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盲写小说
刘体纯,李过,李来亨站在他右手边。
祖大寿站在王永吉对面,他的妻子左氏站在祖大寿旁边。
“诸位,”王永吉站起来说道:“吴三桂出卖友军资助敌军之事,朝廷已经有了定论。现人证物证俱在,朝廷命我缉拿吴三桂,将其押往京师审讯。”
“不过...吴三桂麾下有数万关宁士兵。他们都是身经百战,且战功赫赫之人。此事一旦处理不好,极有可能发生兵变。”
“今日召集诸位的目的,是商量出一个用最小代价捉拿吴三桂的办法。”
众人开始讨论。
讨论了半天,众人只讨论出三个办法。
第一个办法是...鸿门宴。
城外关宁军营地。
传令官来到吴三桂面前:“吴总兵,总督大人有令,命所有总兵和指挥使今夜前往中军营地赴宴。”
吴三桂立马绷紧神经,一边咳嗽一边说道:“回去告诉总督大人,咳咳,最近我身体有恙,无法赴宴。”
“总督大人会在宴席上与众人商议接下来的用兵方案。”传令官追着说道。
吴三桂说道:“我会让人代我赴宴,不会误了大事。”
传令官无奈,只能无功而返。
见鸿门宴无法锁定目标,王永吉使出了大招:发饷。
很少有将领能忍住饷银的诱惑。
按照规矩。
军饷和粮饷要发给吴三桂,再由吴三桂往下发。
只要吴三桂敢露面,王永吉就会在第一时间将其擒拿。
“总督大人有令,命吴总兵拿着兵册和官印去抚顺城领饷。”传令官再次来传令。
当胡心水把这个消息转述给吴三桂时,他激动的直接站了起来,“饷银在哪儿?”
“就在抚顺城中。”胡心水回答。
“这...”吴三桂犹豫起来。
饷银的诱惑确实足够大,但是他闻到了危险的气息。
饷银早不发,晚不发,偏偏这个时候发。
说明什么?
说明很可能是圈套。
看着吴三桂愁眉不展的样子,胡心水压低声音问:“大人在担心什么?”
“担心这是个圈套。”
“大人的意思是...咱们已经暴露了?”胡心水有些不敢相信的问,“可咱们从始至终都没有露出破绽,王永吉是怎么发现的?”
“方光琛!”吴三桂咬牙切齿道,“我派出的驿兵愣是没找到他的影子,不出意外肯定是他出卖了咱们。”
“这...”胡心水有些不知所措起来:“如果真是那样,接下来该怎么办?”
“先不要领军饷了,”吴三桂嘱咐道:“等几天再说。”
“钱可以等,但粮食没法等!”胡心水眉毛拧成了一个疙瘩:“军中只有五天的存粮,五天过后我军将会断粮。”
“为什么不及时补充粮草?”
“我向王永吉要了,他也答应了,就一直拖着没给,直至现在!”胡心水哭丧着脸。
吴三桂低着头想了很久,最后抬起头缓缓说道:“明天再要一次,如果不给...呵呵,咱们就反了!”
第1134章 吴三桂叛乱(上)
三月二十三,吴三桂派人向王永吉索要粮草。
王永吉以吴三桂屡次违抗军令为由,再次拒绝了他的请求。
“什么?”吴三桂大怒:“王永吉说我违抗军令?”
“是!王总督说让您去中军赴宴,您没去。让您去抚顺领饷,您也没去。在总督大人看来,这就是违抗军令!”胡心水回答。
“王永吉还说什么了?”吴三桂不祥的预感愈发强烈。
“他还说让您亲自去一趟中军大营,向他当面解释。”
“真是这么说的?”
“真是这么说的!”
要坏事!
吴三桂站起来,在营帐内来回踱步。
从目前种种的迹象来看,他已经失去了信任。
或者说...他已经引起了王永吉甚至朝廷的怀疑。
难道自己已经暴露了?
可问题是...他不知道什么时候暴露的。
就在吴三桂左右还在疑惑的时候,帐篷外面响起急匆匆的脚步声。
紧接着一个亲信走了进来:“报!高第总兵信使求见。”
吴三桂心头一禀:“让他进来。”
信使见到吴三桂后单膝下跪:“末将参见总兵大人。”
“高第派你来做什么?”吴三桂问。
“高第总兵让末将告诉大人,他已侦得李定国正率领数千精锐从辽阳赶往抚顺,意图不明。”
吴三桂大惊:“什么时候的事?”
“三天之前。”
“三天前?”吴三桂沉着脸问:“你从哪里来?什么时候出发的?”
“末将从辽阳城南的驿站来,也是三天前出发。”
“辽阳与抚顺相距不过二百多里,二百多里的路你走了三天,你是王八吗?你个王八犊子!”盛怒之下的吴三桂直接伸手给了对方一巴掌。
他之所以生气,是因为消息传递的速度太慢了。
按照正常速度,两百里路只需要两天。
而他却用了三天。
李定国带兵赶往抚顺意味着他已经彻底暴露。
如果能早一天知道这个消息,他就能早一天作出部署。
现在各方兵马均已到位,他无法提前想办法应对,只能临时作出调整。
被扇了一巴掌的信使捂着脸委屈道:“末将昨天就到了抚顺一带,可是抚顺城已经封关,只许进不许出。末将没办法,只能走山路绕过抚顺,所以才迟了一天。”
吴三桂被噎了一句,有些不好意思地问道:“还有其他要说的吗?没有的话下去领赏。”
“末将告辞。”信使转身离开。
看着地上晃动的人影,吴三桂陷入了深思。
他在想...
接下来该怎么办?
按照昨天的计划起兵造反?
可如果真那么做的话,他就彻底没了退路。
不但没了退路,还会在史书留名,被人唾骂。
“总兵大人!”胡心水上前一步:“事已至此,不如反了!”
“对,”夏龙山跟着说道:“为了对付咱们,王永吉不但封锁了抚顺城,还把李定国调了过来。我军即将断粮,如果再不反,数万关宁军恐怕会被活活饿死。”
王屏藩,巴克勇以及其他几个亲信将领同时单膝下跪:“总兵大人,朝廷不给咱们活路,反了吧!”
吴三桂仔细看了看,发现在场的亲信全都单膝下跪,同意他造反。
有了这些人的支持,吴三桂信心大增。
可是他不知道的是。
有些人只是迫于当前的形势同意他造反,心里却想着大明。
吴三桂酝酿了一会情绪,站起身说道:“诸位将军!”
“自入辽以来,咱们关宁军每逢战事必冲锋在前,撤退时负责殿后。可是,换来的不是信任,而是王永吉和朝廷的针对。”
“不发饷银也就算了,竟然还断咱们的粮!”
“岂有此理,岂有此理啊!”吴三桂紧握双拳:“咱们关宁军为了平辽死伤无数,就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只可惜换来的不是信任,而是怀疑,王永吉和朝廷此举简直是人神共愤!”
“众将听令!”
“末将在!”在场的将领们齐声回应。
吴三桂站直了身体,挥舞手臂大吼:“一个时辰后,各部集结所有兵马,向王永吉和朝廷讨个公道。”
“是。”
在吴三桂的命令下,各将领迅速走出营地做最后的准备。
他们都知道那些话并非吴三桂的真心话,那些话也不是说给他们听的。
吴三桂的意思是让他们把这些话传达给下面的士兵。
只有这么说,才能迷惑士兵。
让他们以为错在朝廷,然后名正言顺的发动叛乱。
在准备期间,吴三桂命心腹夏龙山亲自前往建奴营中商谈投降事宜。
“见过睿亲王!”夏龙山躬身施礼,“在下夏龙山,乃吴总兵帐下亲信,”
“你来此作甚?”多尔衮明知故问。
夏龙山沉声说道:“关宁军为朝廷出生入死,结果明廷却停了关宁军的军饷,断了关宁军的军粮!俗话说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贤臣择君而辅。吴总兵决意归顺大清,起兵反明。”
“哦?”多尔衮笑了:“此前本王招降吴三桂时,他不降。现在明廷断饷断粮,他知道投降了?”
夏龙山轻轻咳嗽了一声,没有回话。
多尔衮说的一点也没错。
此前,主动权在吴三桂手里。
现在,主动权在多尔衮手里。
“如果王爷不受降,就当我没来过!”夏龙山转身就走。
他的举动直接把多尔衮吓了一跳。
多尔衮急忙起身追到夏龙山身边,用安抚的语气说道:“别走啊!谁说本王不受降了?”
夏龙山停下脚步的同时,心里也暗暗松了一口气。
投降是一门技术。
谈判的技术。
只有掌握了主动权,才能获得更多的利益。
可事发紧急,他能做的不多。
只能用这种办法为吴三桂和关宁军多争取一些利益。
夏龙山转过身,低着头说道:“既然王爷接受关宁军投降,就请王爷调集兵马与关宁军一起攻下抚顺,随后将明军赶出辽东。”
多尔衮刚要说话,旁边的洪承畴抢着说道:“夏龙山,我有几个问题要问。”
上一篇:你黄巾小兵,也开无双单挑吕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