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南皇 第65章

作者:赵奔三

“不知儿臣的礼物,父皇可否满意?”李贞可还没有忘记那个约定呢,不过在这话问出来之后,他又怕李世民故意说不满意,便略带深意的说道:“这《经农卷》,可是儿臣从记忆中默出来的,论对其的理解,只怕无人出儿臣之左右。如果父皇满意,儿臣以后说不定会写一本《经农卷注》来,当然如果您不满意的话,那就当儿臣没说。”

“当然满意。”李世民如何听不出来李贞的意思,立刻不假思索道:“这《经农卷》若不是篇幅太短,必然又是一部旷世奇书,若是贞儿能给其注解,则必成《水经注》之美事也。”

“多谢父皇,儿臣定不负父皇心意。”李贞道谢,坐回了原位。

《水经注》因注《水经》而得名,是《水经》一书的注解,乃是南北朝时期北魏官员郦道元所著。

《水经》一书约一万余字,是中国第一部记述水系的专著。《唐六典·注》说其“引天下之水,百三十七”。

《水经注》看似为《水经》之注,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由于书中所引用的大量文献中很多在后世散失了,所以保存了许多资料。

而李贞写的《经农卷》和《水经》情况差不多,李世民在这里说李贞成《水经注》之美事,就是在祝愿李贞能效仿郦道元,以《经农卷》为纲领,写出独属于自己的《经农卷注》,然后名传天下。

李贞献完礼,李泰立刻起身:“儿臣恭祝父皇万寿无疆,儿臣曾经得了一本北魏名臣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手稿,与成书大有不同之处,特献与父皇。”

李祐:“儿臣献欧冶子《铸剑残篇》恭祝父皇万寿无疆。”

李愔:“儿臣献东晋无名氏《甘石星经摘抄》恭祝父皇长命百岁。”

李恽:“儿臣献”

李贞:“儿臣”

李慎:“儿臣”

“”李贞目瞪口呆的看着众兄弟,好家伙,平时真是没有看出来啊,自己的这些哥哥弟弟可没有一个省油的。这么贺礼中也就只有李愔的礼物比较轻,实用价值比较低,但也算是难得的宝物了。剩下每一个都不下于李承乾和李恪,也就比《经农卷》差一点。但自己之所以胜出,这还是占了《经农卷》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便宜。

第108章 上架了

《南皇》要上架了,好激动。

话说《南皇》的成绩也真是够疯狂的,从零收藏到一万收藏奔三用了将近个月,但从一万收藏到两万收藏居然只用了不到十天——说了这么多,主要是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没错,《南皇》已经进入了两万收藏俱乐部了,语无伦次中:

《南皇》是挟着两万收藏的声势上架的,这对我来说根本是不可想象的(以前好像说过,上一本书到完本收藏也没过一千(⊙﹏⊙)),虽然不如神们,但我本人还是十分满意的。

在这里要首先感谢的是大大们的支持,没有你们,就没有《南皇》这本书今天的成绩,奔三词语匮乏,只能说一声谢谢。

第二个应该感谢的是奔三的编辑竹篱大大(应该是大大而不是姐姐吧?一直以来都是以大大称呼的(__)),竹篱大大是个好人,正是他的不间断支持,不停的给推荐位,不停的给建议,《南皇》才能走到今天总之也要对他说声谢谢。

说实话奔三是半路出家的,本身也不是文科生(专业是模设),就是突然有一天心血来潮想试着写一本书,将自己的故事些出来,很遗憾,因为是第一次尝试,连大纲都没有,所以成绩惨到扑街。

但幸运的是奔三坚持下来了,写了这本《南皇》,情节文笔什么的也只能说是过得去,和一些大神小神比还差不少,我自己都没想到能有今天的成绩,真的很意外,也很感动,再次说一声谢谢。

另外,补充一句,新书上架,大大们给点支持呗,收藏推荐月票一定要多给点啊,拜托拜托了。

第109章 出征

第三十六章出征

二月初五,桃花盛开,长安城外,十里长亭。

一行人正依依不舍,其中有男有女,有长有幼,有喜有悲,衣着华丽,身份非凡。

在官道上,更有一支数千人的骑兵挺立在旁,任由微风拂面而不动如山,如挺拔的轻松,坚强无畏。

军队不远处,则是无数的百姓,长安城的百姓早已得知了消息,就在今天,大唐皇帝亲子,当朝越王殿下也要踏上战场,他们都是来送行的。

看到又一支军队即将踏上战场,长安的百姓并没有皇家一般依依惜别,反而齐齐欢呼,为大唐军队助威。

虽然灭突厥之战尚未结束,但大唐已经占据了优势地位,只要领兵的主帅不糊涂,打赢这场战争是妥妥的。

军队主帅是李靖。

李靖会犯糊涂吗?

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既然如此,他们为什么不能欢呼?

这是大唐的荣耀,在每一个百姓的心中都自豪的确信大唐不败!

李贞这会儿正被燕妃抱在怀里怎么也不愿意松手,哭得稀里哗啦的请求李世民收回成命。别看燕妃当时说的好听,什么皇子赚军功太难,什么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可是真等李贞要去定襄道了,却又患得患失起来:

虽然大军已经占据优势,但万一颉利翻盘了呢?

虽然贞儿处于中军之中,但万一颉利派刺客可怎么办?

万一被流箭误伤怎么办?

听说草原上环境恶劣,贞儿生病了怎么办?

总之所有之前被她忽略的东西都重新涌入了燕妃脑中,一下子变得患得患失起来。一只手抱着李贞不撒手,另一只手则拉着李世民的袖子请求他收回成命,谁劝都不行。

长孙也在旁边暗自垂泪,尽管曾经被李贞摆过一道,但她却从没有生过气。而且李贞对大唐太重要了,就这么上战场,真的合算吗?不由也将目光投向李世民。

李世民也矛盾啊,毕竟是血亲骨肉,战场那样的地方,贞儿真的能受得了吗?要不,朕收回这条命令?被人笑话就笑话吧,总比让儿子送命要强不是?

李贞一见李世民有神色松动的意思,立刻道:“父皇,母后母妃,如今临别在即,孩儿便赋诗一首,廖作思念吧。”

“也好。”李世民立刻打蛇就棍上:“爱妃,观音婢,你们也都别难过了,贞儿要作诗了。”

李贞当然不会正正经经的作诗,开什么玩笑?这气氛本来就够沉闷的了,如果再作一首离别诗,大家还不得哭出来啊?

围着长亭转了一圈,李贞眼睛一亮,有了主意:

“长亭外,古道边,一行白鹭上西天;

车辚辚,马萧萧,二月春风似剪刀。”

“噗!”

“好对称啊。”

“真是太好笑了,哈哈哈”

“乐死我了”

“嗯,好诗,真是好诗啊。”李世民咬牙切齿,接着猛然爆发:“我打死你个不学无术的臭小子。”

“no!”屁股上挨了一巴掌,李贞一跳三尺高,翻身蹿上了马车,然后将门窗锁得死死的,任凭外面怎么敲打,就是不出来。

“快快快,快走。”李贞敲着前面的车门,催促充当车夫的李二狗。

“是。”李二狗也知道再不走就真的走不了了,连忙向李世民告罪一声,驾着马车飞奔起来。

躲在车厢里的李贞眼里噙着泪水,同时死死的捂着耳朵,不敢有半分松动,因为他怕稍微松开一点,燕妃的哭声就会传入他耳中,他的心就会软,然后就真的会放弃这次机会

军队已经离开长安三天时间了,这三天里李贞没有离开马车一步,要不是随侍的小太监时常禀报,只怕领军的万夫长还以为李贞出事了呢。

上一篇:骁骑

下一篇:大唐风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