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太子爷 第581章

作者:天山寒鸦

原本侯君集看到程咬金蹦起来,还以为他要劝解高明,却没想到他居然要自告奋勇去打卑沙城。

而且还说只带十个人去,他以为卑沙城里的高句丽人都是泥捏的吗?

如果说之前高明是没有打过仗胡来的话,那么程咬金好歹也是老牌名将了,怎么也犯这样的错误?

侯君集怀疑自己看到了一个假程咬金。

正当侯君集思绪凌乱的时候,高明却再次哈哈大笑起来。

“哈哈哈哈,卢国公别担心,我还有更重要的事交给你,我要你现在带兵赶往平州,明天一早出兵辽东城,你尽快拿下辽东城,然后我们前后夹攻,三天之内拿下建安城!”

虽然之前侯君集才刚刚听高明说过这个设想,但是当他再一次听到这个设想时,他的脸还是忍不住抽搐了两下。

“三天拿下建安城?真是异想天开,恐怕给你三个月都拿不下吧?”

侯君集有这样的想法也是正常的,毕竟辽东城可是高句丽的重镇,是作为防御大唐的第一座城池,易守难攻。

而且,辽东城里面还驻守了三十万大军,进可攻退可守,想要拿下它可不是简单的事情。

但是让他没有想到的事情再次发生了,高明的话音才刚落,程咬金把自己的胸口拍得“砰砰”响了。

“将军放心,这次交给老臣便是,老臣带十门大炮去,三天之后,包管将军您能坐在建安城里喝酒吃肉,老臣敢令军令状!”

“呃……”

听到程咬金连军令状都喊出来了,侯君集再次陷入了呆滞之。

众所周知,立军令状这样的话可不是随便喊的,那必须是有百分之一百的信心,才敢喊出的话。

程咬金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信心呢?难道是那个所谓的‘大炮’?

侯君集觉得只有这个解释才说得通了,不过一个新的疑惑又出现在了他的心头。

“大炮是什么东西?”

想到这里,侯君集再次皱起了眉头。

第四百三十二章 幸福的薛仁贵

自从离开长安之后,侯君集远离了权力的最心,原本他以为自己是一个弃子,但是知道现在他发现自己错了。请大家搜索()看最全!更新最快的小说

他不但是弃子,而是一个被扔进了深井的弃子。

真是太特么揪心了!

“麻痹的,老子打了一辈子的战,到老了反而连战都不会打了,谁特么告诉我大炮是什么玩意?”

正当侯君集感到丈二和尚不满足头脑的时候,高明却又朝着程咬金笑了起来。

“好,既然卢国公你这么有信心,我自然也不会小气,五十门大炮你全部带走,除此之外,不动明王我也给你五万个,我的要求只有一个,是你刚才说的,三天后我要在建安城喝酒吃肉,去吧!”

“是,末将遵命!”

听到高明的话,程咬金顿时高兴得朝着他一抱拳,然后大步流星的走出了衙门。

看着程咬金离开的背影,侯君集的嘴角再次抽搐起来。

“虽然他不知道大炮是什么,但是这个不动明王……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它好像是佛教里面一个菩萨的名字,难道太子殿下出征还带了几万个佛像?而程咬金带五万个佛像去祈求高句丽人投降?这不是扯淡吗?”

想到这里,侯君集顿时感觉自己快要疯了。

高明并不知道侯君集内心的纠结,等到程咬金走了之后,他朝着虎子招了招手。

“虎子,去叫二十个人,出发了!”

“是!”

虎子答应了一声去叫人了,而高明则朝着侯君集扬了扬下巴。

“潞国公,当初勋国公他们渡海的港口在哪?”

听到高明的问题,原本还是发愣的侯君集顿时回过了神来,连忙朝着高明一拱手。

“回将军,那个港口距离此处不远,往东走不到二十里到了,请让末将为将军引路吧!”

侯君集担心高明不同意,把话说完之后还朝着高明深鞠了一礼。

看到这一幕,高明也只好笑着点了点头。

“好吧,那有劳潞国公了!”

“不敢,将军请!”

说着,侯君集朝着高明了个请的姿势,高明也不跟他客气,直接走出了府衙。

出了府衙之后,高明爬了坦克,而侯君集也了战马,然后前为高明带路了。

“咔咔咔咔……”

伴随着一阵机器的“咔咔”声,高明的甲虫式蒸汽坦克再次动了起来,并且缓缓的朝着东边的城门驶去。

看到这一幕,不少士兵赶紧站起来跟了去。

“那是太子殿下的坦克,他这是要去哪?”

“不要废话,赶紧赶去!”

“没错,快点快点……”

当坦克驶出东门的时候,坦克的后面已经有万名士兵跟了来,看到这一幕,走在前面的侯君集都忍不住暗暗吃惊。

“以往那些疲乏的士兵,除非将领下命令,他们才会站起来出发,现在这些士兵居然没有任何人命令,甚至连饭都没有吃,跟着来了,这是多么强大的号召力啊,真是不可思议!”

此时高明也发现了跟着来的这些士兵,他只好让人把坦克停了下来,然后朝着虎子扬了扬下巴。

“虎子,让士兵们回去,告诉他们该吃的吃,该睡的睡,好好养精蓄锐,很快要有大战打了!”

“是!”

得到高明的命令之后,虎子立刻去向士兵们传达了他的命令。

士兵们听到虎子传达的命令之后,陆陆续续的返回了,只留下几十个骑兵跟着坦克的后面。

看到虎子看向自己了,为首的小将翻身下马,朝着虎子拱了拱手。

“小人薛仁贵,奉苏将军之命,护卫太子殿下左右!”

听到他的话,虎子先是皱了皱眉头,然后跑回去把这事告诉了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