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太子爷 第336章

作者:天山寒鸦

“什么?年产两百万石的盐场?”

看着李世民惊骇的样子,高明顿时点了点头。

“对,而且两百万石是最低的,如果建设得好的话,三年之后翻十倍问题应该不大。”

在高明看来,反正大唐也没有什么重工业,海水也没有受到污染,想要增产,多建晒盐场是了,到时候把渤海沿岸能建的地方都建,年产百万吨盐跟玩似得。

不过这话听到李世民的耳,却有几分天方夜谭的味道了。

“三年之后翻十倍?你以为盐是什么?是海边的沙子吗?”

看着李世民一脸不相信的表情,高明再次笑了起来。

“哈哈,在我看来,只要天有太阳,地有海水,那么盐还真不算什么稀罕物。”

说到这里,高明从拿起李世民的毛笔,然后又从他的桌子找了一张空白的宣纸,开始在面画了起来。

“老头子你看,我们要先在海边弄出这样的两种池子,第一种叫做蒸发池,而第二种则叫做结晶池。”

他一边画,一边开始给李世民讲解起来。

“到时候我们只要将海水通过沟渠引入蒸发池,经过风吹日晒,将海水蒸发到一定程度时,再把这些海水放入结晶池,因为浓度已经足够了,所以等到水干的时候,能得到盐了。”

听到高明的话之后,李世民顿时露出了一脸的惊叹。

“不用锅煮,而是直接用太阳晒吗?这个办法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看着李世民那一脸惊叹的样子,高明再次耸了耸自己的肩膀。

“在这个世界有一种人,他们的名字叫做天才,如果你不相信的话,看看我明白了。”

“……”

看着高明那一脸得瑟的样子,李世民顿时忍不住又瞪了他一眼。

“先别忙着说大话,你怎么知道老天会不会下雨?若是下雨了又当如何?”

听到李世民的话,高明顿时笑了起来。

“我不知道老天什么时候下雨,而且下雨了我也没办法,但是您知道我为什么要选择在卢家建晒盐场吗?”

高明的话音刚落,李世民的脸也露出了一丝疑惑。

因为按照他对高明的了解,只要能吃独食的,这小子绝对不会把好处分给别人,但是现在他却把好处分给了卢家,那么这说明了一件事!

“是不是卢家的地界有问题?”

听到李世民一语道破了问题的关键,高明顿时笑容满面的朝着他竖起了大拇指。

“不愧是大唐有史以来最英明神武的皇帝,厉害!”

显然,高明又在拍马屁了,李世民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他顿时忍不住笑骂起来。

“你小子少拍朕的马屁,快说到底是怎么回事,难不成范阳真的是一块宝地?”

看着李世民略带疑惑的样子,高明再次点了点头。

“不错,如果是按照产盐来看,那里是整个大唐屈指可数的宝地!”

说到这里,高明的神情也严肃了起来。

“范阳以南不到百里,有一片非常宽广而又平坦的泥质海滩,而且那里的气候风多雨少,日照充足,非常有利于海水蒸发,是作为盐场的首选地点,像这样的地方,年产几百万石盐跟玩似得。”

听到高明的解释,李世民再次瞪大了眼睛。

“你是怎么知道的?”

“呃……”

高明微微一怔,然后朝着李世民露出了一个勉强的笑容。

“我当然知道了,我刚才不是都说了吗?我是天才啊,呵呵……呵呵呵呵……”

看着高明皮笑肉不笑的样子,李世民顿时白了他一眼。

“不想说算了,反正只要到时候你能让朕看到两百万石盐行了,其他的朕不管!”

听到李世民这话,高明立刻站直了身子,然后拍了拍自己的胸口。

“我办事你放心,区区两百万石盐,包在我身了!”

“……”

大唐如今的盐价是每一斗一百多钱,一石是一贯多钱,这么算下来的话,两百万石是两百多万贯,这些钱已经相当于大唐一整年的赋税了。

所以高明的话音刚落,李世民的嘴角再次抽搐起来。

“‘区区两百万石盐’,高明这小子还真是敢说啊!”

不过回过神之后,李世民顿时意识到了一个问题,那是如果真能产出那么多盐,到时候盐价肯定会下跌。

想到这里,李世民顿时皱了皱眉头。

“若是一年真能产盐两百万石,盐价怎么算?”

李世民的话音刚落,高明再次笑了起来。

“我还以为你不会问呢,这个我早已经想好了,一开始的时候把盐价降一半,等到几年之后,盐场扩大了,到时候逐渐把盐价降低和粮价一样的程度。”

听到高明的话之后,李世民的眉头却越皱越深,看着李世民的表情,高明很快想明白了原因,于是他再次笑了起来。

“老头子,咱们不需要依靠盐来搜刮百姓,那样做的话弊大于利,而且还会动摇国本,只有先让百姓富起来,咱们大唐才有未来。”

说到这里,高明顿时拍了拍自己的肩膀,然后一脸感慨的朝着他说道:“老李啊,现在咱们大唐,主要还是应该以经济建设为心啊!”

李世民:“……”

第两百四十八章 二号人物

李世民是典型的鹰派,他坚信拳头大是硬道理。请大家搜索()看最全!更新最快的小说

凭借这个信念,李世民先和李渊打出了一片江山,然后又从李渊的手里把这片江山抢了过来,接着还打得周边国家不敢冒头,硬生生的打出了一个天可汗的名号。

所以说,在李世民的心里,只有一个字——打!

好打的打,不好打的找个不太熟的侄女和亲,安抚一下对方,等回过头的时候,再看看要不要打。

这是李世民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