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第738章

作者:文盲写小说

“什么?”郑成功瞪大了双眼:“你说衍圣公被打死了?”

“是啊,被京师百姓活活打死的。而且三法司认定衍圣公投敌资敌是事实,所以打死他的那些百姓不但没有获罪,还因此得到了朝廷的奖赏。”

“这...这也太离谱了吧?”郑成功根本不信。

“几位爷稍等!”店小二转身从柜台里面拿出一张《崇祯十七年》邸报,交到郑成功手中。

邸报上详详细细地记载了这件事的经过。

包括百姓“造谣”被抓,学生讨要说法被顺天府驱离。

紧接着百姓包围衍圣公府讨要说法,结果被打死打伤数人。

最后现场失控,百姓冲进府中将衍圣公活活打死。

看完邸报的内容,郑成功坐不住了。

他也是读书人

孔子在他心中就是神一样的存在,巍峨高耸不可亵渎。

而作为孔子后代的衍圣公,在他心中的形象也非常高。

现在衍圣公投敌资敌,被百姓活活打死。

简直刷新了他的三观。

有没有可能是冤案呢?郑成功在心中猜测。

随即他摇头否认了自己的想法。

三法司的官员都是读书人,他们只会想方设法帮衍圣公脱罪,而不是害他。

也就是说...

衍圣公确实做出了投敌资敌的罪行。

感慨之余,郑成功快速吃完饭,再次登船启程。

十一月初,船队终于抵达登州。

登州巡抚袁枢亲自到岸边迎接:“郑大人,一路辛苦。”

“袁大人言重了,都是给朝廷做事,何来辛苦一说!”

“郑大人说的对,”袁枢笑着将郑成功迎上岸。

二人又寒暄了一会,骑马并排驶向登州府衙。

在路上,袁枢对郑成功说道:“郑大人远道而来对当地的情况不太熟悉,有几句话我不知当讲不当讲。”

“袁大人但讲无妨。”

“衍圣公的事都知道了吧?”

“嗯,”郑成功点头,“被活活打死,属实是太出乎意料了。”

袁枢向左右看了看,见周围没有外人才表情凝重的说道:“这件事闹得很大,全国各地的读书人都赶往曲阜进行哭庙。一是缅怀孔圣人,二是对衍圣公和孔府的人表达怒其不争,哀其不幸的情绪。”

“袁大人是怕我也去哭庙?”郑成功有些哭笑不得的问。

“不不,”袁枢急忙摆手:“登州城内聚集了不少读书人,郑大人的水师在此驻扎期间尽量不要和他们有所接触,防止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嗯?”郑成功有些费解,他看向袁枢并再次问道:“袁大人是不是说错了?”

“错?哪儿错了?”袁枢被郑成功问愣了。

郑成功解释道:“登州紧邻大海,远离曲阜,且不位于各地前往曲阜的道路上。这些读书人理应去曲阜哭庙,为何会在这登州城内聚集?”

“哎!”袁枢长叹一声:“此事说来话长。”

看着近在咫尺的登州城,郑成功催促:“那就请袁大人长话短说!”

郑成功的部下名义上是官军,但终究是海盗出身。

军纪比正儿八经的官军差了一些。

虽然不会发生抢夺百姓东西的事,但也不敢保证不与当地百姓产生冲突。

袁枢先是整理了一下思路,随后一字一句的说道:“山东各地的读书人听闻衍圣公被杀后,反应各不相同。”

“有人觉得衍圣公死有余辜,有人觉得这是一场针对衍圣公的冤案,还有人认为这是一场彻彻底底的阴谋。为了搞清楚那封信到底是不是伪造的,有一些读书人聚集在登州打算跟随水师的战船去往辽东,亲自询问建奴。”

“嚯!”郑成功有些吃惊:“他们胆子不小啊!”

“是啊,读书人当中也不乏有骨气之人。”袁枢感慨道。

“呵呵,”郑成功轻笑道:“这可不是有骨气,是没脑子。先不提他们能不能见到建奴,就算见到了建奴恐怕还没问就被吓趴下了。”

“还有最关键的一点,建奴不一定说实话。”

“所以他们去不去辽东都没有任何意义。”

“郑大人才思敏捷,不愧是陛下看重的人。”袁枢笑了笑,与郑成功一起进入了登州城。

此后的数天,郑成功一直在等王永吉的命令。

他的部下起初都在码头附近活动,时间一长就觉得没意思了。

开始进城吃喝玩乐。

十一月初五的傍晚,十几个带着醉意的士兵勾肩搭背往城外走。

他们提前请了假,本想在城中过夜。

可手里的钱花完了,只能在城门关闭前回到船上睡觉。

走着走着,其中一人忽然停了下了脚步。

“怎么了?”其他士兵问。

“没...没吃饱!”那名士兵拍着自己的肚子说道。

“咱们哥几个的钱都花完了,没吃饱也只能忍着。”另一人说道。

“不行啊,喝完酒不吃饱了肚子里烧得慌。”那名士兵说话的同时看向四周。

其他人也有类似的想法,于是纷纷看向四周。

看着看着,他们发现不远处有一所十分豪华的宅子。

之所以说豪华,是因为这所宅子的院墙很高。

土坯堆砌的院墙高约八尺。

此时的院墙上蹲着一只正要打鸣的大公鸡。

几个士兵互相对视一眼,随后同时露出笑容,并将目光放到了大公鸡身上。

“嘿嘿,”几人摩拳擦掌边向前走边说:“晚饭有着落了!”

第1092章 孙之獬

院墙虽然很高,但根本拦不住这些士兵。

他们悄悄来到院墙下面搭人梯,然后用最快的速度抓住了那只大公鸡。

大公鸡受惊开始叫唤。

一个士兵抓住鸡脖子用力一拧,将大公鸡的脖子拧断。

就在几人打算带着公鸡逃离现场时,院子里的家仆拿着棍子走了出来。

他们边走边骂:“哪个不长眼的敢偷韩员外家的鸡?”

不等话音落地,他们便和正要逃跑的士兵们迎面相遇。

“快来人啊,这帮臭当兵的偷东西了。”家仆立刻大喊。

喊声不但把府里其他家仆喊了出来,附近的邻居们也都走出来查看情况。

这些士兵顿时酒醒了一半。

他们自知理亏,于是扔下大公鸡的尸体转身就跑。

家仆们在后面紧追不舍。

按理说家仆根本跑不过这些经常训练的士兵。

但士兵们都喝了酒。

其中一人由于没注意脚下,逃跑时被地面的凸起绊倒。

其他人迅速上前营救,结果被跟在身后家仆们用乱棍打散。

他们就地寻找趁手的家伙,打算和这帮家仆拼命。

可找了半天也只找到一些木棍和土块。

家仆们本来都想跑了,等看清士兵们手里的“武器”后立刻收住脚步,准备开战。

就在双方即将开打时,一队换防的士兵从远处走了过来。

“怎么回事?”带队的将领问。

家仆先是自报家门,然后把事情经过快速说了一遍。

带队的将领问这些士兵:“你们是谁的兵?”

士兵们不敢回答,只能用沉默应对。

“抓了,先抓了再说。”带队的将领一声令下,这些士兵尽数被抓。

消息很快传到了登州巡抚袁枢和郑成功的耳朵里。

此时他们正在为另一件事发愁。

登州府衙外,袁枢和郑成功并排站立。

他们面前站着几十个人。

其中年长者占了七成,年轻人只占了三成左右。

一个头须皆白的老者说道:“两位大人为何不让我们去辽东?”

“你们去辽东干什么?”袁枢皱着眉问。

“我们去辽东找建奴核实证据!衍圣公根本不会做出投敌资敌的事,他是被人冤枉的,是被害死的,我们要替他平反!”

“衍圣公投敌资敌证据确凿,何来被冤枉一说?”

“证据都是假的,难道还不是冤枉吗?”那个老者冷笑着说道。

“谨言慎言!”袁枢看向那名老者,“这位先生尊姓大名?”

“老夫孙之獬!”

袁枢觉得这个名字有些耳熟,但一时半刻想不起来是谁。

他怔了怔问道:“你是哪里人?可曾在朝中为官?”

“老夫淄川人,乃天启二年进士,后为翰林院检讨,天启七年担任顺天乡试主考官。”孙之獬回答。

他的话说了一半,剩下的没说。

孙之獬之前确实在朝为官。

但是在崇祯元年被朝廷削籍为民。

当时崇祯帝下令毁掉《三朝要典》,孙之獬不同意,抱着《三朝要典》到太庙大哭。

《三朝咬典》共二十四册,成书于天启年间,在魏忠贤的支持下编纂而成。

内容主要是万历、泰昌和天启三朝有关梃击案、红丸案和移宫案的档案资料。

由于参与修撰的都是阉党人,再加上里面有很多主观论断,所以被崇祯下旨毁掉。

他哭庙的行为彻底惹恼了崇祯,所以才被削籍为民,同时被当时的读书人所不齿。

历史上的孙之獬在崇祯时期一直没有得到启用。

满清入关后,他被召入京担任礼部右侍郎。

小人失势不可怕,可怕的是重新得志的行为。

复起后的孙之獬彻底成了满清的走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