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 第1019章

作者:御炎

  任永满满的都是感叹。

  司马懿觉得稍微有点尴尬。

  他也是察举出身,并未走科举之路,他也是个出身察举的旧官员,没有拿到新时代的入场券。

  想起这个,他就想起了他的朋友诸葛亮。

  这家伙运气实在太好,当时参加了一个什么论才大典,明明和科举考试不是一回事儿,结果却莫名其妙的被认定为和科举考试是一个属性。

  于是诸葛亮的状元身份被承认,成为史上第一个科举出身的状元,当时大出风头。

  这去哪里说理去?

  结果比他还要早入仕的诸葛亮成了科举官员们的领头羊,身上被自动打上了科举先驱的印记,以一个旧官员的身份拿到了新官员身份的入场券,要不要那么好运?

  在科举制度繁盛的如今,非科举出身的官员被科举出身的官员们称为旧官员,寓意为不符合历史需要的被淘汰者。

  而他们自己则是拥有无限未来和可能的新官员。

  的确,这也是客观现实,察举被终结,五经十四家法和征辟制度也成为历史,现在姑且还遗留有一些察举制度之下的官员们,但是未来,必然是属于科举官员们的。

  他们说新旧交替也的确就是现实。

  就算不出现任何政治事件,数十年之后,最后一个察举官员死掉之后,也就不会再有察举官员的存在了。

  但是这种现实往往让非科举出身的官员很不高兴,觉得自己被人为的蔑视了。

  而且这群非科举出身的官员里不仅仅是察举时代的既得利益者们,还有察举时代那些被压制的喘不过气的乡村基层小官小吏和县中小吏。

  他们都是黎庶出身,差距轮不到他们,而且也不是科举考试的既得利益者,更像是一群过度产物。

  既不属于察举团体,也不属于科举团体。

  察举团体嫌弃他们出身低微,科举团体嫌弃他们没有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没文化没知识。

  但是偏偏这群人,就是当初魏帝国中央政府的中流砥柱,就是当初在洛阳之乱中被郭鹏调入洛阳接替士人们两千余黎庶官员。

  他们成长到如今,基本上是魏帝国中央政府里的中流砥柱,在地方政府里也往往担任办事吏员的身份。

  结果却被作为老人的察举官僚和作为新人的科举官僚一起嫌弃。

  这种官员群体内部得身份认知差别,实际上也带来了中央政府里的派系争斗。

  但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察举官僚们虽然地位很高,掌握大权,但是时日无多。

  作为旧时代代表的太上皇郭鹏已经退位,象征着旧时代即将过去了,新皇帝郭瑾接受的是学校教育,在科举官僚们看来也是新时代的象征。

  所以这些人地位高权力大,但是后继无人,终将成为一段历史。

  作为过渡和妥协的产物,察举时代的黎庶官员们其实也后继无人了。

第1502章.一千四百四十二 王海波觉得这个世界很疯狂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对方没有攻城,但是既然围城了,那就是攻城。

  于是他下达了动员令,动员一支数量庞大的军队,并且号召其他地方也派遣军队,一起救援边境,确保把注辇国军队打败,保住边境的重要城市,否则整个哲罗国都很危险。

  废话,大家都知道这很危险。

  哲罗国的军队开始动员,纷纷向边境城市靠拢,试图解除注辇军队对边境城市的围攻。

  注辇国王得知消息以后,大喜过望,狠狠地夸赞了王海波。

  “你的方法真是太好了,只要包围他们的城市,就能逼迫他们与我们野外决战,可以大规模消灭他们的军队,只要军队被消灭了,这一座城市又能算什么呢?”

  这样说着,注辇国王忽然又有了一个新的想法。

  打败哲罗国占据当地的城市之后,他们也可以得到很多人口和战俘,还能得到很多土地,固然赚大了,但是这需要时间来消化。

  消化的过程中,需要付出不少的食物、金钱和其他资源,现在这些东西都挺紧缺的。

  但是同时,他们也需要很多来自魏帝国的军械来支撑他们的强大战斗力,所以手头略紧。

  硬是要说还有什么是富裕的,当然,就是作为战俘的人力资源了。

  他想和王海波谈一谈用抓获的俘虏作为货币和他们交易军械。

  “物资和钱财之类的,我们其实也很需要,之后占据这些地方更是需要这些东西,我们现在唯一富裕的,就是人,我们俘虏了很多战俘,不知道你们需不需要这些俘虏?

  他们可以做很多事情,可以任意使用,不用担心累死他们,你们居住的地方应该也需要很多人来帮你们干活做事,对吧?你们应该也很需要女人,对吧?用这些战俘和你们交换兵器,可以吗?”

  注辇国王期待的看着王海波。

  王海波倒是没想到这位国王的思维如此活跃,如此轻易的就想到了用战俘和他们交换兵器的思路。

  这当然是可以的,郭珺那边一直都缺人,现在可以用兵器交换战俘,岂不是美滋滋?

  但是不能直接答应,要讨价还价,把利益最大化。

  王海波做了那么久的商户,也算是有一点交易上的心得。

  他假装思考了一阵子。

  “人手我们当然是需要的,但是另一方面,这些人需要我们费心思去管理,防止逃跑,还要给他们吃东西,避免他们太快的饿死,这些都是支出,所以……”

  王海波笑了笑:“可以当然是可以,但是交换数量上,我们要好好的商议一下。”

  注辇国王松了口气。

  “那就好,那就好,等这一战打完,我们好好的商议一下。”

  “好。”

  两人定下了约定。

  约定是定下了,但是此时此刻,注辇国王的心中也出现了一些别样的想法。

  比如——要是他们自己就能掌握这种神兵利器的锻造方法,不就不用花那么多钱那么多代价去购买他们的兵器了吗?

  这个想法虽然只是那一瞬间冒了出来,但也的确是冒了出来的。

  然后,他就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即将到来的围点打援战术上。

  他们在周边抢占有利地形,挖掘坑道陷阱,逼迫哲罗国士兵从下往上仰攻而他们则占据居高临下的态势。

  战斗打响三天,哲罗国就战死了快九百名士兵,受伤的更多,却没什么进展。

  更关键的是,注辇国人似乎已经开始了局部反击。

  手持精良兵器的注辇军队成群结队的反击哲罗军队,把哲罗军队打的节节败退。

  前线将领试图采取攻击粮道的方式迫使注辇军队后撤,但是他们很快就发现这也是一个圈套,对方早已布下埋伏,当他们以为自己得手的时候,伏兵杀出。

  他们攻击粮道的战术只执行了一次,就因为被伏兵攻击而无可奈何的失败了。

  在整个大战场上,尽管哲罗军队看起来是攻势,注辇军队是守势,但是局面一直都被注辇军队牢牢掌控。

  城内的哲罗军队看到援兵来了,很激动,好几次开城门出击,但是都被占据障碍物防守的注辇军队打回去了。

  注辇军队躲在障碍物后面,用盾保护自己,用长矛攻击出城的哲罗士兵,像一只大刺猬一样,令哲罗军队没有任何办法,根本无法突破。

  双方近在咫尺,却无法相互靠拢,像极了被王母娘娘用银河分隔开来的牛郎织女。

  可惜他们的运气更差,没有喜鹊奉献自己为他们构筑桥梁,他们始终无法越过注辇军队建造起来的【银河】。

  这让注辇国王非常激动,他询问王海波什么时候才是主力决战的时机,他迫不及待的想要看到哲罗军队惨败的样子。

  王海波却说不能着急,这个时候谁更能沉得住气,谁就是最后的胜利者。

  根据他多年参加战斗的经验来看,沉不住气疯狂进攻的一方,往往都是失败者。

  与此同时,通过战斗的磨炼,注辇军队里第一支长矛手群体也积累了比较多的战斗经验。

  之前,当这支军队要上战场的时候,注辇国的将军们没有一个愿意站出来指挥这支军队,纷纷看向王海波。

  因为是他主导的战术训练,士兵们熟悉他的号令。

  注辇国王思考再三,决定请求王海波代为指挥。

  当时王海波就觉得这个世界很疯狂,这个国家的国王居然把军队交给他指挥,让他代为上战场征战。

  这实在是太奇怪了,不是吗?

  “您真的信任我?”

  王海波不可置信的询问。

  “将军们都说,这支军队他们没有信心指挥的比你更好,你是这支军队的训练者,他们习惯你,你也习惯他们,所以让你来指挥是最好不过的,我也没有其他的办法。”

  注辇国王笑着说道:“我是希望看到一场胜利的,这场胜利对我来说真的很重要。”

  王海波深吸了一口气。

  “如果您信任我,我将竭尽全力。”

  他感觉自己帮着注辇国打仗,争取一下战果和对方的信任,对于郭珺之后的动作也会起到一定的便利作用。

  当时王海波没有想那么多。

  其实他还有点语言天赋的。

  跟这群人待在一起久了,通过翻译学了不少当地的语言。

  在大战前夕,基本上可以不用翻译就能听懂他们说的话,当然,互相交流还是需要翻译,但是一些日常对话,王海波已经可以独立进行了。

  所以指挥一支军队并不是什么难事,尤其这支军队只有一千人。

  王海波并不觉得棘手。

  在战局进行到半个月以后,王海波判断哲罗国已经到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地步了,于是,他建议展开决战。

  王海波带领他亲自训练出来的这支精锐军队踏上战场,越过封锁线,拉开了反击的序幕。

  不出意料,王海波带领这支精锐军队大破正对面的哲罗军队,将他们打的丢盔弃甲连连溃逃,一路溃逃到了驻军大营里。

  然后王海波在哲罗军队的大营里到处放火,造成巨大的混乱,最终引发连锁反应。

  数量较少的注辇军队把人数占优的哲罗军队打的丢盔弃甲,全军溃退,死者上前,被俘虏者数千,大败亏输。

  援兵被打败,城内哲罗军队颓丧欲死,在注辇国王许诺入城以后绝对不抢不烧之后,守将打开城门,正式投降,把城池献给了注辇国。

  这场战役最终以注辇国的大胜而告终。

  哲罗国丧师失地,不仅失去了数千士兵,还失去了重要的边境城市,失去了城市里的几万居民,失去了重要的防守要塞,从而被打开了通往国内腹地的交通要道。

  而控制边境地区的注辇国一举打破了哲罗国的屏障,进可攻,退可守,一举获得了对哲罗国战斗的军事主动权。

  一战大胜,缴获甚众,哲罗国军队的全部军械物资都成了注辇军队的战利品,城池内的仓储和军械也都成了战利品,包括城池里的人也都成了战利品。

  俘虏的四千余战俘都是青壮男子,是一股巨大的生产力量,注辇国王当即找到了王海波,嘉奖他获得胜利的同时,要求与他用这些战俘做生意,换取军械。

  长矛还有环首刀。

  长矛在这一战里可以说是大放异彩。

  因为非常长,不仅用来进攻很犀利,用来防守也相当犀利,在盾兵的掩护下不知道戳死了多少进攻过来的哲罗士兵。

  而且他们大部分人本身还没有着甲,只穿了破破烂烂的衣服,根本阻挡不了长矛的刺击,一击之下就被刺穿了身体,惨死当场。

  这场辉煌的胜利让注辇国王对魏帝国的军械还有战术更加感兴趣,迫切的希望可以从王海波那边得到更多,增强注辇国的军事实力。

  于是他嘉奖王海波,任命王海波担任这支精锐部队的统领,并且担任其他军队的训练教官,为他练兵。

  然后他给王海波派了十多个助手——都是注辇国王族,或者和王族沾亲带故的优秀的青年人。

第1503章.一千四百四十三 国不知有民,则民不知有国

  注辇国王是什么心思,王海波当然知道。

  倒不如说没有这样的安排,王海波反而要觉得这个国王有点问题了。

  所以王海波丝毫不担心。

  他本身只是一个中下级军官,所学有限,根本掌握不了更多军队的统御本领和更高的作战技术。

  注辇人学一点一千人以下的作战技能,并不能对擅长大兵团作战的魏军形成什么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