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化龙 第925章

作者:鹰狐

不过李易也没有说什么,毕竟玩是笑话,除非他有心故意针对,不然不用盯那么紧的。

“纸张,虽然轻若鹅毛,却为国之重器啊!”

蒯越也插了一嘴,给纸张定义了一个新高度。

“军师所言甚是,不过,叫我说,除此重器之外还有利器,便是那十发连弩了。”

这次发言的是徐晃,徐晃很是感慨,看向隔墙的连弩作坊,说道:“这次北上,连弩实在功不可没,先在兖州建功,之后又在青州协助主公奠定胜局,若无连弩,我军虽然依旧必胜,但起码要多出好几千的伤亡。”

众人纷纷点头,尤其是跟着李易回来的那批人,更是深有体会。

徐晃继续说道:“兖州战后,打扫战场,我瞧见一个中年士兵将连弩放在地上,跪下对着连弩下拜,我心中好奇,问他这是做什么,那人回答,连弩凶猛,救他性命,做人不能忘本,应当拜一上拜。”

郭嘉忍不住笑了出来,问道:“公明是如何回答的?”

徐晃答道:“我说这连弩是主公与黄夫人造出来的,让他找机会拜一拜主公和黄夫人。”

众人又是一阵哄笑,然后看向了走在最前的李易,不过李易没有回头,他们便慢慢的将视线落在了吊在人群后面的黄承彦身上。

同时,他们的目光也渐渐的多出了几分尊重,还有羡慕。

李易得荆州之后,不是留在襄阳,就是在外征战,对于南阳的书院只能遥控指挥,虽然威望不减,但书院事务的主要执行权利都落在副院长的身上。

随着蔡邕被调往豫州,后来安排过去的陶谦又只是个面子工程,所以,在书院的管理上,除李易之外,黄承彦就成了当仁不让的第二人,权柄非常重。

今日这些官员家族中基本都有子弟在书院那边,即便现在没有的,将来也会有,所以,没人愿意得罪黄承彦。

但是,这还不足以让他们对黄承彦敬畏,更别提羡慕,真正起到这一作用的,是人家生了一个好女儿。

造纸,连弩,这两样目前对李易影响最大的事物,虽然主题和框架,包括开端都是李易点出来的,但真正让这些构想成为现实,并展开批量生产,产生收益或者实战效果的,却是黄月英。

因为人家,多少读书人不用再捧着厚厚的竹简?

因为人家,多少将士不需要用血肉之躯硬抗对面的冲锋,只是几轮连弩的箭雨就将对方打的溃不成军?

这一切一切,都为黄月英博得了极高的威望,无论是文官士子,还是武将兵卒,都是如此。

但黄月英毕竟是女子,又顺利的成李易的学生进阶到了夫人,众人再是膜拜,也不可能去找黄月英,于是,许多的荣耀都落在了黄承彦的身上,给老头子加上了一层又一层的光环。

这让所有人都对黄承彦充满了羡慕,虽然跟李易联姻的世家很多,但多是依附,唯独黄家不一样,人家的女儿自己就非常争气,让许多男儿都自愧不如。

在巨大的名望面前,黄承彦也确实飘了几天,但智者就是智者,黄承彦很快就冷静下来,还亲自找到李易,请李易取消了以黄月英命名连弩的想法。

这件事情传出后,黄家父女更是再次被人赞扬,但也有聪明的人看出,黄承彦是不想让黄月英与伏寿争将来母仪天下的位置。

与曾经发生过的一些风波不同,黄月英的名望是实打实的,支持者很多,是真的有竞争的实力的,但人家主动放弃了。

其中原因剖析起来很多,但总之,黄家父女二人的品德与才能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与敬重,这点即便是蒯越也比不了。

见众人都看着自己,似乎想要聊连弩的事情,黄承彦揉了揉鼻子,干咳一声说到:“有件事大家可能还不清楚,恰好今日人多,都是同僚,老夫正好给大家透个信。”

果然,黄承彦这么一说,众人的注意力直接转移。

黄承彦微微一笑,继续道:“主公年前交代老夫,要在南阳书院建一个印书局,用白纸刊印天下书册,而且,正如主公当年所言,‘为往圣继绝学’,主公特意叮嘱,一册书若有百页,只以十页白纸计价,可谓是在赔钱卖书,就是为了传递学问,开民智,不使圣人之学断绝!”

一听是这种事情,当即就有人忍不住问道:“敢问先生,这些书册几时能够购买?”

其余人也是跃跃欲试,不管是真心追求学问,还是给李易捧场,全都不愿落后。

黄承彦嘿嘿一笑,然后一本正经的说道:“首次刊印,都是经典之学,不过数目有限,所以,几时能买到,老夫也说不好。”

众人一愣,印书局放在书院,黄承彦是副院长,这种事他怎么可能不知道?

正当众人纳闷,黄承彦又是一声咳嗽,老脸微红,继续说道:“不过,若是有人家中藏有孤本,珍本,或者其他难觅的书册,可拿来书院让印书局借鉴一二,然后嘛,老夫徇私赠送几本新刊印的书册,倒也不是不可以。”

听罢,众人先是一愣,然后便是失笑,明白黄承彦是瞄上了他们家中的藏书。

而且,不难看出,这也是李易的意思,只是李易不好意思开口罢了,干脆就找个由头让黄承彦来出头。

蒯良摸了摸胡子,笑道:“黄兄应当知道,我蒯家的藏书在荆州不敢说是首屈一指,但也绝对前列,若是我将书送去了,你回礼不够,我可不依啊。”

黄承彦啧啧一声,不屑道:“这是印书,你当是抄书?”

伸手比划了几下,黄承彦有些得意的道:“只要排好板子,上好墨,一眨眼就是一页,那速度,可是比看书都快了十倍。”

蒯良眼中闪过一抹好奇,拱手道:“这么说来,越要亲自往南阳走一遭了?”

“你尽管来便是,只是到时候可莫要惊得合不拢嘴。”

黄承彦与蒯良说笑,其余人则是在盘算着自家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书册,毕竟有李易的意思在其中,继续藏着掖着难免太小气,而且,印书局的第一批书,他们也想要搏个彩头。

众人说笑的功夫,李易已经走到了发出轰隆声响的地方,还不等李易进去,一个女子就自其中迎了出来,正是对造纸与连弩出力甚大的黄月英。

“夫君!”

看到李易,黄月英抿嘴浅笑,如今的她虽然做了妇人打扮,看上去温婉了许多,但眸子中却丝毫不减与李易初见时的灵动与聪慧,而且,随着稚气的褪去以及见识的增加,黄月英尽管还不到双十,但已经有了独属于她的那种知性韵味。

“等会说完事情,你坐我马车,一起回家。”

李易走到黄月英身边,低声说了一句,然后站定,转头看向身后那些官员。

“见过夫人。”

众人没想到黄月英也在,当即安静了不少,齐齐一礼,然后看向李易。

黄月英对着众人福了一福,然后向李易说道:“之前就有了进展,现在虽然还不能实用,但简单演示已经足够。”

“那好。”

李易点了点头,然后吩咐道:“诸位,随我来。”

众人满心好奇的跟着李易进入小院,只见其中除了给黄月英做护卫的十来个女剑士之外,还有七八个中年匠人,以及一个水桶大小的铁疙瘩。

那铁疙瘩模样很是古怪,下面烧着火,里面咣当咣当乱响,喷着白烟,中间有一根木棍链接到了对面的水槽,那木棍也不知是怎地,不停的转动,通过一个半人高的缩小版水车不断的将水槽的中的水汲出。

所有人都是头一次看到如此新奇的一幕,李易也不着急解释,任由他们到近处观看。

“这是如何动起来的?难不成里面藏有活物?”

“不可能,没看到下面烧着火,连水都烧沸了,碰都碰不得,什么活物能在里面存活?”

“不是活物,难道是机扩,墨家的手段?”

“无论是活物还是机扩,某倒是觉得,关键是下面的炭火。”

“依据何在,要不你烧一个给我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