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庶长子 第122章

作者:天下白兔

这些人原先都是宣府镇的精兵,不然被鞑靼人打散之后,也不会在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下来。最后他们被贾珂收编,说他们是新兵,是因为他们原先没有经过贾珂系统的训练,说他们是精锐,是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是见过血的。现在经过系统的训练,只要是拉上战场,就能够和敌人决战。

贾珂在参观完三万开平镇正规军之后,在开平之外的草原上,举行了一次三万人队形的大演习。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们体验在战争中各自的位置。什么情况下?应该怎么变化?如果遇到突发情况,应该如何处置?这一次演练的效果还是不错的,虽然其中也有一些小毛病。但是大的方向上却没有错误。

在夏天到来之前,贾珂基本上就在满族八旗和开平镇正规军之间来回的巡视,对双方的战力进行了仔细的评估。最后得出结论装备精良的满族八旗,同开平镇正规军,如果发生战争。在双方人数相同的情况下,恐怕会两败俱伤。

现在这两支部队是贾珂手中的两把宝刀。

第183章 对抗

在不知不觉中,贾珂悄悄的在自己的部下中形成了两套系统,一套是他指挥的宣化,开平两镇的正规军。这些人虽然对他忠心耿耿,但是还有一些朝廷的掣肘。另一套是完全属于他的,由他亲手建立的满族八旗,这支部队完全听命于贾珂,贾珂可以用他们去进攻任何地方。

这两套系统形成了贾珂的两把宝刀,这两把宝刀既是统一的,又是互不的统属。这使他们既是一体的,又是互相制衡的。

接下来几天,贾珂为了验证自己对他们战斗力的判断,举行了几次满族八旗和正规军的对抗。双方在草原上你来我往进行了模拟的战争。

在战争中所有人都使用,用木头包了石灰的弓箭,长枪以及木刀。这样既能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又能看出双方的战斗力。

战争的结果是经过贾珂洗脑的满族八旗,取得了连续的胜利,他们现在已经把被贾珂去死当成了一种光荣。

再加上现在的满族八旗,和开平镇的部队一样装备了纸甲,在武器相差不大的情况下,鞑靼人在北方寒冷地区锻炼的体魄取得了决定性的优势。

而且他们打起仗来悍不畏死,再加上现在装备精良,对镇开平镇正规军时,正面如果无法突破,就会从两面不停的攻击,甚至会包抄后路,开平镇的骑兵一旦无法阻止他们,那么行动缓慢的马其顿方阵,就会面临满族八旗的像雨点一样的箭矢,就算穿着纸甲,也无法长期坚持。到了最后一般都会形成满族八旗损失惨重,开平镇正规军被击溃的局面。

这在以前同鞑靼人的战争中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以前的鞑靼人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对伤亡的承受能力很差,以前他们只要出现一两层伤亡,部队就有可能一哄而散。而经过贾珂训练和洗脑之后的满族人,现在他们哪怕承受五六成的伤亡,仍然能够悍不畏死的向前冲锋。

开平镇正规军的主要问题就是,骑兵无法和满族八旗相匹敌,而且人数又少。这些骑兵虽然经过贾珂精心的训练,但毕竟在骑术上和鞑靼人有很大的差距,再加上身体也不如鞑靼人强健,因此如果对上装备差的鞑靼人还能够取胜,但是对上和他们装备相同的满人的话,他们就处于绝对的劣势了。

贾珂看到这种情况之后,觉得不能让满族八旗对正规军有如此大的优势,否则他军队中的力量就会处于失衡状态,于是便对正规军的弓箭进行了改良。

把以前的普通弓箭换成了威力巨大的英格兰长弓长弓一般长1.5米左右,个弓背由一条完整的木材弯制而成,好的弓用紫杉木制作,坚硬而有弹性。这些长弓的有效射击距离达到了三百米。长弓手可以放出高抛物线的箭攻击敌人的上部。而战马的弱点正是来自上方的袭击,大部分战马没有护甲,所以一旦受伤,就会变的难以控制。而即使在三百米的极限距离,锥形箭还是可以穿透普通的锁甲。这些改良过的英格兰长弓威力十分巨大,根本不是现在的纸甲说能够抵挡的,这样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双方的战斗力,又回到了同一起跑线。

这一改良有效的抑制了草原骑兵的攻击,可以给草原骑兵带来巨大的伤亡。即使是满族八旗装备了精良的纸甲,要想通过这些箭雨也是会损失非常惨重。

但是这些长弓也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由于拉力太强,长弓又特别巨大,所以对弓箭手,对体力有巨大的考验。但是它也有一个巨大的优点,弓体是单一木料,工艺相对要简单得多,制作和补充十分的方便。不像中国传统的弓箭,虽然在平射上有巨大的优势,但是其制作工艺太过复杂。而且在最远射程上,和威力上都和英格兰长弓有巨大的差距。

开平镇的正规军在装备了英格兰长弓之后,可以在一分钟之内对三百米外的敌军放出10~20之箭,如此威力巨大又密集的箭雨,足以给任何部队造成巨大的伤亡。但是这样的进攻却不能持久,不过对于骑兵冲锋的短短时间来说,每分钟放出一二十箭已经足够了。

而满洲八旗经过连续的失败之后,也找出了相对克制英格兰长弓的方法,就是在外围连续的快速移动。

然后寻找开平镇正规军的弱点,避开英格兰长弓的正面,利用英格兰长弓弓箭速度慢的缺点,连续闪避快速接近。

然后利用装备的中原弓箭在直线上优于优英格兰长弓的特点,发挥自己骑术精良的特点,在不停的接近中连续放箭。

那也是因为英格兰长弓,虽然弓箭飞行的距离比较远,威力比较大。但是它放出的箭的飞行速度却远远落后于中原弓箭。使得部队只有灵活的快速移动,就能够有效的避免英格兰长弓的打击。

虽然英格兰长弓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他的出现,便使两只军队处于了平衡状态。之后再进行的几次演习,并没有出现一面倒的情况。一方就是取得胜利,也会被对方的攻击造成巨大的伤亡。

时间就在这样对部队的不停训练中慢慢的过去,夏天马上就要结束了,秋天又要来了。这预示着鞑靼人今年的入侵又要开始了。

而贾珂现在已经是兵精粮足,不论是满族人,还是开平镇的正规军。放眼天下都可以称得上是精锐了。而他们与其它部队最大的不同就是能够承受,远超于其他部队的伤亡比。只着一条就能使贾珂部队的胜算加大积分。

鞑靼人在连续几年对中原的入侵中,尝到了巨大的甜头。虽然在开平镇,以贾珂镇守的方向,损失了一些人马,但是总体上来说,他们还是收获巨大的。各个部落都因为几次南下,得到了大量的物资补充,部落中的人口这几年减少的十分有限。这让各部落手里对于南下变得热衷起来。

现在每年秋天向中原入侵已经成为了草原上的共识,因为他们发现,中原王朝中除了贾珂,竟然没有人是他们的对手。

贾珂在夏末的时候向朝廷送了一封奏折。大意就是:如果今年鞑靼人再次入侵,而宣化和开平两个方向又比较太平的话,希望朝廷允许他带领骑兵进入草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草原部落进行大量的掠夺。以达到围魏救赵的目的。

贾珂没有想到他这封奏折在朝廷中引出了轩然大波。

上书房的三位大学士,因为贾珂的这封奏折,吵得不可开交。

大学士李潞对贾珂的这个看法十分的赞赏,可以起到围魏救赵的作用,又能够大量的消灭鞑靼人但有生力量,何乐而不为?

而大学士严慕却认为,这样贸然出击,如果战败将损失非常惨重,而且到了草原上不辩方向,而草原部落又是逐草而居行踪不明,能取得多大战果完全是要靠碰运气。不如让贾珂的精兵随时等待向四方救援。

最后是大学士潘永,这位老大人完全是知乎者也那一套,说什么内王外圣,从来没有中原天朝,派人滥杀无辜的,这样有违孔孟之道,但是对于这一套,李潞和严慕都是嗤之以鼻,大家谁不知道这个潘永是怎么爬上来的,现在反而把自己打扮成了正人君子的模样,不过是掩饰,他没有办法罢了。

三个大学生几乎分成了两派,只有大学士李潞坚决同意贾珂的办法,其他两个大学士不管是什么理由?一个前提是不同意贾珂出兵,其实他们俩心中还是害怕,这些年来同鞑靼人的战争,除了贾珂,其他人从来没有胜利过。他们是害怕贾珂也失败了,把中原天朝最后的遮羞布也丢开了。

最后三人实在是辩不出结果,最后只能把意见总结后请求圣裁。

皇帝在接到贾珂的奏折和三人的批示之后,也陷入了两难之中。这些年来他一直被动挨打,已经把鞑靼人恨之入骨,有人想出去痛击鞑靼人,他当然是高兴的。但是另外两位大学生说的也有理,如果贾珂再失败了,损失的兵力到其次。主要是到时候天下人怎么看中原天朝。

皇帝拿着贾珂的奏折,翻来覆去的细细品读,读完之后又放下,然后又一次拿起奏折,他对上面的一句话,感受非常深。那就是:敌可往我亦可往。

皇帝对这句话感触非常深,他朝廷中的这么多大将,就没有一个有贾珂这样的气魄,别说是要深入草原击败鞑靼人了,就是在城下与敌人决战都没有的。

皇帝再一次看完贾珂的奏折,握紧拳头在御案上用劲一垂。最后拿起朱笔,在贾珂的奏折上批了一句话:准以酌情出击,以保全自身为首。

写完这句话后,皇帝思考半晌,又在后面加了一句:如若成功,朕不吝封侯之赏。

皇帝批完这句话,心里也痛快许多,然后一个人把折子,快马送出。让贾珂早做准备。

贾珂接到皇帝回复的奏折的时候,已经是秋天了。贾珂想来鞑靼人马上就要四处出击了。

贾珂看着奏折上的两行字:“准以酌情出击,以保全自身为首。如若成功,朕不吝封侯之赏。”心里像冒着火一样,要说他不激动那是假的,有因为能得到封侯等机会而高兴。也为他们这一次名正言顺的去草原抢劫而高兴。这一次如果北上草原能够成功,就奠定了他贾珂以后在朝廷中的地位,也让他成为天下的名将。

而贾珂认为这一次北伐,成功的机会十有八九。鞑靼人屡次南侵,从来就没有考虑过自己老巢安全,这一次自己一去,一定会满载而归。现在等待的就是时机了,要等到鞑靼人全部南侵,被绊到各处的时候,那才是自己出击草原的时候。

第184章 出发

贾珂在开平镇默默地等待着,鞑靼人南侵的消息,并且派出了大量的探子,化妆成各种商人进入草原探听的情况。

就这样,贾珂又等待了十几天的功夫,他派到草原各处的探子,陆续回来禀报,草原各部已经各自集结。准备再一次南侵了。

贾珂在得到消息之后,也做好了北上的准备,他把宣化镇三千骑兵也调到了开平镇。再加上开平镇的五千骑兵,以及满族八旗的三万多旗兵,贾珂一共能调集四万的骑兵。

这在哪个国家都是一股重要的力量了,即使在鞑靼人中,能一次调集四万骑兵的也就是一两个部落。

贾珂为这一次出击做了充分的安排,冯陌带领七千步兵镇守宣化镇,黄柏峰和郑恺分别带领1万马其顿方正军,5000长弓手分成两部,由他们二人统领。他们两个的任务就是在开平镇驻守。一旦发现宣化镇有危险,就由黄柏峰带领一半马其顿方阵兵和一半长弓手前去增援。如果敌人不来宣化镇和开平镇,那么他们就按兵不动。没有他的命令,任何人不得调动一兵一卒。

最后这个命令主要是为了防备王涛,怕他以节度使的名义,把军队调走。在这些军队上贾珂可是花了巨大的心血,怎么能白白给别人?

在八月十五刚刚过去没几天,各地就传来了鞑靼人入侵的消息,而九边之中只有宣府镇太平无事。

老百姓们都知道这是由于贾珂在前方镇守,鞑靼人的不敢前来的缘故。因此贾珂在宣府镇附近的威望更加高了。

而王涛知道鞑靼人南侵之后,却成了惊弓之鸟。他害怕去年的事情再次发生,也几次想要从宣化,开平调动人马,前往宣府镇本阵防守。但是都被贾珂严辞拒绝,贾珂的理由十分的充分,如果把兵力调往宣府镇,那么开平,宣化防守就会薄弱,到时候如果鞑靼人全力南侵,必定就会导去年的覆辙。

贾珂并没有告诉王涛自己即将北上的消息,他害怕王涛知道自己不在,给自己的后路添麻烦,同时也害怕宣府镇之内鞑靼人的密探的,但听到这个消息。

贾珂在这几天,也向四周加大了探马的数量,一方面是搜寻敌人的踪迹,另一方面是寻找草原上的水源以及部队将来可能的落脚点。第三个方面是查看今年阿尔斯楞汗的王帐,是否还设在张北?如果还在张北,贾珂就准备给他来个突然袭击。

贾珂对今年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抢钱,抢人,抢牲畜。如果有可能的话,最好还能抢上阿尔斯楞汗的妃子或者儿子那就更好了。

在鞑靼人入侵十几天之后,九边各处的战斗十分激烈,许多关隘已经被鞑靼人攻破,鞑靼人的部队已经深入了内陆。

贾珂认为时机已经到了,鞑靼人现在已经被绊在各处,不能够立刻回援了。于是贾珂立即在开平镇北方草原上,召集自己所有的骑兵。要进行一次北上誓师。

上一篇:穿越之争战三国

下一篇:铁血华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