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暮看云
幸好这片区域不算大,倭军炮兵足以做到全覆盖,结果在这样先发制人的攻击下,红联军的炮兵遭受惨重损失,大口径火炮几乎损失殆尽。巴普洛夫大将气得直骂娘,但已经无济于事,没有炮火的帮助,红联军只能依靠自己手中的轻武器,对包围圈外围的部队发起冲锋。
倭军迅速建成的防线有大量机枪火力,凭借着火炮加机枪的无缝对接火力覆盖,红联军根本难以冲出包围圈。
到了晚上,倭军毫不心疼的用照明弹帮助前线步兵照亮阵地前数百米的地域,想要夜袭的红联军毫无侥幸的可能,巴普洛夫大将对此也是一筹莫展。
巴普洛夫大将拼命的突围,他认为倭军既然没有发动总攻,说明包围圈并不严密,对方的兵力数量不足。所以他希望能够创造奇迹,带领预备役方面军突出重围,撤退到红军城去。
可惜巴普洛夫大将并不知道,倭军之所以并未进攻,除了打算以防御战消耗预备队方面军的人员和弹药之外,还因为罗刹军主力正在围歼乌克兰方面军,后勤部门不可能同时供应两场大战役级别的总攻。
在顿涅茨克以东地区,罗刹军已经在做最后的围剿了。随着大量火炮的加入,乌克兰方面军的处境越来越危险,他们的活动区域在缩小,受到炮击的密度却在节节升高。面对着不停歇的炮击和轰炸,他们只能捂紧耳朵蹲在工事里,默默忍受着罗刹军的进攻。
图哈切夫斯基加大进攻力量,他投入了自己手中所有的兵力,打算尽快消灭乌克兰方面军。无粮少弹的乌克兰方面军早已到了极限,当总攻开始的时候,他们能够凭借的就只有自己的血肉之躯了。
“乌拉”的喊声响彻云霄,红联军士兵们状若疯虎。他们端着上了刺刀的莫甘纳辛步枪,冲向了隆隆而来的奔狼3型坦克。罗刹军的坦克上,同轴机枪在无情的射击着,成片的红联军士兵被击毙,而他们的战友却踏着战友的尸体继续前进。
战场上充斥着血腥气,双方都没有一丝手软的意思,这些多年作战的老兵心中清楚,战场是没有任何怜悯可讲的。如果你对敌人仁慈,就会害死自己的同伴甚至是自己。
第一批发动冲锋的红联军士兵很快损失殆尽,他们的英勇却无法阻止罗刹军的前进速度。宽大的履带碾过尸山血海,带起蓬蓬的血雾,机枪却在一刻不停的扫射着战壕中的红联军。
包围圈在逐步缩小,乌克兰方面军的官兵们却无力阻止,尽管政委们依然高举着铁皮喇叭,大声鼓励着战士们为了乌托邦主义而献身,但效果却越来越差。那些满眼血丝,挥舞着纳甘手枪的政委们心中也知道,整个方面军已经到了最后的时刻,现在他们所能做的,就是尽量消耗敌人的兵力,为大部队的胜利争取到多一点的筹码。
红联军士兵前仆后继的发动反冲锋,希望以钢铁般的意志,打退罗刹军的进攻,哪怕是为战友争取到多活一分钟的机会,哪怕打死打伤一个敌人。
对于红联军士兵的英勇,图哈切夫斯基有着充分的考虑,他命令以炮火为先导,坦克与步兵交替前进。整个罗刹军犹如一台割草机般,慢慢撕碎红联军的防线,再一点点的吞噬掉。
这样稳扎稳打的战术,是无法用英勇的反冲锋破解的,因为交替前进,坦克与步兵的结合非常紧密,根本不给对方以可趁之机。图哈切夫斯基有的是时间,有的是耐心,只要慢慢蚕食掉对方,做到全歼敌人就足够了。
总攻进行了两天时间,在这两天中,乌克兰方面军的官兵们简直如身坠地狱之中。他们拼尽了全力,却始终无法打开突围通道,随着包围圈越缩越小,包围兵力的厚度在慢慢增加,这也让突围变得越来越困难。
乌克兰方面军的官兵们最终绝望了,所有人都冲上前线,与其坐等被飞机火炮轰炸而死,他们宁愿选择死在对方的枪口下。几乎是所有的红联军士兵都在反冲锋中阵亡,最终罗刹军抓捕的只有七百多名无法动弹的伤兵。是役乌克兰方面军主力共十三万人全军覆没,罗刹军也付出了五万多人的代价。
图哈切夫斯基没有打扫战场休整部队,因为时间不等人,西部方面军的主力已经开入了乌克兰境内,距离顿涅茨克只有一百多公里的路程。红联军的机场已经大部分修好,从全国各地调集来的空军部队开始进驻,大量红联国最先进的伊16和伊153战斗机正在与罗刹空军展开大战。
尽管红联空军的装备要差上一筹,但胜在数量众多,面对着罗刹空军并不吃亏。双方在预备队方面军包围圈的上空持续爆发空战,损失都非常大,如果不是因为罗刹军装备了分米波雷达,可以指挥战斗机部队,在最有利的时间升空作战,恐怕罗刹空军就要坚持不下去了。
在这样严峻的情况下,图哈切夫斯基命令围歼乌克兰方面军的主力部队立刻转进,在行军中进行重新编制和整顿,以缩短增援的时间。不过图哈切夫斯基显然不知道郭松龄的果决,在罗刹军主力尚未抵达之前,郭松龄已经发起了总攻。
郭松龄认为情况越来越严峻,战机转瞬即逝,如果等待罗刹军主力,很可能让这支红联军逃脱,因此他立刻命令倭军发起进攻。
与罗刹军不同的,是倭军机械化装备较少,虽然在改进装备之后,也配备了部分陈旧的奔狼2型坦克和快鹿1型装甲车,但实际上数量并不多,十二个师全加起来,也仅有一千辆坦克左右,其数量还赶不上华兰国防军的三个师,质量差得更远。
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 刺刀见红
这一次的总攻倭军虽然也有炮火准备,但在进攻的时候却不似罗刹军般势如破竹,两军所出现的形势,更多是势均力敌的刺刀战。子弹匮乏的红联军士兵,碰上了喜欢拼刺刀的倭兵,双方的战场就成了这样一番景象。
刺刀见红的肉搏战,是最能体现双方拼搏精神的战斗,然而双方的士兵却都不缺乏这样的精神。这样的肉搏战可谓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红联军身高马大力量强悍,倭兵拼刺技术精熟,互相之间又懂得配合,却是各有所长的局面。
一场现代化的大战,却让双方打成了一次中世纪的战斗,对此郭松龄也非常无奈。更让他无奈的,是倭兵头脑死板不知变通,他们崇尚武士道精神,崇尚堂堂真正对决的战斗,对于华兰军利用手枪和冲锋枪的取巧战法不屑一顾,结果双方的战斗完全没有枪声,成了刀刀见血的真正肉搏战。
倭兵士气高涨体力充沛,而被包围了几天的预备队方面军弹药都没剩下多少,粮食就更加匮乏了,不少战士已经整天没有吃过饭了。开始的时候,红联军士兵尚能咬着牙坚持,当肉搏战进行了半个小时之后,许多人开始出现体力不支的现象。
越来越多的红联军战士因为体力的大量消耗动作迟缓而被刺死,倭兵的人数却是越来越多。在地面几乎被尸体和伤兵铺满之后,倭军最终攻取了红联军的第一道防线。
处于第一线的红联军预备队方面军三个师全军覆没,当倭兵进入红联军事先挖好的战壕之后,倭军大炮再次有了发挥的余地。炮弹形成的旋风卷起地面上冲天的尘土,裹夹着无尽的威势袭向第二道防线的红联军。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整条防线就被炮弹的爆炸烟尘所覆盖。
尽管红联军的军官们大部分是战场初哥,但经过了这几天的战斗之后,他们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当发现第一线被攻占之后,他们立刻命令红联军士兵进入防炮洞。
军官们的机灵救了大部分士兵,在防炮洞的保护下,大多数红联军士兵都活了下来。炮声一停,士兵们又被军官驱赶到了阵地上,那些政委高举着铁皮喇叭,四处呼喝着:“敌人的进攻又要开始了,我们要像已经牺牲的战友们那样,死守自己的防线。用我们的刺刀却证明我们的勇敢,用我们的行动证明对祖国的忠诚。斯特林万岁,布党万岁,伟大的乌托邦主义万岁。”
政委们的宣言尚未喊完呼啸声再至,炮弹的爆炸火光再次覆盖了整条防线,这一次红联军官兵再无幸免。原来郭松龄察觉到炮击效果不佳,在第一次炮击停止后十分钟,又下令进行了第二次炮火准备。
红联军没有防备到,对方居然还有第二次炮火准备,结果那些准备进行拼刺的红联军士兵来不及逃回防炮洞,大部分人都被炸死在堑壕之中。倭兵随即发动了冲锋,这一次要容易解决得多了。红联军中大部分被炸死,幸存的也多被炸得晕头转向,有能力抵抗的人少之又少。
倭兵可不知道什么叫俘虏,对于他们来说津贴才是最重要的,而抓了俘虏可没有额外的津贴可拿。没钱拿就怎么省力怎么干,倭兵们迅速发起冲锋,脚步没有丝毫的停留。见到活着的红联士兵,他们就一刺刀捅过去,只要杀死了对方就继续前进。
红联军连连后退,一天之内就丢掉了五条防线。眼看着指挥部都已经受到了倭军的炮火威胁,巴普洛夫的心在往下沉。预备队方面军的败局已定,根本没有任何挽回的可能。
西部方面军据此还远至少要四天才能抵达,而他最多只能再坚持二十四个小时而已。不能坐以待毙,这是巴普洛夫内心的想法,自己的嫡系部队不在手中,这么莫名其妙的输了实在可惜。
巴普洛夫大将认为,只要自己能够亲自指挥西部方面军,应该有胜利的把握。哪怕罗刹军的兵力再雄厚,作为红联国最为精锐的西部方面军,也有必胜的可能。
回到自己的部队去,带着整个西部方面军来报仇,这样的想法已经占据了巴普洛夫的整个脑海。知道今夜已经是最后的机会,巴普洛夫一咬牙,他将部队交给了自己的副手华西列夫斯基中将,自己则带着一些贴身警卫,乔装离开了指挥部。趁着夜色,他竟然真的混出了包围圈,向着西部方面军前进的方向而去。
华西列夫斯基中将接受的命令是坚决死守,直到巴普洛夫大将带回西部方面军解围为止。对于这样的命令,傻子都能听得出来,就是用他做炮灰的。可是自己身为副手,华西列夫斯基中将却没有反抗的的可能,否则对方可以用抗命不尊的名义,将他直接枪毙。
被别人当了替死鬼,华西列夫斯基中将心中懊恼,此时他不禁想起了几天前接到的一封信。那是自己的老上级,图哈切夫斯基元帅给他的信。信中列举了斯特林残忍好杀的本性,同时对现在罗刹女皇的开明赞美了一通,随后他还说乌托邦主义只不过底层百姓的一个美梦而已,倒不如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来的现实。与其生活在一个美梦之中,倒不如面对现实,寻找一个真正可以依靠的国家,何况我们还是同源同族。
对于图哈切夫斯基的话,华西列夫斯基深有感触,这几年来如果不是战战兢兢低调做人,他早就被扣上个反革命的帽子,不是投入监狱就是被枪毙了。现在华西列夫斯基已经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是为了乌托邦主义尽忠而倒向革命,还是为了保住自己和手下弟兄们的性命,选择阵前起义,这是个两难的抉择。
在反复斟酌之后,华西列夫斯基中将最终做出了决定。参谋长风风火火的冲了进来,他对着华西列夫斯基叫道:“副司令不好了,敌人又开炮了,我们应该怎么办?”
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挪威的重要性
看了看气喘吁吁的参谋长,以及听到消息后脸色大变的诸多参谋和通讯兵,华西列夫斯基露出了一个诡异的微笑:“不用慌张,我们打出白旗与对方谈判。告诉所有人严守阵地,没有命令不得出击。”
郭松龄也没有想到,向来死扛到底的红联军居然轻易投降了,华西列夫斯基派来的特使没有提出任何要求,就宣布阵前起义了。预备队方面军残存的六万多人全部投降,成为了倭兵的俘虏。不过因为华西列夫斯基拿出了图哈切夫斯基的信,所以受到了礼遇。
在图哈切夫斯基亲自前来,与华西列夫斯基以及投降的所有高级军官一番交流之后,他们之中大部分都选择了加入罗刹军服役。至于那些不愿意加入的,图哈切夫斯基也不勉强,直接发给路费让他们回去。
接到华西列夫斯基投降的消息,巴普洛夫愣了半晌,方才想明白其中关键,他的心中顿时一阵狂喜。他之所以高兴,不是因为华西列夫斯基成为了罗刹军的一员,而是因为他战败的责任,终于有了一个替死鬼。
在给上级的报告中,巴普洛夫极尽污蔑之能事,将华西列夫斯基说成了一个潜伏在红联军内部多年的,由罗刹帝国安排的高级卧底。这次预备队方面军战败全军覆没的责任,也都被推到了华西列夫斯基的叛变上。仿佛没有这次的叛变,他就能够大获全胜一般。
接到这份报告,斯特林的怒气可想而知,他立刻下令抓捕华西列夫斯基和那些投降军官的家属,将他们全部关入监狱。对于不愿意加入罗刹军而返回的军官,也都被列入叛徒的行列,他们被抓捕后公开处决。这些人的家人都被关入监狱,大部分人被枪毙或者折磨致死。
红联军内部新一轮的大清洗正在酝酿,以华西列夫斯基投降为引子,这次大清洗的力度将比上一次更大,受到牵连的人也会更多。不过这样的清洗还不是时候,面对巨大的军事压力,斯特林必须先应付眼下的危机。
西部方面军主力向着顿涅茨克的方向推进,驻扎莫斯科的中央方面军也在积极抽调兵力,与从西南方面军和西北方面军汇聚来的援军一起,向乌克兰地区进攻。斯特林要集中全国的兵力,毕其功于一役,将罗刹军的主力部队彻底粉碎。
乌克兰的形势看似万分危急,但斯特林的进攻却是虎头蛇尾。西部方面军很快撤出乌克兰,大军返回了自己的防区,其他部队也都回到各自防区内坚守,将大半个乌克兰拱手相送。
斯特林之所以服软,是因为希斯勒为了迷惑协约国集团,突然以进攻东方的乌托邦主义威胁为由,将大量部队抽调到了对红联国边境上,这让撒尔帝国和高卢国大为满意,静坐战争更是不遗余力了。
斯特林则被吓了一跳,如果将兵力全部投入乌克兰,结果自己的后路被端掉,这可是得不偿失的。无奈之下,斯特林才会放弃了在乌克兰的反击作战,将大军重新放回西部防线上,以防止出现什么危机。
一场红联国与罗刹帝国之间的决战,因此而烟消云散,土地肥沃的乌克兰被纳入了罗刹帝国的版图之中。
作为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乌克兰全境有三分之二都是黑土地带。这里土壤肥沃、非常适合作物的生长,是不可多得的农业用地。乌克兰正是因为面积达190万平方公里的黑土地平原,历来都被成为西大陆粮仓,而如今这个粮仓已经从红联国的身上被割了下来,落入罗刹帝国的手中,只要假以时日,这里将成为华兰国体系中最重要的农业区。
张学良知道不能太过分,在占据了几乎整个黑土带之后,他就命令大军止步了。罗刹军和倭军一起,在边境地区构筑工事,准备长期防守。他们需要更多的时间,慢慢消化吸收这片刚刚占据的领土,同时也要防止红联国可能的反扑。
斯特林却是郁闷之极,本来是预防条顿国的背信弃义,所以才抽调部队回到西部战线的。结果条顿军根本没有进攻的打算,虽然军队并未撤离,希斯勒的进攻方向却转向了北方的挪威。
作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两个大国之一,挪威有着许多得天独厚的优势。他的领土南北狭长,海岸线漫长曲折,沿海岛屿众多,又被称为“万岛之国”。其领土与瑞典、芬兰和红联国接壤,总面积约38万平方公里。
作为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发达国家,挪威的经济比较发达,尤其是在造纸、造船、机械、水电、化工和木材加工等方面,有着不小的经济规模,但是这些并非希斯勒真正垂涎它的所在。
挪威的地理位置,对于条顿国来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挪威南面与丹麦隔海相望,两国共同遏制着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如果将这两个国家全部据为己有,条顿国将掌控整个波罗的海,瑞典将仰其鼻息,在贸易上不敢有丝毫执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