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唐当侯爷 第1182章

作者:东一方

“皇帝陛下请。”

跋陀罗率先走在前面。

他如今选择了归顺,便不再端架子,领着杜启一行人入城。薛仁贵、苏定方负责城内的驻防,所以两人径直去安置军队。至于摩勒多等人,则护卫着杜启一行人,径直往健驮罗国的王府去,一行人入城后来到跋陀罗的王宫内。

王宫的力量,已经被摩勒多的人接管。杜启在主位落座,上官仪等人也依次落座,只不过跋陀罗以及提婆那多,还有一些其余的人,脸上却露出了忐忑神情。

他们归顺了杜启。

可自始至终,杜启也没有说要如何安置他们,所以这一点是极为关键的。

尤其是跋陀罗。

他是最紧张的。

如果按照天竺的惯例,曾经戒日王北上讨伐各国时,跋陀罗直接表示归顺,愿意臣服戒日王,且愿意上交赋税和赔偿钱财,戒日王便没有处置他,而是他继续担任健驮罗国的国主,依旧执掌健驮罗国。

这是天竺的惯例。

可是杜启不一样,杜启来自夏国,杜启到底会怎么安排,是否按照天竺的规矩办事,他却是不知道的。跋陀罗站在大殿中,却是忐忑不安。

在跋陀罗的等待中,杜启道:“跋陀罗,涉及到对你的处置。朕这里,有些难办。因为接下来这健驮罗国,肯定要做出改变,不再是一国,而是要变成夏国的一州。关于更改的

名字,从简单且好记角度的出发,就是健驮罗州。按照我夏国的官职安排,州设立州刺史,只掌管政务,负责一州的政务划分。州刺史直属于朝廷管辖,也是由朝廷任命。”

跋陀罗听到杜启的话,内心其实有些忐忑,因为杜启不会按照天竺惯例安排他。

杜启都已经要改州,那么按照夏国的惯例,他还能继续担任健驮罗州的长官么?恐怕不大可能。跋陀罗的内心有些担心,却还是开口道:“皇帝陛下,跋陀罗听凭您的安排。不管皇帝陛下如何安排,我都愿意。”

杜启眼眸眯了起来,道:“就算让你赴汤蹈火,你也愿意?”

“愿意!”

跋陀罗想都不想立刻回答。

既然归顺了杜启,就要有归顺的样子。如果这时候还有二心,他的下场就不妙了。尤其杜启这样神一般的人物,更不能轻易得罪。

杜启沉声道:“跋陀罗,你如果愿意赴汤蹈火,愿意为朕驱策。那么,朕可以委任你担任这健驮罗州的刺史。”

“臣愿意!”

跋陀罗想都不想,就跪下来纳头便拜。对跋陀罗来说,能继续掌握权势,继续担任一州的长官,那简直是天赐的机会。虽说这一州长官,受皇帝管辖,且没有兵权,但至少他不是投降了就被杜启搁置。

相比于跋陀罗的喜形于色,上官仪等人却略微皱眉。只是杜启已经安排下来,他们一个个都不曾说话,暂时按捺住了心思。

杜启目光敏锐,察觉到了上官仪等人的心思,并未多说什么,便道:“跋陀罗,你如今归顺,今天就先搬迁,从王宫搬出去,重新选择刺史府衙办公。同时,刺史府衙的一应人员,你要填充的人员,可以先商量,然后禀报上来朕审核。朕给你一天的时间准备,明日上午来见朕,同时把你需要带着入职的人,一并带来。”

“臣遵旨!”

跋陀罗的内心,内心也是踏实下来。

他依旧有权势。

这就足够了。

跋陀罗当即领着人告退,因为接下来要重新布置刺史府需要一定的时间。好在这城内,有诸多他的产业,重新布置

刺史府衙,倒也不是特别的困难。

随着跋陀罗、提婆那多等一众人离去,大殿中只剩下杜启麾下的人。

上官仪立刻建言道:“陛下,臣认为让跋陀罗继续担任刺史,并不合适。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不管有什么考量。让跋陀罗担任,都容易生出问题。跋陀罗作为曾经健驮罗国的国主,称孤道寡多年,他骨子已经习惯了昔日的权势,继续担任州刺史,陛下在时,可能他不会有什么举动。一旦陛下率领大军离去,或许他就会有所变化。”

马周道:“陛下,臣赞同上官先生的分析。”

紧跟着来济、关之澜、薛仁贵、苏定方也纷纷表态,众人都持相同的意见,认为跋陀罗根本不可信,不应该任命跋陀罗担任州刺史。

杜启闻言却笑了起来。

众人的反对,在情理之中,因为按照正常的情况,杜启的确不应该安排跋陀罗担任新的健驮罗州刺史,应该把跋陀罗带走的。

杜启没有兜圈子,直接道:“朕之所以留下跋陀罗,且安排跋陀罗担任州刺史。其根本的原因,是因为天竺的特殊

情况,需要有跋陀罗。”

上官仪道:“请陛下示下。”

众人都看向杜启,等着杜启解释原因。

第1004章 杜启的意图

杜启的意图

杜启沉声道:“关于健驮罗州,眼下我们只拿下了健驮罗国的国都。实际上周边还有很多的小城邦,要把这些地方都拿下,且一一改造,才算真正的夺取。相比于曾经在西域,亦或是相比于大唐境内,天竺的情况大为不同。”

“这里施行的,是类似于分封制。戒日王是最大的宗主国,戒日王朝下各国归附,尊奉戒日王为宗主国。但各国,又有自己的律法和军队,是独立的。”

“同样的,健驮罗国境内也一样,下面的城邦王公是独立的,有自己的力量。在这个前提下,要真正把健驮罗州掌握在我们的手中,甚至于,要打破眼下天竺的制度,便等于是要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我们吞食天竺疆土容易,真正要做到长治久安,却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

“这里更涉及到了制度的改革,涉及到地方官员机构的调整。”

“这一前提下,便会动摇无数人的利益。如果让我们的人来处理事情,或许推进会强力,但实际上对地方的了解情况,比不得跋陀罗。”

杜启说道:“所以最终我选择跋陀罗作为州刺史,这是大方向的考虑。”

上官仪听到杜启的话,他是一个智者,心思细腻缜密。尤其听到杜启说要改革制度,脑中忽然闪过一道灵光,道:“陛下的打算,是要推翻天竺的种姓制度?”

杜启道:“知我者,上官也。”

上官仪沉声道:“唯有要推翻天竺的种姓制度,健驮罗国的改革,才会无比复杂,才会动摇无数人的利益。所以陛下把跋陀罗推出来,让他处理事情。他一旦负责这一事情,就等于站在所有健驮罗州既得利益者的对立面,最终他只能一条路走到黑,只能跟在陛下的身边。否则到最后,跋陀罗什么都得不到。”

顿了顿,上官仪说道:“反倒是他如果被拿下,恐怕是连全尸都留不下来。”

杜启颔首道:“是这个意思。”

上官仪道:“陛下圣明!”

杜启继续道:“所以说这一事情,不适合我们的人来做,跋陀罗是最合适的人选。另外,种姓制度的改革,也是我们彻底征服天竺的根本。如果仅仅攻城掠地,没有太大的意义,凭借我们的武力,即便戒日王实力强,即便戒日王还有象兵这样的神秘军队。在我们的面前,戒日王依旧是不够看的,根子还在制度改革上。”

上官仪脑中已经飞快的运转,跟上了杜启的节奏,赞

叹道:“臣明白了,尤其按照陛下的这一安排。等到健驮罗州种姓制度的废除,无数最底层的百姓被解脱,消息传开,整个天竺都会引发大震动。如果没有这一事情,不会引发震动,也没有人敢反抗种姓制度。可是有了健驮罗州的先例,必然使得天竺各地烟火四起,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反抗。”

上官仪道:“这,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之策。”

杜启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是最简单的道理。天竺各地的普通百姓,他们在没有人引导时,或许会甘于被压迫,因为不敢反抗。如今健驮罗州开了这个先例后,便会有人效仿。因为,谁都不愿意放弃那一丝的机会。”

“更何况,我们还可以引导。”

上一篇:巴比伦帝国

下一篇:工业造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