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漫客1
“还有前几天上书的那些御史,统统抓起来,孤亲自去审,定然要把他们背后的人抓出来!”
东宫的条子很快送到尚书台。
尚书台的张渠看了之后,微微摇了摇头,然后命人把另外两省的三位宰相都请了过来。
中书省的中书令公羊舒是一个喜好文事之人,他先是把那份大字报上下看了一遍,然后啧啧感慨。
“抛开内容不谈,这篇文章倒是写的文采飞扬。”
公羊相公指着最后一句,呵呵笑道:“尤其是这后几句,今日天子在朝,人人可为桓张,一句话夸奖了三个人,着实厉害。”
桓张,便是指的门下侍中桓楚和尚书左仆射张渠。
这两个人在五位宰相里资格最老,也是朝堂上的两个核心。
桓楚捋着自己长长的胡须,皱眉道:“写在职辅臣,有溜须拍马之嫌,况且即便要写,也应该张相在前才是。”
五位宰相里,是有一个排序的,左仆射张渠,毫无疑问的排在第一位。
张渠苦笑道:“都什么时候了,各位还在品评文章,且商量商量如何处理这件事罢!”
右仆射陈芳呵呵一笑,开口道:“浩然公,如今是太子殿下持玺升殿,代行王事,太子殿下既然给出了意见,咱们按着东宫的意思办就是了。”
张浩然抬头看了一眼自己的副手,不由大皱眉头:“太子殿下太毛燥了,这样做岂不是正中背后那人下怀,再发展下去,真会闹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另一位门下侍中孟津笑道:“浩然公,如今已经是不可收拾的地步了,到如今这个程度,便是咱们几个,也无法阻止事情扩大下去了。”
最为耿直的侍中桓楚闷哼了一声:“且让他们闹去,这件事本身就是太子失德,若不是太子前些年做了恶事,哪里会被人翻出这个旧账?”
“只要立身持正,便不会害怕小人。”
四位同僚都不愿意出手帮助太子,张渠也不会一意孤行,这位浩然公无奈的摇了摇头:“那就这么办罢,诸公说得对,如今我也无可奈何了。”
承德天子不在,这五个人加在一起,可以说就是大半个朝廷,他们五个不作为,太子的命令就成了政令。
京兆府的京兆尹李邺,收到了这份朝廷下发的文书之后,老脸上的皱纹又深了不少,老头子拍了拍桌子,没好气的骂了一声:“直娘贼,不让大理寺去抓,要老夫去得罪人。”
但是这件事的确该京兆府去做,无奈之下,李邺只能叫来京兆府的官兵,喝道:“立刻持本府令,去永乐,明德,柳树三坊挨家挨户搜查文书,再有就是分派人手,在北城各坊安排人手,再有发现晚上出来乱贴东西的,直接拿进京兆府大佬!”
京兆府的捕头是一个四十多岁的汉子,闻言对着李邺连连作揖,苦笑道:“府尊老爷,明德坊柳树坊倒还罢了,永乐坊里的贵人们小的可招惹不起,咱们京兆府的文书,他们也未必理会啊……”
李邺愤怒的拍了拍桌子,从袖子里丢出去一份文书,怒骂道:“这是太子殿下的命令,你带着去,要是有哪一家不让进去,你便记下来,本府明天就参他谋反!”
这个捕头从地上捡起那份东宫的文书,连连拱手,带着手下人去了。
他们走远之后,府尊大人越想越气,再一次拍了拍桌子。
“李信那个小兔崽子,害人不浅!”
………………………………………………
就在四皇子与太子把京城闹得一片混乱的时候,李信正在安排魏王殿下与叶璘的第一次见面。
地点安排在了得意楼。
因为双方的身份都太过敏感,不管在什么地方见面都不太合适,只有在得意楼这种青楼,才不会特别惹人注意。
约好时间之后,李信一个人早早的站在了得意楼二楼,此时他穿着一身白色的棉袍,双手拢在衣袖里取暖,看起来像个后世的老干部。
崔九娘也换了一身小袄,一脸微笑站在李信面前。
他们两个人,自从北山围场的事情之后,就没有再见过面了。
崔九娘笑意盈盈的看着李信,微笑道:“李公子长高了不少。”
这一年时间,李信的个子的确高了不少,此时去年的那个卖炭郎,最少高了半个头的样子。
李信微笑点头:“是长高了一些,要是还像去年那样矮,以后怕是讨不到媳妇。”
九娘笑道:“抢着嫁给你的,可以从秦淮河这头,排到秦淮河那头了。”
两个人正在谈笑叙旧的时候,一身黑色裘衣的魏王殿下,从那辆紫色马车上跳了下来。
因为这会儿是上午,得意楼里没有多少生意,魏王殿下很容易在二楼找到了李信还有崔九娘,这位七皇子见到李信之后,哈哈一笑:“信哥儿,今日明德坊柳树坊里,贴满了大字报,你发明的这个东西,可把大兄坑害惨了。”
九娘微微颔首,很懂事的退了下去。
李信笑着说道:“情理之中的事情,怎么想四皇子也不会轻易罢手。”
魏王殿下说笑了几句之后,开口问道:“叶璘来了么?”
“来了一会儿了,就在楼上等着殿下。”
七皇子深呼吸了一口气,伸手拍了拍李信的肩膀。
“好,我上去见他。”
说着,他从衣袖里取出一张白纸,递在李信手里,微笑道:“这是今天明德坊还有柳树坊里贴的文书,信哥儿你看一看,写的很是不错!”
第301章 何时动手?
简单的看了一眼这篇文书之后,李信心里隐隐有些吃惊。
这份大字报,文采斐然不说,开局结尾都有另一个世界某篇文章的味道。
尤其是结尾那一句。
试看未来之大晋……
李信轻轻嘀咕了一声。
“莫非这个世界也有一个骆宾王?”
崔九娘从旁边走了过来,对着李信微笑道:“李公子在说些什么?”
李信伸手把手里的文书递了过去,笑着说道:“有人拟了一份文书,历数太子殿下罪过,写的很是不错,崔姐姐也看一看?”
崔九娘接过李信递过去的纸张,展开简单看了看,她是出身书香门第,因为家里遭了难才流落风尘,一身才学比起京城里那些才子有过之而无不及,微微扫了一眼之后,就已经看完了书信上的内容。
九娘微微叹了口气:“的确是文采斐然,见其文如历其景,让人忍不住对太子心生恨意。”
说到这里,崔九娘把目光看向文章的最后几句,喃喃念道:“人人可为桓张……”
她抬头看了一眼李信,开口问道:“李公子以后也可以为桓张么?”
李信笑了笑:“我不成的,桓相张相都文官,要正经考学的功名才能做到那个位置,我只是一介武官,了不起做到叶少保那种位置,没有资格宰执天下的。”
大晋文武之分还是很分明的,尤其是文官喜欢区别武将,一个进士出身的文官有机会带兵,但是将领出身的人是绝不可能入三省成为宰相的。
上一篇:抗日之打鬼子我一枪一个
下一篇:三国之召唤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