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第726章

作者:文盲写小说

很多人为了发泄心中的情绪,会把得到的消息加工处理后才会告诉其他人。

所以消息很快就变了味。

顺天府顿时不知如何处理,只能暂时先装作不知道。

等事情闹大了再说。

锦衣卫指挥使李若琏本想在第三天抓人,结果消息传播的速度太快了。

他不得不提前一天开始抓人。

不抓倒还好,消息传播的速度没有那么快。

毕竟很多不愿意相信的人不再继续传播,一副谣言止于智者的姿态。

开始抓人后,消息传播速度成倍增加。

抓人的锦衣卫前脚刚离开,街坊们后脚就聚到一起开始谈论。

有人问:“他王老五何德何能,竟然能让锦衣卫亲自上门抓他?”

“因为王老五造谣了。”

“造什么谣?”

“他说衍圣公投敌资敌,”

“怎么个事?展开说说...”

“我...我不敢说,说完会被锦衣卫抓起来。”

“放心,大街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街坊,只要我们不说出去,锦衣卫就不会知道。”

“好吧,我就说一遍,你们听仔细了...”

说完后不久,就有锦衣卫来到附近将“传播谣言”的人抓了起来,并在临走时警告所有人:不信谣,不传谣!

可是“造谣传谣”的人太多了。

仅仅用了不到半天时间,顺天府的大牢里就装满了犯人。

文渊阁内。

内阁首辅范景文与几位阁臣正在办公。

“诸位!”吏部尚书邱瑜快步走了进来,“乱了乱了,全乱了。”

众人同时停下笔,看向邱瑜。

范景文问道:“怎么了?什么乱了?”

“外面全都乱了!”邱瑜拿起桌子上的茶杯,将里面的茶水一饮而尽后说道:“不知是哪个官员走漏了消息,现在整个京师的百姓都知道了衍圣公投敌资敌的事。”

范景文第一反应是崇祯在幕后推动,于是立刻问道:“宫里什么态度?”

“宫里态度不知道,反正锦衣卫已经开始抓人了。”邱瑜脸上有些惧色:“凡是谈论此事的人,全部被锦衣卫关进了大牢。现在顺天府的牢里已经装满了犯人,顺天府尹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想让咱们内阁出面解决。”

这么快就抓人了?

范景文觉得崇祯在故意演给他看,可是没有证据证明。

他想了想,问道:“诸位谁看过最新一期的《崇祯十七年》邸报?”

“阁老,”兵部尚书王家彦挥手示意:“我看了,从头到尾看了一遍。”

“里面可与衍圣公相关的消息?”

“没有,全是辽东的喜讯以及阵亡将士的名单。”王家彦回答。

“范阁老!”邱瑜说道:“锦衣卫大肆抓人,顺天府不堪重负,百姓们也是怨声载道。咱们得想个办法制止他们才行,否则局面只会越来越乱。”

“不急!”范景文十分老练地说道:“锦衣卫肯定是得到了陛下的指示才会抓人。既然陛下已经出手,咱们就没必要插手了。”

“衍圣公通敌资敌的证据已经做实,咱们得有个态度啊?总不能装作不知道吧?”邱瑜低声再次问道。

“确实得有个态度,”范景文想了想,提议道:“咱们联名上一封公文,请陛下下旨召当代衍圣公进京对峙。”

“对峙也没用,这可是掉脑袋的大罪!”礼部尚书黄锦摇着头说道:“他肯定不会承认。”

“衍圣公承认与否不重要,重要的是咱们有态度了。”范景文笑了笑:“这件事的影响太大了,咱们做不了主,需要陛下定夺。”

范景文的话说了一半,后半句话他没说出口。

衍圣公投敌资敌无非有两个结果。

一是衍圣公有罪,二是没罪。

简言之,就是杀与不杀两个结果。

范景文始终怀疑崇祯是这件事的幕后黑手。

他不想成为崇祯的刀,更不想被崇祯借刀杀掉衍圣公。

他是一个在乎名声的人。

无论衍圣公有没有罪,他都不想让衍圣公死在自己的手上。

所以他要把主导权推给崇祯,让崇祯年自己杀人。

崇祯早就猜中了范景文的心思。

在衍圣公这件事上,普通吃瓜群众在第一层。

精明一些的官员在第二层。

六部九卿的人在第三层。

范景文独在第四层。

而大明皇帝崇祯却在大气层!

他居高临下,把所有人的心思全都尽收眼底。

第1075章 神秘地箱子

乾清宫内。

崇祯正在批阅公文。

最先看到的是王永吉送来的用兵计划。

与其说是用兵计划,不如说是休整计划。

此时辽东已经入冬。

李定国等从江南来的将士初入辽东,对这种严寒气候十分不适,战力受到了极大影响。

所以王永吉打算在冬天停止攻势。

另外继续进兵的话,还要延长拓展粮道。

一旦遭遇大雪,负责运粮的辎重部队将会遇到极大的挑战。

再加上第一次进攻沈阳时被建奴绕后,差点被断了后路。

如果在这个时候进攻赫图阿拉,平辽大军会有沈阳,广宁和义州三处破绽。

综合考量之下,王永吉决定暂时巩固现有城池的防御。

等开春后再兵出沈阳,进兵赫图阿拉。

崇祯见兵部和内阁都同意了王永吉的请求,于是批红同意。

第二封公文还是王永吉的。

这封公文的主要内容是继续向辽东调兵。

就在崇祯打算批复的时候,王承恩迈步从殿外走了进来:“皇爷,奴婢把王之心带来了。”

“让他进来吧。”

“是,”王承恩走到外面,将王之心领了进来。

“奴婢叩见陛下!”王之心流着泪,跪在地上磕头施礼。

看着王之心卑微的样子,崇祯有些感慨。

在大明朝。

太监就是太监,无论爬的多高,只需皇帝一句话就会摔下来。

现在的王之心就是这个状态。

“王之心,”崇祯缓缓说道。

“奴婢在。”

“知道朕为何让你去南京吗?”

王之心磕了一个头回答道:“奴婢犯了死罪,本应被立刻处死。陛下没有处死奴婢反而让奴婢去南京避难,这是天大的恩宠。”

“知道就好!”崇祯对王之心的觉悟很是满意,他顿了顿继续说道:“你虽然犯了错,但毕竟给朕和大明卖过命。到了南京后不必每天都待在皇陵里,没事的时候可以四处逛逛。”

王之心先是一愣,随后心中狂喜起来。

崇祯看似只让他四处逛逛,实则是给了他极大的自由。

而他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本事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王之心无比感激的跪在地上砰砰磕头:“陛下天恩浩荡,奴婢感激不尽。”

“行了,”崇祯朝着王之心摆了下,示意对方站起来,“没什么事的话尽快启程前往南京吧,那里才是你应该待得地方。”

“奴婢告退。”王之心又磕了一个头,准备起身离开。

王承恩忽然想起了一件事,他指着乾清宫殿门口的一个箱子低声提醒崇祯:“皇爷,箱子。”

“哦对!”崇祯拍了下自己的脑门,“差点把最重要的事忘了。”

他指着大殿门口旁边的巷子对王之心说道:“王之心,这是朕给你准备的箱子,里面有一件十分重要的物件,你去南京的时候带上。”

王之心顺着崇祯的手看去,在殿门口放着一个用檀木制作的木箱。

这个木箱三尺长,两尺宽,一尺高。

制作的非常精致,一看就是不俗之物。

这里面装的会是什么呢?

钱?

不能,因为没必要。

大明钱庄在南京有分号,如果给钱的话只需要给银票就行。

没必要给又重又不方便携带现钱。

可如果不是钱的话,什么东西还能放在如此精致的箱子里呢?

王之心回想崇祯刚才的话,敏锐地发现崇祯说里面是一个物件,而不是一件东西。

也就是说,里面的物件十分珍贵。

到底是什么呢?

王之心猜不透,只好在第一时间回应道:“奴婢谢陛下赏赐。”

“不,”崇祯摇头外加摆手:“这个物件不是给你准备的。”

王之心又是一愣:“不...不是给奴婢的?那奴婢到了南京后应该把箱子交给谁?”

“到了南京后,箱子暂时由你保管。在你保管期间,绝不能打开箱子查看里面的物件。等到了合适的时机,你要打开箱子把里面的物件交给合适的人选。”

王之心已经彻底蒙圈了。

合适的时机?合适的人选?

眼前这位大明皇帝好像说了些什么,又好像什么都没说。

“奴婢...奴婢愚钝,请陛下详细赐教!”为了谨慎起见,王之心冒着被斥责的风险追问了一句。

崇祯一脸严肃:“王之心,这件事你明知不该问为何还要问?”

“奴婢...”王之心还想在说些什么。

“不要再说了,你是一个聪明人!等时机成熟时自然会明白一切。”崇祯故作生气道:“这件事办好了,你就是大明的功臣,到时候朕会论功行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