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领主 第667章

作者:倦鸟迷途

先前的那五十艘船只让他们卖了一个不错的价格,至少这次出去的每一家入股的商人们都赚了近几百万荷兰盾,于是又是三个月时间,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一个高级代表,率领舰队返回了华夏帝国,在交割了剩余的一百五十艘战舰以后,又收了五百艘蒸汽明轮船,他们觉得这样的船只在几乎全是水道的荷兰是很有作用的,然后又收够了二百艘存在华夏帝国海岸警备队港口和船坞里面的旧的那些风帆船,这些可以回去卖给那些去北海打鱼的渔夫和商人们,这些船只吨位大,而且保养的不错,即便是保养的不好的,也是比荷兰人自己的船只要好。

然后他们在这里卖出了荷兰的商品,获利十几亿荷兰盾,这下赚大发了,再次购买华夏帝国的特色商品,好看的镜子,很香的香皂,白花花的精盐,白花花的绵白糖,豪华的马车,古色古香的东方马车,方便使用的东方马车,还有各种东方农具,以及东方铠甲,铠甲是华夏帝国早就淘汰了的,只是商会回炉以后,抛光,重新上色以后放在货架上的,专门针对这些西方商人。

这是张强出的主意,现在的西方还是对铠甲有着莫名其妙的钟爱,收藏还是使用,他们都喜欢,然后是华夏帝国无尽的库藏武器装备,火绳枪,燧发枪,火绳枪不多,因为早就不用了,燧发枪部队退役的近八百万士兵使用过的,至少有五百万没有处理,这次一次就卖给了荷兰人五十万件。

这简直就是倾销,但也不是没有用,因为给华夏帝国带来了近一百亿华夏元的收入,黄澄澄的西班牙金币,银灿灿的荷兰盾银币,很多都被收入了钱号的金库和银库,然后马上换成了华夏帝国储藏的金银,华夏帝国又可以发行更多的华夏元纸币,来掠夺世界各地的财富了。

很快,荷兰人又满载而归,为了显示自己的友好,华夏水师舰队的第三舰队一路护送,到达了印度洋的非洲角,才回返华夏帝国舰队驻地马六甲海峡。

而一些华夏帝国的商人代表团带着自己的货物,跟着他们回到了荷兰,去哪里建立华夏帝国的商站去了。

一年来华夏帝国同西班牙,英国,荷兰的交易额不断上升,华夏帝国的商品,通过他们开始畅销欧洲和西方各地,甚至到达南美洲和北美洲,非洲等地。

这一年就让华夏帝国增长了一千亿的华夏元财政收入,华夏帝国今年的财政收入是五千亿华夏元,然后偿还了先前的一部分欠账,一千二百亿华夏元,华夏帝国的欠账从几百万亿跌落到了仅仅有一百万亿的负债,终于快把先前因为占领西伯利亚,经营西伯利亚,占领中亚,西域,东南亚,还有围剿英国的印度周围的一些山区,沙漠,平原,草原,各地移民,补贴总督区,建设华夏帝国核心区等等付出的成本一点一点的快抹平了。

付出的成本还不止如此,还有对华夏帝国各个地方农业的补贴,对于移民的补贴,对于科技研发的补贴,各个年份更换武器装备,裁撤军队,打造新式战舰,以及同周边各个势力的大小战争付出的成本。

还有贷款给土耳其几百亿华夏元,贷款给阿尔沙夫王朝的几十亿华夏元,贷款给大清帝国的几百亿华夏元,贷款给土耳其的上千亿华夏元,还有最大的贷款客户,俄罗斯,几千亿华夏元。

俄罗斯的几千亿华夏元,通过十年之间不断的贷款支援,从俄罗斯收回的却是每年短短几个亿的款项,后来的俄罗斯直接用各国抢来的物资来支付,还有各国的矿产资源,各国的黄金,白银,珠宝,人口,以及支援俄罗斯的每年的上百亿的粮食都是付出,俄罗斯开头十年是直接负还债,也就是每年没有还掉多少,还倒欠华夏帝国几个亿的款项和物资,华夏帝国拥有了那些矿场,还得自己投资,建设,然后给俄罗斯税收,之后从掌握的税收里面每年拿掉利息和一定的款项,然后将剩余的给俄罗斯使用。

可以说到现在,俄罗斯被华夏帝国建设起来了,但俄罗斯实际上整个国家都卖掉,卖掉他们一百个都不够偿还华夏帝国的欠款的。

这点欠款的付出都得华夏帝国财政给兜着,等于是华夏帝国帮助俄罗斯欠华夏帝国的钱,华夏帝国每年得替他们还掉这部分钱,损失很大,不过这个市场正在慢慢培育出来,至少俄罗斯的原材料,人力,物力,甚至军队都在提华夏帝国干活,等于是培育了一个市场。

以前华夏帝国周围一家独大,同其他国家没有交流,商品只能在本身内部交流,没有外来的收入,这是很可悲的,现在花大力气培育了一个市场,以后能慢慢的还掉华夏帝国的欠款,然后这个市场就是华夏帝国的提款机了。

这等于是华夏帝国建设一个中亚那样的总督区的价格,华夏帝国是以要求核心区的州来要求这个市场的,建设和呵护这个市场的,现在有了荷兰这个商人国度,他们一家的交易量就相当于英国和西班牙,阿尔沙夫王朝,土耳其,瑞典几个国家合起来的市场还大很多,很多倍的市场,等于是找到了一个华夏帝国物资出口的总代理商,而且,跟随着他们,华夏帝国的商人也找到了一个商品出口市场。

通过荷兰,将把华夏帝国的商品卖遍非洲,欧洲,南美洲,北美洲等市场,华夏帝国不需要去开拓了。

当然,商人们可不这么想,他们还是要去哪里建立自己的市场。

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核心区的建设

荷兰人大采购,但是他们的船只速度太慢了,来回得半年时间,而英国人和西班牙人的战舰速度和商船速度就快多了,来回四个月时间就足够了,如果是直航的话,基本上三个多月时间就足够了,因为两家有着无比先进和发达的造船技术和科学技术的支撑。

华夏帝国卖给荷兰人风帆战舰以后,荷兰人马上更换了战舰,速度立刻提升了起来,至少少了一个月时间,四个月大半就往返一次,有些荷兰人还坐火车通过陆地来到西伯利亚,然后在西伯利亚港口坐船回到荷兰,或者坐火车去土耳其沿岸,坐船回荷兰。

如今华夏帝国广州府已经有直接开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堡的火车了,因为华夏帝国帮助土耳其建设了铁路,就像帮助大清国和俄罗斯建设铁路一样,现在几个国家的铁路建设款项现在只收回个利息,款项还只收回个零头,不过十几亿,几十亿,几百亿,这可是随便都是几千亿的项目。

不过因为商业贸易,几个国家给华夏帝国创造的商业贸易额倒是不少,大清国每年几百亿,净利润也有个几十亿,税收利润在大清国华夏帝国收取的也有十几亿,在华夏帝国自己这里,创造的税收利润就很多了,每年一百亿左右,而且逐年上涨,什么意思,就是因为你的交易,带动了有关的商业活动,这些商业活动创造的税收远远不止你这一项目本身交给华夏帝国的税收那么一点。

这就是后世华夏中国为什么总是亏本的买卖做个不停,那就是因为许多人要依靠这个生活,倒下一家厂子,倒下的不是他们一家,是所有同他们有关联的,配件厂,建筑商,给他们提供食物的农民,甚至官府的一些机构,官员,各种为他们服务的商人,官员,工人,厂家,这一系列的人或者企业,这些企业在生产的同时也在创造税收,而同这些关联企业关联的其他企业也在创造税收,一个企业起来了,那么肯定会带动关联企业,关联企业和其他的关联企业至少也有百分数级别的连接,获利,这样整个企业牵连很广,亏本营造起来的一个企业,能获得至少比这亏本更加多的利益和利润。

几个最靠近华夏帝国的国家现在的市场已经接近了万亿级别,每年给华夏帝国产生的收入达到了两千亿的级别,这样的市场,华夏帝国只是一次性投入了很多,现在在慢慢回收利润,估计用不了多久就收回盈利了。

荷兰,英国,西班牙的到来,使得华夏帝国又拥有了一个大的市场,这个市场目前的级别看来至少是俄罗斯和大清国等国市场的一倍半,也就是相当于三千亿华夏元的收入。

原先华夏帝国每年负盈利,还得每年发行债券来维持官府运作,连续发行了十年,直到最近进入了十八世纪才缓过气来,每年支出减少,收入一点一点增多,现在不用发行债券,只需要用华夏帝国每年的财政收入和利润就能支撑运作,除了还款一定比例,剩下的,还能投入到华夏帝国的建设中来,建设肯定是建设核心区了,总督区由各个总督和巡抚去建设,华夏帝国中枢只是大略给规划一下,然后让你们自由发挥。

建设好了经济增长了,不拖后腿了,由你们发起申请加入核心区的提议,然后中枢就会进行为期至少三年的审核期,审核期过了以后,在政议院,监察院里面讨论,最终拿出结果,提交内阁审批,内阁审批完了,提交顾问院核准,枢密院给配备一定的武力和对当地的武力进行调整,一些列计划以后,所有材料提交皇帝审核,签字,批准,之后下发内阁,内阁首相副首相一起讨论一个实施方案以后,在今后两年内,慢慢接受申请区域的申请,并且给予通过,一切准备妥当,定下一个日子宣布莫某总督区的某某州,或者总督区并入核心区。

最近并入核心区的是东北三洲以外的原先后世历史上被老毛子抢占的就近的领土,海参崴,库页岛,以及一部分府县,这些地方直接并入东北三洲,然后设立第四周,仍然包入东北这个区域,原先东北三洲是总称东北总督区的,后来三洲并入了,但外面的那些地方没有并入,现在那些地方被成立一州,然后由东北这个地方统称起来,合成东北四洲。

这等于是拉了东伯利亚总督区的地盘,东伯利亚总督区地盘减少了。

对于华夏帝国来说是好事情,不断从别的地方拿回优质资产,这是资本家喜欢干的事情,对于东伯利亚总督区,这可是一个噩耗,刚发展起来,靠着它的支撑,总督区有一些收入了,转眼间又被划归了核心区,说不流泪那是假的,但从民族大义,国家整合来说,这是好事情。

为什么要切割整个华夏帝国的国土为核心区和总督区呢?

因为华夏帝国盘子太大,发展不均衡,靠近中枢的地方合并,收拢,把一些强势的地区合并进入核心区,那么整个国家的优势资产加起来,发挥优质资产的优势,赚更多的钱,就能有更多的钱来小弟一把,让小弟跟在后面发展,发展好了,可以帮助大哥,发展差了,自己在后面慢慢发展,也不是太拖累大哥。

先富带动后富吗!

而且对于西伯利亚,华夏帝国几乎倾尽了全力来占领,来移民,管理,建设,这些钱几乎掏空了华夏帝国几次,华夏帝国为此欠下了千万亿的负债,布局完成,华夏帝国二十年没有缓起来,到现在还负债着近几百万亿的负债没有还清楚。

新进合并进入华夏帝国的州还有几个,那就是内蒙古总督区,大部分已经摆脱了人均收入几十元的困境,现在人均收入达到了一百多远,虽然还和申请进入核心区有着很大的差距,至少人均三百元的收入才能申请,而且申请以后必须达到人均六百元的收入才能进入核心区。

这就是为什么连申请到审核需要五年的时间了,因为给你调整和发展的时间,就像一个人写了一份商业计划书,然后申请投资一样,给你时间去完善你的基础建设,公司改制发展,完全合乎投资商的规格才能打赢你申请,并且给你投资。

荷兰人这次的到来,给华夏帝国带来了如此多的商品和资金,也给华夏帝国依然堆积如山的商品找到了市场,很多国内企业发展了起来,于是华夏帝国今年的税收比以往多了很多。

一下实现了五千亿华夏元的税收,这个税收是什么时候才有过,那都是三十多年前的事情了,那时候,华夏帝国还没有拥有东北三洲,还没有拥有印尼,马六甲,澳洲,吕宋岛等海外领地,哪里还是荷兰人,英国人,西班牙人,郑家,洪家四处乱战之地,由于他们的战争,华夏帝国体量还小的时候,略次通过战争获得很多的缴获,然后税收一年比一年增长,三千亿,五千亿,八千亿,甚至到了一万亿,然后因为战争结束,华夏帝国获得了大量海外领地。

各种更新换代,各种移民,加上移民们反抗移民,同大清国的战争,同西域各个地区势力的战争,进军西伯利亚,需要付出的很多,虽然收入也不少,可刚刚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农业国时代,华夏帝国的基础还不是很牢靠,马上开始了亏损,税收收入九千亿,但支出一年比一年高,将大清国驱赶出东北三洲的时候,华夏帝国需要付出三千多亿华夏元。

大清国在大兴安岭以外的时候,华夏帝国需要付出五千亿华夏元,大清国接受华夏帝国的威逼,给华夏国开拓西伯利亚,同俄罗斯战争时候,华夏帝国每年支出八千亿华夏元,这时候华夏帝国的税收一路从八千亿华夏元跌到了三千亿华夏元的税收,以后十几年一直维持这个税收,直到最后华夏帝国每年的税收只有十几亿华夏元,需要靠借贷来维持华夏帝国的战争。

这也是华夏帝国最惨的时刻,当然还有最最惨的时刻,西伯利亚移民,澳洲移民,印尼移民,西域移民建设,中亚移民,东南亚移民回流,马六甲海峡战役加上移民,一系列的事情使得华夏帝国内部动荡不安,使得开支越来越庞大,直接到了几百万亿的规模,然后直逼上千万亿规模,华夏帝国欠商人们的钱,百姓的钱,以及每年税收支出的钱,那就是个巨大的口袋。

直接导致华夏帝国经济发展停滞数年,这些都是张强固执的统治下挺了过来,要是靠文官集团,恐怕又得端掉很多地盘给别人,或者放弃掉,让这些地盘上汉人们自由发展,最终由于环境的影响,把他们变成土著人,以后想要控制就难了。

汉人去了草原,就变成了蒙古人,汉人去了西域,都去信佛了,汉人去了云贵等山里面,就变成了土司,汉人去了缅甸大山,就变成了流民,变成了缅甸土著了,澳洲人则变成了袋鼠,如果没有华夏文化的绵延不绝的熏陶,没有华夏帝国连续的经济支持和强力的武装打压,很快文官集团就会毁灭张强好不容易用了一生的时间建立的帝国,汉人的势力圈。

如今欠账已经有可以期待的还上的可能,各种工业也开始发展了,农业也大力发展了,核心区人均收入从三百元直接突破千元,最穷的也有三百多元以上,符合核心区的留置资格。

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核心区飞速发展

用武力夺取领地,用经济捆绑邻居,用商品倾销那些对手,华夏帝国已经比后世的美国更加厉害了,至少在清朝这个后世比较鼎盛的事情,华夏帝国做的比清朝更加好。

核心区已经全面摆脱了以前的困扰,农业方面一天比一天增产,农业方面的工坊则一天比一天盈利,因为有着土耳其,阿尔沙夫王朝,瑞典,俄罗斯,大清国的巨大市场需求,还有西伯利亚,西域,中亚总督区的巨大粮食需求,因为无论产出多少粮食,全部能高价成交,供不应求,很多粮食都是国家先接盘,然后给其他地方,因为这些地方都是负财产,华夏帝国在从他们哪里拿到原材料的同时,出口巨大的粮食,物资,贩卖更多的工业产品给他们,因此这些地方的压力很大,每年都在挣扎,如今终于挣扎出来了。

很多地方开始实现了盈利,华夏帝国也没有再向他们贷款支持他们欠账,现在是华夏帝国收回投资的时候,这样他们被压制的产能就出来了,于是他们的产能开始反哺华夏帝国核心区。

赵晖带去的舰队和商队已经在波罗的海,北海,地中海,里海,黑海,站稳脚跟,通过这些港口和地方,保护了俄罗斯,土耳其的商业海上贸易,使得哪里猖獗的海盗被打击,同其他欧洲国家的交易增长,这些增长的钱又被反哺到他们这些国家,然后通过税收和商业贸易,以及各种商品流通,人口流通反应到了边界的中亚总督区和西域总督区,乌拉尔防线总督区和西西伯利亚总督区,这些地方。

然后这些地方经济开始发展,最终反馈到华夏帝国中枢的财政收入上,虽然经过多次波兰推动,最终到达中枢的收入微乎其微,但反哺回来的影响确实很多,比如欠账开始增收,比如那些地方可以自己赚钱了,就减少了补贴,补贴减少了,开支少了,财政盈利多了,华夏帝国就有更多的钱投入到核心区的一些发展不是很好的地区的建设中来。

在更换了新一代的铁轨,火车头,车皮,限定了火车货车的运行时间,加入了一些客车运行时间,于是火车工坊企业也开始微微的增收了,不用华夏帝国补贴了,有了营收,还能返还一部分先前的华夏帝国财政给予的建设资金,中枢也能用这一部分钱还给先前那些建设铁路的商人建筑商们资金。

原先华夏帝国只是通过地皮,火车头,铁轨的投入,占据了不少股份,那些建设的商人们也只是收到了人工,免费的农夫,民夫,部队给他们当工人,后来商业化以后,他们得接收一大部分这些人,接收了人手,虽然还能接到不少工程,但华夏帝国因为欠账,给不了他们百分之百的货款,于是他们只能收到勉强维持的百分之二十的盈利,多少年坚持下来的人这时候终于得到了回报,增长到了百分之四十的盈利,经济状况终于好了一些。

以后还会更好,这是华夏帝国的中枢的保证,彻底让他们实现更大的盈利。

现在华夏帝国不搞全国会战式的建设了,都分包给帝国的建筑商集团,让他们去建筑了,只有一部分是帝国直接控制的建筑商。

可以说当初是有点坑那些接手华夏帝国官府公共建设商的建筑商人的,虽然华夏帝国还是给了他们免费使用华夏帝国民夫和工程人员,工程师,甚至是工程机械,为了帮助他们发展甚至动用了一切公共权力和公共的官府关系,保证他们发展,但这些其实都是虚无投资。

怎么说呢,相当于后世的政府招商,政府出土地,通水电,道路,给予一些政策,让他们使用一些政府的公共关系,帮助他们尽快审批手续,但他们要掏出真金白银来在政府划定的地方建设更多的基础,更多的工厂和企业,然后还必须是的这些企业盈利,然后交给政府税收,等政策期满,他们将不再获得支持,民夫需要工资,他们也需要更多的资金,但政府没有给他们贷款,反而拖欠很多政府从他们手里收的保证金,以及给政府修建一些工程,应该给的钱。

华夏帝国刚开始只是用了免费的资源给他们,后来他们需要负担民夫的工资,各种政府的税收,但政府给他们的账款却只有百分之五不到,还得他们自己倒贴,后来宽松了,全额给了他们,刚刚好了一两年,帝国官府就因为各种欠账又得拖欠他们账款,还得问他们借钱,还给不起太多的利息。

现在终于好了,熬过来的商人们获得了至少百分之四十的账款还有更多的利息补偿,然后以后将会一年比一年更好。

这么多年来随着这些商人的崛起,其他的建筑商人也不赖,国内的建设如火如荼,尽管经济不好,但建筑行业依然发展飞快,华夏帝国面貌大改,拔地而起的带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带着飞檐琉璃瓦的高楼一层一层拔地而起,比起十几年前更加凶猛,十几层的高楼,亭宇楼阁,在空中飞来飞去,空中架设起来的两个楼层之间的走廊,以及空中楼宇房顶上的苏杭园林也迅猛发展,这是不同于后世华夏的那种纯粹的满满的外国特色的方盒子,长盒子,秋裤,裤衩,鸟蛋,鸟巢,等等华丽美学意义上的高楼。

这是充满了人情味,风光景色的高楼,一些富裕的人选择自己盖一个庄园一样的楼群,然后把楼顶上也弄成了花园,楼底下合理设计又是园林,比起清朝,明朝,历代王朝的宫殿群落的阴沉,阴森恐怖和深远,这些风光秀丽的院落楼群是华夏帝国的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