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暮看云
朝廷府库同样没钱,这也是载沣为什么没有救援光海的原因,实在是因为有心无力啊。光海的金融动荡很快波及到全国,就连中川工厂的产品销售情况也受到了影响,好在赵守宏大笔一挥,命令所有工厂继续扩建,多余产品直接压在仓库里,这才没有影响发展建设。
有汉兴集团的维持,中川经济还算稳定,但全国其他地方就不一样了。昔日繁华的光海城满目凋零,周边工厂纷纷破产。这一次的清理可谓干净,由于各国银行资金短缺,纷纷收缩贷款业务并追讨贷款,使得周边工厂无不因为资金链断裂而陷入绝境,就连那些外国工厂也是一样。
因为赵守宏的警告,秦仲义始终没有插手金融市场,所以此时他成了整个光海城资金最为充裕的人。借着金融危机的机会,他开始调集资金,在整个光海大肆兼并工厂,重点就是各个洋人产业,他首先下手的就是造船业。
祥生船厂创立于1862年的浦东地区,由撒尔人包义德创办,未满3年已修理船只17艘,总量在四千吨以上,号称“东大陆修船设备最完备的企业之一”。
撒尔人另外一个大船厂就是耶松船厂,它成立于1865年,最初是一家白鹰国企业,刚开业时是租用光海与浦东两船坞公司的设备并加以修建,后来撒尔人的股本渐增,最终将其变成了撒尔人的独资企业。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后船厂扩充规模改良设备,增强修造船舶的能力。1892年改组成股份有限公司,1900年,耶松船厂与祥生船厂联合,改组为耶松船厂公司,资本增至五百五十七万两。1906年更是改名为耶松有限公司,成为东大陆地区最大的私人造船公司。
如果按照历史的走向,在江南船坞衰落之后,耶松船厂会垄断华兰船舶修造业达三十余年,成为撒尔国在华兰工业投资中最大的企业之一。可正是这样一个大公司,如今却面临着倒闭的危机。
此时经理格兰特正满面愁容的坐在办公室里,心中思索着到底应该如何应付船厂的危机。为了赚取巨额利润,船厂所有的经费都被投入了股市之中,本来打算下个月提现以支持船厂的运营,结果现在全都打了水漂。
如今船厂之中的船坞里还躺着六条八千吨级大货轮,建造进度从三成到六成不等,但他手中的钢板材料已经无法支持任何一艘船建成了。想要让船厂继续维持下去就必须有资金,可是钱从哪里来?他已经跑了几家撒尔国银行,得到的消息都是拒绝贷款,银行正在调集资金自保,根本无力发放贷款。
如今别说是撒尔国银行,白鹰国、条顿国、罗刹国,乃至倭国的银行都岌岌可危,不光是他们在东大陆的分行,就算其国内也爱莫能助。面对这次波及了大半个世界的橡胶股票危机,没有人可以救得了别人。
就在这个时候,一名仆人突然敲门走了进来道:“经理先生,秦仲义先生来访。”
第三百二十八章 收购船厂
“什么?”格兰特茫然的抬起头来,这个名字让他心头一颤。因为秦仲义就是躺在船坞中六艘半成品的主人,而交货日期就在一个月之后。“快请秦先生进来,去沏茶,沏大吉岭红茶。”
秦仲义一身西装,头顶带着高高的礼帽,手中一根油光的文明棍,完全是西大陆绅士的打扮,他的身后则是一身黑衣黑裤的霍元甲。两人走入格兰特的办公室,秦仲义微笑着说道:“格兰特先生你好,这次来叨扰了。”
“没有什么,秦先生快请坐,您是否又打算继续扩大订单。我们耶松船厂造船速度快,技术水平高,绝对能满足你的要求,哪怕是万吨巨轮也没有问题。”虽然心中烦闷,但面对客户格兰特依然是笑容满面,语气也十分轻松。
秦仲义脱去礼帽坐在沙发上,他对着格兰特笑道:“当然,耶松船厂的能力我们是认可的,否则我也不会弃自家的江南船坞不用,跑到您的船厂来造船了。”秦仲义这话倒是实话,如今江南船坞的技术力量不足,还在用五千多吨的货轮练手,八千吨的货轮已经太难为他们了。
听到秦仲义的话,格兰特眼前一亮,如果对方能够追加订单,就会付给部分定金,这样他就有周转资金了。只要有了周转资金,先造完两条船交货,他的船厂就算是彻底盘活了。
然后秦仲义下面的话,却好似重锤一般,砸的格兰特目瞪口呆。“如今光海滩因为股票的事情动荡不安,我早就说过,那些东西是不能碰的嘛。可是今天我听到了风声,说格兰特先生的耶松船厂也出了问题,难道您的资金短缺到无法继续造船了吗?”
“绝无此事。”格兰特摆着手道:“我们耶松船厂技术力量雄厚,资金充足,保证可以按时交货。”
“如此就好,我就是有些担心过来问问。既然格兰特先生担保,我自然是相信。不过一个月后就要交货了,格兰特先生可不要逾期啊,否则这赔偿费用可是很高的。”秦仲义笑着说道。
格兰特嘴里满是苦涩,一个月之后交货,他到哪里去找钱维持生产啊,一个月后恐怕连工资都发不出来了。格兰特突然眼前一亮,他谄笑着走到秦仲义身边道:“秦老板,我们能不能打个商量。”
“格兰特先生请说,有什么事情我一定帮忙。”秦仲义笑道。
格兰特低声道:“我们耶松船厂面向老顾客,今年有一项优惠活动。只要提前一个月结清尾款,我们打九五折。”
“什么?”秦仲义当即色变:“难道格兰特先生不打算按照合同办事,要我们先交钱,这不和规矩。我秦某人私下里可以给朋友帮忙,但在生意上说一是一说二是二,决不能含糊。”
格兰特面现愁容道:“不瞒秦老板,耶松船厂在这次股灾中也受创严重,现在没有资金周转,已经无法购进原料了。如果我们无法按时造好船,您也会受损失嘛。我想能不能这样办,请秦老板支付十万银元,就当是我向您个人贷款也行,一个月后保证归还,利息按照六厘如何?”
“对不起,我们光明集团我只是总经理而已。集团公司没有银行业务,我也不敢私下里答应你,除非总裁同意。”秦仲义摇头道。
“原来如此,还请秦先生美言几句。”格兰特说道。
秦仲义冷笑一声:“据我所知耶松船厂还有两笔花旗银行的贷款,一笔渣打银行的贷款没有结清,总款项高达十五万撒尔镑,如今银行都在召回贷款,只给你十万银元恐怕也无济于事吧。如果我们集团贷款给你,你却携款跑路了,我们岂不是财货两失。”
“这……”格兰特被秦仲义说的瞠目结舌,他没有想到秦仲义对自己的财务状况如此清楚,竟然张口就说出了自己的贷款数额。
格兰特的冷汗顿时冒了出来,他的眼睛有些发直身体微微颤抖,他知道自己的船厂恐怕要破产了。当初炒股也是为了尽快还上贷款,如今他这个资金漏洞却是再也堵不上了。
看着即将精神崩溃的格兰特,秦仲义将语调放缓道:“其实格兰特先生的困境,我倒是有个好主意。”
“什么好主意?”格兰特的眼睛微微发亮,如今他已经是走投无路,如果能够让船厂起死回生,他自然愿意答应任何条件。
“我买下你的船厂,所有贷款也由我来承担如何?”秦仲义微笑着看向格兰特,而后者的脸色当时就变了。
“这不可能,我怎么能将船厂卖给你,这是绝对不可能的。”格兰特挥舞着双臂咆哮起来,这是他多年的心血,绝不可以就这样放弃。
秦仲义一句话也不说,他安坐在沙发上,等着对方发泄完情绪才说道:“格兰特先生可要想清楚,以耶松船厂如今的境地,恐怕一个月后就要宣布破产了。到时候我可以直接接手破产的产业,还能将银行贷款一笔勾销,到时候价格将更加低廉。我是看在大家合作多年的交情上,希望购买你的船厂,也让你能够衣锦荣归。”
秦仲义的话让格兰特沉默了,尽管不想承认,但他知道对方的话没错。由于各大银行都不发放贷款,他根本没有资金盘活企业,何况那几笔贷款也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如果不将船厂变卖,他只有破产一途。
格兰特打定主意抬起头道:“如果秦老板想买我的船厂,我想知道价格如何,而我手下的那些工程师和工人你打算如何安置。”
秦仲义笑道:“我知道船厂按照以前的注册资本有五百多万两白银,我就按照五百万两白银的价格,折合成倭元购买你的船厂如何?至于你手下的那些工程师和工人我全盘接受,工钱一分不少,格兰特先生你看如何?”
格兰特好半天才反应过来,他不明白对方为什么会给自己如此优厚的条件,简直是让自己没有任何损失的带走所有资金。格兰特微微皱眉道:“秦老板的仁义我很感激,但我不明白为什么要折合成倭元?”
第三百二十九章 大撒倭元
秦仲义纵纵肩道:“这也是无奈之举,最近我接了几笔倭国的大买卖,搞得手中倭元太多。而如今光海城金融混乱,一时间难以进行外汇兑换,所以我也只好用倭元付账了。”
格兰特恍然大悟,他点点头道:“我很感谢你的慷慨,秦老板是我真正的朋友,如果你今后在撒尔国有什么事情,我一定全力帮忙。耶松船厂我可以卖给秦老板,我们明天就可以办理过户手续。”
秦仲义点了点头:“那就明天办理吧,我要收拢资金,毕竟这么多钱也不是小数目。”秦仲义带着霍元甲趾高气昂的走出耶松船厂,而格兰特则笑着一直送到门外,此时他心头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秦兄,我有一点不明白。”在船厂里一直没有说话的霍元甲此时出声问道。
秦仲义笑着带上礼帽道:“霍兄也是自己人,有什么事情就直说吧,我自当解答。”
霍元甲道:“买下撒尔人的船厂的确不错,可是我们给的钱似乎太多了,而且为什么一定要给倭元?”对于倭国人霍元甲十分厌恶,他不明白什么一定要用倭元购买。
秦仲义微微一笑道:“这个其实是老板的意思,他要我足额赎买船厂,并且给我调集了大量倭元作为资金,其中什么缘故恐怕要问老板才能知道了。不过据我所知,这次是由二夫人全权掌控,所图可不小啊。看来咱们的光明集团要大大扩充了,走吧咱们去下一个地方。”
这几天秦仲义几乎成了散财童子,他挥舞着手中海量的倭元,大肆收购外资工厂,很快光海城七成以上的外资工厂都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被其完全收购下来。随后秦仲义命令其中不少工厂搬迁到浦东地区,又建立起一个不弱于芦潮港的大型工业区。
秦仲义的财大气粗引起了光海华商们的注意,他们开始拉关系走后门,希望通过套交情从光明集团周转一些资金,好让自己的企业活下来。但也有些人认为秦仲义是在趁人之危,想要借机收购他人工厂发财,张謇就是其中之一。
张謇祖籍江北常熟人,是后金末期一位家喻户晓的状元商人。张謇曾经投奔通州知府孙云锦,后来又进入庆军担任吴长庆的幕僚兼文书,与随后投奔而来的袁隗成为其文武两大幕僚。
光冉二十年,张謇参加了皇太后六十大寿特设的恩科会考,并中了头名状元,被授予翰林院修撰。在朝为官时期,张謇目睹列强入侵、国是日非,他毅然弃官不做,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
甲午战争后金朝廷失败之后,在全国设厂自救的浪潮之中,张謇开始筹办大生纱厂,并与次年开始购地建厂。1898年,张謇通过刘坤一将中原官纱局存在光海城未用的纱机20400锭领回,作价25万两白银当做官股,商定"按年取息,不问盈亏"。
次年春天纱厂开车生产,厂址设在江南省通州。厂区周围是产棉区,原料价廉工人工资又低,各种税务也较轻。当地发达的土法织布业,为棉纱提供了广大的市场,因此纱厂一经开工经营顺利利润优厚。该厂后来被称为大生一厂,由于利润丰厚,1907年张謇又在启东建成分厂,也就是后来的大生二厂。
张謇在发展纺织工业的同时,相应地在南通兴办其他工厂并进行城市建设,发展交通、贸易、金融等事业。又集资组成垦殖公司,开垦江北省北部沿海滩地推广棉花种植,该垦区后来成为华兰国重要的棉产区。
与此同时,张謇还在南通创办了一整套教育事业,包括华兰国最早的师范学校之一的通州师范学校,第一所华兰人自己办的博物馆南通博物苑,以及纺织、农业、医学专科学校,中学、小学,直至女红传习所、伶工学社、盲哑学校等,以及各种文化设施和社会公益机构。
大生纱厂是这一切事业的中心,工厂的利润,成为教育和公益事业的主要经费来源,这些事业在当时的华兰国起了开风气的作用。这位脾气耿直,充满爱国热情的状元大人,此时也正陷入经济危机之中。
由于手下的工厂扩展太快,他向白鹰国花旗银行借贷了一百万两白银。可是由于这次股票的经济动荡,原本参股的不少钱庄纷纷倒闭股东们也开始撤资,这让他不得不将原本准备扩大生产的资金,用于填补这些漏洞。如今贷款期限将近,他却根本筹集不出这么多钱来归还。眼看银行贷款逾期,工厂就要被作为抵押品收走,张謇自然心急如焚。
对于其他商人都想从光明集团弄到周转资金不同,他是不想自己的产业被他人吞并的,所以他一直没有去找秦仲义,可是没想到秦仲义竟然亲自登门拜访了。人家既然已经来了,张謇自然不能不见,他只好让下人将秦仲义带到会客厅。
“张老板别来无恙,秦某有礼了。”秦仲义此时已经换上了一身传统的长袍马褂,说话的声音依旧是软绵绵的,但如今的光海城却谁也不敢小视这位风度翩翩的秦二爷。
张謇赶快起身相迎:“秦二爷来访,在下有失远迎,快请坐。来人啊,看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