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漫客1
面对这个问题,如果是从前的李信,多半会随口敷衍两句,但是这个时候,他已经懒得说谎话了。
“他们应该不会回来了。”
急着面色平静。
元昭天子先是皱了皱眉头,然后开口问道:“老师您在京城,不好让姑母他们在永州罢?”
李信看了天子一眼,然后微微叹了口气:“陛下,臣也快要走了。”
元昭天子愣了愣。
“老师此话何意?”
“臣准备告老还乡了。”
靖安侯爷面色平静,开口道:“臣本来想要是在老家与家人安心享几年,但是京城有乱,陛下紧急相召,臣便骑马从永州赶了回来。”
“如今,沈宽与严守拙等人的余孽,也已经清的差不多了。”
这些日子里,李信带着羽林卫先后杀了八批,加起来一共三百多个人,第一批沈宽等人一百多个,越到后面越少。
到了后来,有公羊舒这些读书人出面做保,那些沈宽与严守拙的余孽,多半已经到不了杀头的地步,这桩声势庞大的宰辅案,已经被李信以秋风扫落叶之事,在几个月之内清扫干净。
“此事既了,臣也不太想在京城做官了,等过了十五朝廷结束休沐之后,臣便正式上书,辞去身上所有的官职,回永州老家去养老。”
天子苦笑道:“老师,您才不到三十岁,哪里有告老还乡的道理?”
“先帝三十多岁,就不幸撒手人寰了,臣的身子与先帝仿佛,说不定也活不了几年了,臣在朝堂沉浮十多年,心里也有些疲累,所以想要辞官歇息几年。”
元昭天子都快要急哭了,无论从哪个角度,他都不愿意看到李信在这个时候离京。
天子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对着弯了弯腰。
“老师,您不在京城,沈严之事就还复现,看在这件事的份上,便不要离京了……”
他语气之重,似有哭腔。
“老师您,留下了帮一帮阵罢……”
第946章 为君之道
“禁军右营,还算比较干净,贺崧这个人可用可信,陛下可以用他,也可以不用他,臣会给禁军右营打招呼,陛下现在就可以着手挑选合适的人选,接手禁军右营。”
说到这里,李信顿了顿:“如果陛下相信贺崧,那就给他加个官,这人年纪也不小了,出身陈国公府,没有什么坏心思,能力也够,陛下把他叫进宫里勉励几句,他就会对陛下忠心耿耿了。”
“至于禁军右营里的将官也是一样,陛下能用则用,不能用就慢慢往里面安插自己信得过的人,只要陛下掌握了禁军右营,侯敬德那边就不可能会有什么别的心思,到时候两营禁军都在陛下手里,这个位置陛下就可以做得稳当了。”
“有了两营禁军,京城里的三禁卫陛下牢牢握着,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会再动歪心思,接下来就只要解决文官的问题就行了。”
“文官远比武官要复杂的多,这些人关系纵横交错,而且一打就成坨,很难真正降伏他们,为君者也没必要去站在读书人的对立面,只要用读书人去治读书人便可以高枕无忧。”
“这几年时间,陛下跟着公羊相公好好学一学治国之道,几年之后陛下熟悉了朝堂里的沟沟坎坎,自然可以安座帝位,只要掌握了尚书台,就可以掌握天下读书人。”
“尚书台里几个相位,就可以牢牢拿捏住读书人的心。”
说到这里,靖安侯爷微笑道:“陛下您看,做皇帝并不怎么难,这个朝廷有没有臣在,其实并都一样会运转,沈宽严守拙等人,已经身死,短时间内没有人会有他们那种胆大妄为的心思,也没有人会有他们那样的地位,陛下只要对公羊舒他们好一些,用不了几年,他们就会把沈宽还有严守拙等人抛在脑后,再也想不起来了。”
元昭天子无言以对。
他对李信的态度,其实是很复杂的。
皇帝也是人,况且他只是一个十五六岁的皇帝,他从小在靖安侯府长大,九公主视他如子,李信也把他当成后辈一样看待,该教他的东西也都会教他。
要说他跟李信之间一点感情都没有,那是不可能的。
但是身为天子,感情这种东西不能成为最重要的决定因素,而且李信的存在,已经严重威胁了皇权的至高无上,因此元昭天子才会对这个教了自己许多年的老师将信将疑。
此时,天子看到李信哪怕是离京之前,也在为自己出谋划策,心里也有些感触。
他站了起来,走到李信身边,缓缓吐出一口气。
“朕知道,因为那个宇文部的使者,老师心里很不高兴,但是与宇文部议和,是尚书台所有宰相的公议,朕也不好置之不理。”
元昭天子咬了咬牙,开口道:“老师要是实在看不下去,朕可以召集尚书台再议,否了他们的意见,立刻……着手攻打宇文部。”
“天子一言九鼎。”
李信微微摇头,开口道:“陛下是天子,说出去的话,就是天条,绝不可以轻改,否则朝令夕改,时间长了就威望全无,再没有人会听你的了。”
天子张了张嘴,想要说话,却还是没有开口。
“所以不管是昭皇帝还是景皇帝,平日里不管任何事情。轻易都不会开口下结论。”
“一旦他们下了结论,那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无论对错都要做下去。”
每一代天子,都会有意无意的加强自己的威权,他们说出去的每一句话,一般来说都不会轻易更改,所以天子一般不会轻易下结论,更不会轻易许诺什么,说什么事情都是含糊其辞,让手底下的大臣摸不着头脑,给自己营造出“天之嫡长子”的神秘感。
这一点,承德天子就做得很好,他不管说什么话,都不会说到底,这位从小就是太子,被武皇帝当成储君培养的皇帝,已经深得帝王术的精髓,李信一共见过承德天子两次,每一次都觉得这位皇帝如渊如狱,不可揣度。
到后来宫变登基的太康天子,就要差了一些火候,到现在的这位元昭天子,比起其父祖,要逊色太多太多了。
元昭天子坐回了座位上,无奈苦笑:“老师,父皇说走便走了,我在东宫的属官要么资历不够,要么能力不够,掌握不了尚书台,更掌握不了六部,只能让他们慢慢往上爬,老师一走,京城尚书台连带九卿,朕连一个完全可信的人都没有了……”
按照历朝的规矩,太子的东宫会有一批属官,这些人其实就是给太子准备的未来班底,他们平日里教***,打理东宫事务,太子一旦嗣位,这些人就可以立刻接手朝中要职,以他们为核心,组建新一代的朝廷。
很可以,太康天子便得位不正,他继位的时候就没有这一套天然的班底,就只能靠自己一点一点慢慢掌权,后来他立了太子之后,也没有太在意这方面的事情,因此元昭天子的东宫固然有属官,但是却没有几个可用之臣。
“老师即便真的要致仕归乡,也请再给朕几年时间罢……”
天子起身,对着李信低头拱手:“北疆宇文部一事,朕只是出自公心,对老师对姑母,绝没有半点恶意。”
眼下靖安侯府的正厅里并没有外人,李信伸手拍了拍天子有些稚嫩的肩膀,开口叹了口气。
“陛下才十五岁,骤然把陛下放在这个位置上,也是难为陛下了。”
李信笑着说道:“臣相信陛下对臣无有恶意,也请陛下相信臣对朝廷没有恶意,这一次回永州去,只是要歇息几年,顺便处理小小的婚事。”
“等再过几年,朝廷有用得到臣的地方,陛下一道诏书,臣就会像这一次一样,回到京城里来,到时候是杀人也好,打仗也罢,陛下一句话的事情,臣一定在所不辞。”
说了这么多,李信也有一些疲累,他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缓缓说道:“时辰不早了,如今沈严之祸刚过去不久,京城里难免会有别有用心之人,陛下还是尽早回宫去,以免给那些人以可趁之机。”
天子听明白了李信话里送客的味道,他对着李信作了一揖,开口道:“无论如何,朕还是希望老师留在京城里的。”
“不管老师有什么要求,对宇文部也好,要什么官职也好,只要老师开口,朕一定尽力给老师办到。”
他缓缓吐出一口气。
“再不济,也请老师看在父皇的面子上……”
上一篇:抗日之打鬼子我一枪一个
下一篇:三国之召唤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