骁骑 第634章

作者:虎贲中郎

“主公呼呼呼!”

中军大纛下方,郭嘉急匆匆的闻讯赶来,行至李利身前时,尚未开口说话便急促地喘息起来。

“主公啊,嘉听闻主公要亲率大军出战,不知此事确否?”

“奉孝莫急,缓口气再说不迟。你现在可是我军的顶梁柱,登台指挥大军作战。此次决战能否一举功成,全都寄托在你身上啊!”

眼见郭嘉满脸通红的急切而来,且身后还跟着张辽。李利一看便知郭嘉突然走下帅台赶来阵前的用意。不过,他倒是没有责怪张辽多事。毕竟张辽也是一片忠心,眼看自己劝阻不了主公,便赶到帅台去请郭嘉前来劝说。

郭嘉闻声色变,一脸愕然地看着李利笑容可掬的神情,随之满脸无奈地轻轻摇头。

“看来,文远说得没错。主公当真要亲自率军出击了。”看着李利淡定从容的神色,郭嘉怔怔失神,轻声说道。

“确是如此。”李利微微颔首。随即伸手指着对面的盟军战阵:“奉孝不妨静下心来仔细观察,看看此刻的盟军阵型与之前有何不同?”

“哦?”郭嘉神情一震,当即抬眼看向盟军战阵,从袁绍中军向两翼延伸。一丝不落地仔细察看。

“呃。确实有些变化!”细观之下,郭嘉果然发现了不同寻常之处,随即皱着眉头,一边思索一边沉吟道:“确如主公所言,盟军这般阵势的确与之前大不相同,甚是诡异,隐隐透着无穷杀机。”

说到这儿,郭嘉话音一顿。扭头看向李利,不料正好与李利的目光相遇。顿时。主臣二人四目对视;郭嘉在李利的眼神中看到几分凝重之色,而李利则在郭嘉的眸光中清晰地看见浓浓的担忧之情和几分疑惑之色。

对视一眼后,郭嘉神情肃然道:“半个时辰前,盟军中军突然变阵,将六个方阵演变为**战阵,摆出一副蠢蠢欲动的攻击阵型;而两翼骑兵却纹丝不动,似乎没有一点率先出击的迹象。

而今,盟军却突然再次变阵,中军帅旗后撤五百步,二十四万步军组成的**大阵再次拆解开来。高览、曹操、吕布、刘备和张燕帐下的二十万步兵原地不动,但张郃率领的四万步军却后撤两里,与后军的井栏、云梯等攻城兵合并为后军,并重新组成一字长蛇阵。最为诡异之处便在于,长蛇阵的后方竟然出现一片空地,而且面积不小,足可驻扎十万兵马,甚至更多。”

“与此同时,盟军两翼骑兵也随之向前推进至少五十步,突出阵前,似有伺机出击之势。可这样一来,两翼骑兵就等于脱离中军、各自为战,根本起不到保护中军两翼安全的效果。盟军战阵如此变动,着实不同寻常,十分诡异。表面上看起来,此时盟军阵型破绽百出,只要我军出击便可将其一举击溃。然则,如此明显的破绽反倒让我极为不安。如果不是我太多疑的话,那么这种阵型必定暗藏着无穷杀机、隐隐透漏出鲸吞之势,似是蓄意引诱我军进攻,继而将我军一举覆灭。”

“嗯,奉孝此言与我不谋而合。”郭嘉话音方落,李利便接声颔首道:“这种强烈的不安,我亦有同感。是以,我决意亲自领军进攻,亲赴阵前察看虚实,以便于做出准确决断。并且,只有我亲自领军出击,才能临阵指挥大军作战,随机应变,一旦发现盟军另有图谋,亦可号令大军及时撤退,以免遭受重大伤亡。甚至于,一旦被我识破奸计,或许还能为我所用,继而一鼓作气打败盟军,直捣盟军大寨!”

说到这里,李利语气稍顿,抬头看着身边的“李”字帅旗,沉吟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沙场征战变化莫测,没有谁能够事事料敌预先,真正算无遗算、百战不殆之人是不存在的。因此,征战之中战前谋划固然重要,但临阵应变才是直接决定成败的关键。归根究底,战争终究还是人在战斗,而人又恰恰是最擅长变化之道,因此战争不能完全依靠谋略。在无法做到知己知彼或是敌情不明的情况下,当机立断才是最重要的,而这也正是为将者或一军统帅的最难能可贵之处。

所谓名将,并不是单指他如何如何精通兵法、身怀韬略,而是要看他会不会打仗、能不能打胜仗;只有能打胜仗且战功赫赫的将领,才有资格称之为“名将”。很显然,目前我军将领之中还没有这种百战不殆的‘名将’,因此没有人比我更合适领军出战了。”

说话间,李利指着身边的帅旗,朗声道:“这杆帅旗就是我军的大纛,也是我所在之处。大纛所向,便是全军进攻的方向,要进则进,当退则退。眼下,我等还无法得知盟军到底有何图谋,或者说袁绍究竟有何诡计,是以我李利必须亲自出战,见机行事,当断则断。至于我自身安危么,与全军十余万将士的性命相比,何足道哉?换言之,如果我西凉军最骁勇善战的十三万战骑在此战之中遭遇重创、甚至于死伤殆尽的话,那无异于要了我李利的性命;纵使侥幸躲过此劫,日后也必定是苟延残喘,早晚难逃败亡的命运。”

“主公所言极是。”听完李利一席话后,郭嘉轻轻点头,赞叹道:“主公大智大勇,令属下敬佩万分!诚如主公所说,若是我军遭遇危险,只要主公一声令下,亦或是命令掌旗官撤退,我军将士自是紧随主公大纛进退。这一点毋庸置疑,微臣对此深信不疑。只是恕嘉斗胆直言,若是主公身陷险境,又当如何呢?

须知主公乃我西凉军之主,身系全军将士乃至数百万西凉百姓的前途命运。若是主公有所闪失,那对于拥有三州之地的我军而言,将是灭顶之灾,之前所做的一切都将毁于一旦,无数人的辛劳也将随之付诸东流。故此,微臣恳请主公三思而后行。”

说完话后,郭嘉骑在马上俯首一揖,神情之恳切溢于言表,而他对此事的态度亦是不言而喻的。不管李利说什么,他郭嘉还是那句话,君王不可亲身犯险,这一点他始终都不曾改变初衷。

眼见郭嘉固执己见,李利坦然一笑,朗声道:“天若亡我李利,纵然我躲到天涯海角亦是徒然;天若助我成事,纵使刀山火海又奈我何?”

“呃?”郭嘉闻言错愕,怔怔地看着李利,脸色急剧变化,惊骇失神,半晌说不出话来。

过了好一会儿,他神情无奈地摇头,由衷感叹道:“主公胸襟坦荡如大海,志向高远如凌霄,真乃神人也!微臣钦佩之极,并深感惭愧。既然主公心意已决,嘉亦不多言。不过,于公于私,我都要再唠叨一句,无论如何都请主公确保自身安全,千万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差池。否则,主公若是弃嘉而去,嘉必定跟随主公共赴黄泉,届时再为主公效力。”

“呃!”李利闻声愕然,看着郭嘉一脸坚毅的神情,哈哈大笑道:“好你个郭奉孝,下黄泉你都不放过我呀!不过这样也好,不求同生但求同死,人生有此知己,再无憾矣!哈哈哈”

郭嘉同样开怀而笑:“主公太过抬举我了。嘉自从投效主公麾下以来,主公胸襟宽宏、行事不拘小节,待我如兄弟,嘘寒问暖,关怀备至,并破格提拔,以重任相托。为此,我深感庆幸,经常扪心自问,这个世上只怕惟有主公才会纵容我郭嘉放浪不羁的秉性,且给我用武之地,如此才有今日的郭嘉。因此,今生有幸结识主公,嘉心愿足矣,再无他求!”

说完话后,郭嘉与李利对视而笑,此时的主臣二人恍如兄弟,可谓是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于是,在这烽烟滚滚的战场上,飘荡着他们二人的爽朗笑声:“哈哈哈”

第749章我拿冀州赌江山

盟军阵前。

“不好!李贼竟然派遣投石车阵与我盟军对攻?”

眼看西凉军同样派出数百架投石车开赴阵前时,袁绍神色大变,失声惊呼。

“呃!盟主何故如此惊慌?”

袁绍突然间的大呼小叫,吓得刘备陡顿变色,随即他眉头微蹙,疑惑不解的问道。

“嗯?没什么,只是略感意外而已,玄德勿怪。”

袁绍闻声惊觉回神,强摄心神之下迫使自己冷静下来,既而支吾一声,含糊其辞的敷衍刘备。

刘备神情错愕地看着袁绍的侧脸,顿生疑虑,眼神不由变得狐疑起来:“哦,原来如此。”

语气稍顿后,他不知想到什么,又对袁绍宽慰道:“或许是盟主多虑了。须知李贼素来狡诈善变,行事不拘一格,常有出人意表之举,眼前之举便是李贼惯用的伎俩。因此,盟主不必忧虑,纵然李贼麾下的投石车阵与我盟军投石车对攻又能如何,难道他还能继战车阵之后再赢一阵么?在刘某看来,只怕未必。世人皆知西凉军辎重不济、军械紧缺,想必李贼麾下的投石车阵也不例外,断然不能与我盟军投石车相提并论。是以,盟主尽管宽心便是,不必惊慌。”

“玄德所言甚是,方才却是袁某失态了,还请玄德切莫介意才好。”袁绍扭头对刘备轻轻颔首,微笑道。

“盟主言重了,区区小事何足挂齿。”刘备不以为意地笑声回应道。随即他再不多言。扭头看着阵前的战斗,流露出似有所思的神色。

看到刘备并未起疑,袁绍深深松一口气。既而镇定心神,目光前方,脸上的急促神情渐渐恢复如常。

但他并不知道,这一番神色变化全然落在刘备的眼角余光之中,致使刘备疑心大起。

因为袁绍和颜悦色的答复恰恰验证了刘备之前的疑虑。事实证明,袁绍确是对他有所隐瞒,或者说袁绍对此次决战另有安排。并且一直瞒着他刘备和其他诸侯,甚至于直到现在,袁绍仍在刻意隐瞒。始终不愿透漏半句。

而刘备的疑虑之所以这么快得到证实,是因为他刚才对袁绍说的那番话纯属胡说八道、信口开河,其用意便是试探一下袁绍的反应,看看他是不是心里有鬼。果然。袁绍想也不想的随口附和。显得心不在焉,神情颇为紧张,似是生怕刘备发现他不可告人的秘密似的。然而,袁绍却不知道他这么敷衍了事,分明就是欲盖弥彰,恰恰显示出他心里有鬼,必然是背着各路诸侯另有图谋。

一念至此,刘备深感不安。却又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可是,他实在搞不清楚袁绍究竟还有多少不可告人的秘密。或者说,他背着各路诸侯到底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然而,这一切只要袁绍自己不说,别人根本无从知晓,即便想破脑袋也想不出来。

就在刘备佯作凝神观战、实则暗自思量之际,袁绍心里同样也是极不平静。

这一刻,袁绍佯作目不斜视的注视着阵前战场,实际上心里却在暗自焦急,思绪如潮:“李利竟然派出投石车阵出战,却始终不肯率领战骑出击,难道他已经识破了我的谋划?这实在是不可思议了!各路诸侯都被我瞒得死死的,数月间毫无察觉,李贼又如何知道我的计划呢?倘若李贼已探知我的算计,那我之前所做的一切便毫无意义,并且刚刚又与张燕当众撕破脸、反目成仇,且与各路诸侯多有不睦。这样一来,此次娄底原决战,我袁绍岂不是毫无胜算、败局已定么?”

脑海里暗自盘算着利弊得失,袁绍忧心如焚,患得患失,极度不安。暮然间,他不由想起张燕之前说过的一句话,那便是:此次中原诸侯联盟讨伐李利之战,对他袁绍而言确实是意义重大。为此,他不惜将冀州积攒多年的钱粮全部都拿来供给盟军,耗费数以百万计的粮草和辎重,以及上百万两黄金,几乎把冀州的家底都掏空了。他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全都是为了此番讨伐李贼的大业,更是为了日后雄霸中原,最终廓清寰宇,问鼎天下。

在此之前,袁绍一直认为自己这么做都是值得的。因为在他眼里,天下各路诸侯之中惟有西凉李利能够对他构成威胁,也是他雄霸中原的最大阻碍,更是冀州军最强劲的对手。正是基于这种忧患考虑,才促使他不惜一切代价联络各路诸侯前来入盟,既而组成诸侯大军,以泰山压顶之势横扫西凉军,彻底灭掉李利。

只要李利一死,曾经强盛一时的西凉铁骑便会轰然崩塌,从此再不足惧,早晚必将分崩离析,最终堙没在无尽的内讧仇杀当中。而这恰恰是袁绍最希望看到的情形,若是没有李利虎视在侧,他袁绍必定能在三到五年之内拥兵百万、雄霸中原各州,继而挥军横扫天下,成就万世基业。

还是如果,如果没有李利迅速崛起,那么他心中的宏伟蓝图将毫无阻碍地顺利实现。只可惜,天不遂人愿。西凉李利的强势崛起犹如狂风巨浪般势不可挡,在短短三年之内便迅速成长为天下第一霸主,手握数十万西凉雄兵,整戈待旦,虎视天下。这让袁绍如鲠在喉、寝食难安,无数次都梦想着将李利除之而后快,因为西凉李利的存在严重威胁到他雄霸中原的宏图伟业。

只要李利一天不死、西凉军一天不灭,他袁绍想称霸中原便是不切实际的幻想,根本不可能成为现实。所以,他没有急于除掉幽州公孙瓒,也没有出兵兖州和彻底占据青州的念头;他认为自己的当务之急就是趁着李利羽翼未丰之际,尽早将其除掉,令西凉军分崩离析,继而在内斗厮杀中彻底灭亡。为此,他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全力以赴铲除西凉李利。

大半年来,一切都如同袁绍预料中的那样顺利进行。中原诸侯联盟如期成立,五十万诸侯大军势如破竹,横扫河东,一鼓作气将李利及其麾下的安邑大军赶到黄河对岸。飞云渡一役和函谷关攻城战,虽然打得十分艰难,战事颇为不顺,但袁绍并不悲观,反倒积极思考对付李利和西凉铁骑的新策略。而刘备率部中途入盟,犹如给士气低靡的盟军注入一剂强心剂,弥补了曹操在飞云渡惨败之后的兵力空缺。

与此同时,西凉军的强悍战力也让袁绍清醒认识到,若想毕功于一役、一举消灭李利和西凉军的代价实在太大了,甚至于完全不可能做到。于是,他退而求其次,重新确定战略目标,把除掉李利和西凉军的目标大幅度降低,改为歼灭十几万西凉战骑。因为李利雄踞天下第一霸主的最大倚仗,就是这十多万西凉铁骑,只要灭掉这些战骑,李利就如同被拔掉牙齿的老虎,外强中干、不足为惧,再也不能对他袁绍构成威胁了。

然而,就在袁绍把战略目标降低之后,函谷关久攻不下的攻城战,以及随后持续四个多月的对峙相持,让他大失所望之余,深感不堪重负。

连续半年的粮草辎重供给已经将冀州多年积累的钱粮消耗一空,随之而来的便是他袁绍再无退路,被逼上绝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一旦此战落败,少则三年、多则五年,冀州恐怕都难以恢复元气,而他袁绍战败之后还能不能继续坐镇冀州亦是未知之数。因为他把全部冀州的全部家底都压在此战之上,近乎是孤注一掷,所以他真的输不起。

原本一切都在袁绍预定的轨迹上进行,但文丑颜良相继战死和吕布阵前战败之事,却让他大感意外,并隐隐预感到此战只怕不会像自己设想的那样顺利。

不承想,好的不灵坏的灵。

战局持续至今,袁绍最不希望看到的情形终究还是出现了。

别看此时盟军尚有将近四十万大军,但袁绍十分清楚,函谷关内的西凉军绝对不止眼前这十几万兵马,李利一定留有后手,也就是所谓的杀手锏。因此,盟军与西凉军正面决战的结局并不乐观,甚至是败多胜少。而袁绍唯一可以倚仗的便是,他那不为人知的谋划,这也是他对付西凉军的杀手锏。

上一篇:盛唐血刃

下一篇:大唐南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