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双庶子 第464章

作者:漫客1

李慎咬牙切齿。

李延趴在地上,额头上都会血和汗水杂糅起来的污痕,他对着李慎低头道:“大兄息怒,莫要气坏了身子。”

李慎喘了几口气之后,缓缓开口。

“太子殿下何在?”

“就在您的大将军府里,小弟这就让他过来见您。”

李慎眉头大皱。

“胡说八道什么,太子殿下在我们蜀郡,就是正儿八经的太子,不能用“你”来形容,要毕恭毕敬,明白了没有?”

“兄长说的是。”

“在京城对太子什么样,在锦城就什么样,听过了没有?”

李延深呼吸几口气,尽量让自己能够顺利说话。

“兄长说的是,小弟领兄长去见太子殿下。”

“不用。”

李慎面无表情。

“等我沐浴更衣了,会亲自去拜见殿下的。”

“你现在去,把程平他们,还有赵郡李氏的李叔,都叫过来,我有话跟他们说。”

“是。”

第450章 讨伐篡逆!

“要打仗了。”

这是李慎的第一句话。

此时的他,已经把自己打理了一遍,洗了个澡,身上没了那种风尘仆仆的味道,坐在主位上,像是一个老僧一样平静。

坐在他下首的,是赵郡李氏的家主李师道,还有平南军的副将程平,副将张陆,以及鼻青脸肿颇有些狼狈的副将李延。

这些人,是如今平南军阵营的最高层,除却还有几个在外带兵的副将不曾回来,其他的人都坐在了李慎的下首。

其中,这位赵郡李氏的家主李师道,是李延被抓之后,就被李慎派人请到的蜀郡,算算时间,在蜀郡已经有一年时间了。

他比李慎大上几岁,但是也大不了太多,看起来也就五十岁出头,不过他辈分要大一些,李慎要叫他一声叔父。

如今,赵郡李氏的精华,都已经搬在蜀郡里了。

老实说,对一个拥有郡望的大家族来说,随意搬家是很困难的一个决定,等闲是绝对不可能搬离自己的郡望的,当初李慎孤劝谏李师道的时候,用的方法很简单。

他只说了一句话。

不搬家,就要被朝廷夷三族。

当时承德天子已经被刺重伤,也就是说平南侯府与朝廷的矛盾已经不可调解,在这种情况下,李慎这句话是正儿八经的大实话。

所以,李师道才狠下决心,把族中的年轻人,还有一些精华部分,统统搬到了蜀郡,只留下了一层空壳在赵郡,彻底跟平南侯府站在了一起。

事实证明,他的决定很英明,因为除却赵郡李氏之外的所有北周世族,如今都覆亡在即。

李师道听到李信的话之后,微微皱眉。

“晋臣啊,何时打?”

他是李慎的长辈,当场也只有他有资格,这样称呼李慎。

“能多快就多快。”

李慎缓缓说道:“小皇帝正在一点一点的接收承德朝的遗产,如果他完全掌握了朝廷,咱们便一点机会也不会有,只有趁现在朝廷虚弱,上下混淆,咱们爰举义旗主动进攻朝廷,才有机会为太子殿下清除朝廷篡逆。”

是的,他们虽然要造反,但是他们并不是要造大晋的反,而是要造太康天子的反,用意在于把废太子捧上帝位,如果这件事做成了,赵郡李氏就会成为天下第一世族,到时候皇帝会不会姓李不一定,但是最起码也是姬与李共天下的局面。

这是南疆唯一的机会。

李慎沉声道:“你们准备的如何了?”

程平低头道:“回大将军,只要大将军一声令下,咱们随时可以出蜀!”

李慎收到承德天子被刺的消息之后,在去京城之前,就嘱托平南军积极备战,如今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平南军上下都已经做好了打硬仗的准备。

李慎摇头道:“我们不出蜀。”

脸色有些苍白的李延,缓缓低下头:“大…大将军刚才不是还说,我们要主动进攻么?”

他本来想喊大兄的,但是话到嘴边,又改成了大将军。

南疆会变成如今的局面,十有八九是因为他李延的原因,因此他现在有些理亏,不敢再像以前那样亲近。

“进攻不代表出兵。”

李慎瞥了李延一眼之后,继续说道:“蜀郡地势易守难攻,是我们的一大屏障,只有把朝廷的人拉到蜀郡,让他们攻我们守,我们才有机会赢。”

李师道微微皱眉。

“晋臣的意思是?”

“爰举义旗,写檄文征讨篡逆。”

李慎淡然道:“只要我们打出太子殿下的旗号,告诉天下人我们要征兵反攻朝廷,那么天下人必将为之哗然,先帝传位一事本来就有些模糊,到时候说不定还有许多人会到蜀郡成为我们的帮手。”

他漠然道:“这个旗号一打出去,就已经相当于是我们在进攻了。”

李慎在京城里憋了一年,甚至在那个破地窖里也憋了两个月,他是个聪明人,这么长的时间里,他早已经把南疆的局势推演了一遍又一遍。

这个思路是他一早就想好的。

只要太子的这个旗子一打出去,就等于已经是在向朝廷宣战,甚至是已经在打朝廷的脸,到时候都不用李慎再多说什么,那个新任的天子就会热血上头,嗷嗷叫派兵入蜀。

据地势而守,以守为攻,这就是李慎的战术。

这个战术的厉害之处,就是他不需要赢,他只需要坚持个三年五年,让天下人见到南疆的这个太子殿下,的确有跟朝廷掰手腕的能力,到时候自然有人愿意来李慎这边,做一个“从龙功臣”甚至是“开国功臣”。

届时,李慎就可以进行下一步动作了。

他的初步目标是,划江而治。

从客观的角度上来说,李慎的这个计划很完整,也没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他很好的察觉到了自己与朝廷力量上的差距,选择了对南疆最为有利的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