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唐当侯爷 第419章

作者:东一方

杜启道:“王先生所言甚是,私塾已经在进行改造。另一点,便是书院老师的挑选。王先生先联络人,人员不够,我再招聘一些。”

“行!”

王绩点头回答。

杜启道:“王先生这段时间,暂且住在杜家。等私塾这里装潢妥当,王先生再搬过来。这段时间王先生肯定有诸多的事情要做,在杜家也好随时和我商量。。”

王绩点头赞同。

他又大致看了一遍,做到心中有数,便和杜启一起便离开。

杜启带着王绩回到杜家,刚刚安置了王绩,杜如晦便来了杜启的院子,他进入房中,坐下来道:“二郎,你果真邀请到了王绩作为私塾的院长?”

杜启点头道:“是,王先生已经答应了。如今,他暂且住在咱们府上。等选定的私塾装潢妥当后,便搬过去住。”

杜如晦道:“王绩是有才华的人。这样的人,即便秦王,也是极为渴求的。你小子,真是让人刮目相看。不错,不错,很是厉害。”

杜启道:“父亲谬赞了。”

杜如晦正色道:“说起来,你的这私塾,除了你麾下的工人子弟要招收。其余的人,是否要招收呢?”

杜启道:“暂时不对外开放的,父亲这么问,是有什么事情吗?”

杜如晦道:“咱们杜家也有一些人,都是家里的家生子。这些人实际上,是没有机会求学的。我的意思是,到时候把杜家的人也纳入其中。”

“没问题!”

杜启道:“父亲放心,这一点直接安排了就是。”

杜如晦又询问道:“你的私塾,命名为什么书院?”

杜启道:“书院的名字很简单,就是大唐书院。反正大唐书院四个字,是没人用过的。不仅如此,大唐书院这四个字,我会请陛下题字的。”

杜如晦道:“这不容易吧。”

杜启道:“父亲,儿子相信,陛下一定会乐意的,这事情不难办。”

杜如晦道:“也是,陛下对你小子,一贯是极为宠溺的,你在陛下面前有求必应,甚至朝中的皇子,都没有你得宠。”

杜启道:“父亲,这是儿子以诚待人,所以陛下器重我。”

杜如晦砸吧砸吧嘴。

这话听着怪,他也是摇头无奈一笑,他比不了自己的儿子。因为杜启在李渊心中的分量,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上的。

杜如晦话锋一转,又说了些其他的事情,便起身离开。

第344章 说服李渊

说服李渊

翌日,清晨。

今天的天气,难得放晴。大雪消散,更有阳光照耀大地。不过这样的数九寒冬,即便有阳光洒落,依旧寒风凛冽。如果手一直搁在外面,很快就冷得直冻骨头,很是难受。

这是如今的天气。

杜启穿着羽绒服,坐在院子中喝着茶,晒着太阳,日子份外的惬意。

一上午的时间,匆匆而过。

下午杜启吃过午饭,午休了一会儿,便拿着最新的稿子入宫去见李渊。三国演义和封神演义这两本书,如今都开始进入收官阶段,所剩下的章节不多了。

杜启入宫,递上最新的书籍,便站在一旁。

李渊看完后,抬头看向杜启,询问道:“二郎,说起来大唐日报上,刊登了这么多关于王宗周的负面消息,你小子,真是够厉害的。”

杜启道:“陛下谬赞了,小子也是不得已反击,是无奈之举。”

李渊笑道:“王宗周如今,成了缩头乌龟,躲在长安城内不见外人。这样的王宗周,只是遭到诋毁而已,没有实质性的损害。依朕看,他一定会对你进行报复的,你得早做准备。”

杜启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暂时便静观其变。更何况这是长安城,不是太原。如果在王家的老巢,我倒是惧王宗周三分,但在长安,不惧王宗周。”

李渊道:“你小子倒是自信。”

杜启道:“小子的自信,来源于陛下,毕竟陛下是帮着小子的。”

李渊顿时看向肖离,笑吟吟道:“肖离,听到没,杜二郎的这张嘴,可是什么事儿,都能拍马屁的。这小子,一张嘴舌灿生花。”

杜启一副冤枉的样子,委屈道:“陛下,您可是折煞我了。小子是实话实说,如果陛下不帮衬,小子面对王家,肯定没有这么顺利。”

李渊捋着胡须一笑,关切道:“总之,你小子当心。”

“谢陛下关心。”

杜启道谢后,又道:“陛下,其实臣今日还有一事,希望能得到陛下帮助。”

李渊道:“但说无妨。”

杜启道:“小子准备在永兴坊内,开设一间私塾,名为大唐书院。小子恳请,陛下赐字,让小子大唐书院未来的万千学子,能仰慕陛下的光辉。”

李渊闻言,眼眸眯了起来。

他没有立刻答应。

稍作停顿后,李渊沉声说道:“二郎,你刚刚开设了一间羽绒服店,赚取无数的钱财。如今,又准备换方向,通过书院赚钱了吗?”

杜启赚钱,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李渊是赞许的,也愿意大力支持。

读书却是神圣的事情。

李渊认为,这不应费尽心思去赚钱,不能赚无数学子的钱。大唐需要万千的学子,需要万千的人才,所以不能让人,不断吸食士子的鲜血。

杜启要借此渔利,李渊是不赞同的。

也就是杜启,李渊才询问。

换做是其他人,李渊早就一通呵斥下去,骂得狗血淋头了。

杜启说道:“陛下,您可是误会我了。小子兴办大唐书院,出发点有三。”

李渊道:“说来听听!”

杜启解释道:“陛下,这第一点原因,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当初小子曾允诺为我做事的工人,告诉他们,但凡是为我杜启效力的人,我会让他们的子嗣,能不再面朝黄土背朝天,不必再窝在山村里,可以读书识字。”

“这是我的初衷。”

“因为不论是茶铺的工人,亦或是酒楼,还是书店,甚至羽绒服店的工人,很多人都是从山村来的,都不是生活优渥的人。”

上一篇:巴比伦帝国

下一篇:工业造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