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漫客1
“你记住了,这些人以后就是你的班底,到了蓟门关之后,我会给你封一个校尉,这些少年人便是你手底下的兵。”
“你带着他们立功了,便能往上攀爬。”
说着,李信看了赵放一眼,淡淡的说道:“不过你读书也很有天赋,也可以走考学的路子,如果你不愿意从军,我不会拦你。”
赵放面色严肃。
他从粮食车上站了起来,对着李信深深行礼。
“侯爷,我愿意从军。”
李信仍旧躺着,淡淡的看了他一眼。
“为什么?”
“因为侯爷您是武官出身。”
赵放声音平静,开口道:“我是从小读书,将来钻研一下主考的喜好,考个进士或许不难,但是即便中了进士,也还要在官场沉浮,就算一切顺利,等我站到朝堂高处的时候,也须发斑白了。”
“况且,大晋的规矩与北周不一样,大晋没有像样的官宦世家,老爹是宰相,儿子或许连举人也中不了,我去做文官,成不了世家……”
赵放看的很清楚。
大晋与北周大不一样,北周的那些世族,是可以凭借族望做官的,有些甚至能做到四世三公,五世三公,但是大晋的科考摧毁了世家的特权,尤其是武皇帝之后,没有功名,便做不成官。
相反,大晋的武官方面,却是将门林立,最好的例子就是叶家,如今的小公爷叶茂刚满三十岁,但是一旦叶鸣逝世,他就能立刻袭爵陈国公,有资格成为任何一个军队的大将军。
这个少年人低头道:“所以,我想与侯爷一样从军,我若是去做了文官,便没有任何人可以依靠,从军之后,还可以有侯爷可以依附。”
李信仍旧懒洋洋的躺着,不过他颇为欣赏的看了一眼这个少年人。
“你的确很聪明。”
“不过武官这条路,看似可以一步登天,但是也没有捷径可以走,你想往上爬,就得立功劳,没有功劳,任何人也帮不了你。”
赵放脸上露出笑容。
“只要侯爷给我立功的机会就行。”
李信闭上了眼睛,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淡淡的问道:“你想清楚了?”
“想清楚了。”
这个赵郡李氏出身的少年人站在高高的粮车上,对着李信屈膝下跪。
“侯爷,我承认之前是有些想要利用小小姐的念头,但是我这些天仔细想过了,便是没有这个念头,我也是喜欢小小姐的。”
“这几年,我会一直跟在您身后,多长大一些,等回了京城,我会争取让小小姐嫁给我。”
他对着李信叩首。
“小小姐说过,她嫁给谁您都不会阻拦。”
“那就这样吧。”
李信睁开了眼睛,淡淡的看了一眼赵放。
“人心隔肚皮,我也看不清楚你心里是怎么想的,但是不管你是什么心思,要是小小应了你,你便要好好对她。”
“不然,我会杀了你。”
第725章 一捧炒米
终于,在太康八年的八月底,临近九月的时候,一路慢悠悠北上的李信等人,终于到达了蓟州城附近。
蓟州城,是距离蓟门关最近的一座城池,这座城池不大,因为是边城的原因,也没有多少人愿意在这里定居,全城上下的老百姓加在一起,也不过五万人。
但是这座城池,却驻扎了整整十万镇北军,正是因为镇北军的存在,倚关而建的蓟州城才算没有那么冷清。
蓟州城再往北,就是天下闻名的蓟门关了,当年北周宇文氏,也是扼守此关,当做北周过门,叶晟破了北周之后,也追到蓟门关为止,把北周赶回了蓟门关以北。
整个大晋的北部防线,就是蓟门关和云州城组成。
当然了,整整十万镇北军不可能全部驻扎在蓟州城里,事实上蓟门关一带的防线长发数十里,以关城城墙连成一条线,抵挡北边游牧民族的入侵。
但是关城不可能建的太长,毕竟成本太高,因此还有很长一段地势不太好走马的防线没有城墙,只有烽燧,彼此之间靠狼烟通讯,一旦有敌情,其他地方立刻火速支援。
当初李信带兵北上,在小陈集与宇文诸部的人打过一仗,小陈集烽燧,就是比较经典的北疆防线之一。
一般一个烽燧,控制五里左右的防线。
镇北军的一部分兵力,就是用在了这些烽燧上,不过大部分兵力还是留在蓟州城的,毕竟蓟门关附近是这一带少见的平地,蓟门关一破,大晋北方就基本无险可守了。
看着遥遥在望的蓟州城,坐在一匹枣红马上的叶茂放下手里的千里镜,神情有些激动,他回头对着叶茂低头道:“大将军,蓟州城最多还有二十里,咱们今天多走一点路,傍晚就可以到了。”
天气晴朗的时候,视力好恶人,肉眼就可以看到几十里外的城池,更何况叶茂手里有李信弄出来的望远镜,因此远远的就看到了蓟州城。
因为临近蓟州城,李信这会儿也没有再躺在粮车上不正经,他坐在自己的墨骓马上,也闭着一只眼睛用千里镜看了一眼蓟州城,随即开口道:“找个地方扎营罢,咱们明日一早进城。”
叶茂虽然有些不解,但是他只是微微皱眉,便低头应是,下去安排去了。
军中扎营,尤其是大规模行军也是有讲究的,必须要挑好地方,近水防止敌人火攻,远崖防止敌人扔石头,还要尽量四面通畅,防止被敌人包围等等,很多细微之处必须要做到,不然给敌人看出你的破绽,便会吃大亏。
这其中甚至包括了厕所布置在哪里,也是要谨慎的,不然离军营太近,夏天的时候就会严重影响战斗力。
关于这些东西,李信上一次领兵西征的时候,是完全不知道的,都是从小学习这些东西的叶茂在做,如今五年时间过去,李信跟着叶老头学到了不少,但是因为带着叶茂,这些杂事还是小公爷去做。
扎营大概要一两个时辰,这会儿已经是下午,等到营帐搭好,天色已经黑了下来,小公爷处理好军中的事情之后,便来到了李信的帅帐,他刚走进来,就看到自家师叔还有靖安侯府里跟过来的那个少年正在帅帐围着一口大锅忙活,少年在锅底下添着柴火,镇北大将军李信拿着一个大铲子,正在大锅里翻炒着什么东西。
叶茂近前一看,才看到锅里是被炒的焦黄的炒米。
见到叶茂过来,李信对着他招了招手,笑着说道:“你来的正巧,这东西刚炒好,给你抓一把尝一尝。”
小公爷有些哭笑不得的坐在李信对面,苦笑道:“师叔,你这样不务正业给下面的人看见了,会影响士气。”
靖安侯爷笑眯眯的说道:“放心,我让人在门口守着了,外人进不来。”
“况且咱们打仗,又不是靠这些禁军,关键是蓟门关的镇北军,了不起在镇北军的时候,我正经一些便是了。”
说这话,李信捧了一把炒米,放在叶茂手里。
“给你抓一把带回去,这军中的人做的饭太不讲究,到现在我也没有吃习惯。”
军中的饭食,以“管饱”为核心,一般都是能煮的东西扔进大锅里煮一煮,条件好的扔点盐巴进去,条件不好的,就是用被盐水浸泡过的布条,在水里浸一浸了事,自然不可能好吃到哪里去。
而李信只要带兵出征,从来都是将士们吃什么他吃什么,因此这两个月吃了不少苦头。
一边说这话,李信一边抓起一把炒米塞进嘴里,满意的点了点头。
上一篇:抗日之打鬼子我一枪一个
下一篇:三国之召唤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