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第760章

作者:文盲写小说

次日清晨,众将齐聚。

王永吉率先说道:“关宁军猛攻界凡寨十多天,损失惨重。由于距离围攻赫图阿拉的日子越来越近,所以本督决定让关宁军暂时撤到后方休整,不知诸位以为如何?”

“多谢总督大人!”吴三桂第一时间道谢。

其他人都没说话。

既没有表态同意,也没说反对。

现场的气氛有些尴尬。

从来不参与讨论的朱慈炯忽然站起来说道:“我觉得可以!吴总兵撤出战场后可以去浑河北岸驻扎。那里不是战场,也不妨碍休整,还能与北路军主力互为犄角。”

在场人的一些人很是意外,尤其是吴三桂和王永吉。

朱慈炯从来没参与过军务。

可是他刚才不但参与了军务,还说出了一句似乎是建议,又似乎是命令的话。

吴三桂先是看向朱慈炯,随后看向王永吉,有些不知所措。

王永吉盯着地图看了一会,缓缓说道:“定王殿下选的位置非常好,吴总兵觉得呢?”

吴三桂想反对也不敢明着说出来,只能同意。

王永吉下令:“既然如此,吴总兵就退往浑河北岸休整吧。”

吴三桂继续问换防的时间和人员。

王永吉深思熟虑后决定当天傍晚换防。

理论上来讲,晚上换防比较合适。

但萨尔浒和界凡寨之间是一片开阔地。

晚上行军举起的火把在黑夜中尤为刺眼。

这反而给了建奴偷袭的机会。

所以他把时间定在傍晚。

建奴如果偷袭,还要考虑即将到来的黑夜。

商议结束后,众将先后离开营帐。

吴三桂组织关宁军向界凡寨发起了最后一次进攻。

这么做主要还是为了送信。

晌午时分,关宁军退了下去。

屯齐带着一个降兵走到满达海面前:“王爷,吴三桂那边传来消息说,明军今天傍晚换防。吴三桂的关宁军撤到浑河北岸,黄得功和高一功进驻萨尔浒。”

满达海还没来及高兴,又得到了一个好消息:睿亲王多尔衮正率部进驻界凡寨。

“简直是双喜临门!”满达海兴高采乐的走出营帐迎接多尔衮。

回营后,众人落座。

满达海把吴三桂的计划陈述了一遍,随后问道:“王爷,吴三桂可信吗?”

“咱们有的选吗?”多尔衮苦笑着反问。

“也对,”满达海很是感慨。

如果没有吴三桂,他们根本坚持不到现在,早就败了。

现在吴三桂主动联合他们,他们没资格怀疑。

满达海抬起头问:“王爷,这场仗怎么打?”

多尔衮眯着眼睛:“倾巢而出,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第1122章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崇祯二十五年三月初九午后。

定王朱慈炯来到王永吉的中军帐内和他闲谈起来。

聊了一会其他无关紧要的话题后,朱慈炯忽然似笑非笑道:“王总督,你说吴三桂怎么打的这么费劲啊?”

王永吉转过头:“殿下的意思是...吴三桂消极作战?”

“我可没说。”

“殿下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哎,”朱慈炯叹道:“界凡寨确实易守难攻,但也不至于攻了这么多天都毫无进展,这里面肯定有猫腻。”

说完这句话,朱慈炯用眼角余光观察王永吉的反应。

他要以此判断王永吉和吴三桂是不是一伙的。

王永吉也叹息道:“殿下,有些话您可以说,我不方便说。”

“懂了!”朱慈炯秒懂,他迅速从怀里拿出李定国的那封信,“王总督请看。”

“这是?”王永吉拿着信问。

“黄台吉的第五个儿子硕塞成了李定国的俘虏,这是他的口供。”

王永吉浑身一震,立刻低头看了起来。

不看还好,看完之后他身体凉了一半。

“这...这...”

“王总督觉得口供有问题?”

“不是,”王永吉摇头,“殿下为何不早点告诉我?”

“因为不确定口供的真实性。如果是假的,提前告诉你反而会影响平辽大军内部团结。”朱慈炯解释。

“如果是真的呢?”王永吉问。

朱慈炯回答:“如果是真的,建奴必然会在吴三桂换防时发起进攻。如此一来,证据就坐实了。”

“那为何现在又告诉我了?”

“事关十几万人的生死,我不能隐瞒。”

王永吉又气又恼,“殿下怀疑我和吴三桂是一伙的?”

“咳咳咳!”朱慈炯重重咳嗽几声掩饰心中的尴尬。

“殿下糊涂啊!”王永吉身上的凉意越来越浓,“如果我和吴三桂是一伙的,平辽大军根本不会收复沈阳,更不会来到萨尔浒。”

“事已至此先别说那些没有的了,请王总督赶快想一个对策。”朱慈炯岔开话题道。

王永吉皱着眉快速思考了一会,开口道:“换防的事不能变,否则会引起吴三桂的注意,导致建奴改变计划,导致失去证据。也不能坐视不管,否则有全军覆没的风险。”

“那王总督打算怎么做?”朱慈炯说话时不经意朝着军帐外面看了一眼。

王永吉敏锐的搜集到这个信息,他黑着脸问:“定王殿下,我能问一个问题吗?”

“王总督请问。”

“外面是不是已经被锦衣卫包围了?”

“他们都是我的随从,王总督不必多想。”朱慈炯说话时眼神有些闪躲。

他毕竟还是太年轻,第一次处理这种事的经验不是很足。

“哎!”王永吉长叹一声:“有锦衣卫不可怕,可怕的是我的那些亲兵竟然没有告诉我。殿下方便告诉我是怎么收买他们的吗?”

“没有收买,就是私下里交朋友,王总督想多了。”朱慈炯继续打哈哈。

“哎!”王永吉无奈摇头:“这件事回头再说,先考虑当下吧!”

“王总督所言极是。”朱慈炯附和道。

王永吉来到地图前,指着界凡寨说道:“只有建奴的话,我军还能应付。但如果吴三桂的关宁军也趁乱参战,两面夹击之下我军必然不敌。”

“王总督的意思是?”

“做两手准备!一方面要调兵遣将,应对建奴的偷袭。另外...还要做好兵败的准备。”

朱慈炯猜测道:“兵败的准备?王总督是打算在败兵时把粮草和辎重全部焚毁吗?”

“对。”

“别对了,赶快安排吧,再晚就来不及了。”朱慈炯吐槽道。

“只是...”王永吉面露难色。

“只是什么?”

“只是可惜了那些又贵又重的火炮,从京师运到辽东已然不易,直接炸了实在可惜。”

“一点也不可惜!”朱慈炯保证道:“工部制造的火炮价格低的吓人,炸了也比留给建奴强。”

“确实,”王永吉点头对外面喊道:“来人!”

等了一会,外面没有动静。

朱慈炯连忙走出去示意锦衣卫让开道路,王永吉的亲随这才得以来到中军帐内。

王永吉指着一个亲随说道:“你拿着本督的手令即刻前往沈阳,命刘肇基连夜率兵赶往抚顺驻守。如遇溃兵,只许他们在城外扎营休息,不许进城休整。”

“末将遵命。”那名亲随拿着手谕跑了出去。

“你们,”王永吉指着三个亲信说道:“你们拿着本督的手谕交给黄得功,李宪忠,高一功,李过,命他们按令行事。”

三名亲信走后,王永吉再次下令道:“命各部兵马集结,准备掩护关宁军换防。”

傍晚前。

黄得功和高一功率部集结,准备出发前往萨尔浒。

他们的任务是接替吴三桂,驻守萨尔浒,并于次日朝界凡寨的建奴发起进攻。

与此同时。

萨尔浒的吴三桂也在集结兵马并收拾辎重,准备转移到浑河北岸休整。

六里外的界凡山。

多尔衮带着百余亲兵沿着山路来到山脚。

建奴探马立刻迎了上去:“王爷!”

“附近可有明军探马?”

“有,已被末将的人驱赶到三里之外。”探马回答。

“好!”多尔衮点头对着身后下令:“传令各部迅速在界凡山北面集结,动作要快,贻误军机者斩立决!”

轰隆隆的马蹄声此起彼伏。

在建奴集结的时候,李宪忠,刘体纯,李过和李来亨等人也在集结。

傍晚时分。

黄得功与高一功缓缓启程,朝着关宁军的营地行进。

探马冲在最前面,骑兵在中间,步兵殿后。

数里之外的萨尔浒明军营地,吴三桂正在等待消息。

“报!”探马疾驰到吴三桂面前:“黄得功和高一功所部兵马已经离开营地,朝这里走来。”

吴三桂看向旁边的心腹大将胡心水,并问道:“我军辎重收拾完了吗?”

“回大人,已经全部装车。”

吴三桂看了一眼天上的太阳,下令道:“立刻启程,前往浑河北岸休整。”

“可是大人...”胡心水小声提醒:“黄得功他们还没来呢,按照约定,他们进驻营地之后我军方可离开。”

“呵,”吴三桂冷笑道:“按照约定,我军应该在山腰落日时离开萨尔浒。约定时间已到,现在离开并无不妥。”

(山腰落日的意思是夕阳落至半山腰。)

“总兵大人!”谋士方光琛扯着嗓子喊道:“三思啊!事后朝廷追究起来,恐怕...”

吴三桂看着天边的太阳,咬牙说道:“旭日终究落下,更何况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我只能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