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明新帝国 第155章

作者:摇摇-欲坠

不过今日使团人数来的不少,并不是提出添加私货的好时机,所以朱瞻基又跟陈诚说道:“明日午后我会让人去接你,给你看一样东西,届时我还有话与你说。今日为尔等接风,自当把酒言欢。”

众人纷纷艳羡不已,能够被太孙私下邀约,那就等于是入了太孙的眼。眼见陈诚都五十岁了,这一次,终于算是熬出头了。

陈诚却煞风景地说道:“殿下有命,臣自当遵从。只是今日恕臣不能与众共饮,金师仙逝,尸骨未寒……”

朱瞻基打断了他的话说道:“我明白,不以为怪。诸卿,共饮……”

虽然陈诚这样说,朱瞻基却更欣赏他了,这样一个有情有义的能臣,不可多得啊!

他也查阅了一些陈诚的资料。他乃江西人,洪武二十六年中举人,二十七年贡士,得殿试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洪武二十九年出使西域撤里畏兀儿(后世柴达木盆地西北地区),在那里修建安定卫、曲先卫、阿端卫,保卫边疆。

洪武三十年奉诏出使安南,升翰林院检讨,从七品。建文三年升广东布政司左参议。

永乐四年到永乐九年入文渊阁修《永乐大典》。永乐十年升吏部验封司员外郎。

从资历上看,他这个人似乎并无多大才华,一步一步按部就班,从来没有过擢升几级的经历。

但是这次出使西域,却让朱瞻基看到了此人的才华。他写的两本书,可以说是目前大明对西域最通透的介绍,光凭这个能力,就能将他放到更重要的位置上去。

朱瞻基不知道的是,陈诚此人在历史上五次出使西域帖木儿帝国、鞑靼,所做的贡献与航海家郑和齐名。

而他还有一个长处就是活的够长。他今年虽然已经五十岁了,但是在历史上,他活了九十三岁,等于他还有四十三年好活。

一个人再有才华,活不长也不行。只有活着,才能做更多的事,做出更多的贡献。

第二日午后,陈诚应邀来到了兴庆宫,旋即被朱瞻基带到那副巨大的世界地图前面。

他比郑和还有不如,看到那副巨大的地图,再对比了一下大明的疆域,又对比了那个巨大的地球仪,虽然没有崩溃,但是足足楞了一刻钟。

朱瞻基一直等他回神才笑问:“员外郎看了此图,有何感慨?”

听到朱瞻基的声音,陈诚才回神说道:“请恕臣失礼。”

“不必多礼,孤不是重礼之人。”朱瞻基有些暗叹,现在这个时代,等级观念深入人心,真是难以纠正。不过他自己是既得利益者,所以虽然腹诽,却也不想改变。

“看了此地图,员外郎有何想法?”

“天下之大,非无穷大,然亦非大明之天下。”

朱瞻基笑道:“大明亦无霸占天下之雄心,不过,华夏之文化,必须要霸占天下。孤观尔著《西域番国志》,《西域行程记》,就觉得我华夏之文化,在西域不得人心,此乃大憾。”

陈诚犹豫了一下,长揖说道:“臣愿为大明文化使者,赴西域传播我大明文化。”

朱瞻基知道他误会了自己的意思,笑了笑说道:“你误会了我的意思,你的才华也不仅仅于此。传播华夏文化,随意一个儒生就能做到,而你应该有更大的作用。”

陈诚原本还以为自己要被发配西域了,但是没有想到竟然误会了太孙的意思。这一刻,他忍不住长舒了一口气,却不敢再随意猜测了。

朱瞻基拿出了自己撰写的一篇棉花生长条件的述文,递给了陈诚。

这述文是他从农书上抄载,然后又加上了后世的育苗一个步骤。同时,他在里面加上了太阳的照射对棉花生长的影响。

陈诚看到这篇述文,更猜不透朱瞻基的想法了,他跟农业可以点边也不搭啊!

朱瞻基这个时候才笑道:“孤观你记载西域的土质与气候,发现那里适合棉花的栽种。所以想要借你的笔,将这一段加进你的《西域行程记》,并且将由我印制两万册,一万册发给各级官衙,另一万册于书市出售。孤不仅有润笔费给你,还要让你的大名天下皆知。”

陈诚瞪大了眼睛,看着朱瞻基,嘴唇颤抖,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身为一个文人,立言可谓是所有读书人的终极梦想。虽然他的这两本书都只是杂书,但是这两本书若能得朝廷赏识,刊行天下,他陈诚也是虽死无憾了!

感谢小疯子,灯火见人家,A663487的打赏,谢谢大家的支持

第一三零章 经济控制(摇摇摇头盟主加更第二更)

西域十七国的使者进京,在京城又掀起了一股采购风潮,来自马鲁古的香料,因此价格上涨了一成。

这还多亏了是郑和的船队刚回来,要不然,依照须臾各国的购买力,香料的价格还要上涨更多。

这主要因为帖木儿等国在西方抢劫了太多的金银,而这些金银在本国内也没有消费市场,所以除了修建寺庙,他们只能来大明购物。

而香料对于游牧民族来说,简直是无价的宝贝。他们喜欢烤肉吃,而烤肉的时候放一点香料,就能让烤肉的味道更香。

应天府的七月虽然热,但是城里面的几家烤肉馆,每天都被这些西域人给承包了。

內监当然是因此开心不已,虽然现在一些勋贵也跟随船队带回了一些香料,但是內监的贸易才是大头。

从永乐十三年的夏天开始,香料不知不觉已经成为了大明与西域各国贸易的第四大贸易品。

第一大当然是丝绸和布料,不管是西域的穷人还是富人,也都是要穿衣服的。

而第二大就是茶叶,茶叶是西域人不可缺少的饮料,也是他们的药,无一日能缺。

第三大贸易品原本是铁器,现在变成了瓷器。蒙古人将铁器打造技术传播到了西域,现在大多数西域国家已经能自己打造铁器,所以瓷器现在变成了主要贸易品。

不过从陆路前往西域,运输不便,所以西域人购买的瓷器,大部分是精品瓷器,而不是日用品。

这一项反倒是帖木儿国的使者没有太大兴趣,因为郑和在船队已经抵达了忽鲁谟斯,并且给他们带去了成船的瓷器。

只有那些如吐鲁番这样的国家,才会从陆路运输瓷器。

香料是朱瞻基要求郑和船队这次必须交易的货物之一,原本郑和与內监还有些想不通。因为香料在马鲁古国那边简直到处都是,价值也不高。

大明人虽然喜欢香料的浓郁香味,但是这些佐料大明几乎都有替代品,不管是花椒,八角,桂香大明自身都有,而丁香,肉豆蔻的口感,大明人也不是太习惯。

这些香料抵达大明以后,朱瞻基就让内库封存了起来,准备等下一次出使西洋的时候,把这些带过去。

这个时代,在欧洲的香料价格几乎是与黄金同重。欧洲人疯了一样在寻找各种香料,葡萄牙人,荷兰人,西班牙人,他们疯狂地寻找香料的来源。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欧洲人疯狂寻找新大陆的动力,主要就是为了香料。

而且,朱瞻基也首次干涉了内库的贸易,直接将不值钱的香料,价格标注了百倍。

在马鲁古,一口铁锅就能换一石香料。因为公斤还没有普及开,大明主要还是以石来作为度量衡。

也就是说,一口铁锅可以换一百二十斤干香料。

可是在朱瞻基的标价下,一斤香料在大明卖到了一钱银子一斤。

因为如此高昂的价格,一斤香料都能买将近五十斤大米了,目前应天府除了几家大酒楼少量购进了一点,根本卖不出去。

但是这些西域人,根本不在乎价格,听说了大明也就只有一船这样的香料,直接拿出了黄金,将所有的香料都给包圆了。

这也让內监负责管理香料的掌房(非错别字,乃是官职)谢坤被惊的目瞪口呆。要不是朱瞻基劝阻,他甚至想要把外面流出去的一些香料全部收回来,卖给这些西域人。

但是朱瞻基很清楚,只是依靠官方贸易,虽然有利润,也有互补,能赚到银子,但是对大明的经济促进是很小的。

就像这香料,內监赚再多的钱,对于民生也没有一点促进,赚钱的只有皇室。

上一篇:超神大军阀

下一篇:超级抗战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