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奔三
“殿下,这就是刚才属下说的那种很好吃的食物。”王德威上前一步,打开了其中一个袋子,拿出一个拳头大小,有着红褐色外皮,模样颇为不堪的东西介绍道:“别看这东西样子不怎么看,但是吃起来清脆可口甘甜,更重要的是,这东西的外皮很薄,里面全部都是可食用部分,就连外皮如果清洗干净的话,也是可以吃的……殿下,如果这东西能在大唐种植成功,那我们大唐将又要多一种能吃的作物了啊。”
王德威介绍的很详细,但是李贞一句都没有听进去——论对红薯的了解,王德威区区以大唐土著,又如何比得上李贞这个从未来穿越过来的穿越者?
要知道李贞虽然是个小富二代,但他家发起来的时候是在他十岁以后,在十岁以前的小时候他家里可并不怎么富裕,当年在乡下可没少吃这玩意儿啊。
“果然,这就是红薯……哈哈哈……”李贞非常激动,以至于最后都失态的大笑了起来。
由不得他不笑,天知道他在来到大唐之后为了提高作物产量,做了多大的努力——当年李贞从李世民那里讨要了一个巨大的庄园,虽然最后有一片地方变成了水泥试验作坊,但是有一大部分依旧是种的粮食,目的就是为了研究如何提高粮食产量,甚至不光是李贞,就连李治的那个庄园,都被李贞高价买了回来。
为了提高粮食资产量,李贞几乎将前世他知道的,在大唐呢个复制出来的方法都用出来了,并且还专门聘请了几十名种地有一手的老农作为顾问,虽然因此也取得了不菲的成果,但是最多也就是将一石的产量变成了一石半而已,终究是没有引起质变。
所以从那以后,李贞就不再专注于作物的改良,因为他已经明白了,后世的作物之所以能有那么高的产量,除了高科技之外,更重要的是华夏百姓几千年来的慢慢培育。
后来李贞就不再关注这些,只是让庄园的人每年将最饱满,产量最高的小麦穗以及其他作物的穗保留下来,然后留作明年的种子,希望用这样的方法优化作物的基因,慢慢改善粮食产量——这是他从小时候看过的一篇名为《绿手指》的文章上得到的灵感,那个老奶奶就用这样的方法培育出白色的金盏花。
李贞不知道这个方法有没有用,但是通过种子遗传学的理论来看,这就算是不能彻底优化种子,但是也应该能增加一部分粮食的产量吧。
其实李贞不知道的是,他这是误打误撞的找对了方法,因为在古代,华夏的百姓的确就是用这样的方法选种子的,也正是因为经过了几百年这样的选育,这才有了未来即便高科技作物种子还没有出现,华夏的粮食产量也能达到两百多斤(问老爸说的,六几年的时候的产量大概是这么多,没有化肥,没有农耕机械,只有农家肥和一头牛),勉强喂饱了华夏几亿人口,最终才算是撑到了杂交水稻的出现。
如今李贞提前用了只是这样的方法用,只是这种方法耗时太长,没有一二十年根本见不到成效。
所以李贞很快便将这件事放在了旁边,开始用短期内有效的方法——也就是开辟出一片高产的肥沃土地。
也就是在那时候,李贞就将目光对准了南洋,只有征服这里,大唐才能暂时解决饥饿的威胁,李贞才能争取到更多的时间寻找新的高产作物。
换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就算没有林邑的冒犯,李贞也会在安定了岭南局势之后,也会找一个借口去征服南洋的。
而今南洋终于落到了大唐的手里,但是李贞到这时才发现,想要在南洋种地,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南洋的土著实在是太多了。
大唐如今才是刚刚征服南洋,也进行了一部分移民,但是这些移民数量很少,只能算是实验性质,占领的地方也都是林邑北部。
想要彻底移民开发,就必须将南洋内部进行大清理,只有将这里的土著减少到一个可以接受的程度之后,移民策才能正式开始——虽然捕奴队已经大部分开进了这里,但是想要将土著清理到一个安全数值区间内,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而这至少需要三年以上的时间。
三年之后,移民工作才能彻底展开,等唐人彻底适应南洋环境,占领南洋,至少还得五年时间——也就是说想要将南洋真正变成大唐的粮仓,从李贞开始征服这里算起,差不多需要小十年的时间……
就这还是大唐朝野民间全力配合的情况下才能达成的目标,万一哪里出现纰漏,比如说大唐内部爆发混乱的话,这个时间还需要更长。
也正是考虑到这些,李贞才将美洲的那几种高产作物放在了心上——他甚至都已经决定了,如果实在是没有办法,再过两年岭南局势发展起来的话,他就准备冒险亲自走一趟白令海峡,通过那里去往美洲寻找红薯和玉米。
但是这是不得已为之的方法,因为在这个年代穿越白令海峡,还是很危险的。
第811章 终见红薯
第一百七十三章终见红薯
白令海峡这么好的地方,李贞如何会想不到?但是他既然知道白令海峡,自然也知道白令海峡有多危险——至少在二十世纪,也很少有船会通过这里去阿拉斯加的。
或许有人就问了,白令海峡是亚洲大陆和美洲大陆相距离最近的海峡,最窄处只有八十多公里,别说是坐船了,就算是游泳都能游过去,怎么就危险了?
这话很有道理,但是也只是有道理而已。
具体情况真的是这样吗?
当然没有这么简单。
李贞在想到寻找美洲大陆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白令海峡,原因也是这里足够近,只要穿过八十公里的海域,就能登上美洲大陆。
但是在经过实地考察之后,李贞却发现事情根本没遇那么简单。
白令海峡冬天冰封,夏天融化,无论是从哪一个季节走,都有着这样那样的限制。
首先,冬天白令海峡冰封,是不能走船的,只能乘坐雪橇或者步行过去,这的确是最安全的办法,但是不要忘了,李贞既然要去美洲,肯定不可能只派遣几十几百个人的,没有几千上万人,他们就只能是给美洲土著送早餐,恐怕还没有穿过北美洲,就要被土著袭击的死绝了。
可是白令海峡上的冰面能承担起上万人以及更多的物资在上面行走吗?这里可是处于北极冰盖的边缘区域,别说是一万多人踩踏了,就算是没有人,也会毫无征兆的裂开,根本就不安全(这还真不是危言耸听,冬季的白令海峡虽然冰封,但冰层随时会毫无预兆的破碎、断裂,有许多宽的冰缝,现在有很多人会在冬季徒步穿越白令海峡,与其说是徒步走过去的,倒不如说他们的游过去的)。
李贞可不敢冒险试验,这万一要是不行的话,走到一半的时候,万一冰面承受不住重量‘咔嚓’一声碎了,那死的可就不是一两个人了。
何况冬季的白令海峡可是真的冷啊,说不定会冻死人的。
至于夏天去也不行。
夏天冰面化开,这就需要用船了,白令海峡最窄的地方只有八十多公里,倒是不宽,一般的小渔船都能过去,基本上没有什么危险。
问题是在夏天,白令海峡那里可不只有海水啊。
在夏天那里可还有无数的浮冰啊。
夏天北极处于极昼状态,冰块融化,有很多的碎冰会被季风通过白令海峡吹入北太平洋,然后被各大洋流席卷着在北太平洋北部来回漂流(研究过洋流的就可以发现,北太平洋暖流、阿拉斯加暖流再加上千道寒流正好形成一圈,将太平洋的最北部圈了起来),船只行驶不但困难而且还十分危险——要知道泰坦尼克号可就是撞了巨型冰山才沉没的啊。
如果是大冰山倒也还好,远远的就能看到,以古代木船的速度,只要提前发现还是可以避开的,怕就怕那种半漂在海水中的小型浮冰,这万一要是让船撞上了,那可就是一个大窟窿啊——木船的防御力可没有铁船的强大啊,就连铁船都不敢在浮冰中行驶,木船来了那还不是撞一个沉一个。
所以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李贞是不会走这一条路的,但是根据之前的情况,如果没有一个高产作物,李贞想要稳定内部,然后挥兵出征根本是不可能的。
因此在回到岭南之前,李贞就已经确定了,如果五年之内大唐的粮食产量依旧没有明显增加的话,他就准备冒险去白令海峡试一试,只要小心一点,应该是可以让大部分人安全通过的。
但是就在他做出决定之后没多久,也就是今天,王德威居然就给他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哈哈哈……”李贞实在是止不住自己的笑意,他太高兴了,有了红薯,他终于可以解决后顾之忧,大唐的霸业可期了。
“王大叔,你可是帮了我的大忙了。”许久之后,李贞才勉强安静下来,用力的拍着王德威的肩膀:“不光是帮了我的大忙,你更是为大唐,为我华夏百姓,为这上古无数先贤立下了一个绝世奇功啊——你放心吧,只要红薯能普及开来,只要它的产量能超过三百斤,我就亲自向父皇为你要一个公爵当当。”
“哗!”
听了李贞的话,所有人都懵了,都难以置信的看着李贞——张口闭口就是一个公爵,现在的公爵都这么容易获得了吗?
不过他们很快就反应过来了,如果红薯的产量真的能像是李贞说的那么夸张……不,不要那么夸张,只要能超过三百斤,一个公爵的赏赐还真不多。
这不是红薯,这是能活人无数的仙粮啊,以后只要有人还吃红薯,就能记得王德威的贡献——这可是能让人传名千年的大功啊,一个公爵算什么?
想通了这些,所有人的眼珠子都红了。
刚才刘仁轨那些人为了红薯可以连官都不要了,可见这红薯的功劳究竟有多大。
而今这红薯居然被一个丘八给夺走了。
这真是……太不甘心了。
各中羡慕嫉妒恨啊。
“殿下不可。”王德威以为李贞是高兴的失心疯了,连忙摆手道:“属下只是想拿着红薯给殿下您尝尝鲜的,可没有想过要立什么功劳,再说这红薯也是赛兄带来的,属下……这实在是不合适,还请殿下收回成命。”
“不用推辞,这个公爵你受得起,至于赛群雄你就不用担心他了,我既然能记得你的功劳,自然就不会忘了他。”
李贞又将目光对准赛群雄:“赛群雄,你的红薯为我大唐解决了一个天大的难题,本宫既然赏赐将红薯介绍给本宫的王德威,自然就少不了你这个献宝者……说说吧,你想要什么好处?”
“殿下,我什么好处也不要。”赛群雄先是摇摇头,然后又说出了自己的请求:“只有一个请求,我们被暴风带到了大唐,这辈子估计是回不去了,我现在只希望能带着我的族民,在大唐好好的生活下去,只要殿下愿意接受我们,不光是这红薯,我们愿意将自己带来的所有一切都献给殿下您。”
第812章 惊喜!这是土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