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 第141章

作者:御炎

  于是不说全部支持,至少没有人反对,虽然还有人觉得袁绍好。

  比如山阳太守袁遗,是袁绍一派的,觉得郭鹏是袁术一派的,对他很敌视。

  但是鲍信坚持认为袁绍率先破坏讨董联盟,不是可以托付家族未来的人。

  这个说法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于是鲍信牵头,写信给郭鹏,请求郭鹏出兵进入兖州,平定祸乱,保护兖州父老的安全。

  袁遗很生气,然后想到自己的身份,内心觉得不安,生怕郭鹏占据兖州之后,自己会被郭鹏所迫害,于是直接弃官潜逃,逃向了河北冀州。

  十月下旬,郭鹏得到信件,大喜过望。

  表面上却是咬牙切齿的痛责黄巾军,为刘岱之死感到十分惋惜。

  随后才命令军队整备,整兵三万,兵分两路,打起为刘岱报仇,为国家除却灾害的旗号,光明正大的进军兖州。

  主力以张飞为先锋,以郭嘉为行军司马,郭鹏亲自统帅关羽、赵云率军两万进入泰山郡。

  偏师一万人,以曹仁为主将,于禁和乐进为辅,戏忠为行军司马,进入济北国,从济北国开始征讨。

  此番出征,郭鹏有意培养曹仁、于禁和乐进三人的统兵能力,所以让他们三人率军单独征讨一路。

  为了确保安全,还让有智谋有经验的戏忠做行军司马辅佐之。

  之前袁绍入侵,郭鹏征讨在外,曹仁等人虽然没有大败,但是也丧师失地了,郭鹏并不是多么的在意,可是心中也开始思虑。

  自己用兵固然是越来越得心应手,名将的名头越来越响亮,但是自己是主君,经常要坐镇大本营统筹规划,而不是亲自出征。

  不能只有自己一个人能统兵征战四方,麾下武将不能都只是血气之勇的冲锋陷阵之将。

  现在还好,未来家大业大,四面出击,难道还要自己一个人分身不成?

  经过观察,郭鹏确定曹仁、于禁、乐进是有统兵征战的能力和天赋的,他们统兵非常严谨,军纪严明,有独当一面的迹象。

  为此,郭鹏决定重点培养曹仁、于禁和乐进。

  在他们之下,也不是没有可以培养为统兵之将独当一面的人。

  关羽和赵云都可以培养,曹纯和不久之前从江南前来投靠他的曹休年龄太小,郭鹏要将他们带在身边培养。

  夏侯惇和夏侯渊也有带兵的能力,但是不善于用计谋,只善于猛冲猛打,用作先锋之将可以,但是要是面临大场面,临机应变的能力不够。

  但是镇守地方是足够的。

  尤其是夏侯惇,比起征战沙场,郭鹏发现把夏侯惇放在文官职位上似乎更好一点。

  他为人正直,不贪污,不受贿,能带领很多人很优秀的完成地方政务,修水利,建村庄,开垦荒地,他得心应手,从来没有办错过什么事情。

  郭鹏感觉曹操之所以要让夏侯渊和夏侯惇顶上来做统帅,主要是因为信任。

  在那个混乱的年代,信任很珍贵,曹操信任他们不会造反,是自家人,让他们扮演的角色可能更相当于是监军,而不是统帅。

  所以基本上提到这两人都是『督』众将进军,这个『督』,可能更多的是一种监军的意思。

  郭某人采用秦朝的军事制度,军队是干脆的职业兵,他也比较喜欢从基层开始掌控军队,从一开始就特别注重自己掌握和训练军队。

  练兵的武将和统兵的武将是两拨人,平时征战的武将只有自己的亲卫在身边,战时才能带走训练完善的军队征战,战后,军队还是回到大营驻扎。

  但是同样的,他可以体会到,因为是自己家人,一手带出来,信任和默契是旁人不能相比的。

  所以每当自己出征在外,把地方交给多年部下和自己家人镇守,总是特别放心。

  这次出征也是,郭鹏把留守的重任交给程立,夏侯渊夏侯惇和曹洪在地方镇守,听从程立的调遣,这就很放心。

  当然了,培养有能力的部下,是必要的,自己不能总顶在第一线指挥作战,自己更多的应该发挥一种宏观调控的作用。

  而到后来,如何驾驭这些能力越来越强的部下也是一种宏观调控的能力。

  所以刘邦做了皇帝,因为他善于驾驭部下。

  众将要学习,郭鹏也要学习,在战争之中学习、成长,是很有必要的事情。

  所以这一次,郭鹏让曹仁于禁和乐进单独带兵出征,独当一面,为的就是这些事情。

第256章.二百五十五 一路打,一路吞并

  此时是十月下旬,秋收基本上完成,青州府库大为充裕,进入了新一轮的建设之中。

  粮草用度什么的很完善,用以运送粮草的民夫也能抽调出来。

  抓准时机,郭鹏领军出征,一路走,一路把曹纯曹休带在身边,给他们讲解行军作战的路线,规划,安营扎寨和预防偷袭等要点,亲自培养。

  两人学得很认真,尤其是曹休,满脸认真严谨,一点都不敢懈怠的样子。

  郭鹏有问题他要是没有回答出来,会非常的失落。

  郭鹏就让曹纯好好学习一下曹休,要知耻而后勇,不是成天一副没心没肺的样子。

  另外郭鹏直接放手让关羽赵云还有郭嘉开始实践。

  行军路线,哨骑索敌,安营扎寨,预防偷袭,这些事情他不过问,全交给关羽和赵云还有郭嘉负责,他只负责验收结果,过程不管。

  做的对不奖励,有缺漏的直接罚。

  行军作战你敢有缺漏?

  狠狠的教训,让他们深刻的记住这些错误不能犯,未来的将帅不能犯这些低级错误!

  行军到了莱芜县,张飞的先锋军猛打猛冲,率先攻破了占据这里的黄巾军,杀了几百人,俘获了几千人。

  县城被破坏的挺严重的,郭鹏直接把这些地方当作是自己的地盘,任命身边从事郗虑做了莱芜县令,开始恢复地方治理。

  接着命令全军兵分三路,关羽带领一路兵马攻打嬴县,赵云带领一路兵马攻打盖县,自己亲自率领一路兵马攻打牟县。

  三路出击,将黄巾军打的鬼哭狼嚎,纷纷逃窜,要么就是投降。

  然后郭鹏故伎重施,攻占牟县之后,任命从事国渊做牟县县令,开始恢复地方治理。

  一边打,一边吞并,没用半个月,郭鹏就把整个泰山郡给拿下了。

  自己率军进抵成县,和关羽会师,南下鲁国剿灭鲁国的黄巾军,然后和赵云会师,再进入任城国,而曹仁进攻济北国之后将直接率军进入东平国,剿灭东平国的黄巾军。

  此前,任城国相郑遂被黄巾军杀死了,东平国相也没有逃过这样的灾难,身亡了。

  这两国被黄巾军侵占的很严重,而且眼下主力就在这两国,也就在这里击败了刘岱,还杀死了他。

  但是听闻郭鹏率军赶来,三下五除二收拾了泰山郡,济北国也危在旦夕,这两国的黄巾军都十分不安。

  徐和,司马俱,管承管亥等四人相互联络,打算合力对抗郭鹏,宁死不降,一定要打败他。

  其实他们也不知道,郭鹏是很感谢他们的,感谢他们为郭某人扫除了一些障碍物,劫掠富户,摧毁豪强和官府,打击士人力量,留下一地鸡毛。

  虽然这样整理起来有些麻烦,但是郭鹏认为整理一地鸡毛总比整理士族豪门要轻松多了。

  所以郭鹏还真的舍不得就这样把他们全部剿灭掉。

  他总想给他们多一点的时间和发挥空间,让他们更多的消灭敌方的豪强,好让自己多占有一些无主荒地,用来发展屯田。

  这种事情只有黄巾军来做才显得名正言顺,要是自己做,分分钟变成天下公敌,最大的汉贼。

  虽然的确没错,郭鹏的确是朝着这个方向在走,但是现在郭鹏是忠臣良将的人设啊。

  所以该剿灭的始终都要剿灭,他们也的确是在破坏生产,当他们没有存在价值之后,就要剿灭。

  郭鹏没有在意鲁国属于豫州,直接率军进入鲁国,将鲁国境内盘踞的黄巾军击灭了,然后他得知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

  朝廷那边署任的鲁国相是张辽,对,就是张文远,吕布麾下的那个。

  他远在长安,却被任命为鲁国相,所以鲁国现在并没有国相在,而是各县各自为政,因此被黄巾军收拾的惨兮兮。

  那么好的机会郭鹏当然不能放过。

  二话不说直接率军进入,以剿灭黄巾军为借口,干脆利落的荡平了亡命奔逃的黄巾军,霸占了鲁国。

  然后自己任命了国相夏侯惇和一群县令县长,堂而皇之的占据了这块土地。

  至于那些没有来得及抓住的窜逃的黄巾残兵,就放任他们继续往南逃了。

  郭鹏把夏侯惇从青州调来,表奏夏侯惇为鲁国国相,让他在这里顶着,让他一边恢复生产,一边驻守。

  然后郭鹏才掉头打算攻略任城国。

  任城国和东平国的国相都被黄巾军杀死了,这两国是黄巾军在兖州实力最强大的地方,兵马人数很多,而与其相比,郭鹏的军队人数则不足。

  根据探查,郭鹏得知黄巾军主力在任城国的樊县和东平国的宁阳县。

  在之前攻略下来的根据地全部失守之后,他们无路可逃,只好收缩兵力,将所有部众集中在这两县,负隅顽抗。

  为此,郭鹏一早联络兖州方面和自己一起举兵征讨,双方两面夹击,一起攻破黄巾军。

  兖州方面则以鲍信和应邵为两支军队的主将,分别从东郡出发,向任城国和东平国进军,配合郭鹏的进攻。

  黄巾军这边也意识到这一次是决战了,打赢了,则自此可以在兖州大有作为,绝地翻盘。

  打输了,就完了。

  他们拼命散播郭鹏屠杀黄巾军的消息,试图以此激起黄巾士卒们绝死一战的勇气,以此抗衡郭鹏的军队。

  他们认为之前屡战屡败是因为兵力分散不统一,不能集合起来击溃郭鹏的主力,导致被郭鹏各个击破,现在郭鹏反而做了好事,将他们限制在这里,虽然无路可走,但是实力也空前强大。

  宁阳县约有三万多战兵可以用,樊县方面也有三万多战兵可以用,而郭鹏的讨伐军好像一共才三万人的样子。

  因此黄巾军方面略有信心,可以击败郭鹏获得胜利。

  这一点,郭嘉很敏锐的指出来了。

  “之前,黄巾军分散在各地,我军以优势兵力各个击破,黄巾军人数虽多,但分散开来,不是我军精锐的对手,故节节败退,大量投降。

  而眼下这一批,是最坚定的黄巾众,不容易投降,而且人多势众,可战之兵不下五万,被压制到了极致,一旦反弹,力量将十分可怕,嘉建议暂缓攻击。”

  郭嘉进言郭鹏,建议郭鹏不要快速出击,并且应该传令给在济北国准备进攻东平国的曹仁也不要立刻攻击。

第257章.二百五十六 郭某人的离间计(修)

  郭鹏细细思考,觉得郭嘉有道理,于是接受了郭嘉的进言,停止进军,没有立刻发动攻击。

  其后,郭嘉派探子去调查黄巾军的兵力分布和地形,和一群将领在沙盘上不断的推演,认为这一战不是那么好打的。

  黄巾军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所谓哀兵必胜,若是贸然进军,可能有战败的危险,就算战胜,可能也是惨胜,不符合郭鹏的利益。

  郭嘉建议与之言和,在这种极限状态之下,以极限施压的方式压迫他们投降,使他们全军投靠郭鹏,不战而屈人之兵。

  郭鹏拒绝了。

  他想起了所谓青州兵的存在给统治者带来了什么样的苦恼,感觉这样做是不可以的。

  “必须要击溃,消灭领头的黄巾贼首,将其全部斩首,除掉,然后才能宽恕战俘,将其编入民户去屯田,黄巾贼众可以宽恕,带头起事之人必须处死,不能留情。”

  郭嘉觉得为难。

  “若一定要杀死对方的首领,对方必然绝死一战,困兽之斗,对我军而言不是好事,望将军明察。”

  郭鹏咧嘴一笑。

  “我说过要让他们困兽犹斗吗?”

  “嗯?”

  郭嘉一脸不明了。

  “我想到了一个办法。”

  郭鹏眯起了眼睛,然后下令郭嘉去探查黄巾军的兵力分布情况。

  尽管如此,郭嘉依然认为劝降是最好的方式。

  不费一兵一卒就能拿下兖州,还能得到大量兵员,何乐而不为之?

  郭嘉去调查黄巾军兵力分布的时候,郭鹏接到了戏忠的来信。

  驻军刚县的戏忠也建议郭鹏劝降黄巾军,使之成为郭鹏的力量,也被郭鹏拒绝了。

  “他们能坚持到这里,可见意志之坚定,就算一时投降,未必不是权宜之计,决不能让他们成建制投降,必须打到崩溃,否则其军纵使投降,必然结成大小势力,让我投鼠忌器,不敢有所作为。”

  郭鹏回信给了戏忠,下令戏忠和曹仁待命,不准劝降,也不准攻击,等他的消息。

  没过几日,郭嘉的情报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