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 第259章

作者:御炎

  没文化的人暂且不论,有文化的人里面的两派人立刻就有了各自的想法。

  一派人以程昱、田丰和满宠为首。

  另一派人则以荀彧为首。

  当然最先站起来说话的不是他们,而是文化水平普遍有限的武将们,以曹氏夏侯氏等宗亲武将为代表,纷纷站起来表达了他们的意见。

  “将军功劳之大,当世所未有,将军若不接受赏赐,我等又怎么有脸面接受赏赐呢?”

  曹仁第一个站起来。

  “将军立下如此之大的功劳,受赏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将军自己也说,有功必赏,有错必罚,事到如今,难道将军自己也不这样认为吗?若将军不这样认为,我等又该如何?”

  夏侯渊第二个站了起来。

  “将军为汉室平定叛逆,剿灭逆贼,历经苦战,将士用命,天子赐爵天经地义,将军为何不受?”

  赵云也紧随其后站了起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武将们接二连三的站起来向郭鹏进言,希望郭鹏接受汉天子的赐爵,封邦建国,成为国君,名留青史,这是最好的选择。

  军队的态度非常明显。

  然而郭鹏只是默默摇头。

  “这样不妥,不妥。”

  蔡邕坐在郭鹏左手边最上首的位置,眉头微皱,似乎正在考虑着些什么,时而看看不表态的郭鹏,时而看看汹涌的诸将,好像有些想说的话,但是到底没有说出来。

  坐在蔡邕旁边德高望重的郑玄闭目养神,神色平静,一副老神在在的样子。

  曹操看了看诸将的反应,又看了看郭鹏的表情,心里寻摸了一下,暂时没有表态。

  臧洪面带犹豫之色,大脑有些混乱。

  鲍信和鲜于辅却站了起来,与诸将一起,进言劝说郭鹏接受朝廷的任命。

  曹操一看鲍信和鲜于辅站了起来,顿时不再犹豫,也随后站了起来,劝说郭鹏接受朝廷的任命。

  这下子荀彧坐不住了。

  荀彧打算站起来反驳那些武将们的看法的时候,坐在荀彧身边的陈纪忽然伸手摁住了荀彧,眼神示意他不要站起来。

  陈纪知道荀彧的打算,所以有这样的举动。

  荀彧再三犹豫,看着那边武将们群情汹涌,看着这边文官们之中也开始有人站起来赞同武将们的看法。

  比如满宠,比如田丰。

  “将军立下的功劳不是一般的功劳可以相比,不仅是军功,更是维护汉室正统的大功,如此大功若不重重赏赐,天下人都会觉得朝廷不公,到那时,朝廷也不知道该如何收场,将军不接受,属下以为不妥。”

  满宠恭敬的说道。

  “这样的赏赐,只有立下大功的将军才能接收,将军也应该接受,让天下人都知道汉室有功必赏有过必罚的态度,这不仅是为了将军,也是为了汉室,为了天子。”

  田丰更加恭敬的说道。

  陈宫在随郭鹏北返的路上想通了某些关节,于是在此时很快站了起来。

  “将军的功劳天下人都看在眼里,如此巨大的功劳,接受这样的赏赐并不过分,更能体现天子与将军之间的和谐,有利于天下稳定,更有助于鼓励天下心念汉室之人继续为汉室而战,这难道不是将军希望看到的吗?”

  郭嘉和戏忠互相看了一眼,双双站起身子。

  “请将军遵照天子诏令,顺应天子之意,晋爵为公。”

  两人异口同声。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站起来符合,集体向郭鹏进言,请求郭鹏接受天子的赐爵,封邦建国,成为一国国君,开辟郭鹏势力集团的新纪元。

  眼见群情汹涌,不愿意支持的人占据了绝大多数,只有少数面带犹豫之色或不满之色,但是也不敢站出来明确表达自己的意见。

  荀彧觉得自己有必要站起来表达一下自己的意见,但是被身旁的陈纪死死摁住,拼命示意他不要多嘴,这让荀彧非常矛盾。

  荀彧到底也没有站起来,郭鹏到底也没有接受群臣诸将的进言。

  “此事事关重大,诸位无需多言,各司本职,办好自己的事情,很快,吾等还有新的事情要做,诸位切莫懈怠。”

  “遵命。”

  群臣和诸将眼看郭鹏不给明确的答复,也只好暂时不再进言。

  其后,传令使者又被打发了回去,回去告知『天子』郭鹏接受车骑将军的职位但是不接受公爵爵位的消息。

  当天晚上,邺城一点也不平静。

  陈纪把荀彧叫到了自己家里,与他面对面谈话。

  “今日将军的态度,你看到了?”

  “看到了。”

  “那你为何还想要站起来反驳?支持将军更进一步的势力已成,群情汹涌,羽翼丰硕,已经不是人力可以扭转的,将军的威望太高,军功太甚,以至于很多人都认为朝廷此举是理所当然的。”

  陈纪缓缓说道。

  “陈公也认为这是不对的吗?”

  陈纪沉默不语。

  荀彧继续开口道:“既然陈公也觉得这是不对的,为何陈公不站出来驳斥那些人?他们只是为了自己的欲念推着将军向上走,将军或许本不想这样,但是群情汹涌之下,不想也不行。”

  陈纪沉默了一会儿,微微叹了口气。

  “文若,什么叫做大势,你应该明白。”

  “……”

  荀彧张张嘴,而后沉默了。

  “大势,就是不能简单的想当然的以一人之力去扭转的,当今的局势就是如此,将军的威望太高了,总是胜利,没有失败,所有人都把自己所想要的一切寄托在了将军的身上。

  将军越强大,地位越高,他们就能得到越多的好处,他们就越希望将军更进一步,为此,他们会不断地推动将军向上走,封邦建国已经是四百年前的事情,大汉早已将其摒弃,知道的人并不少。

  可是文若,你看到了吗?田元皓,满伯宁,郭奉孝,陈公台,戏志才,他们都支持,他们也是士人,也是受到汉室恩惠的人,但是一样支持,为什么?因为大势。”

  陈纪的话让荀彧沉默。

  “大势如此,若是没有人提起过还好,可是一旦有人提起,必然形成大势,这大势,就不是你我可以改变的,将军或许本身并不想这样。

  如同你所说的,将军也会犹豫,毕竟是高祖以来的第一次,是开先河的事情,奈何绝大部分臣属都支持,都希望,想要看到将军更进一步。”

  陈纪言辞恳切的告诫荀彧。

  荀彧望着微微摇曳的烛火,深思了一阵。

  “陈公认为这大势是正确的吗?”

  陈纪摇了摇头。

  “我不确定。”

  “如果大势是正确的,我自然会支持,可如果大势不正确,我又如何能蒙骗我的内心,让我去说违心的话语?汉室还在,汉天子还在,我等皆为汉臣,食汉禄,怎能眼睁睁看着,而不作为?”

  荀彧果断摇头。

  陈纪看着荀彧,微微叹息。

  “文若,公达行至何处了?”

第466章.四百六十六 天子护不住我们

  陈纪的询问让荀彧愣了一下。

  随后,荀彧低下了头。

  “已经在陈留了。”

  数月前,荀彧的族侄荀攸被荀氏从荆州喊了回来。

  还是荀彧亲自写信喊回来的,理由是让荀攸不要继续待在荆州,而是尽快返回中原,准备出仕郭鹏。

  荀攸为了躲避关中战火,讨要到了一个益州的职位,南下荆州准备进入益州。

  但是因为交通问题和政治原因,从荆州进入益州的道路被堵死,荀攸徘徊数年不得进入益州。

  当然,本身荀攸也没有多想进入益州,只是待在荆州躲避战乱,躲避董卓。

  现在董卓死了,弘农式微,中原基本被郭鹏扫平,安全有了保障,荀攸应该回来了,以增加荀氏在郭鹏麾下的话语权。

  作为地位超高的士族高门,颍川荀氏在郭鹏麾下的话语权和他们本身的身份地位严重不相匹配。

  荀彧长于后勤和行政以及战略规划,而荀攸则更多的研究军事,擅长战术策划和计策使用,两人各有侧重点。

  荀氏认为郭鹏未来的重心还是在行军征战上,荀彧不能在郭鹏身边有郭嘉戏忠还有陈宫等人的情况下争取到足够的话语权,于是想到了荀攸。

  这也是荀氏打算全面投靠郭鹏的标志。

  郭鹏大势已成,就眼下看来,无人可以撼动他的地位和统治,若要维护荀氏的利益和地位,必须要依附郭鹏,得到他的信任和任用。

  光靠一个荀彧无法在人才济济的郭鹏幕府里脱颖而出,荀彧甚至被寒门出身的程昱压在下面,话语权有限。

  于是荀攸的加盟就非常重要。

  “公达为何要回来,文若不会不知道,公达回来的目的,文若更是一清二楚。”

  所以陈纪就看着荀彧。

  荀彧低下头,然后微微点头,表示自己知道原因。

  “既然知道,为何还要说出这种话?”

  陈纪摇头说道:“文若,不瞒你说,公达既然要出仕将军,我也已经决定要让长文出仕将军了。”

  陈纪决定让自己的儿子陈群出仕郭鹏,将颍川陈氏的未来寄托在郭鹏身上。

  全面投靠,不做保留。

  荀彧对此并不感到惊讶。

  一开始,颍川士族对郭鹏的投靠是有所保留的。

  当时天下局势混乱,大家都还对汉室有所幻想,所以最开始只有少数人投靠郭鹏,整个颍川除了郭鹏的本家,只有小家族戏家一力投靠。

  陈纪是理所当然的成为了郭鹏的属下,顺势投靠。

  荀彧还算是慧眼识英才的,在袁绍威望高势力也很大的情况下看穿了袁绍的色厉内荏,觉得袁绍无法成大事,于是背弃袁绍,主动投靠郭鹏为他效力。

  因为这样的慧眼识英才,所以荀彧在郭鹏麾下的行政官员里排行很高。

  刘岱死后,兖州士人在鲍信和陈宫的带动下投靠郭鹏,袁绍覆灭之后,河北士族在田丰的带动下大量投靠郭鹏。

  这两次大规模的士人投靠之后,颍川士族意识到自身力量的不足和郭鹏的发展前景,于是一批颍川士族子弟赶快全面倒向郭鹏。

  再到现在袁术覆灭,天下大势逐渐明朗,各家族意识到郭鹏的羽翼已经丰满,无法动摇,大势已成,于是不再保留,打算全方位投靠,托付家族的未来,以此争取家族的利益。

  荀氏如此,陈氏也是如此,还有其他不少家族也是如此。

  不过错过了早先的高速提升期,相当一部分重要的职位都被其他地区的士人和寒门子弟所占据,颍川士人只能从头开始做起,局势并不好。

  郭鹏虽然也出身颍川郭氏,但是生长在谯县,和寒门子弟为伍,乐于使用寒门子弟做官带兵,对其他颍川士人不甚亲近。

  对此,颍川士人并非没有预见,毕竟他们没有在郭鹏需要的时候鼎力支持。

  眼看着兖州士人和冀州士人在郭鹏麾下得到了重用,而颍川士人却落于人后,甚至不如寒门豪强,这让颍川士人不满,也着急。

  现在正是大家全心全意讨好郭鹏以谋取未来的时候,正是大家为了未来而需要全力支持郭鹏的时候,荀彧在这个时候站出来违逆大家的意志,实在是不明智。

  郭鹏必然不会高兴,荀彧也会因此而得罪整个集团其他想着更上一层楼的士人,荀氏甚至会因此而遭到敌视、排挤。

  大家都想向上,你却要拉着大家停留在原地打转转,弃大好权势和局面于不顾,坚守什么无聊的本心……

  大家能对你有好感就怪了!

  陈纪很欣赏荀彧,很喜欢荀彧,与荀彧为友,经常对着自己的儿子陈群称赞荀彧的能力,建议陈群多和荀彧往来,还想着和荀彧结成儿女亲家。

  所以他自然不愿意看到荀彧成为众矢之的,于是出手帮了一把。

  荀彧也明白了一些事情,因此陷入了深深的迷茫和痛苦之中。

  “明知道这样做不利于汉室,明知道这样做后患无穷,难道也要违背自己的意愿,违心的赞同吗?”

  荀彧看向了陈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