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第851章

作者:文盲写小说

顾炎武不知道北京朝廷发生了什么,也不清楚太子勤王的目的。

所以他不能响应太子的号召。

更不能让别人产生误会。

郑成功也是这么想的,他摇头说道:“咱们当然不能以勤王的名义进京。”

“那以什么名义进京?”

“我身上有命案,你是此案的主审官员。现在朝廷压着案子不办,你可以带着我去京师结案。”

“不行,”顾炎武摇头:“我是朝廷命官,现在既不是朝觐考察的时间,也没有进京的旨意,不能擅自进京。”

朝觐考察的意思是让地方官员进京述职。

朝觐制度起源于周。

当时周天子要求各诸侯定期进京觐见,进贡。

到了明代。

明太祖朱元璋下旨命各布政使司,府,州,县的官员都要按时进京朝觐。

最开始没有经验,一年一次朝觐。

此举不但加重了吏部和皇帝的工作量,还导致地方官员疲于奔波,浪费钱财。

而官员在进京期间,地方还会出现无人治理的情况。

于是在洪武十八年,朝廷根据以往的经验将朝觐改为三年一次。

见顾炎武有顾虑,郑成功劝道:“只有去了京师才会知道真相。”

顾炎武又犹豫了一会后询问:“咱们只身前往吗?”

郑成功立刻摇头:“当然不行,大乱将起,咱们要带着兵马去。”

顾炎武两手一摊:“我手里没兵!”

郑成功想了想,站起身打开房门将门外的郑彩招呼进来询问:“泉州还有多少兵马?”

郑彩挠了下后脑勺:“大哥,我不知道。”

郑成功两眼一瞪:“是真不知道还是装不知道?”

“大哥你别了,我没法说。”

“那我该问谁?”

“问郑鸿逵将军。”

“你带我去见他。”

“带您去可以,这位顾大人不能去...”

“他必须去,我是他的犯人,从今以后我们二人形影不离。”

郑彩再次挠头:“可是...”

“没有可是!你要是觉得不妥可以自行立刻离开!”

“那可不行,郑鸿逵将军给我的命令是带您回去,我得完成任务。”

“那就带路!”

郑彩无奈,只能带着郑成功和顾炎武一起回到水师驻地。

见到郑鸿逵后,郑成功直接开门见山:“二叔,咱们还有多少兵马?”

郑鸿逵没有说话,而是看向旁边的顾炎武。

顾炎武虽然是朝廷命官,但是对郑鸿逵来说却是一个外人。

他不能向外人透露郑家军的底细。

顾炎武很识趣,站在原地没动。

他可不敢保证郑成功不会跑。

郑鸿逵一脸无奈:“顾大人应该知道,我只是不想,并非不能。”

郑鸿逵的意思是他完全有能力把郑成功从顾炎武身边带走。

顾炎武想了想,觉得也对。

于是起身走出房间,并随手关好了房门。

房间内只剩下郑鸿逵和郑成功二人。

郑鸿逵本名郑芝凤,是郑芝龙的亲弟弟,郑成功的二叔。

郑鸿逵笑着问:“怎么...你也想带兵勤王?”

“不是勤王。”

“那你问有多少兵马作甚?”

郑成功回答:“我要带兵北上,查明情况。如果陛下真遇到了危险,我会响应太子殿下的号召,进京勤王。”

郑鸿逵收起笑容,一脸严肃:“如果陛下无恙呢?”

郑成功同样严肃回答:“如果陛下无恙,太子所谓的勤王就是谋反。我会听从朝廷的命令,平定叛乱。”

郑鸿逵站起身来到郑成功身边,喊着他的小名:“福松,我想问你一个问题。”

“二叔请问。”

“我大哥已经摆明投靠了太子,如果太子真的在造反,你会怎么办?是帮太子对付朝廷?还是帮朝廷对付太子?”

郑鸿逵怕郑成功理解不了自己的意思,改口道:“你会为了朝廷与我大哥反目吗?”

反目...

郑成功看着郑鸿逵,思绪纷飞。

自从杀了施琅的家人后,他就一直待在泉州府衙。

从那时他就在想,以后该如何面对自己的父亲。

施琅是帮郑家走私,也是在郑家的授意下通敌。

这是事实,无法改变的事实。

他为了泄愤杀了施琅的家人,不但身背命案,还和父亲的关系闹僵。

是道歉认错?

还是坚持己见,对抗到底?

道歉的话意味着认同父亲走私通敌的行为,这与他心中大义相违背。

坚持己见则意味着要站在朝廷那边,和父亲作对。

他是大明朝的官员不假,但同时也是父亲的儿子。

以前他他从来不信忠孝难两全这句话。

现在他心里,彻彻底底的信了。

他低着头看向自己的左右手。

在他的视线里,左手上闪着忠字,右手上闪烁着孝字。

两个字都很沉重,压得他直不起腰来。

郑鸿逵没有催促,而是站在旁边静静地等待。

他要等郑成功自己做出选择。

不知过了多久,郑成功抬起了脑袋。

郑鸿逵问:“想好了?”

“想好了。”

郑鸿逵顿了顿,深吸一口问气问:“帮谁?”

郑成功同样深吸一口气:“帮朝廷!”

“原因呢?”

“不知道。”

“不知道?”

“对,直觉使然。”

郑鸿逵张了下嘴,叹息一声:“我知道了,你回家吧。”

郑成功向后半步:“我不能回家,我要北上京师查明情况。”

“你可以去,我不拦着也拦不住。”

“那就请二叔给我一支兵马,我要带兵北上。”

郑鸿逵拍了拍郑芝龙的肩膀:“回家吧孩子,你爹临走前嘱咐过我,在他回来之前不能给你一兵一卒。”

“二叔!”郑成功目光如炬:“我这么做既是为了我自己,也是为了整个郑氏一族。”

“嗯?”郑鸿逵不由得皱起了眉头:“你把话说清楚!”

第1248章 快快快,跑步前进

郑成功来到郑鸿逵身边,压低声音:“二叔有没有想过如果太子失败了,郑家会是什么下场?”

下场?

郑鸿逵从未想过这个问题,经过郑成功的提醒不由得认真思考起来。

太子是以勤王的名义起兵。

太子失败意味着无论是否真的勤王,这件事都会被定义为谋反。

《大明律》规定:凡犯有谋反、谋大逆罪者,不分主犯、从犯,一律凌迟处死。

同时祖孙三代也要株连斩首。

当然了。

太子虽是主犯,但身份特殊。

最多就是本人本处死,祖孙三代不会受到牵连。

从犯就不好说了。

如果皇帝法外开恩,他们或许还有的活。

如果不开恩,所有人都得死。

郑家也不能幸免。

郑成功继续说道:“二叔,我帮朝廷得同时也是在帮郑家!如果太子真的失败了,有我的功劳在,郑家也不至于被灭门!”

郑鸿逵想了又想,忍不住点头:“你说的好像确实有点道理。”

郑成功纠正道:“不是有点道理,是很有道理。无论谁胜谁败,咱们郑氏一族都有功劳!”

......

在郑成功得语言攻势下,郑鸿逵很快被说服。

他不但违背郑芝龙的命令给了郑成功三千水师精锐,还给他准备了充足的钱粮。

转天一早。

郑鸿逵将福建水师副总兵的官印拿出来,交到郑成功手里。

叔侄二人在海边洒泪分别。

郑鸿逵继续留守福建,郑成功则带水师北上。

越往北,局势越乱。

六月初六,先一步离开福建的郑芝龙在东南季风的帮助下提前抵达了南直隶。

得知这个消息后,南京朝廷立刻向全国发出勤王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