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第744章

作者:文盲写小说

“皇后请讲。”崇祯十分客气地说道。

“定王和永王年纪都不小了,到了成家的年纪,请陛下降职为他们在顺天府五城两县选妃。”周皇后用恳请的语气说道。

(五城指京师东城,西城,南城,北城和中城,对应五城兵马司。两县指大兴和宛平两个京师附属县。)

崇祯算了算。

定王朱慈炯生于崇祯五年,过了年二十岁。

永王朱慈炤生于崇祯六年,过了年十九岁。

在明朝。

《大明律》规定的结婚年龄是男十六,女十四,否则不能结婚。

有意思的是,道士、和尚只要年龄合规,也可以结婚。

另外,《大明律》禁止娃娃亲。

既:凡男女婚姻,各有其时,或有指腹割衫襟为亲者,并行禁止。

“准了,”崇祯拍了下周皇后的肩膀:“过了明天朕就让礼部给顺天府下令,让他们在民间选拔合适女子。不过...定王正在辽东,短时间内恐怕回不来,选妃之后也没法成婚。”

明代皇子选妃可轮不到皇子挑选。

都是长辈说了算。

崇祯选妃时身份还是藩王。

由于父亲明光宗朱常洛已经驾崩,生母和嫡母(正妻)也已经逝世。

都说长兄如父,长嫂如母。

所以选妃的事就落到了时任皇帝朱由校的妻子,张皇后的手上。

顺天府提供了七十七名女子,经过层层选拔最终有三人进入到决赛。

张皇后在三人里面一眼就看中了周奎的女儿。

谁也没想到的是,成婚半年这位女子便由藩王的妃子一跃而成为了大明皇后。

“谢陛下恩准,只要选到了合适的人就行,成婚的事可以往后推迟。”周皇后高兴地不得了。

看着周皇后高兴地样子,崇祯心里很是欣慰。

从去年开始,周皇后就很少笑了。

不怎么笑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担心正在辽东跟随平辽大军作战的朱慈炯的安危。

二是被她父亲周奎所影响。

周奎之前确实被崇祯拿走了不少钱。

但随着辽东铁骑的组建,周奎不但弥补了之前的损失,还积攒了数百万两家产。

或许是经商太过劳累,亦或是无福享受。

自去年开始,周奎便卧病不起。

崇祯先是派太医院的御医给他看病,随后还亲自去看望过他。

可是治了一年多,不但没有治好,反而愈发严重起来。

周皇后也因此很少发笑。

“国丈的病好些了吧?”崇祯关心的问。

“多谢陛下关心,家父的病已经好多了。之前只能喝一些粥之类的,现在每顿饭能吃半个馒头。”

“那就好。”崇祯端起酒杯,与周皇后碰杯共饮。

放下酒杯,周皇后再次说道:“陛下,昭仁公主也到了婚配的年纪,臣妾想让她回京为她择一驸马。”

昭仁并非封号,因为她在京师居住的宫殿叫昭仁宫,因此得名。

在昭仁公主的问题上,崇祯罕见的摇了摇头。

周皇后以为崇祯不同意,立刻就要下跪求情。

崇祯阻拦道:“昭仁公主确实到了婚配的年纪,但...没必要回京成婚,否则太子一个人待在南京就有些孤单了。”

崇祯心里清楚,昭仁公主确实到了成婚的年纪。

周皇后想一箭双雕。

借着昭仁公主成亲的机会,顺便把太子朱慈烺召回京师。

毕竟太子既是国之储君,又是昭仁公主的大哥。

妹妹结婚,岂有不到的理由?

但...

太子留在南京有大用处,崇祯不能同意,只能拒绝。

见自己的小心思被崇祯识破,周皇后立刻低下头。

她红着脸想了一会,在酒精的作用下,胆子越来越大。

片刻后,她抬起头含情脉脉地看着崇祯问道:“陛下,臣妾想知道为何把太子留在南京,不让他回京师?”

第1100章 周皇后的心思

“皇后,”面对周皇后的询问,崇祯淡淡一笑:“这是国之大事,朕这么做自然有这么做的道理。”

“可是臣妾想念太子,请陛下成全!”周皇后双膝下跪,朝着崇祯磕头求情。

看着周皇后卑微乞求的样子,崇祯心里很不是滋味。

换位思考的话,周皇后太难了。

上面有一个贪财的爹。

好不容易不那么贪财了,可惜却病倒在床榻之上。

下面虽然有儿有女。

但没有一个在身边的。

太子,坤兴公主和昭仁公主在南京,定王在辽东。

唯一在身边的永王朱慈炤还不是亲生儿子(田贵妃所生)。

崇祯知道这么做确实残忍,但为了平辽之后的事只能牺牲一下周皇后的思念之情。

他冷着脸回答道:“朕说过这是国之大事,后宫不得干政。”

“可是陛下...”周皇后还想在说些什么。

“好了,”崇祯直接打断了她的话,“太子的事休要再提。”

周皇后不死心,为了见到儿子已经顾不得许多了。

她跪在地上说道:“陛下,臣妾是昭仁公主的生母,《大明令·户令》规定:凡嫁娶,皆有祖父母、父母主婚,祖父母、父母俱无者,从余亲主婚。”

“所以按《大明令》,昭仁公主成婚时陛下和臣妾都要在场主婚。”

“陛下乃一国之君,当以身作则!”

嗯?

周皇后的这番话,让崇祯忍不住抬起头看向对方。

《大明令》并非《大明律》。

元至正二十七年,明太祖朱元璋命李善长等人编制法令,并于洪武元年颁布。

由于颁布时已经建立了大明国号,所以定名为《大明令》。

各项条令共一百四十五条。

其中《刑令》七十一条,《户令》二十四条,《吏令》二十条,《礼令》十七条,《兵令》十一条,《工令》两条。

洪武六年,颁布了《大明律》并正式实施。

由于《大明令》刑令部分与《大明律》有冲突,所以《大明令》中的刑令便失去了效力。

但剩下的户令,吏令,礼令,兵令还有工令部分依然有效。

周皇后便是根据这一点,向崇祯提出了质疑。

她知道无法说服崇祯,所以拿起法律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崇祯平日里经常以守法自居,今儿遇到讲法的皇后了。

他皱着眉想了一会,发现自己竟然无法狡辩。

他是昭仁公主的爹,理应主婚。

就算他不主婚,也该由周皇后主婚。

否则就是违法!

“嗯...”崇祯开始沉吟。

周皇后既不催促,也不出声。

只是静静地看着,给足了崇祯面子。

“这样吧,”崇祯选择了妥协:“让昭仁公主进京成婚。”

“太子...”周皇后旧事重提。

“太子在南京有大用,皇后还是不要让朕为难了。”崇祯没有斥责她,而是打起了感情牌,“你是后宫之主,应该知道管理后宫的难度。”

“区区一个后宫就够难了,而朕是大明皇帝,管理两京一十三省还有天下臣民的难度可想而知!”

见崇祯妥协,周皇后鼓起勇气重复了一遍崇祯曾经说过的话:“陛下,昭仁公主返京后,太子那边就有些孤独了。”

“没事,”崇祯早有准备,“坤兴公主和驸马都在南京,有他们相伴,太子不会孤独的。”

周皇后张了张嘴,一句话也没说出来。

她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能往前面的火盆里加了一些木炭。

院子里的太监见状,也往火堆里加了一些松枝。

火焰升腾跳动,在黑夜中尤为璀璨。

火焰中,崇祯开始思考给昭仁公主选驸马的事。

在明代,驸马的地位很低。

为了支撑公主的开销,驸马的家境必须富裕。

娶到家后,不仅驸马本人每天要向公主请安。

驸马的父母见到公主后也要行礼。

这还没完。

公主吃饭时驸马要在旁边站着侍候,和公主睡觉需要打申请。

最可气的是不能直接向公主本人申请,只能让公主的仆人传话。

仆人则会借机向驸马索要贿赂。

这就已经够惨了,可是更惨的还在后面。

驸马有爵位。

成为驸马后就不能参加科举当官了。

明朝前中期的驸马还有带兵打仗的机会,后期皇帝的兵权都没了,驸马就更别想掌兵。

这不是娶了一个媳妇,而是娶了一个祖宗。

所以...

明代富家子弟都不想当驸马。

但驸马是皇帝赐婚。

皇帝觉得谁合适,谁就得娶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