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领主 第387章

作者:倦鸟迷途

据明军将领估计,敌人差不多死伤了一千五百人了,是明军死伤人数的五倍了,可依然有人源源不断的从树林深处冒出来,不时可以听闻那昏沉的牛角号的响声。

这支明军部队就是李成栋率领由南明军改编的远征缅甸的军队的一支辎重补给队。

李成栋已经进入缅甸四个月时间了,开始的一段路程,势如破竹,连下好几处缅甸人边境的关隘和城池,遵照张强的吩咐,李成栋几乎杀光了边境所有的缅甸土著人,连那些面孔看起来像汉人的百姓都杀光,只留下一些带路党和一些本来就忠诚于明朝的汉人或者土著部落替他们引路,翻译,同那些不愿意投降的部落打交道,传递信息。

第五百七十四章 李成栋的缅甸之战2

从明朝万历年间的很多次明军同缅甸的作战可以看出,明军是厉害,但明朝每次都是自卫反击战,每次都是别人杀进来烧杀抢掠一番以后,他们集结兵力将敌人打出去,就万事大吉了,等敌人三番两次打进来,怒火中烧,然后再次出兵将其打出去,顺势攻入缅甸,然后再次撤军。

而从我国历史上,面对东南亚的这些小国的入侵都是如此,为什么华夏汉人如此软弱?

可能和汉人性格里面的安逸有关,他们不求彻底解决事情,总是得过且过,满足于现实,忍耐艰苦,不敢把自己强硬的一面表现出来,或者说根本没有血性,日本打进来是如此,东南小国打进来是如此,他们总是想着欺负自己人,父兄为了一点基业兄弟相残,父子反目,却不知道出去抢别人的不久解决了事情了吗?

忍耐是好事情,哀嚎和平是好事情,哀嚎不是写错字了,而是就是这个意思,和平是华夏汉人哀嚎来的,不是打出来的,而世界上,这个世界上真正的和平是打出来的。

为什么张强要任用李成栋为这次征伐缅甸的大将呢?

因为你看李成栋的所做所为就知道了,当他还是一个大顺军将领的时候,默默无名,当他投降清朝的时候,为了表示衷心,他势如破竹,对弘光朝廷,对南明朝廷,有如天神附体,对汉人百姓残忍至极,可以说清军在南方所做的屠杀,他占了百分之八十,几十万人,十几万人,眉头都不皱就杀了,南明的将领没有人是他的对手。

但他良心发现,投靠南明的时候,却面对清军一筹莫展,手里有十几万兵力,却打的一塌糊涂,好像中了魔咒一样,没有先前的神勇。

而这次面对缅甸的征伐,他开头犹如神助,一泻千里,杀入了缅甸近几百里的土地,烧杀抢掠,仿佛回到了跟随清军的时刻,而且行军打仗,有板有眼,缅甸土著根本拿他没有办法,城池一座一座都被推平,烧光,连派遣他去的李定国都感叹自己同缅甸人作战不如他。

尽管已经深入缅甸几百里地,占领了莫大的地盘,李成栋依然不依不挠,不顾缅甸莽白的哀求,继续深入,一直攻打到了曼德拉附近。

要不是兵力和补给,武器弹药不足,他早就拿下了曼德拉城了。

此时他带过来的十几万军队和民夫分布在几百里范围内从明朝边境到曼德拉的广大山林和土地上,牢牢的掌控住了这片土地。

李定国把前期俘虏的十几万俘虏分拆开一批一批的送进缅甸,充当民夫和防守兵力,以及百姓,屯田,建筑房屋,修桥开路,张强的意思就是把这些俘虏送到缅甸去,让这些汉人,土司土著人,明军,清军汉人在缅甸扎根下来,彻底占领缅甸土地,以免重蹈明朝万历年间的覆辙,明军撤走,不到几个月,缅甸军队就又打回云南边境,肆意烧杀抢掠,占领地盘,破坏稳定,明朝如此,华夏军可不会任由他们如此。

虽然汉人朝廷历朝历代因为这些地方气候诡异,山林密布,远离中枢,不好管理,蛮夷人多,可华夏军有张强这个后世穿越的人,即便再艰苦,也要彻底扫灭这些土著人,人家美国就很好,四周除了一个莽荒杳无人烟的又比较听话友好的加拿大,就一个软弱幼小的墨西哥,古巴也只是小麻烦而已,还隔着一片海,美国四周的岛屿都是自己的,不像中国四周的岛屿,一大片问题,这个争来,那个争,一个强大的国家四周就应该安安静静的。

如果这些小国不惹事,而是和华夏和平相处,倒也相得益彰,可怎么可能呢,即便是普通百姓的邻居都时常有口角,时常看不惯,和睦相处那是不可能的,但在一个稳定政权下,邻居可以因为抬头不见低头见,相互忍让,互相扶助,可国与国之间可不同,他们的利益动不动就是百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要不就是如果掉了面子,本国人不会饶恕你,就会看不起你,你这个统治还能稳当?

当然中国是个大国,很多时候喜欢打肿脸充胖子,而且大都不以为然,被欺负了想想打这样的小国也捞不到什么,都是一些穷乡僻壤,付出的和回报的不合算,被欺负了丢掉的只是一些小利,顶多恼火的时候不顾利益打这些小国一顿,完事以后还是得和小国相处,算了。

而小国就是白眼狼,人家不必顾忌什么,打你一顿,回头你也不会找我麻烦,或者你找完麻烦还是奈何不了我,就像后世的小混混们,他们欺负个人,被欺负的人总不能杀了他们,那是要犯法的,犯法以后丢掉的可是法律的尊严和威严,丢掉的是大国的脸面。

这性质就不同了,于是杀入者一定要入狱,一定要坐牢,一定要偿命,但小混混们开头害怕,之后哪怕他们杀了人,一走了之,或者坐牢也不一定丢掉性命,出来以后,大家更怕他们了。

就像官员去学校深造一番,出来以后升职加薪一样,坐牢就是对小混混的价值和威力的提升,他们巴不得去深造一番,然后出来更加有料,不服,不服我可是坐过牢的,小心我杀你全家,于是小混混更加厉害,被欺负的人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能忍气吞声,暗叹自己倒霉了。

打了大国,大国不声张,反而助长了他们的气焰,你看他们怕我,不敢把我怎么样,于是在其他小国面前就更加显得他们厉害了。

其他小国一想,哎呀,我怎么没有想到,于是效法,效法的效果不错,大国果然不敢拿他们怎么样,打过来,你大国损兵折将,哪怕打赢了也没有什么利水可捞,反正我家破烂,至于百姓被杀,城池被攻破,谁管得了,反正我要是哪天能让大国败一次,百姓也得给我叫好。

这样风险小,收益大的事情,为何不做?

于是这些东南亚的小国凡是和华夏接壤的都是这么做的,他们不如草原上的蛮族危害大,但却是狗皮膏药甩都甩不掉,而且总是能让大国的朝廷感到头疼,这时候有的人就说,给点银子让他们安分一些吧,有的人觉得可以,反正那点银子不是他们口袋里面的,那是从百姓身上扣来的,给了谁不是给,反正给不给的权利在我。

这些小国就成了大国百姓身上的另一条吸血虫。

如今,掌握了大明整个南方政权的张强的华夏军可不信他们这样,万历明朝和缅甸战争不过一二十年的事情,离此还不远,再说有了缅甸的不服从,经常挑事,使得边境的这些少数民族也经常不对就反叛,反叛完了还可以逃到缅甸,一躲了事,哪有那么便宜的,华夏军可不信他们。

打,只有灭了他们才行,灭了国还不算,就像美国一样,彻底灭绝才行,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非我地盘上的子民,齐心比恶,这是因为缅甸这些东南亚小国土地上的很多一部分人都是汉人或者边区的少数民族,汉人文化可以到这里,却不能成为统治文化。

人家缅甸的文化也是根深蒂固的,年代久远的,不消灭土著,汉人的性格来了以后也不能对汉人政权友好,反而因为这些汉人从华夏土地上逃出来,不是对汉人苦大仇深,就是对汉人没有好感,于是他们建立的国家和政权后世都成为老美的走狗,日本人的帮凶。

日本人远征缅甸的时候,就在宝岛,朝鲜,甚至更远的马来,印尼,澳大利亚,留下了无数的种子,后世这些国家都可以看作是日本一脉的阿尔泰语系的人种,大东亚是要阿尔泰语系统一整个亚洲,而不是汉语语系。

就算草原上的民族如何厉害,但他们的语系其实还是汉人语系的,由于接触频繁,战争不断,他们有很大机会被同化,但东南亚的这些人却不能被同化,就是因为理念和语系不同。

汉人来了只能被同化。

派李成栋这个刽子手来做的事情其实和老美征服美洲,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名指挥辎重队运输粮食和武器装备给李成栋的是李成栋的义子,明朝那个时候,尤其末年,那个将领不收几个义子的。

蛮夷的攻击犹如潮水一般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即便是这些在明朝历经百战,年龄都在二十五岁到三十二岁的老兵油子们纷纷叫苦,抵抗不住了,很多人手脚抽筋,麻木的机械的挥动着手中的兵器,这样状态,伤亡不可避免的增加了,这名将领不得不用民夫顶上,将一些伤重,或者累的不行的士兵换下来。

而民夫虽然强壮,可战斗力完全不是经制士兵那样顽强,配合不行,很快倒下,渐渐减少,防线有被突破的可能。

就在这时候,只听一声呜咽的牛角声响起,犹如潮水一般的缅甸土著战士纷纷撤退,众人心中一轻,纷纷坐倒在地上。

大口喘着气,身后下马的骑兵跑过来,将这些民夫和士兵组成的士兵搀扶到后方休息,他们换上铠甲,手持火绳枪,拿着大刀长矛,接替了那些士兵防守。

第五百七十五章 死里逃生

随着喧嚣声沉静下来,阵阵血腥味开始在空气中迷茫,搅合着森林里面积年枯叶腐枝的阵阵腐臭味钻进人的鼻孔里面,配合着硝烟味道,就像刚进入一座老屋子一样,鼻孔开始翕动,剧烈声张几下,呼入很多如此的味道,才适应过来,此时其实已经没有多少人关注这些味道了。

随着急促的鼓声响起,一队千人左右的穿着杂乱,却绝对不会是先前那种连衣服都没有的贫苦土著壮汉,这队人在森林空旷地带列队,身上穿着皮甲,铁甲,裹着毛皮,头顶上清一色顶着一顶树枝编制的斗笠,斗笠是黑色的,千人顶着斗笠显得气氛十分压抑,也显得对面那队人非常的威压,霸气,加上整齐的队列,沉默不语,更显出这队人乃是敌人的精锐兵力。

这队人前排拿着竹枪,后排拿着蒙着毛皮的木头盾牌,手里握着的是细长的把守宽的护手剑,再后面一排拿着明军样式的火铳,不过比较粗糙,看情况是自己打造的,也许是因为铁匠不是很用心的打造,或者说手艺不行,很多地方显得粗糙,有的地方甚至用草绳加铁箍的方式绑着。

看到如此情况,明军将领的心里哇凉哇凉的,今天看来难逃一死了。

四周全是土著人,森林里面地形不熟悉,辎重队满打满算也只是走过一次这条路,对路四周的地形和环境并不熟悉,哪怕是逃都不知道能逃到哪里去,毕竟这是敌国。

十几名护卫在将领身边的家丁将领已经面色灰白,悄悄的用眼光互相交流,一名家丁靠向明军将领,“少主,属下保护你突出去,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咱不能把命丢在这里,先回营寨,集结了兵力再来打这伙儿敌军。”

明军将领摇摇头,这不是逃于不逃的问题,而是没有机会,敌人退下去的土著壮汉足有三四千人,也许正面硬撼不是明军的对手,一旦明军四散逃开,这帮熟悉地形的人能玩的他们********,那时候就从优势变成劣势了。

坚守,只有坚守才行,这里离着下一座军营一天路程,如果一天以后看不到他们运送辎重去,一定会派探马来打探,到时候就会派遣援兵来,只是不知道援兵什么时候到达。

按说明军已经把附近的土著人都杀光了,不会有这么多人来,可眼前就有万把敌人,这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看来敌人已经知道明的打不过明军,开始暗地里和明军周旋了。

“来人,卸车,把武器和铠甲,箭支分发下去,把大炮抬出来。”明军将领咬咬牙,不得不动用这次运送的武器装备了。

剩下没有死的五十多名民夫纷纷起身在士兵们的指点下,把骡马拉的大车上的武器铠甲卸下来,然后每个人领到了一把武器,有长枪,有大刀盾牌,还有弓箭,转眼之间民夫们的手里也从一些杂牌武器换成了由华夏军作坊里面制造出来的精良的武器和铠甲。

将一百多重伤轻伤未死的伤员拖到了大车旁边,损失了的武器堆在一旁,剩余的人开始换上新的制式武器装备,武装了起来,防守来路。

明军将领将民夫,弓箭兵,一些骑兵,轻伤的伤员分为几个小队,编排成一队,护卫在后面,将一些受伤的士兵加上一些没有受伤的士兵,几个家丁分配在一起,编成一队,放在后边,依靠古树和茂密的树丛防守后边。

自己带着家丁和一些骑兵防守去路。

剩余的所有兵丁都组织起来,换上长枪,盾牌,换上火铳,大炮,面对着敌人的千余名新生的精锐部队。

所有人围城一个不规则的防御型圆阵,准备抵御敌人的进攻。

在国内,像缅人的这种战阵,这种装备只能算是乡勇级别的,明军两三百人勉强应付一下就能把他们打的落花流水,可如今久战之后,众人都很疲惫,敌人的兵力又数倍于自己,明军损兵折将,兵力损失过半,仅有的四百多人还有过半带伤上阵,其中还有一些没有打过战的民夫,不适合阵战的骑兵,这差距就大了去了。

沉默的人最让人感到害怕,沉默的士兵一定是精锐,敌人这支部队,一言不发,沉默着朝着明军前进,不过百米的距离几步就要走到跟前。

如果是在旷野上两军交战的距离大约是在三四里地,互相靠近,试探,火炮攻击,斥候骚扰,弓箭射击,等等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双方才能靠的如此近,可在密林里面,大家一出现放眼望去,百米已经是极限距离了,再远由于树木的遮挡,谁都看不到谁,双方先前的交战距离大约是三十米距离,没有耍滑,没有偷懒,双方是实打实的拼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