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化龙 第717章

作者:鹰狐

真的发生那样的情况,以李易的影响力,皇甫坚寿根本不敢想象天子当如何自处,大汉的江山又该何去何从

这些事情皇甫坚寿越想越是揪心,然而纵使他挖空心思,也想不到丁点对策,甚至,皇甫坚寿都想过干脆一死了之,也算是对天子谢罪了。

可是,他家中还有老父亲需要供养

就在皇甫坚寿感慨万千的时候,忽听旁边有人叫道:“我看皇甫兄气色不佳,可是昨夜休息的不好?”

皇甫坚寿一个激灵,转头看去,原来李易不知何时已经来到了他的身边,正笑眯眯的对他“慰问”。

现在皇甫坚寿看到李易就来气,昨天李易与他说的那些话,叫他辗转反侧,一直等到天快亮了,这才勉强眯了一会,今日气色能好才怪。

皇甫坚寿对李易拱了拱手,回望长安方向,悠悠说道:“虽然奔波劳累,但坚寿为人臣子,想到天子还在长安遭难,食不饱,衾不暖,再看看身下床榻,便愧疚万分,难以入睡。”

说着,皇甫坚寿转头看向李易,问道:“我看襄侯春风满面,不知襄侯昨晚睡的是好,还是不好?”

皇甫坚寿话语中的怨气李易自然听得出来,而且李易也非常理解,换他是皇甫坚寿,昨晚怕是当场就炸了。

但是理解归理解,李易却没有接皇甫坚寿的话,甚至连马虎眼都不打,直接转移话题道:“皇甫兄也知道了,让我带兵去长安太难太难,让天子来荆州,我的要求朝廷也难以满足,唉,如此一来,皇甫兄的任务便无法达成,不知皇甫兄准备如何向天子复命?”

皇甫坚寿自己也发愁应该如何复命,不过他有心气一气李易,便道:“自然如实禀报!”

说着,皇甫坚寿还看着李易的脸,想知道他到底慌是不慌。

不过,让皇甫坚寿失望的是,李易表情根本没什么明显变化,只是点点头,便一脸关切说道:“原来如此,但我有些担心,皇甫兄回去怕是不好交差,甚至还要受人责难啊。”

皇甫坚寿冷哼一声,道:“这就不劳襄侯费心了。”

李易摇摇头,道:“皇甫老将军与我有恩,今次事情又是因我而起,我岂能袖手旁观,陷皇甫兄于险境之中?”

皇甫坚寿微微侧头,有些嘲弄的说道:“难道襄侯是反悔了,准备救援天子了?”

李易说道:“这倒不是,我只是觉得皇甫回到长安之后,多半会被问罪,既然如此,皇甫兄何不干脆辞了官职,然后带上老将军归隐故里,离开长安那是非之地?”

“嗯?”

皇甫坚寿面露讶异之色,他本以为李易又要说什么歪理,没曾想,他却是劝自己离开长安。

而且,皇甫坚寿还真有过这个想法。

李易继续道:“如今长安乱局,非是一人之过,也绝非一人能够挽回,皇甫老将军为大汉操劳一生,功劳天下皆知,忠义之心令人敬仰,只要晚年无风无雨,今后必被世人推崇,然而,老将军若是继续留在那混乱之地,恕我直言,老将军一生英明,恐最后晚节不保,所以,今次皇甫兄若能借着此事与老将军归隐,避开乱局,未尝不是一件幸事。”

皇甫坚寿低头想了一会,虽然非常心动,但还是冷冰冰的说道:“此乃坚寿家事,就不劳襄侯费心了。”

对于皇甫坚寿的不领情,李易也不恼火,继续道:“若是皇甫兄愿意归隐,我可写一道手令,让南阳匀出五千石粮草,由皇甫兄带回长安,虽然不多,却可解天子燃眉之急,也算是让皇甫兄稍微有个交代。”

皇甫坚寿看了李易一眼,心情复杂,五千石粮草,相对他此来的目的而言,并不算什么,对李易这个一州之主来说,同样只是毛毛雨,但是,这却是李易冲着他们家的面子给的,让他交差用的。

“多谢襄侯。”

最终,皇甫坚寿还是道了声谢,然后他略微犹豫了一下,又道:“之前荆州,徐州对长安多有进贡,之前因为战事缘故,这进贡之事也耽误了,如今战事平定,襄侯看是不是”

这件事情原本皇甫坚寿是没打算提的,毕竟最初的目的只要达成,这件事也就不需要了,而刚刚李易的话让皇甫坚寿再度燃起了一线希望,大事虽然办不成,若是能让李易继续供应天子的用度,也算是没有白来。

“呵呵”

李易轻笑了一声,没有回答,而是问道:“敢问天使,我上书保举南阳太守贾诩为扬州刺史的事情,不知朝廷那边可有了决断?”

皇甫坚寿表情有些僵硬,他没想到李易话题转的这么快,而且还是如此敏感的问题。

犹豫了一下,皇甫坚寿答道:“此事,天子与朝堂众臣还在商议之中”

第585章 扬州新格局

“还在商议啊”

李易做恍然状,又问道:“那皇甫兄可知道,此事大概还要等多久才会有定论?”

皇甫坚寿对李易的一本正经的样子感到无语,因为这件事根本就不用商议,那封举荐信在送到长安的当天就被朝堂上的武百官给全票否决了,哪怕李傕与李易的老丈人也不例外。

虽然消息还未传出,但皇甫坚寿不相信李易猜不到这个结果。

对于李傕等董卓旧部来说,李易自己崛起也就罢了,毕竟当时的情况他们无法阻挡,而且就关系上来说,他们和主流的世家豪门都不是一路人,有李易在中原搅风搅雨,也是对他们身上压力的一种分担。

可是,李易崛起的太快了,快的不仅超出了他们的预计,甚至已经成为了他们新的威胁。

在这种情况下,让李傕等人继续与李易维持一个表面和善的关系还可以,但是想让他们继续支持李易,那就基本不可能了。

更别说,李易要扶的人是还贾诩,这个在西凉一系中原本并不起眼的存在。

试想一下,如果昔日的无名之辈成为了位高权重的一州刺史,这让李傕郭汜的脸往哪搁?

到底是他们太无能,还是人家太优秀?

李傕郭汜如此,而朝堂方面的态度就更好理解了。

因为他们可是连李易都看不上,更何况李易手下的一个要资历没资历,要名望没名望的狗头军师?

朝廷这关贾诩根本就过不去,只是朝廷暂时因为对李易有事相求,这才没有直接回绝李易的举荐,而是准备将这件事情先拖着,吊着李易胃口,或者干脆许个空头支票,让李易把活干了再彻底回绝。

皇甫坚寿心里对这些事门清,但他不能直说,只能含糊道:“或许十天半月,也或许要一两月,当然,这只是坚寿自己猜测,毕竟一州刺史非是儿戏,而坚寿只是以区区郎官,对于其中具体安排,并不十分了解,也不敢妄言。”

“这样啊”

李易摸了摸下巴,有些忧心的说道:“有道是国不可一日无君,这扬州也不能没有主事之人,不然各地官员没有统属,各郡百姓民心不安,如此短时间也就罢了,若是久了,怕是容易再生变故,罢了,不如这样,我就让贾和辛苦一些,让他来扬州暂代扬州刺史之职,等朝廷正式任命下来之后,我再让他卸任离去,如此,既不辜负扬州百姓,也能让朝廷不用着急,从容安排应对,也算是两全其美。”

李易自说自话,一副很高兴的样子,皇甫坚寿心里却是惊了,忍不住叫道:“襄侯岂可如此?”

李易歪头看着皇甫坚寿,反问道:“如今朝廷无暇顾及扬州百姓,我既然有能力帮助一二,难道还要袖手旁边,视百姓陷于水深火热不成?”

“这,这”

皇甫坚寿急的不知该说什么才好,他如何不知李易的打算,这是要先斩后奏,造成既定事实,一旦贾诩坐上了扬州刺史的位置,不管是不是暂时的,以朝廷如今的情况,今后想换人可谓千难万难。

李易摆摆手道:“好了,事情就这么说定了,我会上书天子说明此事,皇甫兄回去后也可向天子告知,若是天子觉得其中有何不妥,亦可再遣使者前来指正,无论扬州还是荆州,李易欢迎之至。”

说罢,李易对着皇甫坚寿笑了笑,便催动胯下坐骑,回到了队伍前面,而皇甫坚寿对着李易的背景伸了伸手,最终一声叹息,手臂无力落下,什么都没有说。

因为没了孙策的威胁,李易行军无需再考虑埋伏,所以行进速度非常快,时间刚过中午,便抵达了皖县。

也不知是孙策早有安排,还是因为孙策死讯传回来的缘故,此时的皖县虽然还留着近千守军,但在李易到来前便已经主动放弃了抵抗,原本被孙策关押的周瑜,也被放了出来,组织人手就在门口迎接李易入城。

对于孙策的死,周瑜自然非常悲伤,但这件事早就在他预料之中,再加上孙策又是半夜偷袭李易,是奔着要李易命去的,所以周瑜并没有怪李易对孙策下杀手,相反,还很感激李易对孙策程普等人进行了厚葬。

在这之后,周瑜算是正式投入李易麾下,不经李易暂时并没有给周瑜具体任职,而是将他留在了身边,和鲁肃做搭档,等扬州事情彻底结束,便准备带他去荆州。

除周瑜外,李易还见到了诸葛瑾,根据周瑜所述,当日诸葛瑾也是要跟随孙策出兵的,但是孙策强行将诸葛瑾留了下来,理由很简单,诸葛瑾是李易的大舅哥,只要别作死,他是不用死的。

见面后,诸葛瑾没有说李易杀了孙策如何如何不对,但同样也没有因为孙策战死,就直接转身向李易低头效忠,更没有求官,而是希望李易可以允他回家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