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交出思想
“你倒好,些许事情就觉着日子不过了?”
李承乾听到这,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一摊手。
“瞧!父皇你都说出儿臣的苦楚了,你怎么就理解不了呢?”
李世民被李承乾这话弄得稍稍一愣神,随即恼羞成怒的一声爆喝。
“逆子!你到底什么意思?”
李承乾幽幽一叹,看着李世民道:“父皇啊,当皇帝有多忙、有多累,如今你已然深有体会了。”
“儿臣固然没当过皇帝,但看了皇爷爷和你之后,自然也清楚这皇帝的差事有多不好干了。”
“那儿臣不趁着如今没上位好好享受享受,那等到儿臣继位,岂不是连个休息的时间都没有了?”
“若真是那样的话,一辈子还有什么意思?”
“当太子的时候干活、当皇帝的时候照样干活,辛辛苦苦一辈子!”
“这降生到皇家,明明是天潢贵胄,贵不可言的存在,结果倒好,比那升斗小民都不如,那儿臣岂能如愿?”
李世民眨巴眨巴眼睛,被李承乾这番理直气壮之言说得多少有些懵逼。
因为这话,似乎很有道理啊。
他原本只是唐国公次子的时候,那叫一个潇洒啊。
可从他们家起兵造反开始,一直到今天,他几乎没有几天懈怠过。
案上的差事好糊弄,可心中的责任怎么糊弄得过去?
所以……他真的好久好久没过上几天松快日子了。
李世民这正共情呢,但一不留神,一个念头忽然冒了出来。
“不对!”
“好你个逆子!”
“朕都吃过的苦,你居然不吃?”
“凭什么?”
李承乾一听这话头皮一阵发麻。
妈耶!
这中登是受什么刺激了?
怎么这脑回路变得这么清奇了?
自己淋过雨,结果要把儿子的伞也给撕了?
不要啊!
“父皇,这事儿儿臣有错!”
“错在哪儿?”
“儿臣错在不该就这么静待着等着接位的,应该让父皇早早的退位,如此一来,父皇就能留出时间当个逍遥的太上皇了!”
“不过父皇您放心,儿臣最多十五年就来接您的位。”
“如此一来,您在位二十年,该过的皇帝瘾也过了,该办的事儿也办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儿臣来办!”
李承乾拍着胸口说的那叫一个慷慨激昂啊。
可对面的李世民却觉着格外的刺耳。
“这就是你的知错?”
“你知错之后就是让朕早点退位?”
“你这是要造反?”
此言一出,原本在一旁听得差点没憋住笑的一应宫女、内侍全给跪下了。
而且一个个的瑟瑟发抖。
不怪他们害怕啊。
这种话,特么是他们能听的?
可李承乾却一脸的无辜。
“怎么就造反了呢?”
“这事儿不是父皇你说起的么?”
“你觉着这么些年太辛苦了,所以想要过过松快日子。”
“可国不可一日无君不是?”
“那儿臣能帮你的不过只有让您提前退位,然后去潇洒去了?”
“如果您不愿意的话,儿臣更希望您长命百岁,那儿臣同样也能多潇洒个几十年!”
“这反而更符合儿臣的心呢!”
李世民听到李承乾这番话后,忽然有种不上不下的感觉。
这逆子,到底是孝顺还是不孝啊。
怎么这么别扭呢?
第271章 这才是真正的科举
“退位不退位的朕暂且不跟你说了。”
“这官吏招考一事,朕允了,不过,品级最高只能八品,这俸禄还得由你东宫承担!”
“也就是说,朝廷承认这些人是官儿,但除了承认之外,一概不管,你可明白?”
李世民被李承乾刚刚那番话说得烦躁的不行。
他既觉着李承乾说得挺对的,自己早点退位就能早点潇洒自在;
可另一方面,他又觉着这话极为刺耳!
退位?
朕戎马一生、杀兄囚父抢来的皇位,朕不要了?
怎么可能?!
朕必不可能如此!
朕还有大把大把的抱负未曾施展呢。
退位是万万不可能的!
李世民心中是有大抱负、大志向的。
尤其是经历过玄武门一事之后,他在心中都已经形成一个执念了。
那便是他一定要当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超越所有皇帝的千古一帝!
唯有这样,才能压住他杀兄囚父的污点。
也唯有这样,才能证明,他李世民抢这皇位抢对了。
当年父皇没把皇位传给他,那就是错的。
若是早传给他,其实啥事儿都没有了,大唐反而更加的繁荣昌盛!
这其实就是李世民的心结。
但这些话,他没法对着李承乾说。
当然了,李世民自认为也没必要对李承乾说。
朕是你爹,跟你说这些,作甚?
你听话不就是了?
也正因为李世民这会儿心里面的烦躁之意不断的上涌,他刚刚才给出了那么一番不是特别‘妥当’的安排。
光给官身,不给俸禄,一切东宫承担。
不过,李承乾却毫不在意,反而高兴的冲着李世民拱了拱手。
“多谢父皇成全!”
或许是觉着自己在李世民这儿占便宜占得太大了,多少有些不好意思吧。
李承乾转而好心的跟李世民说到。
“父皇,既然聊到网络人才一事了,那儿臣不妨说说对科举的一些想法?”
李世民眉头一动,看着李承乾道。
“怎么?”
“平素里不说,今儿个占了便宜了,觉着对朕有所亏欠了,才终于拿出来显摆了?”
李承乾故作羞涩的摆摆手,“嗐!父皇您这话说的!”
“怎么能是显摆呢?”
“这明明就是把儿臣的真知灼见告知于您啊!”
李世民压根不想搭理这逆子二皮脸,直接没好气的摆摆手。
“少来这套,直接说!”
李承乾闻言赶紧正色,清了清喉咙,到。
“父皇,于科举而言,儿臣觉着首先要做的,便是增加糊名和誊录两个环节!”
“如今的科举,考官是能直接看到考生姓名和笔迹的!”
“父皇,人都有亲疏,这一点是无可避免的。”
“那么,如果看到自家子侄的卷子了,真就能狠下心来一点面子都不给?”
“可若是给了,那还有什么公平可言?”
“这还是直接照顾自家子侄的,那如果是拍马屁的、利益互换的呢?”
“反正都能看到名字,抬抬手成全一下同僚,或者拍一拍上司的马屁,有何不可?”
“所以,儿臣建议,科举改革先从糊名、誊录两个环节开始。”
“考完收卷,立马把姓名以及籍贯等信息全部用纸条糊住,并派小吏全部誊抄一遍。”
“如此一来,哪怕考官早有打算要高抬贵手,也得从诸多试卷里去猜测究竟是那一份。”
“不说完全杜绝内外勾结一事,但至少让科举一事在公平上,提升十倍不止!”
李世民原本半躺着听着李承乾的话的,可越听越兴奋,听到最后,更是直接一巴掌拍在了案几上。
“说得好!”
“好一个糊名和誊录!”
“承乾,这事儿不用讨论了,朕接受了!”
“就该这么干!”
“正如你所言,只要有这两招在,纵使还有舞弊一事发生,比起之前也难了何止十筹?”
“完全杜绝舞弊是绝不可能的,朕也没痴心妄想有那等情况,但能杜绝一大部分,朕就心满意足了!”
“承乾,你这主意,当真配得上真知灼见一词!”
“很好!”
李承乾嘴角微微一翘,倒也没太过得意。
因为这法子本就是几百年后才会出现的。
但既然好用,那提前拿出来用用,又怎么了?
谢过李世民的夸奖后,李承乾转头说起了第二个意见。
“父皇,儿臣继续说第二件事,那便是为科举增加一级考试。”
上一篇:三国金榜:我的系统太逆天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