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神大军阀 第104章

作者:暮看云

张列五愣了一下随即道:“根据上周的情报,他依然在帝都,不过据说他接受了皇帝册封之后,近期准备回到西疆来。”

“好,我们必须让神恩大领主穆达倒向我们一方,这西疆地区才能掌握在我们的手里。有了西疆地区作为缓冲,才能保证中川的安全。”赵守宏说话间抬起头道:“这件事情不用你管,我会另外派人去做的,你只要记得加快从巴塘县到拉尼的水泥路修筑速度,务必在一年之内修完。”如今整个川西和川南都掌控在先锋党的手中,邓之诚也正式担任了中川提学使,中川的根基已成。如今赵守宏索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建立屏障,不让任何外力打断自己的发展进程。为了撒尔人的入侵,西疆和果敢是必须的缓冲区。

“应该没有问题,我们一直在修这条公路,如今已经修好了大半,估计一年之内是没有问题的。我认为在公路修建之前,也可以部分启用,此外我们还可以多扶植一些马帮,毕竟路通了我们也需要这些人的。”张列五提醒道。

赵守宏想想也对,虽然狄赛尔已经加入了发动机实验室,但柴油机的实用化还需要一段时间。没有大功率的柴油机,高原上能够使用的载重汽车就无法生产出来,短时间内还是需要川马和滇马这样耐高原气候的马匹托运物资。

赵守宏忽然想到,即使汽车之类的产品达到了要求,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也必须用到大量马匹托运物资。毕竟西北地区多山地,部队大多都要向着山地步兵的方面建设,坎坷的道路就必须有大量马匹作为劳力。看来必须有一块稳定的马匹产地,才能够提供稳定的马匹来源。

“如今从巴塘到西宁的铁路线修建了多少?”赵守宏问道。

张列五一愣,随即他打开文件夹翻找了一阵才回答道:“根据五天前的电报,他们是从南北两线对进修建的,南线利用天然溶洞,已经成功跨越了昆仑山脉,快要到扎陵湖了。北线也越过了乌兰乌苏郭勒河,估计再有一个月的时间,两线就能够接通了。”

“很好,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够将触角大大延伸出去,对青原省乃至西域省形成一定的影响力。立刻派人沿铁路线寻找一处好地方,咱们要收购一批牧场雇佣当地牧民养殖军马。”赵守宏命令道。

“是,大人。”张培爵点点头,将这一条记在了随身笔记本上。

“如今西疆东部、蜀都和宁远厅三大工业区即将连成一片,加上蜀渝铁路也快要通车了,咱们就有了便捷的运输通道。你去和沈若雪联系一下,要财务多提出一笔资金来,我们要尽快扩大工业区的生产规模,尤其是机器局和宁远厅的钢铁厂,我们要准备建立一家大型集团公司,将旗下产业全都包括进去,这样便于管理。”赵守宏又发布了命令。

第二百四十四章 茶馆轶事

赵守宏的命令得到了很快的下达,招募暗抗道附近地区的蕃民加入马帮的告示很快贴了出去。如今在整个西疆东部,尤其是赵守宏直接统辖的安康道境内,蕃民对赵守宏的拥护度极高,见到赵守宏招募人参加马帮,薪水也十分不错,蕃民们报名十分踊跃,有的人甚至自备马匹。

二十多个百余人的马帮很快就建立了起来,赵守宏在每个马帮中安置一个蕃族民兵小队,携带武器作为护身之用,并将他们派到了深入西疆的路线上。

原本中川与西疆的经贸往来就很频繁,但那都是民间组织的,规模并不算大。这一次赵守宏亲自牵头组建大型官方马帮,贸易量顿时大增。二十多个大型马帮开始将中川出产的盐巴、交趾的茶砖、巴塘县的铁器、以及蜀都工业区生产的香皂、面粉、火柴、罐头、布匹等产品大量输入西疆。这些东西的输入极大的拉近了西疆地区与中川的联系,同时还部分通过口岸输出到斋尼。

在赵守宏的暗示下,马帮以自卫为名偷偷向斋尼输出武器,支援那里依然没有熄灭的起义风潮。有索朗旺堆手中的西**立师帮忙,武器偷运进行的非常顺利。

有了这批武器支援,斋尼起义军的战斗力大大提升,让撒尔人着实头疼了一阵子。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本打算蚕食西疆经济的撒尔人没有获得多少好处,反到让斋尼的暴动持续了更长的时间,这大大牵制了撒尔人对果敢王国动武的时间,给吴玉章整顿果敢军务赢得了时间。

随着蜀都工业区的兴起,不少中川商人获得了实惠,蜀都的富户也日渐多了起来。这些工厂雇工不少,工资也不低,本地购买力因此急剧上升。城里的各种消费场所越来越兴隆,连带着底层民众的生活也得到了很大改善。如今不少住在蜀都附近的人都在工厂里上班,他们可以按时上下班,按月拿着稳定的收入,无需再为明天的吃饭问题发愁了。

民众的安定振兴了蜀都的茶文化,原本就颇为兴旺的茶馆生意更加好了,每天都有不少歇工的人去那里喝茶。大街上要饭的人少了,百姓们的脸上也开始洋溢起满足的笑容。民众就是这样容易满足,只要有一口饱饭,有安定的生活,他们就可以自得其乐。对于这些生活的变化,百姓们自然知道是谁的功劳,如今提起赵守宏在中川的名声,恐怕比总督赵尔巽还要响亮了。

“老张,你怎么才来啊。”一名穿着水蓝色工作服的男子大步走入茶馆,立刻就被约好的友人发现了。如今在蜀都附近各大工厂工作的人,都会定期发给工作服,这些衣服都是用尼龙混纺布做成的,十分耐磨耐腐蚀,比起大家穿的土布来要好的多。

土布都有大铜钱厚,夏天穿起来过于炎热,尼龙混纺虽然同样通风不好,但胜在轻薄。工作服新颖利落的夹克式款型,以及轻薄耐磨的性能,深受大家的喜爱。如今在工厂做工的人工资丰厚,一个人上工就足以养活五口之家,所以工人的地位得到大大提高,他们也愿意穿着工作服出门显摆一下。

“老陈,你来的真早啊。”那个张姓工人走到同伴身边笑着说道。

“我刚好下夜班,就直接过来喝茶连带着吃早饭了。”陈姓工人回答道。

“赵大人就是好啊,照顾咱们休息,居然每天只让工作八个小时,这剩下的时间不来茶馆我都不知道该做什么。”张姓工人笑道。

“不是有人加班吗?你怎么不去试试?”陈姓工人道:“我看是你懒吧,你在那个罐头厂工作又不累。”

“说的好像你在的那个日用化工厂多累似的,不就是做洗衣服的肥皂吗?”张姓工人撇了撇嘴:“你以为我不想加班?这每个月加班时间是有规定的,我月初就都用光了。”

旁边的客人听到他们谈话,立刻凑了过来:“两位兄弟也是厂子里的人啊,我也是啊。”

“这位大哥是哪个厂的?”陈姓工人问道。

“我在玻璃厂工作,那里冬天可暖和了,就是夏天太热。”客人说道。

张姓工人羡慕的咋舌道:“还是你们好啊,你们工作是热一点,可是夏天有额外的消暑费啊。”

客人不无得意的点点头道:“那倒是,不过你们说这赵大人怎么这么好心?咱们的工作如此清闲,却给那么多工钱,唯一让人头疼的就是上识字班,我看了就头疼。”

“识字班的确有些头疼,可是赵大人不是说了吗?有了知识才能更好的工作,听说等识字班毕业了,还有技能培训,如果能够考上等级工,工钱还会多的。”陈姓工人道。

“有了文化就是好,咱们这样的泥腿子,也能看懂报纸了。你们没看报纸吗?赵大人说了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咱们为什么工作时间短工钱又高,那是因为咱们生产的东西畅销,别人做不出来咱们能做出来,所以在国内卖的特别快价格也高。”张姓工人道。

“你说识字报啊,我也天天看。”那位客人说话间看到一个小报童闪过,他立刻招呼道:“报童,来一份识字报。”

“好咧,两个铜板。”报童美滋滋的跑过来,递过一份并不算厚的报纸。

“你瞧,我身上没有零钱,只有一个银角子。”客人摸了摸身上无奈的看向了报童。报童有些失望的摇摇头道:“我今天刚刚出门,身上可没有那么多零钱。”见到生意就要泡汤了,他的兴致自然不高。

“正好,我们两个也卖报,给,这是四个铜板,够找给这位先生钱了吧。”陈姓工人掏出钱来,买了两份识字报,他和张姓工人一人一份。

“够了。”报童又从身上摸出几个铜板,总算凑够钱找给了那位客人,然后兴高采烈的走了。

第二百四十五章 收音机的兴起

三人很快安静了下来,他们拿着报纸,嘴中还小声咕哝着,那是在拼写着文字上面的拼音,以学习不认识的字。三个人看的版面不尽相同,陈姓工人比较喜欢,他看的是连载版面。张姓工人比较喜欢外国逸闻,而那位客人却看起了实事。

“你看你看,这外国有一种机器叫做收音机,听说可以听到人在里面说话。”看外国逸闻的张姓工人笑着将消息指给陈姓工人看,听到他的声音,那位客人也凑了过来:“真的啊,我也听说过,据说在雅州的电器厂里已经生产出来了,过些日子就要卖到市面上了,不知道是怎么用的。”

“这个我知道,我有个表弟在那电器厂里工作,他前些日子来我家曾经说过。这东西是用电的,只要接上电就能够听到播音员的声音。有一种机器可以将人的声音发送出来,收音机可以收到,咱们就能从收音机听到远处人的声音了。”陈姓工人说道。

“那又什么用?”张姓工人道:“这不是和有线电报一样吗?”

“当然不一样了,这个是听到声音。比如说有个说书先生说的很好,可是他远在重山城,咱们总不能一天到晚去重山城听书。可是有了收音机,只要让那个说书先生坐在机器前说书,有收音机的人在蜀都也能听到了,反正我表弟是这么说的。”陈姓工人解释道。

“这么说来,收音机还真是个好东西,哪天我也买一个。”那位客人惊叹道。

“可不是,听说等开通了还有唱戏的。”陈姓工人说道,三人的眼中不禁满是神往。

此时在巴塘县的一座大屋中,不少人正在忙活着,他们是刚刚组建的中川广播电台的工作人员。在这座大屋之中,一套庞大的设备正在紧张调试之中,操作它们的是刚刚经过培训的几名电器厂工人,而陈姓工人的表弟钱二就在这里工作。

“机器调试的如何了?”一名负责人询问着,这台机器是第一次使用,在场的人都没有经验,结果组装了两天却依然无法使用。

“好了。”钱二满脸尘土的从电箱中退了出来:“有一根线没有接牢,现在应该没有问题了。”

“快,试试看。”负责人命令着,其他几个人麻利的打开机器,用话筒说了起来,一旁屋子内的几个人拨动着收音机的调频钮,试图寻找着电台的声音。

“听到了听到了,没有问题了。”屋子中爆发出一阵欢呼声,这台机器终于能用了。

“这几天大家辛苦了,我请你们去喝酒庆祝一下,下周就开始正式播音了,大家可要努力工作啊。”负责人兴奋的说道,众人顿时一阵叫好。

在电台就绪之后,包括蜀都在内的川西各个城市开始了收音机的发售工作,除此之外,斯特拉研制出来的高压输电线路已经开始施工了,从几处水电站向附近地区送电的线路正在建设之中,不过在通电之前,要想听收音机就只能使用成都工业区出产的电池了。

由于之前在识字报上的大力宣传,收音机的发售相当火爆,这其中购买的许多人都是各工业区的工人。几天后大家就听到了从收音机里发出的神奇声音,一个温婉的女声从收音机里传了出来:“各位听众大家好,今天是中川广播电台第一次播音,谢谢大家的收听,我们先来说一说今天收到的各地趣闻。”

收音机里的声音有些失真,但依然让所有人聚精会神的倾听着。开始是每天的新闻时间,有国家大事、各地的时事趣闻,也有外国的各种消息,随后是每天固定时间的科技节目。最开始的时候主要教授对交流电的应用,以及其危险性,免得在使用交流电之后,出现不必要的危险。

随后阅读、评书、各类戏曲节目接踵而至,每天都要播上十个小时,听得人们如痴如醉。收音机彻底在川西火了,许多人开始打听在哪里才能买到收音机,几个头脑灵活的茶馆老板立刻从个人手中高价收购了几台,放在茶馆里每天播放,果然客人盈门。

客人都被有收音机的茶馆抢走了,其他茶馆老板自然不干了,他们也纷纷收购收音机,同样摆在自己的店里。这场商业风潮很快传播到了各行各业,数天后那些酒楼、澡堂、客栈、甚至是货栈都在显著位置摆上了收音机,专门播放中川广播电台的节目。

客人多了起来,那些老板们又开始犯愁了,购买的蓄电池每次只能用上三四个小时,然后就要去专门的店铺加注电瓶液。这样麻烦不说,在使用多次之后还容易损坏。蓄电池的价钱并不算便宜,他们自然不愿意花费这么高的成本。

这个问题很快就解决了,本来为了降低蜀都工业区的生产成本,从宁远厅的两大水电站引电的高压线工程就被作为重点,如今高压线终于引到了蜀都工业区。随后在城内众多商铺的协商下,又从工业区将电引入了城中,各个店铺的老板只需要每个月交上一块鹰洋,就能够整月用电了,这成本一下子降低了不少。

很快这些老板们发现了用电更大的好处,在聘请工业区的电工师傅安装电线之后,各家都用上了电灯。电灯不会花费额外的费用,比煤油灯要便宜许多,又更加明亮而且没有油烟,好处多的说不清。

各个店铺都用上了明亮的电灯,这自然吸引了城中所有人的注意,那些富户首先与工业区里的人协商,帮助他们也拉上了电线,各家各户都用上了电灯,紧接着许多工业区里的工人也按上了,他们手里都有些富裕钱,愿意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而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