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南皇 第309章

作者:赵奔三

其实儒家培养战象的方法很简单,也不是什么太大的机密,只是南洋人不爱思考,没有总结出经验。但汉人可不像他们那样懒惰,只是在了解了大象的弱点之后,就总结出了一套专业的针对性训练方案。

这大象不是害怕大声音以及突然的动静吗?

那咱们就在大象休息的时候在旁边演奏各种声音,让大象慢慢适应就是了,这有什么困难的?

刚开始的时候大象的确有点不适应,但因为最开始的时候,演奏的是舒缓的曲子,对大象来说不但没有惊吓作用,反而有助于大象的休息,渐渐的大象们也就接受了这种声音。

等大象适应后,就可以试探着演奏一些稍微激烈的曲子……

再次适应后,就可以演奏激烈的曲子了,比如《将军令》什么的……

再到后来就可以直接在大象旁边打鼓了,不过大象已经逐渐接受了这种声音,所以并不会出现受惊的情况……

紧接着,就是用炮轰击了,刚开始的时候距离很远,再慢慢的放进距离……

到最后就算直接拿炮在大象耳边放,大象也不会再受惊了……儒家的象兵就这么训练成功了。

当然,在这其中也有不少失败了的,但从整体来说,成功率比之南洋人纯粹靠运气培养象兵来说,可是高了何止一百倍。

唯一的问题就是这个培养方法时间还是太慢了一点,儒家在三年前就已经在南洋布局了,但一直到现在也不过培养了不过五千头合格的象兵罢了,现在为了干掉李贞,全都送给了巴法瓦尔曼。

在将象兵交给巴法瓦尔曼的同时,反李贞联盟也将唐军中大炮的情况说给了他听,并且还给他演示了几遍。但是情况和李贞猜的一样,面对反李贞联盟的警告,巴法瓦尔曼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

在他看来,什么大炮之类的只是反李贞联盟的夸大之辞罢了。尤其是反李贞联盟在他面前放了几门大炮之后,虽然大炮的响声的确让巴法瓦尔曼震惊,但等他看到大炮的威力后,就不再放在心上了。

这大炮的威力的确有点大,但波及范围也不过最多一两丈罢了,除非这样的大炮有成千上万门,否则想要威胁到自己的四十万大军还远远做不到。唐军有成千上万门大炮吗?当然是有的,但少年军这边的大炮却没有这么多啊——神机营一共也不过才五千人罢了,这五千人中不可能每个人都是炮手,还有枪兵和掷弹手等等,虽然他们也都接受过大炮的训练,但按照一门大炮需要五个炮手来操纵的话,就算五千人全上也不过才能操纵一千门罢了。

看起来数目挺多,但问题是所有人都去操纵大炮了,那谁来搬运弹药?谁来警戒防卫?……

这些都是需要人的。

实际上神机营中一共也不过三百门大炮罢了,不过这些大炮大部分都是口径一百毫米以上的,甚至还有十来门一百五十毫米以上的重炮。

按说以南洋的地形,是不适合使用重炮的,因为南洋多雨,空气潮湿,地面也是泥泞不堪,丛林山脉遍布,根本不利于重炮的行进。而一百五十毫米的重炮质量是相当惊人的,一般都在五吨之上,这么重的重量放在南洋这种地形,只怕还没走两步就要陷入地里了,五吨重的大炮陷入土中,光靠人力可很难弄出来的,就算弄出来,过不了几步还会陷入土中……这会严重掷拖少年军的行军速度。

事实上李贞在来南洋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带一百五十毫米重炮,就是考虑到重炮在南洋施展不开威力,干脆就放弃了。这批重炮是李贞委托侯君集带来的,因为到了实际地方,李贞才发现,南洋这里的地形虽然不好,但这里可是有一样相当适合作为拖拽工具的牲口——大象,有了大象,就完全不怕大炮的重量了,大不了将重炮拆开让大象分别运输就是了。

所以在得知这一情况口,李贞便紧急传信大唐,让侯君集顺便给捎来了十五门一百五十毫米重炮以及一部分一百二十毫米榴弹炮。

如果巴法瓦尔曼在见识到李贞麾下有一百五十毫米的重炮的威力的话,说不定……不,是一定会提高警惕的,但现在他却对儒家的警告却视若罔闻,虽然已经注意到大炮的威力了,但并没有多放在心上。

至于原因嘛……

额,主要是因为儒家弄来的大炮太小了,数量也太少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大唐的军工的监督可是很严格的,尤其是大炮,每一门出厂的时候都有独特的编号,想要私自贩卖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甚至连报废都要经过多次检验才行,想要大量获得根本不可能。

第509章 一百五十毫米大炮

第二百八十二章一百五十毫米大炮

实际上如今民间的大炮获取方法一般有三种,第一种就是由民间匠人执行打造,但这种私铸的火炮极不靠谱,危险性极大,稍有不慎就会炸膛,每一次开炮都是在拿炮兵的命在赌博。但因为官方铸造大炮管理太严格,基本不可能流出外界,所以私铸大炮依旧是如今民间大炮的主流,就这也时刻面临着被查获的风险,私铸大炮依旧是供不应求。

第二种方法就是遗失的军械了,既然是打仗,那就难免军械遗失,于是就有一部分人在这件事上作文章。每次打仗都故意遗失一部分军火,等战后再去收回私自贩卖以谋取暴利。不过军中对这件事查的很严,一旦被发现,绝对就是宁杀错不放过。迄今为止,用这种方法遗失的大炮一共差不多有二十门左右,但因此被杀或被牵累的人却超过了两千人,在如此严厉的打击下,此类事情已经渐渐杜绝。

第三种则和显微镜一样,那就是买通兵工厂的中层,里应外合和兵工厂偷出配件,通过攒配件从而组装出大炮来。这种方法是最靠谱的,虽然这样的速度慢一点,但却是最不容易被人所察觉的——毕竟那么大的兵工厂,偶尔遗失一两个配件太常见了,谁也不会过度追究的。

然而这个方法也不是没有缺陷,那就是一般经过这种形式流出的配件一般都是小型火炮的配件——毕竟火炮的个头越大,也就意味着配件的体积就会更大,而更大的配件就意味着更大的暴露可能,兵工厂的这些老鼠们虽然贪财,但论谨慎程度却是比兵工厂的驻守军队都要强的多的。

这也造成了通过这种方式流传出来的火炮一般都是小型火炮,最多的就是五十毫米和七十五毫米火炮两种,至于超过一百毫米的,根本连碰都没人敢碰。

也正因为这个,儒家拉到巴法瓦尔曼面前的气势只是一门七十五毫米的大炮罢了,七十五毫米的大炮威力虽然强,但想要强过四十万大军,那必须得拥有足够的数量,可是李贞有多少人?

所以尽管儒家告诉巴法瓦尔曼,七十五毫米只是威力最小的火炮,李贞军营之中还有威力更强的大炮,但他根本就毫不在意。他毕竟是一代枭雄,枭雄的性格在赋予了他强大的意志的同时,也给了他另一种负面性格,那就是——自负,或者说是刚愎自用。

这是他强大的意志力带来的副作用,想要让他相信事情的真相,那就必须让他亲眼见到。否则任凭你说的天花乱坠,在没有见识到重型火炮的威力之前,他是永远也不会相信世上会有这么可怕的武器的……

在他想来,七十五毫米的火炮波及范围最多也不过三丈左右,那一百五十毫米的火炮口径也就比七十五毫米的火炮大了一倍,那相应的火力最多也就大一倍罢了,虽然猛烈了一倍,但对于自己四十万大军依旧没有用处。

通过这些就知道,巴法瓦尔曼的数学明显不好,他不知道有一种倍数增长方式叫做几何倍数增长,一百五十毫米比七十五毫米的确只大了一倍,但威力却是天差地远啊。七十五毫米的炮弹只能波及到三丈方圆,但一百五十毫米的火炮一炮下去,方圆十丈绝对是寸草无生,离得近了就算没有被弹片和冲击波的伤害,但光是震动就能把人活活震死。三十丈之内别想有能站着的人,威力完全不是区区七十五毫米的火炮能媲美的。

这也就是李贞没有失去理智的将那几门二百五十毫米的大炮拉来的话,那威力将会更加的丧心病狂,三十丈内别想有活着的人了,直接杀伤效果高达百丈,尤其是在面对密集阵型的时候,一炮下去就是好几百条人命……

可惜啊,二百五十毫米的大炮对后勤压力太大了,光是炮弹就有好几百公斤,这怎么运输?

而且还不光光是运输的问题,这么巨大的炮弹,发射时候的产生的冲击波就能震死周围的所有炮兵,还有强大的后坐力,根本就不是陆军能解决的——其实这是一门专门为海军准备的大炮,只可惜这个研究有点太超前了,现在大唐还没有制造出能够承载这个等级巨炮的战舰出来,兵工厂也只能试着造出了几门用以试验,然后将图纸封存,以待将来。

不过虽然没有二百五十毫米的大炮,但一百五十毫米的重炮就够了,少年军中可是有好十几门呢,十几门一百五十毫米毫米的重炮,如果进行集火覆盖射击的话,其威力可比二百五十毫米重炮的威力还要强上好几倍呢,射速也比二百五十毫米大炮要强上不少,总之并不比二百五十毫米的大炮差。

只可惜,少年军军营之中有一百五十毫米巨炮这件事别说是巴法瓦尔曼了,就连反李贞联盟都不清楚,他们只知道少年军中有一些一百二十毫米的重炮罢了,因此只是郑重的告诫了巴法瓦尔曼几次让他小心而已,其实就连他们自己也没有多放在心上。至于一百五十毫米的,他们是丝毫也不知情,否则就不只是告诫巴法瓦尔曼,而是倾尽全力阻止这场战争了。

这虽然看起来挺可笑的,毕竟战争的胜负并不可能由武器来决定,但一样先进的武器绝对能影响战争的平衡,尤其是战略性武器——而毫无疑问,在这个时期,一百五十毫米重炮,绝对是战略性武器之一。

虽然有一百五十毫米重炮的火力压制,李贞也未必就能赢下这场战争,但李贞可从来就没有打算将重炮拿来当做压制火力使用啊,他之所以拜托侯君集给自己捎来十五门大炮,那是因为他在研究同路城附近地图的时候,发现了一件十分有意思的事情,尤其在看到范雪宜宫中一件秘报之后,李贞的兴趣就更大了,迅速的制定了一个疯狂的计划……

如果战争真的能按照他的计划来进行的话,那别说是四十万真腊大军了,就算再来四十万,李贞也能将其全部吃下……

第510章 大军分离

第二百八十三章大军分离

言归正传,在听到洛天远竟然认为想要消灭李贞那不足一半的少年军残兵败将,真腊至少需要付出十万以上的牺牲时,顿时就有人不乐意了。

一个五大三粗的汉子当时就站出来,不屑道:“哼,你们唐人就是胆小,区区一万多残兵败将,我们竟然要牺牲十万人?洛天远你未免太高看那个李贞了吧?大王,你给我五万大军,如果不能解决掉李贞,我宁愿提头来见。”

巴法瓦尔曼皱眉摇头道:“无谓的牺牲能避免还是尽量避免吧,李贞不是好惹的,能在巷战优势中和我们的人打成一比二,少年军的战斗力的确不容小觑。反正现在李贞已经没有了退路,我们就算慢慢的平推过去也能弄死他,何况我们还有杀手锏没有用呢。”

“大王英明。”洛天远见状颔首微笑道:“其实我们也是这个意思,根据我们的情报,少年军虽然被我们截断了退路,但并没有因此意志消沉,反而人人爆发死志,战意大大增加。我们中原有个典故,叫做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想来大王应该是知道的。”

巴法瓦尔曼接过话头:“这个我当然知道,这一战的名称叫做巨鹿之战对吧?说的是当年项羽与秦军主力决战,在渡过漳河后烧毁了来时的木桥,凿沉了渡河的船,摔碎了吃饭的锅,彻底断绝了自己的退路。士兵们在知道自己没有了退路,要么生要么死,最终爆发出冲天的战意,连续九次冲锋,最终将秦军冲垮,以数万之众击溃了四十万秦军,完成了最经典的一次以少胜多之战。”

“大王果然博学,学生佩服。”洛天远先是夸赞了巴法瓦尔曼一声,然后才道:“既然大王知道这一战,按不防仔细想想,现在的环境和当年的巨鹿之战何其的相似?唯一不同的是当时项羽是故意断了自己的退路,而现在却是我们将李贞逼入了绝境之中。不过不论过程如何,经过这种情况,少年军的战斗意志一定会大爆发,这时候的他们绝对是不好惹的。

在这等情况下,我们最好的方法其实是以逸待劳,徐徐图之。少年军只有不到一万五千残兵,现在固然战意冲天,但战意是会随着时间流逝而削弱的,如果我们能只围不打,将少年军围困个十天半个月的,届时就算我们不主动攻击,少年军自己也会不攻自溃的。

当然了,我们知道大王肯定不可能等那么长时间,而且需要短时间击溃李贞。

这时候就必须要一战而决胜之,而象骑兵就是最好的开路先锋,甚至不用我们出手,只要象骑兵来回多冲几次,少年军就会自己溃败的。”

巴法瓦尔曼一脸叹服道:“有时候真是羡慕你们大唐啊,几千年的文明传承,几乎任何发生过的事情都能在历史上找到相似的例子,从而吸取经验,不像是我们,所有的一切都要自己摸索前进,究竟是对是错之有等验证之后才能知道。”

“大王太谦虚了,我们只是仗着前人的余晖罢了,不像是大王,您可是开天辟地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打下的这么一大片江山,您比我们可厉害多。”洛天远能作为联络真腊和反李贞联盟的联络人,自然不是那种只读死书的书呆子,为人是相当圆滑的,在这时候自然是对巴法瓦尔曼大夸特夸,大肆拍马屁,说的巴法瓦尔曼哈哈大笑。

“大王,现在应该是时候将我们的人分开了吧?反正李贞已经被逼入了绝路,这时候就算是再隐藏象骑兵也没有了意义。”说话的是巴法瓦尔曼左下首一个汉人打扮的文士,论风度不在洛天远之下,不过光看他坐的位置,就知道他在巴法瓦尔曼心中的地位,可比洛天远要高多了。

这人虽然作汉人打扮,但却是汉人和真腊的混血儿,还有一个汉人名字叫做朱允让,他的母亲是汉人,父亲却是实打实的真腊人。朱允让从小在中原长大,机敏好学,论能力就算比之朝中的那些侍郎尚书也不差多少了。

不过后来他父亲病重落叶归根,他便跟着父亲一起回到了真腊,并且迅速显露了自己的才学,被巴法瓦尔曼所看重,成为他麾下的第一谋士,更助他完成了吞并扶南的霸业,成为真腊心目中的无双智者。

上一篇:骁骑

下一篇:大唐风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