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第736章

作者:文盲写小说

他虽然没有明说吴三桂有嫌疑,冷笑的意思却不言而喻。

吴三桂知道越解释嫌疑越大,索性跟着冷笑一声后闭口不言。

现场的气氛顿时冷了下来。

“李总兵,”王永吉看向李定国,“你觉得是合兵推进好,还是分兵进攻比较合适?”

李定国想了想,“末将以为无论分兵还是合兵,都要探查各条道路的情况。”

“为何?”王永吉不解的问。

“从辽东进攻赫图阿拉有四条路可以走!”李定国指着架子上的地图说道:“第一条是从铁岭南下三岔儿堡,经过尚间崖抵达萨尔浒后方的界凡寨,再往后是古勒寨,马儿墩寨,赫图阿拉。”

“第二条路是从沈阳东进,经过抚顺以及抚顺关,抵达萨尔浒......”

“第三条路是从辽阳沿着太子河向东走,出清河堡后抵达鸦鹘关,后面是赫图阿拉。”

“第四条路是从宽甸堡出发向北,过了阿布达里岗就是赫图阿拉。”

“无论进攻还是防守,都要熟悉这四条道路的情况,否则进攻的时候两眼一抹黑,防守的时候也无法根据地形优势组织防守。”

“道理本督都懂,”王永吉点头说道:“但同时查探四条道路,耗费的人力物力可想而知。”

“其实还好吧,反正冬天已经来了,各部探马闲着也是闲着。不如派出去探查一番,有结果最好,没有结果对我军来说也能承受。”李定国笑着回答。

王永吉开始思考。

探路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首先面临的问题是不迷路!

山路最容易迷路。

大雪之后的山路不但容易迷路,还有生命危险。

如果想找出各条小路的终点就要深入探查。

需要人员成倍增加。

人员一多,就要建立简易粮道。

耗费的粮草也一并增加。

深思熟虑后,王永吉决定按照李定国的建议执行。

平辽大军先是将各部探马汇合到一起,然后兵分三路。

除铁岭南下那条路以外,其他三条路全部探查。

平辽大军忙碌的时候,福建的郑成功也没闲着。

此时他已经接到了朝廷命他出兵的消息。

他没有立刻出发,而是在等二叔郑鸿逵与他汇合。

郑鸿逵出海了。

说是去打海盗,实际是向过往商船兜售郑氏商队的旗帜。

如果商船买了他的旗,他就下令放行。

如果商船不买账,他就让水师以打海盗的名义炮击那些商船。

商船上虽然也有火炮,但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比不上福建水师的火炮。

商船为了不人财两空,只能花钱免灾。

十月二十五,准备就绪的郑成功来到郑芝龙院子外,打算向他告别。

院门口的施琅将郑成功拦了下来:“少爷留步。”

“怎么了?”郑成功问。

“总兵大人正在见一位重要的客人,现在不方便见您。请您暂时先回去,等总兵大人见完客人后我再去请您。”施琅回答。

“什么客人竟然比我还重要?”郑成功故意发起了牢骚。

“少爷见谅,我也不清楚对方的身份。”

“那好吧,”郑成功转身之后又转了回来。

他静静地看着施琅,一言不发。

施琅被盯得心里有些发毛,下意识地后退半步并问道:“少爷有事?”

“确实有一件事,”郑成功向前一步,“之前我听说郑氏商队有人向建奴走私,为此我特意查了一段时间,结果却一无所获。”

施琅揣着明白装糊涂:“少爷多虑了,郑氏商队确实靠走私起家,现在也一直没停。”

“但原则是不向辽东,朝鲜走私,商队所有商船都严格遵守这个规矩!”

“不对!”郑成功冷着脸摇头,“有人坏了规矩。”

“谁?”施琅不动声色的问:“请少爷说出他的名字,我立刻将他抓过来当面对质。”

“逗你的!”郑成功大笑着说道。

“少爷以后还是少开这种玩笑吧,一点也不好笑。”施琅跟着笑了起来。

他没有注意到的是,郑成功的笑容里夹杂着一丝冷漠。

第1089章 借兵

郑成功一直在查走私的事。

尤其是向辽东走私这件事。

查来查去查到了施琅的头上。

他虽然没查到施琅走私的确切证据,但是却查到了一些端倪。

施琅管理的商船一直负责在向日本走私。

郑成功最开始把重点放在了检查这些商船出海时装载的货物上。

只要找到火炮和火药,不问缘由一律逮捕审讯。

本以为会有所收获,结果却毫无进展。

货船出海时船舱里装载的货物太多了,若想查清货物明细,需要把已经装好的货物翻个底朝天。

然后再重新规整固定好。

不但费时费力,更耽误了行程。

所以...

郑成功换了个思路。

他不检查出海的货船,只检查返回的货船。

在当时,日本运输到大明的货物主要有以下几种。

分别是硫磺,苏木,生红铜,衮刀,腰刀以及纸扇等利润高的东西。

其他的东西虽然也有,但数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在这种思路的帮助下,郑成功很快找到了问题所在,

他在一些返回的商船上面发现了大量人参,动物皮毛以及其他名贵中草药。

这些东西日本确实也有,但几乎不会运到大明来进行售卖。

也就是说,这些东西极有可能是来辽东。

于是他将这些商船暂时扣押,并开始审讯船长和船员。

船长和船员虽然拒不承认向辽东走私,但也说不清楚东西的来历。

而这些人都是施琅的麾下。

看着施琅有些闪躲的眼神,郑成功印证了自己的猜想。

他拍了拍施琅的肩膀:“施琅,走私挣钱也要有原则。”

“少爷放心,我一直坚持原则,从未损害郑家的利益。”施琅双手抱拳。

“家国天下,都要兼顾啊!”郑成功表情凝重。

“少爷说的是,施琅谨记在心。”施琅再次抱拳。

郑成功从施琅的语气里听出了对方只是在敷衍,并非发自内心。

于是只能在心中叹息一声,随后转身离开。

此时的屋内。

郑芝龙正在与多尔衮的人密谈。

“郑大人,”多尔衮的人低声下气的说道:“往辽东运粮食的事?”

“粮食可以有。”郑芝龙淡淡回答。

“那武器甲胄...?”

“这...”郑芝龙故作迟疑。

“这些物资对大清极为重要,有了这些物资,八旗兵才能在辽东挡住明军的攻势,还望郑大人成全!”

“武器甲胄也可以有。”郑芝龙迟疑之后用淡淡的语气回答。

“多谢郑大人相助,此等恩情大清和八旗永世难忘。”

“嗯,一切都会好起来的。”郑芝龙咧着嘴开始笑。

多尔衮的人也跟着笑了起来。

笑过之后,郑芝龙收起笑容:“只要钱给到位,东西都不是问题。所以....钱带来了吗?”

“钱?”多尔衮的人一愣,诧异地说道:“钱都在辽东啊,不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吗?”

“之前确实可以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但现在嘛...得先交钱!”郑芝龙狡诈的笑道:“万一你们已经没钱了呢?”

“郑大人放心,钱不是问题。为了购买物资,睿亲王数次号召八旗文武大臣捐钱。在睿亲王以身作则的影响下,已经顺利的集齐了百万两银子。只要装载货物的商船一到,银子马上就能装船。”

“不,”郑芝龙摇头:“本官可是冒着杀头的风险走私的,必须先付钱。”

“郑大人通融一下。”

“没法通融。”

“郑大人!”多尔衮的人开始晓之以情动之以理道:“这件事是睿亲王说了算,小的做不了主。就算睿亲王同意,一去一回至少两三个月。到时候,辽东的明军可能就已经发起了进攻。”

“届时...大清危矣啊。”

“危就危呗,与我何干?”郑芝龙满不在乎,“我只是一个商人,只管挣钱,其他的一概不管。”

多尔衮的人笑了笑,说道:“此事稍后再议,小的还有另一件事需要和郑大人商量。”

“说吧,什么事?”

“睿亲王打算向郑大人借一些水师对付辽东的明军。”

“停!”郑芝龙立刻站了起来:“我说过我只是一个商人,只管挣钱,其他的一概不管。”

“大人别急,不白借,给钱。”

“给钱也不借!”郑芝龙毫不犹豫地摇头:“这是原则问题,本官绝不借。”

“大人若是不借,睿亲王就会派人把咱们双方走私的证据交给明廷。朝廷追究起来,大人恐怕很难独善其身!”多尔衮的人威胁道。

郑芝龙唰的一下拔出了佩刀,把刀架在对方的脖子上厉声道:“找死!”

“小人若是死了或者一个月内没有到辽东,睿亲王会立刻把证据交给王永吉,还请郑大人手下留情。”

这句威胁里带着恳求的话让郑芝龙停下了动作。

他心中无奈,表面上却冷笑一声道:“威胁我?”

“不敢,只是大清已经到了生死存亡之际,不得不这么做。”

“借多少兵?”郑芝龙问。

“不多,五千水师即可。”

“去辽东干什么?”郑芝龙立刻警觉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