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唐当侯爷 第998章

作者:东一方

李世民点了点头。

战场的厮杀,李世民也是极为擅长的,所以能从书信中判断出很多东西来,也能判断出苏定方话语的真假。

李世民叹息道:“无忌,侯君集落败,高士廉、苏定方撤离回到瓜州。眼下的这一战,我们当如何应对?”

长孙无忌思考了一阵儿,说道:“陛下,事已至此,只能是再战。如果侯君集落败了,朝廷不管不顾。那么杜启这里,也就彻底放任自流,任其做大。”

“我们如今,必须抽调更多的大军,再度前往攻打杜启。”

“不拿下西域四州,大唐的颜面便无存。尤其杜启在

西域割地自立,开了一个很坏的头,天下各州各地的官员,如果纷纷效仿,对我们也是极为不利的。”

长孙无忌眼中,还是有担忧。

情况很不妙。

李世民点了点头,却是叹息道:“无忌啊,朕当初听信你的话,对付杜启。也不知道,这最终来看,是否正确。”

长孙无忌道:“陛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唐天下,必然在陛下的掌控中。即便是杜启,也不能例外。所以不能出现杜启自立的情况,这一点不管到了什么时候,臣都不改初心。”

李世民并非优柔寡断,也不是惯于推卸责任的人,刚才只是感慨一番。如今一听到长孙无忌的话后,点了点头,而且李世民更清楚剑已出鞘,如今不可能收回来。

否则,他颜面无存。

李世民登基是通过政变殿下,存在了合法性的问题。如今一旦出现问题,那么极可能引发连锁性的反应,李世民也不可能中断计划。

李世民想了想,吩咐道:“来人,召太子、李靖、房玄龄、杜如晦入宫。”

长孙无忌道:“陛下,臣认为不适合召杜如晦。毕竟

,杜如晦是杜启的父亲,一旦朝中议定了计划,有了大体的方案后,杜如晦爱子心切,极可能会暗通款曲,把消息告诉杜启。到时候对我们来说,是可能影响整体计划的。战场上的交锋,一步之差,便可能满盘皆输。”

李世民闻言,沉默下来。

他伸手摩挲着颌下的胡须,眼中也有了一丝的犹豫。不管李世民如何的英明神武,但涉及到抉择时,只要是人都会有一定的犹豫。

片刻后,李世民摇头道:“朕相信克明,他是朝中的宰相,焉能不参加议事。如果朕单独把克明撇开,便是朕的不对了。君不负我,我不负君。克明不曾背叛,那么朕便相信克明,相信他的忠诚。”

长孙无忌道:“陛下,防人之心不可无。”

李世民大袖一拂,说道:“朕相信他。几十年的君臣情谊,即便涉及到杜启时,如果克明有私心,朕也相信,他不会因私费公的,你不必再劝。”

长孙无忌听到后,叹息了一声便不再多言,毕竟李世民已经有了主意。

唐真安排人去通知,最先抵达的是房玄龄和杜如晦。两人就在宫中议事。而在两人抵达后,又有李承乾进入,最后才是李靖。

一方面,是李靖已经上了年纪,是六十左右的人。另一方面,李靖是住在宫外的,也不曾在宫中办公,所以最后抵达。

第831章 针对

针对

李世民见众人都抵达,开口道:“朕把你们都召集起来,是为了侯君集出征一事。刚接到苏定方和高士廉联袂传回的消息,侯君集率军到瓜州去,和驻扎在边境的杜启起了冲突,双方交战后,侯君集大败,且被俘虏。”

哗!!

众人闻言,尽皆变色。

甚至于都说着话议论起来,因为侯君集也是朝中的重臣,竟然是被俘虏了。

五万大唐精锐。

这不是小数目,却落败了。

杜如晦一听到这话后,稍作停顿,便站起身,扑通一声跪在地上道:“陛下,臣有罪。杜启是臣的儿子,他和朝廷对抗,犯了错,恳请陛下降罪。”

在李世民的面前,杜如晦没有求饶,直接就请罪。虽说杜如晦早就预料到,会是这样的一个结果,但眼下面对时,杜如晦却是心中震撼。

侯君集才去了不久,就被杜启拿下,可见杜启的实力。

他这儿子不简单。

李世民摆手道:“克明,起来吧,朕相信你,更相信你我之间的君臣之谊。”

杜如晦道了声谢,站起身坐下后,却是说:“陛下,侯将军和杜启发生战事,这里面是否有一些矛盾呢?”

李世民沉声道:“据高士廉、苏定方联袂上奏的书信中阐述,杜启接下了朕的旨意,任由高士廉担任安西都护府节度使,但却是让高士廉在瓜州办公,侯君集得知后,认为杜启叛逆,所以带兵去讨伐,最终落败被擒。大体,就这么简单。”

杜如晦说道:“臣回到家中后,定要书信一封送到西域去,教训杜启这小子的,他真是无法无天了。”

长孙无忌冷冷道:“杜如晦,你这话说得好听。谁知道你父子二人,是否已经暗通款曲,所以才有杜启对侯君集的情况了如指掌,导致侯君集落败。”

李承乾眼眸眯了起来,附和道:“杜相,你应该好好反思反思。”

这个时候李承乾表态了。

杜启造反了,李承乾内心喜滋滋的,认为这是对付杜启的绝佳机会。所以长孙无忌一开口后,李承乾迫不及待的站出来。

“臣有罪!”

杜如晦这个时候,再度跪下道:“陛下,臣乃是杜启的父亲。杜启在西域和朝廷大军发生冲突,恳请陛下同意,臣辞官归家,不再涉及朝廷政务。”

李世民瞪了李承乾一眼,他没想到几年过去,李承乾还是这般的莽撞。

杜如晦是重臣。

这是一国宰相,担负着万千的国计民生。可是此刻,李承乾却是直接申斥杜如晦,说话不阴不阳的,还让杜如晦好好的交代。

哪有这样对待重臣的。

李世民站起身,走到杜如晦的面前,亲自搀扶起杜如晦,道:“克明,你我君臣数十年的情谊,朕焉能不相信你。太子年幼,莽撞冲动,他的话不代表朕。你是朝廷的重臣,焉能说撂挑子就撂挑子呢?这一事情,万万要不得的。”

杜如晦躬身站立道:“陛下信任臣,器重臣,臣万分感激。可是陛下,臣的儿子杜启,如今和朝廷开战。不管如何,臣如果再留在朝中,都会引起非议,甚至会有人质疑陛下。所以臣必须要请辞,这段时间臣会闭门谢客,不搭理外务,以证明自身。臣请陛下,安排不良人在府外驻扎,以便于监察消息。”

李世民道:“克明,何至于此啊!”

杜如晦说道:“陛下,这是为了自证身份。臣的儿子犯下大罪,臣不能不罚。而且这样的举动,也是为了证明我杜如晦的坦坦荡荡。追随陛下数十年,臣可以对天立誓,绝对没有做出任何对不起朝廷的事情,更没有做出背叛陛下的事情。”

李世民连忙道:“克明啊,朕相信你。太子的话,你不必在意。”

杜如晦依旧是请辞。

李世民挽留一番后,杜如晦执意坚持,李世民不再留下杜如晦,任由杜如晦离开。但李世民没有答应杜如晦辞官的请求,只是让杜如晦回家去。

李世民眼看着杜如晦略微弓着背离开的萧瑟身影,他心中叹息。

杜如晦离开朝局,是本就有的心思。

上一篇:巴比伦帝国

下一篇:工业造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