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神大军阀 第345章

作者:暮看云

当然在这件事情上,劳合乔治首相不认为是斯曼国民军故意为之。因为如今希腊军队精锐尽失,根本没有多少抵抗力量,而斯曼国民军一路高歌猛进,攻取了拉米亚以北的全部领土,正是一鼓作气覆灭希腊的好机会。只要不是愚蠢透顶的指挥官,不会在这个时候与撒尔帝国结怨的。万一双方爆发战争,斯曼国民军在希腊的优势就会化为泡影。

可惜劳合乔治并不知道,这件事情真的是凯末尔元帅故意为之。尽管劳合乔治以清醒的头脑,从政治方面分析了这件事情的始末,可是他却未从军事和外交上分析过。

斯曼国民军一路攻势如潮,占据了希腊五分之三的国土,但是如今他们已经处于相当危险的境地。庞大的国土面积,摊薄了国民军的兵力,漫长的补给线临近沿海地区,随时都有被切断的可能。

在这个时候选择继续进攻希腊,是非常不明智的行为。一旦撒尔军队从希腊的西海岸登陆,随时都有可能切断斯曼军补给线,让大军陷入绝境。除此之外,与西部特区的约定也是一个原因,现在的斯曼国民军正好可以借助这个机会,从希腊境内撤军,改为内线作战。避开撒尔人的海军优势,逼迫对方在陆地上决战,这才是凯末尔最为擅长的。

在双方巡逻队冲突之后,凯末尔元帅宣布停止进攻希腊,以防止被撒尔帝国反攻。同时斯曼共和国派出外交官与希腊接洽,希望能够尽快签署和平协议。

眼看着自己就要亡国,对方却突然罢兵签署协议,这让希腊政府如蒙大赦。他们也不顾得撒尔帝国的想法了,连忙派出外交部长进行谈判。在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之后,希腊宣布与斯曼共和国停战,为了表示诚意,斯曼国民军撤退到卡泰利尼以东地区。作为补偿卡泰利尼以东的希腊土地将交给斯曼共和国管理,同时为了补偿其战争开支,希腊将付出五百万撒尔镑的战争赔款。

当然斯曼国民军撤退的时候也没有闲着,他们将希腊土地上的一切财富,包括牛羊、粮食、工业机械和产品,甚至是房屋都拆掉带走了,结果害的希腊境内赤地千里,不少城市需要完全重建。

斯曼国民军在西大陆领土上留下五万守军,他们将以伊斯坦布尔为中心,结成环形防御态势,以防止撒尔帝国或其盟国反攻。凯末尔将军率领着大军,再次越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向着南部边境地区前进。

经过世界大战之后,各国对斯曼帝国的分割,如今的斯曼共和国领土已经缩小了大半,除了沿海地区以外,其陆上领土需要防守的区域并不算多。首先是北方边境比邻高加索上,那里是罗刹帝国上将邓尼金的地盘,至少在这个时候他们还是友好的。

在东面是西部特区的红海省,那里是他物资的来源地,更不可能发动进攻。唯一需要凯末尔将军注意的就是南部边境地区,这里也分为两个区域,西面的叙利亚地区属于高卢国殖民地,只有东面的伊拉克地区才是撒尔人说了算。至少在当下威胁最大的,就是处于东南方向的撒尔军队。

为了做好战前准备,凯末尔将军依靠国内仅有的巴格达铁路北线,悄悄的将二十万军队输送到边境地区严阵以待,准备对撒尔人大打出手。撒尔人茫然不知凯末尔已经做好了动手的准备,因为在他们看来只要不是疯子,都不会在这个时候开辟伊拉克战场与撒尔帝国对着干,然而凯末尔就是这样一个疯子。

5月9日凌晨时分,斯曼国民军突然对驻守卡尼马西的撒尔军队出手了。密集的炮火直接覆盖了撒尔军营,炸得那些猝不及防的撒尔士兵四散奔逃。在接收伊拉克地区之后,撒尔帝国只是派驻了不足一万名士兵的一个殖民地师,分到卡尼马西的仅仅有不足五百人的一个营。这么点士兵面对斯曼数十万大军的时候,连阻挡片刻的能力都没有。

坦克的履带滚滚而过,伴随着大量步兵和骑兵一起,向着伊拉克的腹地快速突进。伊拉克地区本来就是斯曼帝国的领土,虽然当初这里的原住民与帝国政府关系并不好,但如今毕竟已是共和国了。比起外来的撒尔人,这里的原住民更加倾向于拥有共同信仰的斯曼共和国。

依照着国内原有的伊拉克地区详细军事地图,以及当地民众的引导和帮助,斯曼国民军快速向南推进,很快攻克了重镇摩苏尔。直到此时,驻守在巴格达的撒尔总督利特凯尼少将才得到确切的消息。

第八百三十二章 众矢之的

接到消息的撒尔政府极为震惊,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一个刚刚战败的小国家,竟然敢在此主动进攻自己,而且还是新近得到的殖民地。这样的突然情况,让撒尔大员们有些摸不着头脑,不过他们还是第一时间做出了反应。

立刻照会高卢大使馆,要求他们借路,允许驻守埃及的撒尔军队借道而过,支援伊拉克地区。此外撒尔斋尼洋舰队立刻出发,掩护驻扎斋尼的三万撒尔军经海路在法奥港登陆,增援伊拉克地区的撒尔殖民军。

除了军事支援以外,撒尔政府立刻要求驻国联大使提出议案,要求重组协约国军队剿灭不听话的斯曼共和国。可是斯曼政府所能想到的,凯末尔元帅怎么会想不到,有西部特区广播部门的帮助,他怎么会不在第一时间先发制人。

撒尔政府还未来得及进行外交攻关,中川广播电台已经在第一时间报到了战况。不过中川报道的战况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他们直接将责任推给了撒尔军队,声称是撒尔人因为之前的小战役中吃了亏,所以边境军官擅自寻衅入侵斯曼共和国,结果遭到驻军反击。撒尔军队非但不撤退,反而继续增兵进攻斯曼国民军,结果斯曼军队大举反攻,这才攻入了伊拉克地区。

这样一份报道,将撒尔人说成了十恶不赦的大魔头,而斯曼国民军则是被迫反击作战,虽然攻入伊拉克境内却是情有可原。因为之前的几次案底,让百姓们更愿意接受中川广播电台的解释,因此世界各国掀起了抵制撒尔帝国的大规模游行运动。

撒尔帝国成了一个人人喊打的国家,其形象也被描绘成了欺压世界各国的魔鬼形象。能收听到中川广播电台播音的各国大城市,纷纷展开了游行示威活动,声援斯曼共和国。与此同时,各港口工人发起抗撒尔活动,他们拒绝搬运来自撒尔商船的货物,引水员拒绝为撒尔船只引水,甚至连各地的撒尔居民也遭到了歧视。他们不但失去了工作和朋友,甚至连去商店购买生活用品也会被拒之门外,撒尔帝国居民从人人羡慕的存在,直接变成了受人唾弃的无赖。

撒尔帝国一再进行解释,却没有人听他们的。其递交国联的倡议书,除了几大理事国顾及颜面而保持沉默以外,遭到了几乎所有国家的联合抵制。甚至有些国家对撒尔特使大加嘲讽,称其为装可怜的流氓地痞,以暗喻他们人前呼吁世界正义,背后下黑手捅刀子的行为。

一时间撒尔帝国百口莫辩,丝毫没有寻求国际帮助的可能,他们只能单独行动了。因为这次国际舆论的一边倒,高卢共和国害怕自己国内的抵制情绪持续高涨,因而危及政府的统治,所以尽量不予撒尔帝国发生交集。在撒尔帝国要求借道之后,他们婉言回绝了对方,让撒尔帝国的埃及军队难以进入伊拉克。

缚手缚脚的撒尔帝国最终只能将三万撒尔军队从海路送到了那里,但这个时候整个伊拉克地区的局势已经糜烂,情况开始向着不受撒尔人控制的方向转移。

斯曼国民军兵分两路,一路沿着伊洛瓦底河前进,与撒尔殖民军主力在塞尔萨尔湖和哈巴尼亚湖之间的拉马迪地区展开了激烈的交火,而另外一路超过七万人的斯曼国民军则一举攻克了巴古拜,向着巴格达前进。

在这个紧要关头,古宁中将率领的撒尔军两个殖民师赶到了巴格达,让这个已经防守空虚的城市有了一丝希望。撒尔军还算训练有素,抵达巴格达之后立刻开始修筑工事挖掘战壕,有世界大战的经验,他们的工作非常迅捷和高效,仅仅两天时间就挖掘了环绕这个巴格达城,纵深达到十公里的复杂堑壕群。

整个堑壕修的相当规整,到处都布满了防止炮火冲击波的直角弯,以及顶板厚实的防炮洞。前方坚固的沙袋机枪工事与后方整齐平整的火炮阵地均匀布置,最大限度的发挥了火力。

面对这样的火力分布,即使以凯末尔元帅之能,也不禁眉头大皱。这场仗不得不打,如果不控制巴格达,对伊拉克地区的控制也就无从谈起,那就别想完成自己的承诺。

西部特区的承诺非常明晰,他们会给斯曼国民军提供充足的武器弹药和粮食,但必须以伊拉克地区作为回报,这样的要求已经相当优惠了。伊拉克地区本来就已经成为了撒尔帝国的殖民地,夺回来只是意外而已。以别人的土地换取物资援助,怎么看凯末尔都是大赚的。

现在的情况却有了不小的变化,撒尔军正在持续增兵,一旦兵力超过斯曼国民军的承受上限,凯末尔也无能为力。就算其兵力不足,多布置出几个这样的工事群,斯曼国民军也必然损失惨重。

看着眼前的工事,凯末尔将军只好再次给马福祥拍发电报,叙说这里的严峻情况。马福祥的回电也非常干脆,再给他三十万阿拉伯老兵,作为条件在胜利之后斯曼共和国必须从红海省迁走所有什叶派穆斯林。

穆斯林向来都分为逊尼派和什叶派,两派的分别主要在于对于穆圣继承人的合法性的承认上。按什叶派的观点,只有穆圣的女婿兼堂弟阿里及其直系后裔(即穆罕默德?哈希姆家族)才是合法的继承人。

逊尼派则认为哈里发只是信徒的领袖,穆圣的宗教领导人的身份的继承者,无论是谁,只要信仰虔诚,都可以担任哈里发。也就是承认艾布?伯克尔、欧麦尔、奥斯曼前三任哈里发的合法性。

双方因为这样的宗教分歧,经常爆发冲突,这样的冲突在红海省建立起来之后,已经越来越频繁了。原本的红海省只是什叶派的聚居区,但是在赵守宏集中伊斯兰教徒的命令之后,阿拉伯半岛的逊尼派教徒也被送到了此处。随着人口密度的增加,两大教派之间的冲突在所难免,这也让马福祥颇为头疼。

第八百三十三章 军方大清洗

来自华兰国内的猛族人和维族人都属于逊尼派,他们自然希望能够与逊尼派的教徒生活在一起。因此马福祥希望斯曼共和国能够接受那些什叶派教徒,还红海省一个清平世界。

比起手中的兵力再次翻倍,增加几百万人口并不算什么大问题,凯末尔元帅当即就答应了下来。三十万新的什叶派阿拉伯老兵很快被组织起来,交到凯末尔手中,尽管这些人还需要一定的训练和整合,才能再次被派上前线,但斯曼国民军手中的储备兵力已经相当雄厚。

不愁后备兵力的补充,凯末尔立即就展开了对巴格达的攻势。在密集的炮火支援下,数十辆坦克摆开阵势,向着撒尔军的阵地冲来,在坦克的后方,一道道低头躬身端着步枪的身影在来回晃动,显然是打算跟在后面一起冲锋的。

随行的马克I型炮车很快展开了前线炮击,掩护着坦克群的前进。空中的隆隆声密集响起,一百架洛普维斯沙锥鸟战斗机掠空而过,用他们的小型炸弹和机枪无情收割着撒尔人的生命,为了减少伤亡,凯末尔可谓王牌尽出。

撒尔人对这种情况显然早有准备,后方的防空机枪很快被架起,交叉火力逼得斯曼军战斗机不得不拉升了高度,再也无法低空俯冲扫射了。对付坦克也是相同的问题,反坦克枪和少量反坦克炮被拉上了前线,撒尔军依靠自己的准备,狠命打击着斯曼军的重型武器装备。仅仅一个早晨的时间,斯曼军就被击落飞机七架,击毁坦克四十三辆,装甲车七十一辆,凯末尔可谓损失惨重。

不过凯末尔也非没有收获,撒尔军的反坦克武器几近耗竭,他们的弹药也消耗了近一半,阵亡人数更是超过了五千。巴格达城外变成了新的绞肉机,双方的损失在直线上升。

仅有三万人的撒尔军难以承受这样的高烈度战斗,因此他们不得不从斋尼境内再次抽调了一个师的正规军,随行的还有五个师的斋尼土兵。这些斋尼土兵都是招收的斋尼当地人,这些人好吃懒做训练极其低下,唯一的优势就是凑人数了,否则斋尼大起义也不会那么长时间才平息下去。

如今撒尔帝国的兵力捉襟见肘,不得已之下才将这些无用的斋尼兵派上了战场。近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的增援巴格达城,似乎气势逼人优势明显,可是当这些人进入阵地之后,就连对面的斯曼人也看出了不同。

在撒尔军驻守的阵地上火力配属合理,不但防守严密还经常有反冲锋。而被斋尼土兵接管的阵地上则是另外一番景象,他们的武器本就比较差,射击命中全凭运气,加上没有炮兵进行掩护,结果其伤亡比率要大得多。

发现此处的不同之后,斯曼国民军立刻加大了对这个方向的进攻。对于斯曼人的冲锋,斋尼土兵展现出了极大的勇气,这些人的技战术水平虽然低下,但也有听话容易指挥的优点。对于信奉神明的斋尼人来说,他们并不害怕死亡,在撒尔军官的带领下,他们完全不顾及个人安危。

许多斋尼土兵的阵地都是全员阵亡之后,才会被斯曼国民军攻克,但战斗精神无法代替一切。技战术低下的斋尼人阵地接连被攻克,将撒尔军队的侧翼暴露了出来,害得撒尔军队也被迫后撤。

斯曼国民军将进攻重点都放在了斋尼军队一方,结果一天之内就突破了四道防线,气的撒尔军司令官直骂娘。对于巴格达防御战的节节失利,上级给予严厉的斥责,前线指挥官则直接上诉,声称斯曼国民军之中拥有大量撒尔国装备的重型装备,甚至比驻守埃及的正规军还要好得多。

为了加强自己报告的说服力,前线指挥官古宁中将甚至说服随军记者,在士兵们的掩护下前出百米冒险去给那些坦克拍照。这些照片洗出来之后,就与报告一起上交了。这次可是有图有真相,就算军方各部门抵赖都没辙,结果撒尔军方遭到了一次清洗。

政府认为斯曼国民军之所以拥有大量撒尔军制式装备,是军工部门在出售剩余作战物资的时候有舞弊行为,将裁撤的武器偷偷卖给了敌人。不过军工部门可不会背黑锅,他们的账目相当清晰,各种武器去向明了丝毫做不得假。尤其是被拍摄了照片特写的马克I型炮车,以及空军的索普维尔沙锥鸟战斗机生产数量本就不多,也根本没有对外销售。

军工部门撇清了自己,政府部门的彻查工作就转向了后勤部门,除了军工以外后勤部门贩卖仓储后备武器是最大的可能。各国的后勤部门都不会干净,一查之下让军方丢了大脸,不少战时的盗卖活动都被查了出来,其中涉及金额超过一千万撒尔镑。

这样的丑闻曝光之后,引起公众一片哗然,大家这才知道在军方后勤部门有这样严重的腐败情况。在调查之下甚至发现,有些丧心病狂的后勤军官,竟敢在战时将先进武器卖给敌人,其中甚至不乏大口径火炮和炮弹。

因为这个情况委实太过严重,撒尔军高层不得不在报纸上向公众道歉,同时宣布彻查此事。后勤部门遭到了大清洗,不少官员被撤职送交军事法庭,连带着其他部门有关系的官员也受到了连累,萨尔国内军政两界都出现了巨大的动荡。

这样的动荡直接导致后勤的混乱,结果让伊拉克地区作战的撒尔军队后勤补给供应不上,战斗力再次遭到削弱。借着撒尔人的弹药补充不足的机会,凯末尔元帅动用了全力,他们将西部特区最新一批支援的武器都动用了,以伤亡十二万人的代价,终于攻克了巴格达。

巴格达的攻克作为这次战争的转折点,预示着撒尔人对伊拉克地区统治的终结已经进入倒计时。在凯末尔大军以巴格达为据点,继续向南向西展开兵力之后,在拉马迪地区与另一支斯曼国民军作战的撒尔军,实际上已经被切断了后路。

第八百三十四章 海上敢死队

拉马迪地区的激烈战斗被迫停止,因为撒尔殖民军不得不考虑后路问题。实际上撒尔殖民军想要撤退也已经晚了,因此从巴格达西来的五万斯曼国民军展开兵力,已经迫近了拉马迪地区。

在撤退无望的情况下,撒尔殖民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他们利用拉马迪城的复杂环境,抵抗了三天时间才最终投降,但结局已经无可挽回。两地大战结束之后,斯曼国民军可以机动的兵力上升到三十多万,而面对他们的撒尔和斋尼部队甚至不足五万人了。

沿两河流域而下斯曼国民军犹如摧枯拉朽一般,夺占了撒尔军大大小小的据点,在当地百姓的帮助下,很快攻克了巴士拉。到了这个时候,撒尔军在伊拉克地区的立足之地已经仅剩下法奥港附近的一隅之地。

三万撒尔和斋尼军队,凭借着港口内撒尔斋尼洋舰队的掩护苟延残喘,想要反击已经是不可能的了。尽管全面胜利已经注定,凯末尔元帅却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事实上他对如今的形势有着清醒认识。撒尔人的舰队依然世界最强,如果临近海边战斗,口径巨大的舰炮将摧毁斯曼国民军的一切抵抗力量。

出于这样的考虑,斯曼国民军的步伐缓了下来,他必须想出万全之策。实际上撒尔军也颇为警惕,因此伊拉克地区的海岸线实在太短了。在伊拉克地区靠海的地方,仅有幼发拉底河南岸的一片低洼地区,这片区域不大适合建造港口的地方也仅有法奥一地。除此之外南面就是西部特区阿拉伯省的科威特地区,东面又是特区红海省的阿尔万德凯纳尔城,根本没有多大回旋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