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第804章

作者:文盲写小说

为了让多尔衮逃到朝鲜,崇祯可以说是费尽了心思。

好在多尔衮没有辜负他的期待。

“下去领赏吧!”崇祯挥手示意那名锦衣卫离开。

随着锦衣卫的离开,乾清宫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皇爷!”王承恩来到崇祯身后给他捶肩:“接下来是不是要攻打朝鲜了?”

“不,”崇祯摇头。

王承恩一愣:“不...不打朝鲜?”

“不打。”

王承恩提醒道:“可是多尔衮已经带着近两万溃兵跑到了朝鲜,皇爷此时如果不打,等于放虎归山啊!一旦被多尔衮缓过这口气,他随时都会卷土重来。”

“呵呵!”崇祯神秘地一笑:“大明朝的敌人有很多,除了明面上的多尔衮,还有很多人藏在暗处准备给朕和大明致命一击。如果现在剿灭了多尔衮,那些藏在暗处的敌人就会继续藏下去。”

“但若是暂时放过多尔衮,一旦有合适的机会,那些暗处的敌人就会忍不住自己跳出来!”

王承恩好像听懂了,又好像没听懂。

他没有深入思考这件事,而是接着给崇祯捶肩。

锤着锤着,外面响起了脚步声。

是司礼监掌印太监高时明走了进来。

他刚刚知道辽东大捷的事,来这里是向崇祯表达祝贺。

说完贺词,高时明说道:“陛下,锦衣卫那边已经准备好了人手,只要陛下一声令下就能出发。”

崇祯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让他们出发吧。”

“是!”高时明走到门外对着一个太监低语了几句。

那个太监迅速转身跑向皇城外面。

皇城外面有两队锦衣卫。

他们得到命令后立刻骑马出城。

一队锦衣卫奔向四川,一队锦衣卫奔向江西。

崇祯坐在乾清宫的龙椅上,嘴里喃喃自语:“希望这个好消息能让两位的身体好起来。”

片刻后,一个小太监走进来汇报:“启禀皇爷,内阁首辅范景文,兵部尚书王家彦求见。”

“让他们进来。”

“是。”

太监走出去将两人带了进来。

范景文一进门便扯着嗓子大喊:“陛下,辽东大捷!此一战,平辽大军不但收复了辽东,还擒获了建奴虏酋豪格,可谓双喜临门!”

崇祯虽然已经提前知道了消息,但还是表现出一副高兴的样子。

他站起来到背着手,不停地称赞。

他先是称赞平辽大军的将士,然后夸奖内阁和六部。

表达完喜悦之情后,崇祯大手一挥:“赏!此番平辽上至平辽总督,下至普通士兵,全都有赏!尤其是那些阵亡的将士,一定要把抚恤银送到他们家属的手中。”

“臣遵旨。”兵部尚书王家彦回应道。

“陛下,”范景文及时提醒:“国库今年的亏空还没有着落,赏银一时半刻恐怕还凑不齐,抚恤银短时间内也...也不好办。”

崇祯闭目养神说道:“钱的事你不用管,户部尚书谢三宾自有办法。”

范景文和王家彦对视一眼,同时担心起了谢三宾。

谢三宾自从当上了户部尚书,每天不是在搞钱就是在搞钱的路上。

今年的亏空至少有三四百万两之巨。

募捐,卖官,增设港口,货币改制这些能试的方法都试了。

能征的钱已经征了,不能征的钱也征收了一部分。

谢三宾还能有什么办法?

就在他们担心的时候,崇祯开口问道:“平辽大军接下来要干什么?”

“回陛下,”王家彦再次施礼道:“以赫图阿拉城为中心方圆几十里上百里的山上,还有不少建奴。平辽大军接下来要进入山中搜山,强壮就戮,老稚尽屠,争取做到空其藏而焚其宅,杜其穴而空其巢。”

崇祯点头,对捣其巢穴,绝其种类的安排非常满意。

他问:“预计需要多久?”

“一个月足矣。”

“嗯,”崇祯再次点头,开始闭目养神。

王家彦想了想,主动说道:“陛下,据平辽大军说多尔衮带近两万残兵败将逃到了朝鲜一带,他们有意入朝追击。”

“兵部是什么意思?”崇祯问。

“兵部认为斩草应该除根,可以入朝追击。况且朝鲜本就是大明藩属,现在建奴已灭,辽东已平,此时出兵朝鲜正好可以让朝鲜重回大明。”

“内阁呢?”崇祯看向范景文。

范景文回答道:“内阁也觉得应该斩草除根,但不是平辽大军,而是让朝鲜人去做。”

“范阁老!”王家彦在旁边说道:“朝鲜已经向建奴称臣了!”

范景文转过头:“那是之前,现在情况已然不同。去年朝鲜曾派使者来欲重新向大明称臣,可是...”

他的话说了一半,后半句话他没说出口。

当时内阁所有人都以为崇祯会同意,结果崇祯却拒绝了朝鲜人的归顺。

这让内阁极为不解。

第1183章 钱从哪里来?

“呵呵!”兵部尚书王家彦冷笑着说道:“范阁老觉得朝鲜有意归顺,就让朝鲜人打建奴?”

“难道不行?”范景文反问。

“当然不行!”王家彦说道:“朝鲜为何主动归顺?完全是因为建奴日落西山,无力和大明对抗。朝鲜为了避免在平辽之后被大明清算,这才主动归顺。他们本就怕打仗,让他们主动对付建奴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另外,”王家彦用恨铁不成钢的语气接着说道:“凭你我对朝鲜人的了解,他们能打得过建奴?”

“这...”经过王家彦的提醒,范景文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

朝鲜人的战斗力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羸弱不堪。

以万历年的抗倭援朝战争为例。

日本人仅用了一个月就打的朝鲜三都失守,八道瓦解。

让他们对付擅长野战的八旗兵,属实是为难他们了。

不过范景文并没有妥协,而是继续刚才的话题说道:“朝鲜人确实不是建奴的对手,但打不过和不打是两码事。只要朝鲜人对建奴保持敌意,那么建奴短时间内就无法缓过这口气。”

王家彦笑了笑:“我知道范阁老想用驱虎吞狼之计消耗建奴的实力,但朝鲜人真的不行,他们不是虎,最多只能算猎犬。所以...出兵朝鲜才是上上策。”

范景文无奈摇头:“老夫当然知道出兵朝鲜才是上上策!可问题是...国库亏空呀。入朝作战所需的军饷和粮饷少说也要有百万之巨,国库没钱,如何入朝作战?”

“哎!”王家彦叹息一声:“斩草不除根,必留祸患!”

范景文跟着叹息一声:“那也没办法,只能等等再说。”

看着两人一唱一和的样子,崇祯笑了:“两位不必多虑,户部会有办法的。”

范景文和王家彦再次对视一眼,对户部尚书谢三宾更加担心起来。

担心他搞不到足够的钱会被崇祯革职问罪。

崇祯看了看窗外,问道:“两位还有其他事吗?没有的话就暂且退下吧。”

范景文回答:“臣还有一事。”

“范阁老请问。”

“如果户部也没有办法,请问陛下有何打算?”

崇祯假装想了一会,开口说道:“等!等朝廷筹集到足够的钱以后再出兵朝鲜。”

范景文深施一礼,与王家彦一起转身离开。

他们离开乾清宫没走几步就遇到了户部尚书谢三宾。

三人对视了一会,范景文率先说道:“谢尚书这是?”

“陛下有旨,召我入宫有要事相商。”

范景文忽然咧嘴笑了。

这个举动不但让谢三宾有些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就连王家彦也是一脸茫然。

“范阁老为何发笑?”谢三宾和王家彦同时问。

范景文收起笑容:“没事,只是想起了一件陈年旧事。”

谢三宾试探性的问“既然阁老没事,那我就去见陛下了?”

“稍等,”范景文说话时迈步走向谢三宾。

在距离谢三宾不足半步时,范景文停了下来。

就在谢三宾以为范景文要对他说悄悄话时,范景文突然身子一歪倚在了谢三宾的身上。

王家彦一惊,连忙伸手去扶并问道:“阁老你怎么了?”

“我没事。”范景文说话的语气一点也不像生病的样子。

“没事?”谢三宾脸色骤变:“没事还往我身上靠,讹人是不?是不是讹人?”

听到讹人儿子,王家彦迅速收回双手,脸上写满了震惊。

他已经被惊得无话可说了。

堂堂内阁首辅竟然要讹人,他不敢说话,只好躲在旁边静静的看热闹。

“谢三宾,”范景文保持着姿势问道:“你能把老夫扶起来吗?”

谢三宾虽然有点慌,但毕竟是大明朝的户部尚书。

他迅速整理思路问道:“你到底要干什么?”

范景文继续问:“老夫就问你能不能把我扶起来。”

谢三宾向左右看了看,发现附近有几个侍卫和打扫院子的太监。

有这些人为证,他就没什么好顾虑的了。

想到这,谢三宾抓着范景文的肩膀将他的身体扶正并说道:“既然范阁老想让我扶,那我扶便是。”

“呵呵!”范景文笑着拍了拍谢三宾的肩膀,转身离开。

“这就走了?”谢三宾更加疑惑。

他转头看向王家彦,试图从对方的脸上找到答案。

王家彦什么也不知道,见范景文已经走远,连忙跟了上去。

谢三宾顶着一脑袋的问号走进乾清宫,向崇祯施礼:“臣参见陛下。”

“谢尚书请起!”崇祯走下台阶,与谢三宾来到同一高度。

谢三宾双手抱拳:“不知陛下召臣前来所为何事?”

崇祯淡淡说道:“还能有什么事?当然是钱的事了。”

不提钱还好,提到钱字谢三宾脑瓜子嗡嗡直响。

能搞钱的办法他都试过了。

崇祯不让掠之于民,他只能掠之于商。

可商人也不是软柿子。

他们背后都有庞大的家族,这些家族在朝的关系错综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