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第758章

作者:文盲写小说

见对方没有阻止的意思便继续说道:“明军每次出动,吴三桂都会泄密。最开始是向济尔哈朗泄密,现在是向多尔衮泄密。具体怎么操作不得而知,但都是通过屯齐传达消息。”

“这就是你说的证据?”李定国很是不悦。

空口无凭!

这种大事必须要有真凭实据才行。

否则会让朝廷和其他人认为是在搞内斗,不利于团结。

“这...这种事怎么可能有证据呢!”硕塞据理力争起来:“吴三桂是一个小心谨慎的人,他绝不会留下实质性的证据。”

“人证也是证据!”李定国提醒,“除了你,只要再找一个人作证就行。”

硕塞想了想:“屯齐!若论证人,没有人比他更合适。”

“屯齐...”李定国轻轻念了几遍这个名字,再次问硕塞:“屯齐现在何处?”

“他在多尔衮身边效命,已经成了多尔衮的左膀右臂。”

“多尔衮现在何处?”李定国接着问。

“正在赶往这里的路上,不出意外的话今晚就能看到他的探马。”硕塞有种欲哭无泪的感觉。

就差了半天时间。

只要他多坚持半天,多尔衮和他的援兵就来了。

那样他就不会兵败,也不会被俘。

可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多尔衮从哪里来?”刘文秀在旁边问。

“从阿布达里冈来。”硕塞老老实实回答。

“阿布达里冈?”刘文秀有种不祥的预感:“多尔衮击败黄蜚的南路军了?”

硕塞一怔:“你们还不知道南路军兵败的事?”

李定国当然不知道。

由于道路原因,南路军兵败的消息刚送到辽阳,还没送到他这里。

硕塞不同,多尔衮击败南路军后他就通过探马知道了消息。

“黄蜚南路军损失如何?”李定国急忙询问。

“这个...南路军...黄蜚总兵....”硕塞支支吾吾不敢回答这个问题。

黄蜚的南路军大败而归,损失惨重。

黄蜚本人也死于乱军之中。

这些消息如果由他亲口说出来,盛怒之下的李定国很可能直接把他杀了。

“快说!”窦名望又踢了一脚硕塞。

硕塞无奈,只能用悲伤的语气缓缓说道:“黄蜚总兵的南路军伤亡万余人,他本人也死于乱军之中。”

刘文秀和窦名望同时失声道:“什么?黄老将军...死了?”

高文贵已经被惊得说不出话来了,瞪着一双大眼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

李定国眉毛忍不住抖了一下,沉着脸询问:“其余人呢?杨展曾英等人情况如何?”

硕塞被李定国的表情吓到了,他缩了缩脖子:“没有发现他们的尸体,应该是逃回去了。”

李定国又询问了一些战斗经过。

硕塞不敢隐瞒实情,把知道的信息尽数告知。

“多尔衮什么计划?”李定国继续问。

“多尔衮的计划是先击败黄蜚的南路军,再击败大人您的中路军,最后挥师萨尔浒击败王永吉的北路军。”

“等等,”李定国有些疑惑:“多尔衮确实已经击败了南路军,接下来他就算能击败本官的中路军,却不可能击败北路军。”

“没错!”刘文秀点头附和道:“北路军是平辽大军的主力,多尔衮兵力和士气都不占优势,他如何击败北路军?”

硕塞想了一会,抬起头认真说道:“多尔衮没有当众说过如何击败北路军。但是我偷听了他和吴三桂信使的对话,由于距离比较远,所以听的不是很清楚,只听到换防时如何如何之类的。”

“换防?”刘文秀皱起了眉头。

李定国单手拄着下巴想了想,“原来如此。”

看着刘文秀,高文贵和窦名望疑惑的眼神,李定国谨慎的说道:“回营之后再说。”

三人同时点头,各率本部兵马返回清河堡城外的营地。

刘文秀负责统计战果,高文贵清点损失,窦名望负责后勤并连夜派人修补损坏的城墙。

待一切安排妥当,李定国与刘文秀,高文贵和窦名望在中军营内碰面。

见周围没有外人,刘文秀直接用私下里的称呼说道:“二哥,快说说怎么回事。”

“是啊总兵大人,”高文贵和窦名望都抬起头,“白天那会话说了一半就不说了,可把我们急坏了。”

李定国表情凝重:“如果我没猜错的话,吴三桂想借着换防的机会出卖平辽大军。”

“换防时出卖平辽大军?”刘文秀还是没听懂:“怎么出卖?又如何换防?”

李定国整理了一下思路,用最简洁的语言解释道:“如果我是吴三桂,出卖友军且不暴露自己的唯一办法是制造换防的机会。”

“换防前把换防的时间和地点告诉建奴。”

“届时关宁军已经从防线撤离,换防的部队刚刚抵达现场,现场正处于混乱之中。”

“如果建奴在这个时候发起进攻,平辽大军必然大乱。一旦被建奴突破营地,平辽大军必败无疑!”

“这...”众人听完面面相觑。

如果吴三桂真的这么干,凌迟处死已经算是开恩了。

安静了一会后,刘文秀抬起头问:“吴三桂如何制造换防的机会?他一直被王总督作为先锋使用,除非他的人死绝了,否则不会被换下去。”

第1119章 吴三桂的请求

李定国叹息一声:“想要制造换防的机会很简单,只要损失足够大就行。”

“多少损失算大?”刘文秀问。

“五成不行就六成,六成不行就七成!只要死的士兵足够多,吴三桂就能争取到换防的机会。”

“拥兵自重的吴三桂会让麾下士兵白白送死?”刘文秀有些难以置信。

他相信吴三桂会出卖友军,但是不信他会用这种方式出卖友军。

毕竟...损失太大了。

李定国冷笑一声:“关宁军有七营,分别是镇标前营,镇标后营,镇标中营,镇标左营,镇标右营,镇标大拨营以及镇标内丁营。”

“真正能打的部队是镇标内丁营和各营精锐,只要让他们活下来,关宁军的战力就不会受损。”

“剩下的人,岂不是随便死?”

听完李定国的分析,刘文秀三人再次沉默下来。

如果真是那样,北路军除了吴三桂,其余人都有全军覆没的风险。

北路军是平辽大军主力。

现在南路军已经败了,如果北路军也发生溃败。

他们的中路军也难独善其身。

“二哥,”刘文秀担忧道:“咱们是不是提醒一下王总督?”

“提醒什么?”李定国反问。

刘文秀严肃且认真地说道:“提醒他吴三桂会出卖友军啊!唇亡齿寒,北路军如果败了,咱们也跟着倒霉。”

“没你想的那么简单!”李定国语重心长道。

“此言何意?”

“我怕王永吉和吴三桂是一伙的!”

“这...这不大可能吧?”

“不大可能不代表不可能,王永吉初入辽东时就和吴三桂搭伙,很难不让人怀疑。”

刘文秀后背有些发凉,他缩着脖子问:“如果王总督都不可信,那可信人还有谁?”

“平辽大军里可信的人有很多,”李定国掐着手指:“黄得功是一个,还有李宪忠,刘肇基。其他降将都比较可靠,最不可靠的是吴三桂,其次是高第,王永吉处于可靠和不可靠之间!”

众人又一次陷入沉默。

这一次沉默的时间很长。

不知过了多久,刘文秀提心吊胆的问:“二哥,接下来咱们该怎么办?是继续进攻还是撤退?要不要提醒黄得功他们?”

李定国想了很久:“不能进攻!我军孤军深入本就处于险境,北路军一旦发生溃败,咱们根本来不及撤退就会被建奴主力缠住。”

“但也不能撤退,未遇强敌就撤退影响士气倒还是其次,他人知道后会进行弹劾。”

“所以...咱们要止步不前!”

“王总督追问起来又该如何是好?”高文贵问。

“好办!”李定国一点也不担心:“硕塞亲口说过多尔衮要来了,接下来两军对垒,咱们只是小规模的试探,不派主力出击。问起来就回答说没有找到敌人破绽,无法击溃对方继续前进。”

“那北路军怎么办?就这样看着吴三桂出卖他们?要不要想办法阻止吴三桂?”刘文秀于心不忍道。

“嗯...”李定国沉吟些许,“不能阻止,只有让这件事发生了才能坐实吴三桂的罪行。但也不能坐视不管,否则好不容易在辽东建立起来优势将荡然无存。”

几个人商议到半夜,终于敲定了计划。

当天夜里。

李定国写了两封亲笔信。

一封是写给崇祯的密信,另一封是写给黄得功的密信。

写完之后,他立刻派人送了出去。

数十里外的鸦鹘关,多尔衮也在写信。

他正在给吴三桂写回信。

写完之后,他将信交给屯齐并吩咐:“让吴三桂再等一等,等我解决完李定国再换防不迟。”

“王爷,”屯齐问:“吴三桂已经等不及了,为了配合咱们,他每天都要白白损失上百条性命。”

多尔衮两眼一瞪:“等不及也得等,不除掉李定国,本王心里没底。”

多尔衮怕李定国再来一次兵临城下。

为了对付李定国,多尔衮故技重施。

他先是命一支伏兵埋伏在山林中,随后出兵引诱李定国前进。

只要李定国贸然前进,就会遭到两面夹击。

李定国每天只是派出小股部队进行试探性的进攻,一旦遇敌立刻撤退,根本不像打仗的样子。

双方从三月初五一直纠缠到三月初七。

期间李定国不但没有前进,还后退了数里。

多尔衮差点被气死。

最倒霉的还是那些藏在山林里的伏兵。

天寒地冻之下不但吃不上热饭,甚至连一口热水都没有。

等三月初八多尔衮命他们回营休整时,几乎所有人都被冻伤。

还有一些人直接被冻死在原地。

眼见李定国踌躇不前,多尔衮只能将豪格留下用老办法伐木凿石堵路,延缓李定国前进。

自己亲率主力返回赫图阿拉,随后奔向西面的萨尔浒。

此时的萨尔浒一带已经成了人间炼狱。

尤其是主战场界凡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