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神大军阀 第445章

作者:暮看云

第二天早上,张学良召集全体军政官员开会,当众宣布了杨宇霆的叛国罪,以及町野和仪的间谍身份。在会上他还宣布了另外三件大事,第一就是厚葬姜登选,第二则是奉系为国家民族大计宣布易帜,全体加入到西部特区之中,而第三件大事则是宣布了张作霖被倭人害死的死因,他同时宣布要为张作霖报仇,全军携带所有重装备进攻倭军驻守的旅顺港。

听说张作霖实际上是被倭人害死的,奉军上下群情激奋,各部将士纷纷请战,要求担任进攻旅顺港的先锋部队。最后还是匆匆抵达的王以哲,最终抢到了这个先发的重要任务。

在携带了充足的弹药和补给之后,王以哲率领着奉军第六十七军先行赶往旅顺,为大军进攻扫清障碍,并进行先期的侦查工作。倭军本来认为张作霖这个老狐狸已经死了,再加上杨宇霆等人的坚持,奉军最后会走上与倭军合作对抗西特军的道路,所以他在自认为安全的旅顺仅仅驻兵一个师团,作为防备力量使用。

在倭国兵力捉襟见肘的此时,能够在这个“绝对安全”的地方驻守两万士兵,已经算是对旅顺的格外重视了。然而情况急转直下,数天前还形势一片大好的奉天局势竟然彻底反转。倭国间谍町野和仪被杀,买通的杨宇霆被枪毙,石友三等人被解职,其他亲倭派的官员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压。

张学良竟然公开宣布投入西部特区,奉系集结大军准备进攻旅顺,为张作霖报仇。这样的坏消息一个个接踵而至,让倭国军方顿时慌了手脚。在失去了海军之后,倭国只能被动防守,根本无法派兵增援旅顺。这个东大陆北方的重要军港,已经不可能为倭军所保有了。

白川义则心里很清楚,如果照这样下去,倭军的败局只是时间问题。既然奉军已经指望不上了,倭军就只能依靠自己,他必须利用国内的兵力扭转战局。这是一次决死的进攻,胜则倭国有了喘息之机,败则万劫不复,为此白川义则命令陆军秘密将国内仅有的近卫师团等三个主力师团趁夜运送到四国岛上,准备执行这个计划。

就在倭军准备放手一搏的时候,福州城内的蒋瑞元已经到了最后时刻。在宋庆云亲自登报声明,在西部特区重组国大党左派之后,以蒋瑞元为首国大党右派就式微了。尤其是蒋瑞元的华奸身份得到全国一致声讨之后,国民政府的名声开始臭不可闻。

名声受累并非是最致命的,关键是华奸的身份精神压力太大,让国民军中出现了大量的逃兵。开始的时候只是一两个哨兵趁着夜间值班的时机逃离,为了避免这一情况,军中设置了双岗,让他们互相监视。没想到后来变成了双岗一起逃走,而逃兵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从开始的零星数人,很快变成了整排整连的逃亡。

西特军加大了进攻力度,将国民军逼到福州城周围以后,这种情况的就更加明显了。西特军对于这种情况展开了宣传攻势,电喇叭整日整夜的在阵地前宣布西特军的各种政策,宣传当华奸为蒋瑞元卖命的下场,宣传刚刚被西部特区控制的各地所开始的土地改革和生活改善情况。

在这样的宣传攻势下,逃兵规模越来越大,就在前一天的夜里,居然有一名师长率领全师逃往西特军投诚。这样的情况给了蒋瑞元当头一棒,照此下去就算西特军不开战,国民军的崩溃也只是时间问题。

已经被逼到了绝路上,蒋瑞元尽显其流氓本色,他立刻命令何应钦率领全军出击,进攻外围西特军的包围圈。蒋瑞元知道如果死守,最后的结局就是众叛新离,甚至可能被原来的亲信抓起来向西特军邀功,作为晋身之资。

蒋瑞元不想出现这样的情况,他只有一个选择,在所有人叛乱之前,率先打开一个缺口,跳到外线去作战。只要他能够在国大党群众基础最好的会稽和粤东两省转战,说不能还能获得百姓的支持。在他看来只要自己能够多支持上几个月,撒尔帝国和高卢国的援军就会源源不断的投入到华兰战场,他也有救了。

不知道自己已经被诸多列强抛弃,蒋瑞元自信满满的投入到了自救工作中。国民军仅剩下的三个师编制共两万七千多人重新进行了整编,全军在何应钦的指挥下,向着东方坚守鼓山的西特军发起了进攻。

何应钦的头脑非常清醒,国民军群众基础最好的地方都在南边,所以在南边和西边的防守会非常严密,而且有闽江阻隔,很难突破对方的防线。西面的闽侯和北面的南溪都有重兵囤积,那里地形复杂难以发动进攻,而且很容易遭到腹背受敌的下场。

只有东边面临大海,是防御最为松懈的一路。此外那里有鼓山作为屏障,一旦攻取了对方阵地,国民军或坚守鼓山或派小股部队在鼓山迟滞对方,大部队转而向北前进,这都是可以选择的行军路线。

因为这些综合的考虑,国民军一上来就对鼓山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国民军是趁夜发动进攻的,他们本打算打西特军一个措手不及,趁势冲出包围圈。没想到西特军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作战模式,对于夜间的攻防战都有详细的规定,结果偷偷摸上来的国民军距离阵地尚有数百米的距离,就有人踏上了西特军布设的地雷。

反步兵跳雷可不是趴在地上就能躲避的,或者说趴在地上应对这种地雷的爆炸,有着更大的受伤几率。一名国民军士兵触发了反步兵跳雷的引信,结果跳起在空中爆炸的地雷,让其周围的十几人不是被炸死就是被炸残,场面十分血腥。

听到地雷被触发,在前线防炮洞里睡觉的西特军士兵立刻进入战壕,与原来的少数哨兵一起做好了战斗准备。知道对方已经发觉,国民军全线发起了冲锋,然而他们还未跑出二十步,西特军阵地后方的一枚枚照明弹射入了天空,将整个前沿阵地照成了一片白昼。

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倭国的暗招

强光照射之下,冲锋的国民军无所遁形,立刻就遭到了阵地上大量二六式通用机枪的扫射。犹如棉布撕裂一般的枪声,这是最近几个月来国民军最大的梦魇,每当这种声音响起,就预示着有大量的同伴将失去生命。

密集的子弹封锁着前沿阵地,已经冲到阵地四百米距离上的国民军成片倒下。在这个机枪已经是非常成熟的年代,集群冲锋的肉搏战已经没有多少意义了,而国民军却秉承着国内战争的战法,依然前赴后继的选择了冲锋。

国民军不是不知道这样做的危险性,但武器弹药皆供应不上,他们所能凭借的只有血肉之躯和手中的刺刀。蒋瑞元亲自带着督战队,驱赶着国民军向前冲锋,这些昔日为国而战的热血青年,如今已经完全沦为了个人野心的牺牲品。可是他们没有办法,向前冲或许还有一线生机,后退的结果则是被当成逃兵枪毙。

两万七千多名战士,看似数量不少,但在数百挺机枪密布的正面战场上没有任何机会,何应钦心疼的看着自己手下最精锐的部队死伤殆尽,上万人发动冲锋却没有一个人活着回来。

当自己掌握的部队全部倒在阵地前的血泊中,何应钦叹了口气,虽然坚决执行了蒋瑞元的命令,他却知道自己不可能获胜。如今自己起家的弟兄们纷纷阵亡,他唯一能做的就是随他们而去了。看着眼前的一片血色,何应钦缓缓掏出自己的手枪,随着清脆的枪声响起,一位本应在华兰历史上留名的大人物就此陨落,而蒋瑞元却带着少数亲信化妆逃走,最后不知所终。

蒋瑞元的逃遁让国大党右派和国民军的历史就此终结,数天之后,一名国民军上校被作为俘虏从前线押往蜀都城。这个赵守宏指名要见的俘虏,正是国民军中以善战著称的叶洵。

在抵达蜀都城之后,赵守宏与叶洵进行了长达数个小时的会晤。不知道赵守宏在这次私人谈话之中,对叶洵进行了怎样的思想教育,当离开会议室的时候,两人的态度已经显得非常亲热。数天后叶洵宣布加入西特军,成了乌拉尔边疆区卫戍部队的一名大校师长。

宋哲元在国内武器装备和兵员的支持下,在乌拉尔山防线只采取守势,吸引着红联军的攻势,并大量消耗着对方的兵力。这个方向上短时间内,都会呈现一种胶着的状态,红联军以十五比一的伤亡比例,维持着对西特军的攻势。

西特军在西面战线上异乎寻常的低调防守,是因为赵守宏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东方,他要借着这次大战的有利时机,一劳永逸的解决掉来自倭国的威胁。就在远东西特军和高丽西特军两股部队兵围海参崴和釜山,同时张学良率领奉军主力进兵旅顺的时候,倭国开始了一次战略冒险。

1927年十月份月的最后一天,倭国开始了这次最后的军事冒险。就在数天前,进攻远东地区的西特军北路成功渡过海峡,占据了具有战略意义的库页岛。这个本来就属于华兰的国内第一大岛,在历经六十多年之后终于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在占据了库页岛之后,西特军的战略优势已经非常明显,仅仅阻隔着几个小岛,他们已经能够威胁到倭国最北方领土北海道的安全。如果不是因为冬天的气候过于寒冷,物资调运困难,西特军已经展开了对倭国本土的进攻。

即使是按兵不动,也让倭国政府大为震惊,他们立刻宣布了全国总动员令,三十万倭国新兵刚刚穿上军装,就被抽调到北海道修筑工事。倭国政府宣称要誓死保卫本土,阻止西特军的侵略。倭国的这一系列动作,吸引了特区情报部门的大部分精力,而他们并未想到,这些新兵本就是倭国军方的烟幕弹,为的就是掩护即将展开的冒险行动。

在没有海军掩护的情况下,倭国在四国岛调集了大量民用船只,作为部队的运输之用。倭国此举本来是为了掩人耳目,避免意图被提早发现。这样的无意之举,却无巧不巧的避过了密布于九州岛上山田财阀的耳目,也躲过了特区军情局的监控。

就在10月31日的这天深夜,代表着倭国最后精锐力量的近卫师团、步兵第十九旅团,第三十九旅团和野战炮兵第四旅团登上了停泊在高松市港口内的船舶。

高松市是四国岛东北部的港口城市,这里比邻濑户内海,如果前往高丽并不是最好的选择。但是这里胜在不引人注目,可以躲过大部分间谍视线,所以这次行动的出发地才被选择在了此地。

早在半个月前,倭国陆军已经开始通过换防等手段,悄悄向四国岛增兵。在库页岛被西特军光复之后,这样的调兵行动更加频繁,他们借着三十万新兵前往北海道戍守的机会,成功完成了这次调动。

军方早已计算好的这个月缺之夜,近五万倭国精锐部队登上临时征调的商船开始了最后一次远征。这次作战之前,军队官兵们已经被告知,这次作战没有后援,没有物资补给,抵达目标之后所有商船将会返航。他们唯一能够指望的就是手中三个基数的弹药和十天的口粮,如果不能尽快抵达目的地,并击败当面的西特军守军,他们唯一的下场只有败亡。

为了鼓舞士气,天皇秘密潜往四国岛与士兵们见面,并请求他们为了天皇和倭族的生存而战。这些已经被军国主义洗脑的士兵无不表示,自己将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战斗到最后一个人。

群情激奋的五万倭军,乘着商船沿海岸线向着西南方向驶去,他们的目标就是高丽。天亮的时候,这支船队抵达了釜山,所有部队被要求不许下船,庞大的船队就在港口内停泊,不与守军做任何接触。

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异常情况

釜山当地的特区情报人员发现了这支庞大的商船队,不管他们错误的认为这是倭国为了釜山的防守战,运送来的物资补给。这个疑点被放过,没有人知道这些船里装载的尽是满满的倭兵。

当黑夜再次来临的时候,这支庞大的商船队重新起航,很快消失在了釜山港的视线之中。特区的情报人员接到消息之后,只是向游弋在对马海峡的潜艇部队报告,声称一支倭国商船队正在返航,希望他们能够予以拦截。

封锁对马海峡的八艘海狼3型潜艇立刻集结,开始在航线上搜索可能出现的倭军商船队,他们却并不知道这支船队的目的地并非国内,而是更加靠北的地方。

凌晨四点钟,这是每天最为黑暗的时间。当黎明前的夜色正浓,倭国的船队已经抵达了高丽半岛北部仁川港的外海。为了搞清楚岸上的情况,倭军派出了十几个小队,分别利用商船上的救生小船,向着岸上划去。

他们的任务就是侦察岸上的动静,为大部队登陆最好准备。此时驻守仁川港的只有贝加尔第二卫戍师,这个师的师长则是刚刚二十岁,但已经在军中小有名气的林育容。这位后世的华兰共和国元帅如今已经在军中有了果敢狠辣,为了达到目的不惜牺牲一切的名声,这在西特军内部是很不受欢迎的。

西特军向来崇尚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而他却从来都不顾及己方的伤亡。幸好西特军的武器装备始终优于对手,所以才会在历次战斗中,从未遭受过重大伤亡,尽管他所统带的部队伤亡率始终高于其他兄弟部队。

这样一位藐视部下生命的师长,本应该是不受官兵爱戴的,但在林育容的队伍中却恰恰相反。林育容爱兵如子,经常用自己的津贴周济那些家中有困难的士兵,而且他的藐视生命并未莽撞行事,每次部队的牺牲都能得到巨大回报,否则这样一位不受上级待见的军官,也不会年纪轻轻就凭借战功当上师长了。

更重要的是林育容每次作战都身先士卒,在弹雨最密集的地方,总能看到这位师长的身影,尽管他奇迹般的从未受过伤。林育容的做法很得下级官兵的支持,作为铁血战士他们对这样的主官自然非常爱戴,他所率领的部队也成了卫戍部队之中,伤亡虽然最大,战功却也最卓著的部队。这一次就是因为担心仁川的安全,蔡松坡才将他的部队摆在了这里。

林育容治军极严,虽然卫戍部队是义务兵役制的,他却以职业兵制的野战军那样处处严格要求。在这样的要求下,贝加尔第二卫戍师战术素质极强,堪比那些老牌野战军部队,而他们纪律严明,甚至犹有过之。

例如在仁川港外一公里的月尾岛上,所设立的一系列哨所中,即使在凌晨这个最为困倦的时候,也没有一名哨兵会打瞌睡。冯九已经是三年兵了,当了上士班长的他非常负责任,尤其是在这个容易令人困倦的时候,更是他查岗最勤的时候。

今天晚上他有些心绪不宁,似乎有什么大事要发生,凌晨三点半他就起床了。打上手电筒,冯九沿着山路向月尾岛的最高处爬去,那里是整个岛上防线最高的哨所。

略有些气喘的冯九爬上了接近山顶的地方,对于他这个从小生活在平原上的汉子来说,即使在军中训练了三年,上山依然有些不习惯。将气喘匀了一些,冯九迈步走向了那个用石头和木棍搭建的临时哨所。

刚刚走到近前,冯九的手电筒光线就照到了哨所内正趴在石墙边的哨兵陈小鱼。冯九以为陈小鱼靠着墙在打盹,立刻快步上前厉声道:“陈小鱼,你居然睡觉,就不怕师长抽你鞭子。”

让冯九没想到的是,陈小鱼居然翻身向他扑来,直接将他压在身下,同时用棉大衣堵住了手电筒的发光口。冯九受到了突如其来的袭击,正想要反击对方,却听到了陈小鱼低沉的声音:“班长不到乱动,有情况。”

听到有情况,冯九的身体顿时紧绷了起来,在军中多年他自然知道这句话的含义。从陈小鱼的身下挣脱出来,冯九爬到墙边小心的探出头去,他发现在山下的海岸线上,一些黑影正在四处活动,仿佛在寻找着什么。

陈小鱼关闭了手电筒,也爬到了冯九身边道:“班长你看到了吧,我已经盯了他们半天了。这些人是划船过来的,一共十二条船。他们抵达海岸之后就四处搜索,很显然是些军人。我只有一个人,不敢太过靠近,只好现在这里隐蔽观察。”

“必须立刻给山下发信号,让大家进入阵地。”冯九低声说道。

“我这里有信号枪。”陈小鱼从哨所侧面的一个柜子里,拿出了存放的信号枪。嘭的一声闷响,一枚红色的信号弹冉冉升起,照亮了周围海滩上摸索前进的倭兵。那些倭兵以为是有人开炮,立刻趴在了满是泥泞的海滩上。

山下的哨兵看到信号弹,立刻警觉了起来,营房中响起了刺耳的警铃声,枕戈达旦的战士们迅速起床,在二十秒内穿好衣服拿起武器离开了宿舍。“出什么事情了?”营长郭超站在操场上,询问着拉响警铃的哨兵。

“报告营长,山上打了一发红色信号弹,这是紧急情况要求一级战备的信号,所以我拉响了警铃。”哨兵回答道。

“很好,命令所有部队进入附近阵地,派人去山上问问,到底出了什么事情。”郭超少校不敢怠慢,立刻命令各排按照提前的预案,进入指定的步兵阵地。上山去问的人还没回来,位于山顶的炮台上已经响起了炮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