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盲写小说
崇祯接过题本,打开仔细看。
在他看的同时,史可法在下面朗声说道:“陛下,臣弹劾诚意伯刘孔昭,抚宁侯朱国弼,魏国公徐文爵,安远侯柳祚昌,忻城伯赵之龙等人。”
“他们几人在南京私设铸局,私自铸造大明圆宝。然后用大明圆宝强行从百姓手里换银子,所得利润既没有上交朝廷,也没有惠及百姓,而是被他们瓜分了。”
“此等祸国殃民之人实乃大明之罪人!如不加以严惩,恐难服众”
“臣所言句句属实,请陛下下旨彻查!”
听完史可法的陈述,崇祯愣了下。
据他所知私自铸造大明圆宝的只有刘孔昭和朱国弼两人。
其余三位勋贵什么时候也参与了?
如果没参与,只能说明史可法情报有误。
如果他们真的参与了私自铸币,崇祯只会感到害怕。
因为截止到目前,锦衣卫还没有得到相关情报。
锦衣卫不知道的事,他更不知道。
这就有些可怕了。
为了监察南京的一举一动,崇祯让李若琏向那里派遣了大量的锦衣卫。
这么说吧。
从数量上看,京师的锦衣卫最多。
其次就是南京。
如果徐文爵,柳祚昌和赵之龙能在那么多锦衣卫眼皮子底下铸币。
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南京有些锦衣卫已经被渗透收买了。
他们不再忠于崇祯,而是忠于某些其他人或者金钱了。
看着崇祯皱眉的样子,史可法以为崇祯不信。
他施礼说道:“陛下,臣有证据。”
崇祯眉毛一挑:“人证还是物证?”
“都有”
“嗯?”这让崇祯很是意外,他放下题本问道:“说说你的证据。”
“是,”史可法再次施礼后说道:“不怕陛下笑话,臣在南京颇有些名声。在许多贫苦百姓眼里,臣是一位忠臣。他们相信臣,所以愿意将很多人不法的证据告诉臣。”
(历史上的史可法,当时在民间声望很高。)
“人证是一个叫李三的匠人,他精通铸造之术,负责给徐文爵,柳祚昌和赵之龙铸币。”
“等等,”崇祯忽然问道:“这个李三也是获利者之一,他为何要揭发此事?”
史可法解释道:“强制推行货币改制的政策已经下达,徐文爵等人自知朝廷即将严查,为此他们决定停止铸造,并毁掉模具。李三是个聪明人,为了不被杀人灭口,他才找到臣寻求庇护。”
“嗯,”崇祯点头,“物证呢?不会都被毁了吧?”
“确实被毁了许多,但是他趁机誊抄了一份最关键的证据:账册!上面记录每次运来的银子,煤炭和白铜的花费以及运出的大明圆宝数量。”
“人证物证齐全?”
“是。”
“证据你都核实过了?”
“臣私底下核实过,应该都是真的。”
“好!”崇祯变得兴奋起来。
真是瞌睡来了有人送枕头。
他正愁南京那边不够乱呢,史可法直接把铁证送来了。
崇祯再次翻阅奏疏,又将里面的内容看了一遍。
看完之后,他发现下面还有一份奏疏。
崇祯拿在手里问:“这是?”
史可法见状又一次施礼:“这是臣弹劾福建水师总兵郑芝龙的奏疏。”
“郑芝龙身为朝廷命官,却打着官军的旗号当海盗,过往商船苦不堪言!除了指使部下抢劫沿途商船外,还亲自组织走私。尤其在平辽大军作战期间向建奴走私,严重干扰了辽东局势的平衡。”
“据臣估算,他每年通过走私获利高达数千万两白银。”
“臣请陛下彻查此事,还平辽大军一个公道,还大明沿海一个太平!”
崇祯快速翻看完奏疏。
脸色凝重的同时,心里却乐开了花。
史可法的弹劾太及时了。
有了他的弹劾,南京勋贵和福建郑芝龙肯定会慌。
接下来,他们会考虑自保。
如此一来,崇祯第一阶段的计划就完成了闭环。
“触目惊心,触目惊心啊!”崇祯故作惊讶,“这些人根本不把朕和大明放在眼里。”
在史可法期待的眼神中,崇祯沉声说道:“传旨,明日朕要早朝!”
第1205章 谢三宾的难题
崇祯二十五年腊月初一。
已经五个月没有上朝的崇祯,十分罕见地宣布上朝。
这个消息在京师官场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他们在想...
到底是什么事让数月不上朝的崇祯,突然宣布上朝!
难道他的身体不行了?
如果真是如此,那么当务之急是将太子从南京召回,以防不测。
官员们转念一想觉得不对劲。
范景文和谢三宾刚刚见过崇祯,说他的身体没有问题。
京师官员都是聪明人。
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忽然意识到,即便崇祯的身体没问题,也可能将太子从南京召回。
而太子是储君,将来的皇帝。
他们虽然不敢明着巴结太子,但是可以借着给太子写公文的机会让太子熟知自己的名字。
于是乎。
离开京师送往南京的公文忽然多了起来。
清晨。
文武百官齐聚朝堂。
在官员们期待的眼神中,崇祯迈着轻浮的步伐走进大殿。
他刚一露面,官员们便忍不住瞪大了眼睛,差点发出惊呼声。
曾经红光满面的崇祯。
现在的崇祯脸上一点血色也没有,好像得了什么大病。
由于崇祯的状态太差了,导致官员们纷纷低声议论起来。
“陛下这是怎么了?”
“是啊,脸色苍白没有血色,似乎是...”
“慎言!陛下脸色虽然差了些,但血肉丰满,体型匀称,并非病态!”
“都别说了,都察院和鸿胪寺的官员开始记名了!”
明代朝会最后一个环节是处理朝堂上失仪的官员。
失仪的行为有迟到,交头接耳等。
由都察院的御史和鸿胪寺官员负责。
虽然不会被罢官免职,但罚俸之类的处罚也会让官员们难以承受。
在都察院和鸿胪寺官员的扫视下,朝堂迅速安静下来。
“诸位,”崇祯直接开口说道:“平辽之后朕数月没有上朝,本意是想趁机休息一下,毕竟朕已经连续二十五年没有休息了。”
“可是!”崇祯话锋一转:“竟然有人谣传朕病了,且病入膏肓。”
“荒谬!朕身体好得很。”
说完这些,崇祯呼呼的开始喘粗气。
在场的大臣们顿时面面相觑。
有人觉得崇祯确实病了,而且病的不轻。
否则不会说话的时候喘粗气。
以谢三宾为首的一些人虽然也看出了不对劲,但是他们只是觉得崇祯虚。
补一补就好,没什么大病。
“另外,”崇祯怒气不减:“有一些人竟然让朕允许太子返京,这是何等的居心?是怕朕不死吗?居心叵测,居心叵测!”
啪的一声。
崇祯右手重重的拍在龙书案上,发出刺耳的声响。
由于很多人都写过类似的奏疏,所以朝堂上立刻倒下一片:“臣等有罪,请陛下恕罪!”
他们本以为自己下跪后,会让崇祯心中怒气稍减。
可是他们发现崇祯的身体一直在颤抖,似乎被气的不轻。
其实他们都误会了崇祯。
崇祯之所以颤抖,是因为拍桌子导致的手疼。
他在用颤抖缓解疼痛。
片刻后,崇祯继续说道:“以后再有敢言让太子进京者,严惩不贷。”
众人齐声回应:“臣等遵旨。”
处理完这件事,礼部尚书史可法向前站了出来。
他拱手说道:“陛下,臣有要事上奏。”
崇祯坐在龙椅上,挥手示意:“讲。”
史可法像昨天一样,先是弹劾南京勋贵私铸大明圆宝。
然后弹劾郑芝龙名为官军,实为海盗。
“诸位,”史可法对着朝堂上的大臣们说道:“郑芝龙拿着朝廷的俸禄,抢劫过往商船也就算了,竟然还向建奴走私物资!如不严惩此等祸国殃民之人,大明危矣......”
史可法每说一句话,朝堂上便安静几分。
说到最后,偌大的朝堂落针可闻。
在满朝文武眼里,史可法太勇了。
弹劾勋贵和掌握实权封疆大吏也就算了,竟然还一次性弹劾这么多人。
他们每个人背后都有错综复杂的关系。
无论弹劾是真是假,朝廷都需要调查。
如果他们每个人都在调查的时候打击报复史可法。
上一篇:你黄巾小兵,也开无双单挑吕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