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第823章

作者:文盲写小说

徐文爵抿了一口热茶,问:“京师有什么新消息吗?”

“有!”信使双手捧着信,送到徐文爵面前:“陛下上朝了。”

“什么?”徐文爵手中茶杯不稳,掉在地上摔得粉碎。

五个月没上朝的崇祯忽然上朝,他很难不意外。

震惊过后,徐文爵一边拆开信封查看信函的内容,一边问:“什么时候的事?”

“腊月初一。”

徐文爵继续问:“陛下在朝堂上说了什么?”

“陛下没说什么,史可法却说了很多。”

“那史可法又说了什么?他...”徐文爵的话戛然而止。

因为他在信函上看到了相应的内容。

史可法在朝堂上当着崇祯和文武百官的面,弹劾他私铸大明圆宝。

看着白纸上的黑字,徐文爵只感觉后背发凉,浑身发冷。

他自认为做的已经足够隐蔽,没想到还是被发现了。

这是死罪。

可是他还不想死...

该怎么办?

徐文爵一时间没了主意。

片刻后,徐文爵站起身开始更衣。

私铸大明圆宝的不止他一个,他要找其他同伙商量对策。

几乎在同一时间。

抚宁侯朱国弼,诚意伯刘孔昭,忻城伯赵之龙和安远侯柳祚昌也接到了同样的消息。

他们在震惊之余立刻联络对方进行密谋。

一个时辰后。

众人在一座极为隐蔽的院落里相聚。

分别落座后,赵之龙开始埋怨道:“当初我不想参与这种破事,可是你们非得拉着我参与。现在好了,事情败露了!等朝廷查明真相后,咱们所有人都得死!”

朱国弼冷哼一声:“别说那些没用的!你说你不参与,可是分钱的时候没见你少拿一文钱。”

赵之龙同样冷哼:“我出了本钱,担了风险,凭什么少拿钱?”

朱国弼笑了:“是啊,你出了本钱担了风险,还说自己不想参与?”

“你...”赵之龙被怼的哑口无言。

“行了,”刘孔昭一脸嫌弃道:“钱都拿了,还有什么好说的?当务之急是想个办法,把这件事应付过去。”

“应付过去?”徐文爵笑了:“礼部尚书史可法当着陛下和文武百官的面弹劾咱们,你觉得还能应付过去?”

刘孔昭轻轻摇头:“别把话说的太死,能不能应付过去要看陛下的意思。”

“呵呵呵!”徐文爵的笑声里尽是嘲讽:“信的内容你们又不是没看到,陛下的意思是成立三法司会审!如果不是陛下在朝堂上昏厥,三法司的官员已经在路上了,你不会觉得陛下打算饶了咱们吧?”

刘孔昭重重的呼出一口气,不再说话。

他当然知道崇祯不会饶了他们。

之所以那么说,就是想让徐文爵把话挑明。

只有这样,才能让其他人都意识到这个问题。

果不其然。

听完徐文爵的分析,朱国弼,赵之龙和柳祚昌同时皱紧了眉头。

片刻后,求生欲最强的朱国弼率先问道:“事已至此,咱们接下来该怎么办?”

“认罪吧!”赵之龙提议道:“只要老老实实向陛下认罪,陛下看在咱们祖上有功的份上应该会从轻发落。”

一直没说话的柳祚昌也点头说道:“没错,陛下并非绝情之人。只要认罪,必能获得宽恕。”

“呵呵!”刘孔昭笑了:“当年的成国公朱纯臣和杨武侯薛濂也是这么想的,结果呢?”

等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到自己身上时,刘孔昭故意长叹一声:“哎!他们两个死的老惨了!”

其他人先是一怔,然后同时点头。

实际朱纯臣和薛濂的例子,表明崇祯就是一个绝情之人。

尤其是对他们这些勋贵。

能杀就杀,绝不放过。

现在他们私铸大明圆宝。

按照大明律当判绞刑。

以崇祯的性格,恐怕不会放过他们。

也就是说...

如果不反抗的话,必死无疑。

当他们意识到这个问题后,所有人都陷入了沉默。

“怎么办?”求生欲最强的朱国弼再次问道。

徐文爵两手一摊:“即便主动认罪也不会被赦免,你说还能怎么办?”

朱国弼想了想,试探性地说道:“你的意思是...反抗?”

徐文爵双手保持摊开的姿势,歪着脑袋反问:“不然呢?等死?”

“可问题是...如何反抗?”朱国弼无比担忧道:“主动认罪就算不会被赦免,最多也就死咱们几个人。如果反抗失败,死的可就不是几个人了,而是咱们所有人的三族!”

“试问在坐的诸位,咱们拿什么反抗?又怎么赢陛下?”

朱国弼的问题直击众人的灵魂深处。

既然要反抗,就要用兵。

他们手上确实有一些兵马,数量不多也就算了,战力还很一般。

全加起来都不够李定国一个人塞牙缝的。

这些倒还是其次。

主要是师出无名。

这天下终究是朱家的天下。

他们就算有百万大军,也得不到天下百姓的响应和拥护。

没有百姓拥护就没有群众基础。

早晚会兵败。

刘孔昭看出了朱国弼的担忧,他沉声说道:“别想单独造反,那样只会让咱们死的更快。”

朱国弼转过头,认真询问:“你的意思是?”

“太子不是在南京吗?咱们可以让太子一起造反!”

朱国弼瞪大了眼睛:“这...这恐怕不行吧?”

“怎么不行?”

“太子本就是储君,未来的皇帝,没必要造反!”

“你们知不知道,京师正在盛传太子向建奴走私,如果陛下当真了,太子就不得不反!”

第1209章 江南士绅利益集团

“太子走私?”抚宁侯朱国弼差点笑出声:“这个传闻也太假了吧?谁都可能向建奴走私,唯独太子不会。如果太子都走私通敌,那大明朝就没有忠于陛下的人了。”

忻城伯赵之龙也笑了:“确实!这个消息一听就是假的,假的不能再假。别说陛下,就算普通百姓也不会信。”

魏国公徐文爵没有笑,而是皱着眉分析道:“空穴来风的目的恐怕不是逼反太子,而是另有目的。”

赵之龙问:“什么目的?”

徐文爵爽快回答:“不知道。”

“呵呵,”赵之龙冷笑:“你这个人胆子太小了,没事自己吓唬自己玩。”

“诸位,诸位!”刘孔昭伸出双手做向下压的动作:“你们关注的点错了。”

众人纷纷转过头询问:“什么意思?”

“太子走私并非空穴来风,而是事出有因。”见众人不解,刘孔昭开始解释:“平辽大军入辽作战期间,关辽登津水师在山东附近扣押了许多走私的商船,而这些船大部分都持有盖有太子印章的手令。”

“可以肯定的是,太子本人对此并不知情。上面的印章要么是伪造的,要么是被人盗用。”

“有资格接触印章的都是太子身边的人,而太子身边有四种人。分别是陛下的人,太子自己的人,文官的人以及咱们的人。”

“首先陛下和太子自己的人不会伪造或盗用,其次咱们的人也没有伪造或者盗用,那么就只有一种可能了。”

“东林党...?”朱国弼有些不确定的猜测道。

刘孔昭点头:“没错!以东林党为首的文官!为了给他们背后的商人铺路,东林党做事既没有上限,也没有下限。”

朱国弼想了想:“可是咱们没有证据!就算有证据,又能怎样?咱们犯了死罪!揭发东林党固然是一件功劳,但若想功过相抵,恐怕不行!”

“呵呵!”刘孔昭笑了笑:“功过相抵当然不行,所以我的意思是......拉东林党下水。”

拉东林党下水?

在场的其他人同时看向刘孔昭,并发出了惊呼声。

朱国弼站起身走到刘孔昭面前:“东林党个个都是人精,只有把咱们拉下水的份,岂会被咱们拉下水?”

“当然能!”刘孔昭自信满满道:“东林党也是人,是人就会有软肋,有软肋就有破绽!”

朱国弼听的不是很明白,他开口询问:“那...东林党的软肋是什么?”

刘孔昭停顿片刻后认真回答:“郑芝龙!”

“郑芝龙?”

刘孔昭重重点头:“对!就是郑芝龙!据我所知,江南的远洋商人都有两座靠山。一座靠山在岸上,负责帮他们收买地方官员,打点关系。一座靠山在海上,保证他们在行船时不会遇到海盗。”

“这两座靠山相互之间都有联络,否则郑芝龙也不会让自己的儿子拜东林魁首钱谦益为师。”

“现在郑芝龙被史可法弹劾打着官军的旗号当海盗,走私,且在平辽大军入辽作战期间向建奴走私。”

“这个罪名很重,证据也很充足!”

“如果不反抗,郑芝龙必死无疑。”

“所以他只能反抗!既然要反抗,就要找到东林党,让他们帮忙想办法。”

“等等,”朱国弼出声打断了刘孔昭的分析,“东林党会帮郑芝龙?”

刘孔昭继续分析道:“如果是别人,东林党肯定不会管,但郑芝龙不同。”

“在东林党看来,如果郑芝龙倒下了,那些远洋商人的利益会受损,最终导致他们的利益受损。所以为了利益,他们肯定会帮郑芝龙。”

......

刘孔昭分析的很全面,也很深入。

但用词不够犀利。

实际上,郑芝龙早就成了江南士绅利益集团的代表。

表面上看是郑芝龙在走私。

实际上是江南士绅利益集团在走私。

郑芝龙在接受诏安前,就已经在帮士绅利益集团获利了。

当年朝廷水师为什么打不过郑芝龙这帮海盗?

军队腐败,战力下降固然是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