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领主 第489章

作者:倦鸟迷途

张强的意思是发展重工业,来吸纳这么多人口,扩建城市,来解决人口越来越多的问题。

内阁已经决定对浙江州,安徽州,山东州几个州进行大力建设,官府建造房屋,百姓来居住,然后用二十多年时间来偿还官府的款项,每个重要的城池都发展到了三十万人口,扬州府已经恢复了以往的繁华,人口达到了六十万人,大多是轻工业人口。

重工业人口还是聚集在仙居县,金华府一带,哪里有近五百万人口,连最小的镇子都有一万人口,最小的村子也有两千人口,他们依靠兵工厂,火炮工厂,以及各级仓库,码头活了下来。

舰队四千艘战舰近三十万人口,加上两千艘渔船养活了十三万人口,内阁的意思是把水师的六十吨以下的船只全部卖出去,大约三百艘,让三万人成为渔民水手,这样又能解决不少人的就业问题。

华夏军水师的船只又能减少三百艘,从三千七百多艘下降到三千三百多艘,解决了水师庞大的问题。

同时借款给一些渔民,工匠让他们建造小的造船厂,造一些渔船,让他们把多余的人口转移到海边,成为渔民。

陆续的渔船能消耗更多的失业水手和青壮年。

张强想了想提出将一部分人口转移到郑成功哪里,成为郑成功哪里的汉人百姓,郑成功他们终归是汉人。

于是这次张强批准了将五万汉人人口卖给郑克爽,同时把越来越多的日本俘虏和日本百姓一起卖给郑克爽。

这一次等郑克爽到来,将会有三千多水手和青壮汉人替他开船,承载着几十万人去澳大利亚,为了消化多余的人口张强以及迫不及待了,连这些水手的出工费都不用了,免费给郑克爽开船,到时候可以直接给了他,让他们在澳大利亚站稳脚跟。

于是在半个月之后历经五个月返回了杭州府的郑克爽没有来得及喘口气,就又开始了忙碌,用了半个月协调,带着五十八万人口其中五十万日本人,三万东南亚土著人口五万汉人人口,带着他自己带来的十二艘六百吨战船,率领华夏军上次卖给他的五百多艘船只再次出海。

留下了一万吨的铁矿石,三千吨鸟粪,还了一部分华夏军的欠款,当然是很少一部分了,一万吨铁矿石,按照当初商议的价格,不过几百万华夏元,但他带走的总人口和船只却值三千万啊。

那次跟去的二十艘华夏军战舰没有回来,他们滞留在澳大利亚了。

在哪里替郑成功培训水手和使用华夏军的战舰。

这次张强派遣了二百艘商船,三十六艘护卫战船再次出航,护卫他们去澳大利亚,不过这次去了就得把上次的人马带回来。

那些可不是卖给郑成功的。

就在张强在等待自己的新式战舰返航的时候,古月笙找来了。

“陛下,刚刚得到的消息,三王子的军队在中国岛松江县城登陆并且一举消灭了日本人呢十万军队,并且抓了三十万日本百姓,目前这批百姓已经运回济州岛,不过三王子不准备把这些日本人按照惯例交给我们,他们留下了十万人,其他二十万人准备运回本岛去,而薛红的消息说,他准备卖给葡萄牙人。”

“卖给葡萄牙人?”张强愣神了。

古月笙道:“是的,这几年葡萄牙人销声匿迹了,不过这次琉球王国重新开海贸易,得到消息的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来找他们贸易了,而我们应他们的要求给琉球王国发放了允许贸易的许可证,让其他人可以经过宝岛海峡直接来琉球王国贸易。”

三王子这个人要干什么?

第七百七十三章 我要干什么?

“我要干什么?”三王子洪天炮看着薛红。

“我要让琉球王国重新崛起,靠着你们华夏军的补给能养活这么多人马?我们要靠自己。”

薛红慢腾腾的说道:“王子殿下,你已经归附我们华夏王国,你应该听我们的,我们给你自治的权利,但你不能越过我们给你的线,私自将日本人口卖给泰西人,他们是我们的敌人,你可以同他们做买卖,我们也不反对他们从你这里中转货物,但不能将人口卖给他们,那样会助长他们的气焰,到时候损失的是你自己——还有我们,他们很可能把这些人武装起来反对我们。

日本人是疯狂的,也是最好的农民和战士,这从你的民兵仆从军里面大部分都是日本兵就可以看出来,相比土著士兵,日本士兵要更加凶狠和更加善于作战。”

“算了吧,还最凶狠的战士呢,他们现在被我打快丢掉裤头了,我们俘虏了他们三十万百姓,击败了他们十万兵马,并且一直在向他们后方推进,很快你们的新鲁府军队就有机会打过北九州岛了,到时候中国岛就是你们的了,到时候只需要你们承认济州岛属于我们琉球王国就行了。”

面对三王子的高傲,薛红很是无奈,只能说:“好吧,我会向国王陛下提起你的请求。”

洪天炮冷冷的说道:“对了,馆主阁下,我也是国王,琉球王国的国王,请你下一次用国王陛下来称呼我。”

薛红不是迂腐的人,他知道此时不可能和三王子翻脸,微微笑道:“好吧,琉球王国的国王陛下。”

回到了中华商馆,军情武官来报告说:“馆主,我们侦查到葡萄牙人来了不少战舰,听说有五艘千吨级战舰,十二艘六百吨战舰,八艘三百吨的武装商船,装载兵力大约三千人,看来他们这次不仅仅是来买人的,也不知道宝岛州的米林是怎么放这么多战舰过宝岛海峡的。”

薛红挥挥手,他现在没有心情了解这些,对于三王子的态度,他很是担心,担心三王子太骄傲了,以后华夏王国和他们的关系如果不好了,就是又一次大战,现在他每天阅读国内送过来的邸报,知道国内现在除了四山州以外,其他方向都不会有战争,也不允许开战。

对清军保持克制,只是支持大金国打击清军,东南亚州也只是让马三立,马汉他们对暹罗国保持压力,并不直接战斗。

柬埔寨的田显哪里才是同暹罗国开战的主力军,不过由于兵力上,和兵员素质上都是使用的当地土著人,因此还无法对暹罗国的兵马,以及杜歌他们保持足够的压力,小打小闹罢了。

目前田显他们的主要任务和东南亚州一样,练兵,锻炼更多的山地作战士兵,丛林作战士兵,到时候成立一个山地丛林兵团,一举拿下东南亚洲这个地方。

随着东南亚州的人口不断的被迁移出去,哪里的汉人人口已经达到了一千二百万人。

并且逐渐保持了稳定发展,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向着稳定繁荣发展,以后的粮食将逐渐的朝着国内反哺回来。

以前也陆续反哺回国,但还需要国内不断运来粮食,反差是很大的,现在已经超过了国内给予的粮食,并且可以以每年五百万吨的粮食反哺国内了。

国内百姓的粮食充足的可以酿酒,养猪,养鸡了。

为了解决国内的失业问题华夏王国在树林里面养鸡,在山里养猪,在水上养鸭,在海边养鱼,很多人成不了渔民却成了养殖业的养殖人员。

如今四山州也补充了三百万人口,云贵州的人口再次超过八百万,达到了一千二百万人口,在这个农业时代,这已经算是最高的人口存在了。

不能再增加了。

各地的矿山也增加了很多人员,不用俘虏了,因为俘虏不多了,几乎在核心区绝迹了,罪犯倒是多起来了,但也只有那些死性不改的重犯被送到矿山深处,矿山口和浅层处已经是百姓的工作处了。

就这依然解决不了人口增多问题。眼看着人口朝着两亿人口前进,却没有更多的地方安置他们,打下四山州也许能解决一千万人口,但还是有几千万人口需要处理。

目前华夏王国不断的往新鲁府移民,把那些新鲁府的普通日本百姓运送到杭州府,然后送给郑成功他们运走。

但新鲁府的地盘毕竟有限,原先最多能保证四百万人口的存在,不过要是让人们过上好日子,最多两百万人口,再多点就是多点维持秩序的民兵了,那也用不了多少,顶多十来万,加上他们的家属不过二十万到三十万左右。

四国府的人口也减少的很快,新鲁府因为归化的时间长,日本百姓很快适应了自己的新身份,很多人都向着华夏军,因此只能一点一点的移民,不能有大动作,不能把心向自己的日本百姓移民走,而四国府就不一样了,那是战乱之地,很多人其实向着日本人。

因此移民移的非常狠,两次就是六十万人,除了归附华夏军的日本人口,他们家里有当兵的,都被移走了。

德尼奥斯岛上还有四十万人本人口以及十万日本民兵,都是效忠二王子的,还有五十万日本本州岛的民兵,以及精锐的大名将军的部队。

在代替了冯铨指挥以后,赵晖日夜不停的进攻德尼奥岛,双方在一线交战,死亡都是以万人计算。

新鲁府军队里面的日本兵,还有东南亚土著士兵,南洋土著士兵,以及三王子答应支援的两万士兵都在最前线战斗,后方是汉人为主的士兵镇守营地,防线,大本营,还有城池,汉人士兵和军官都压在后方保持对这些土著军队的控制。

在此情况下,薛红觉得在没有解决日本人之前,华夏王国不适宜同三王子翻脸。

至于三王子现在怎么做,怎么骄傲,薛红能猜到,因为华夏军请求他出兵打日本,他觉得强大的华夏军也要求他,因此他觉得自己翅膀硬了,想要回自己的尊严和利益,但是他显然高兴的太早了。

他把自己的猜想写成奏折,再次派遣了一艘交通船送回华夏王国首府金陵。

张强接到报告,只是对金麒道:“告诉他,由着洪天炮嘚瑟一阵吧,现在我们可能要面对的局面要比较严峻,发展和战争,同葡萄牙人的战争,也许是同西班牙人的战争。”

第七百七十四章 亏了还是赚了

张强很是冷静,如今的确得用三王子作战,所以无论付出多少代价都不能中断,现在华夏元已经全部通行整个华夏,琉球王国,日本,虽然日本有巨量的金银,但目前四面围困下,日本也没有什么办法,没有华夏元他们购买不了东西,华夏王国不接受金银交易。

当然如果你同华夏王国官方交易还是接受的,但毕竟量少,现在张强的华夏王国粮行国库里面存的金银珠宝能把后世的中国买下来,有足够的能量应付平时的一些少量的金银交易和一帮的还是相信金银的百姓的兑换,同时能把发行出去的华夏元面值全部兑换出去还多很多。

以前发现华夏元是金银少,属于增发,现在发行的华夏元都赶不上金银的增量,所以现在华夏王国很富裕,非常富裕。

每年发行一千万的华夏元,收旧放新,只增量一百万华夏元,根据统计,流落市场上的华夏元已经有五十多亿了,库存还有三十多亿华夏元,当然这么多的钱大部分都在官方手里,各部门手里都有一两个亿的华夏元储备,市场上各商人手里没有存入粮行的大约十个亿华夏元,存入粮行的华夏元有二十一个亿,普通百姓的存款大约十三个亿,商人的存款大约九个亿,商人们还是相信自己手里有钱比较好,一半是在流通,一半是被像金银一样秘密收藏在库房,地窖里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