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领主 第93章

作者:倦鸟迷途

刘良佐在被俘以后,态度良好,并且对此向张强示好,想要投诚。

刘良佐这孩子比较倒霉,本来他的兵力是剩余最多的,可到最后,他撤退的时候,和胡茂祯的军队发生了冲突,双方混战的时候,张强带兵冲了过去,于是再次抓住了这个家伙。

马宝带着残兵败将逃回了延平府,不久被追上,他再次从延平府出逃汀州府,因为兵力有限,张强才没有再追,留下一部分兵力守卫延平府府城,就带军折返屏南县城了。

而范绍祖就比较聪明了,一看不对,连夜坐船逃跑,先逃到了漳州府,还觉的不好,又逃到了赣州,发现金华义军和苏观生,何楷的明军来追,马上逃到了汀州,最后逃到了吉安府。

总之,张存仁和他带着的明军降将和汉军旗士兵全军覆灭,范绍祖这个清军的死忠逃了,刘良佐却又被抓住了,并且在一番考虑之后,张强接纳了他,隆武皇帝封了他为衢州府总兵。

自此一战以后,在浙江和福建两省,损失了近二十万大军的清兵再无力来攻打他们。

这一代想要为清军效力的明军降将,明朝的武将死忠,已经死的差不多了,很多都是历史上曾经比较有名的人物。

一觉醒来,张强突然感觉到形势一片大好。

第一百二十四章 内斗1

被打的大败的范绍祖,丢盔弃甲的蒙古人,四散而逃的汉军旗清兵,以及被俘忍受折磨的满清鞑子,这一切都向所有人宣告,大明还没有完,大明朝廷仍然有余力击败敌人,给敌人以重创,但谁家事情,谁家知道,双方都需要休养生息,积蓄力量,等力量强大了再打一次。

半个月以后,隆武朝庭第一次着急群臣上朝议事。

当然这个朝庭没有招张强来上朝。

张强也不想站在朝堂上向隆武皇帝低头,虽然没有挟天子以令诸侯,但张强和隆武皇帝达成了一些默契,双方谁也不会对谁太认真,心知肚明。

隆武皇帝扫视了一下朝堂,文官有:吏部尚书金声,兵部尚书朱大典,礼部尚书何楷,户部尚书苏观生,刑部尚书钱秉镫。

武官有:延平府总兵阮捷,福州府总兵张天禄,漳州总兵郑鸿逵,厦门总兵郑彩,以及舟山总兵黄秉赋,虽然舟山那里现在还留有一个鲁王政权,可那里确实是效忠隆武帝的黄秉赋的管辖范围,鲁王政权不过寄居而已。

文官和武将主要的人物就是这些,还有一些前来投靠的官员和武将,以及这些尚书们招抚启用的一些文官,武将,这个朝堂看起来热闹非凡,实际上有用的中坚人才几乎没有。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以前服侍过隆武皇帝的一些太监被招了回来,重新进入隆武皇帝的宫殿服侍他。

太监总管为一个白面书生模样的中年太监,叫吴畏,字巅峰,手持一把拂尘,板着尖细的娘娘腔嗓子喊了那么一声。

刑部尚书钱秉镫出列,“臣有事启奏。”

隆武朱聿健微微点头,“爱卿可慢慢道来。”

钱秉镫沉声道:“皇上,臣弹劾浙江总督张强妄自尊大,目无朝庭,空耗粮饷却不事为国分忧,驻兵各处关隘,畏缩不前。”

朱聿健眼神微微一沉,这件事情他真的不想说,也不想去想。

张强什么人,自从他被张强营救回来,他就能从张强对待他的态度和眼神中看出张强的野心。

原先他还担心张强学曹操,学郑氏,可最后张强只是退兵回浙江,并且留下精锐士兵帮助他把守各个关隘,还把俘虏的两三万清兵交给他组建军队,他就知道张强只是想利用他正统藩王的名声,让他的义军变得合法而已,但并不像帮助他光复大明。

在双方密探了一次以后,他就碍于目下形势,不得不答应张强的要求,将浙江目前张强所占领的地盘作为他的封地,他不能干涉张强的金华义军,金华义军也只在危机的时候,帮助他保卫政权。

他隆武是什么人,为了光复大明,能提出招抚李自成的大顺余孽,提出共同抵抗满清,大家站在一个战壕里面打满清鞑子,而不要内讧。

面对大明那些嫉恶如仇的看不惯那些剪辫子的三心二意的大明士绅,在满清提出留头不留发,大力迫害大明士绅的时候说出:无论是剃发的还是没有剃发的,甘心剃发的还是不甘心剃发的,只要大家打击满清都是大明子民,是朝廷无力保护他们,一概不追究他们的责任的人。

这也是他比胆小的永历,无能好色的弘光,以及喜欢内斗的弟弟朱聿澳,还有一向没有什么主见的朱以海鲁王等人比较英明的地方。

他是南明皇帝中相比来说比较明事理,也有能耐的一个皇帝。

有了郑芝龙的前车之鉴,他不想让自己再做一回被架空的空有抱负和理想的皇帝,目前张强的做法虽然令他厌恶和不满,可他还是觉得这也是他的一次机会,一次张强给予的,他重新振兴大明的机会,他要抓住这次机会。

张强这个人让人猜不透,隆武经历过各种磨难,也知道现在不是追究张强的这种大不敬的行为的时候,他只能利用现在的形势,争取扩大自己的实力,以后再解决张强的这个问题。

他想,当他拥有更多领土,更多士兵和实力的时候张强说不定就会对他称臣。

为了讨好张强,他甚至把张强的金华义军中在最后面对清兵在关键时刻斩首清兵总督张存仁的萧飞给留在了泉州府行在。

总的来说,他不是愣头青,他也不想重蹈郑氏控制他的覆辙,他要自强起来,张强拥兵浙江,还派兵保护他,这算是盟友吧,相比一手摧毁大明王朝的李闯大顺余部,帮助自己的张强义军真的算是自己的盟友。

面对朱聿健半天不说话,愣神的样子,钱秉镫不知道该如何化解这种尴尬,朱聿健不发表意见,他就得站在那里,僵硬的等待朱聿健的意见。

这就是君臣。

见钱秉镫的弹劾不起作用,朱聿健不说什么,苏观生站了出来,“皇上,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率土之滨,莫非王土,这张强如此嚣张跋扈,不听号令,朝廷的颜面何存,大明以后如何号令天下,臣觉得应该派出锦衣卫将其缉拿回京,夺其兵权,下狱待参。”

金声作为张强的金华义军曾经的布政使,对张强的作为和性格有所了解,也知道此时不是和张强翻脸的时候。

金声站出来,“皇上,不可,张强总督拥兵数万,乃为国之栋梁,国之柱石,虽有不敬,但念其对国对主还算忠诚,留职查看即可。不能妄动干戈,我们现在的敌人是清朝鞑子,而非为国效力的忠诚武将。”

朱大典虽然有被张强蛊惑控制的历史,但他两次失败了以后,也是觉得没有张强的金华义军,隆武朝廷靠着张强交换的清军降兵,以及新征召的没有战斗力的义军队伍,是不可能维持下去的,最为有着丰富带兵经验的南明大学士,他觉得自己应该站出来维护目前的格局。

朱大典也站了出来,“皇上,三思而后行,不可因噎废食,现如今我朝兵士看似兵强马壮,实际上俱都乌合之众,不及张总督的士兵精锐,无法对抗清兵,对抗清兵还需张总督的兵士,切不可自毁城墙,做清兵无法做到的事情,让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

朱聿健眼光扫向一干武将,武将们俱都眼观鼻,鼻观心,好像事不关己一样。

他们都是张强的手下败将,而且是以降将的身份在新朝庭中效力,当然不会惹现在实力强大,官位在他们之上的张强了。

朱聿健将眼光停留在郑鸿逵身上,“郑爱卿,你觉得呢?”

第一百二十五章 内斗2

作为隆武朝廷第二大军阀,比张强的陆上实力要稍微弱一些,继承了郑芝龙很大一部分海上实力的海盗集团的大佬,郑鸿逵更是个老人精。

他知道现在隆武朝庭靠的是谁才死里逃生,重新坐在这个位置上的,本来他对于张强很是妒忌,可张强完成了千里救主的使命以后,居然要了块地盘就撤了,这让他对张强这个人感到迷惑,要是他们郑氏兄弟,早就挟天子以令诸侯了,弄不清楚他到底要什么。

他的海盗战船七百余艘,加上郑彩的水师战船三百余艘,成千艘战船,要说打海战,分分钟钟灭了张强的水师,并且能很快将温州和台州两府海边城镇劫掠一空,可他知道,张强靠的不是水师,而是他手下五万训练有素的士兵,听说还有大炮和火绳枪,让他上岸和张强打,简直就是找死,因此他也只是道:“皇上,鞑子未灭,不可同室操戈。”

其实他没有说,我也有困难啊,我在海上也不是没有敌人,葡萄牙人,荷兰人,因为郑芝龙的叛变,使得郑氏海盗的实力和势力萎缩严重,他们对荷兰人和葡萄牙人已经形不成压制了,三方在海上的战况比路上南明和清兵的形式更加恶劣,同时他还和郑森,郑成功还因为谁接受郑芝龙走后留下的合法统治而争执不休,郑成功已经威胁到他和郑彩的海上势力安全,正在头疼,现在他那管得了陆上。

显然朱聿健对他的回答很不满,可他也没有把这种表情表现在脸上,而是若无其事的问了一句,“难道就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吗?”

这事是钱秉镫提出来的,苏观生附议的,他看向两者,两者显然也没有什么办法,

朱聿健摇摇头,他怎么会不知道这些大明臣子的秉性,一旦有机会,一旦松懈下来,总是想着争权夺利,排挤和打击政治对手,这些事情他见惯了,有时候他也忍不住出手,比如对鲁王一系。

当初鲁王一系可是派了使者向他求援,当初他还在福州,刚刚在郑鸿逵和郑芝龙等人的扶持下登基,为了让鲁王一系承认他的合法地位,他诏令鲁王辞去监国这一头衔,并且向他称臣,鲁王倒是答应了,只要他派兵,可鲁王一系的那些臣子们不答应,而且鲁王使者也在称呼上并不认同他的朝廷正统,他下令杀了使者,并且向鲁王派遣了使者,要他归顺自己。

可鲁王也很恼怒,杀了他派去的使者,使得两个大明宗室势同水火,直到鲁王被击败,鲁王一系被李成栋,鞑子的博洛贝勒大军剿灭,众人逃散一空,鲁王流亡厦门,舟山等地。

朱大典眼珠子一转,“皇上,如若想要让张总督收心,为我朝效力,不如联姻。”

“联姻?”朱聿健一愣。

朱大典道:“是皇上,如果有皇室一女嫁与其,他和皇室就有了瓜葛,到时候他即便不会辅佐皇上,也会尽力保护皇上,解除皇上的担忧。”

“可朕,没有姐妹或者女儿啊。”朱聿健道。

朱大典上前一步,“皇上,微臣有一女,名朱盼盼,皇上可收为义女,封给为郡主,然后下嫁于他,这样皇上可不用担心他反叛朝庭。”

苏观生在一旁,嘀咕了一句,“老奸巨猾,是你想要攀皇亲,却假惺惺的为皇上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