年轻人,他是荆州新野人,新野邓氏之后,乃是东汉开国功臣之一的邓禹的后人。

  新野邓氏在东汉中后期曾经显赫,邓氏女二度入朝,邓氏外戚的权势很大,后来在桓帝之后邓猛女废后之后,邓氏才逐渐败落。

  邓芝出身贫寒,空有家世而无家资,在荆州找不到门路,只能入蜀谋生,但是一样得不到任用,只好去投靠喜欢养士的庞羲混口饭吃。

  庞羲为人不怎么样,但是的确喜欢养士,养的士人里多少有一些有本事的,经常也为庞羲出谋划策,程畿和法正就是其中之二,邓芝因为年轻,不被重视,只是个吃干饭的。

  话虽如此,邓芝心怀大志,努力读书增进学问,想着出人头地,庞羲率军北伐的时候,邓芝作为门客,仗剑追随,成为一名亲卫,近距离观看了真正的战场,对之后的失败痛惜不已,也对拖后腿的人憎恨不已。

  但是眼下局势突变,邓芝没了用武之地,只能继续读书,吃白饭,惆怅不已。

  忽然有一日,一名与邓芝同样出身新野县的同乡王安悄悄的来找邓芝,告诉邓芝有大事将要发生,让他这些日子借故外出一段时间,等事情平定了再来找他,他会接济邓芝,把邓芝引荐给吴懿,保他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