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盲写小说
李邦华更纳闷了:“陛下不是将那些卖国的商人都杀了吗?商人还有什么问题?”
“非也!商人只是表象!官商勾结才是问题所在。官有权,商有钱。官用权敛财,商用钱揽权,最后又把权变成了钱。有五成的利润,他们就干铤而走险;有十成的利润,他们就敢践踏大明律法;有十成以上甚至更多的利润,他们就敢冒被砍头的危险做任何事。”
“朕要你解决这个问题。”
李邦华听着崇祯的言论,先是怀疑,紧接着眉头紧锁,最后满脸震惊。ap.
他瞪大了眼睛看向崇祯:“请问陛下的言论从何而来?”
“咳咳...来自一本名叫资本论的书籍。”
“资本论?”李邦华学识渊博,自认为不比皇帝读的书少,可是他将整个大脑搜刮一遍也没能找那本叫资本论的书籍。
“陛下能否将那本资本论借给臣拜读一番?”
“不急...不急,等朕读完了再说,当务之急是解决官商勾结的问题。”崇祯快速跳过这个话题。
资本论全书二十三万字,他只记得其中的一些片段,就算有默写下来的心,也没那个本事。
李邦华眯着眼睛想了很久,一脸无奈的摇头。
官商勾结...
官可不只是官员,更多的是勋贵,宗室。
就算他李邦华能掌控朝堂,让官员们无法与商人勾结(不可能做得到),也无法控制勋贵和宗室。
此事...无解。
崇祯淡淡一笑,开口道:“朕倒是有办法,只是需要阁老配合。”
李邦华立刻严肃起来,拱手施礼:“臣愿意肝脑涂地。”
崇祯笑意渐浓,“方法其实很简单,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啊?
李邦华是个聪明人,他眼睛不受控制的眨了眨,很快明白了皇帝的想法。
“陛下的意思是让臣来做官商勾结的事?”
“对,也不对。”
“朕的意思是让你用手中的权利组建一些商队、商号,然后用这些商号与流贼,鞑靼,建奴做生意。朝廷不让卖的东西你敢卖;朝廷让卖的东西,你价格最低。”
“当然了,这么做的目的表面上是为了抢占其他商号的生意;实际上是让锦衣卫借机打入敌人内部,进行侦查,策反工作。”
李邦华犹豫了很久,疑惑的问道:“这件事必须由臣来做吗?”
“当然!”
“流贼,鞑靼,建奴做生意时会对商号背景进行考察,一旦他们发现朕和勋贵是这些商号的幕后之人,虽然生意还能继续,但商号里的人无法获得他们的信任。”
“你是内阁首辅,文臣之首,有能力也有资格勾结商人。与流贼,鞑靼,建奴做生意时,不会引起怀疑。只有这样,朕的锦衣卫才有机会获得敌人信任,才能在敌后搞策反,搞破坏。”
原来如此...李邦华恍然大悟。
“臣这就去办。”
“嗯,之前那些卖国商人的生意已经由嘉定伯周奎吞并,如果他找你办事,能通融的就通融。他在明,你在暗,有他在前面,一是可以吸引建奴,流贼的注意力;二是有些事你不方便的事可以交给他来做,懂?”
“臣明白了。”李邦华躬身施礼。
年近古稀的李邦华作为三朝元老,这点道理还是懂的。
陛下为什么让周奎做生意?
表面上是提携老岳父,实际上是让周奎打压其他商号,为自己的商号登场做铺垫。
毕竟商场如战场,各个商队以及他们背后的势力竞争很是激烈。
有周奎打压,一般小商号商队会主动退出。
他们退出后,空出来的资源需求自然而然就会落到他身上。
崇祯也是这么想的。
君王需要什么样的人?
清廉正直的人就一定好吗?贪腐之人就没有长处吗?
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只要他不触碰底线,就是一个可用之人。
你可以质疑周奎的人品,但不能质疑周奎的能力。
有了周奎的搅局,大明北境的商号,商队将迎来一次重新洗牌的机会。
局面越乱,对大明和锦衣卫越有利!
“好了,商号的事朕走后你立刻去办,选一些信得过人当领队,剩下的朕会安排锦衣卫与你接洽。记住,此事是绝密,不能透露半分!”
“臣遵旨。”
“现在说说第二件事,”说到这崇祯叹了口气,“李阁老,你入阁已有半月时间,找到朝廷的弊病了吗?”
李邦华以为皇帝对他的表现有些不满,立刻挣扎着站起身,打算下跪请罪。
朱连直接伸手将他按在了凳子上,继续问:“有什么说什么,没必要请罪。”
“是,臣以为弊病有三。”
“说说看。”
“第一,天灾不断;第二,贪官污吏;第三,军备松弛。”
就在李邦华打算继续说下去的时候,被崇祯伸手制止:“这些话你留在明日朝堂上说,现在流贼退兵,朕要借机清理朝堂。”
第111章 崇祯的信
离开文渊阁后,崇祯回到乾清宫倒头便睡。
他的压力太大了!
能撑到现在全凭心中的一股戾气。
穿越以来杀了那么多人,结果他发现...杀少了。
之前流贼围城他只能杀鸡儆猴,现在流贼退兵,他要大开杀戒!
一觉睡到傍晚,崇祯被王承恩喊醒:“皇爷,李若琏求见。”
“让他进来吧!”崇祯简单穿戴好之后,宣李若琏觐见。
“陛下,您找我?”李若琏并没有出城杀敌,这些日子崇祯让他在城里物色人选,补充锦衣卫。
“朕交代你的事办的怎么样了?”
“回陛下,时间仓促,臣只寻得几百人。”
崇祯皱了皱眉,几百人太少了,根本不够用。
“宣府陷落前,有多少锦衣卫?”
李若琏想了想,宣府作为朝廷九边之一,不仅驻扎着边军精锐,也是锦衣卫重点渗透的地方。根据吴梦明交接的手册,宣府有近千在编锦衣卫。
考虑到吃空饷的问题,实际在册人数最多只有三成。
“约有三百余人,不清楚是否投降。”
“三百人?不够...根本不够!”崇祯低声自语。
八大“蝗商”的根基在宣府,如果短时间内无法收复宣府,崇祯打算让锦衣卫将八大“蝗商”悄悄灭门。
他们多活一秒,崇祯就难受一秒。
虽然那些钱会落到李自成手中,但他已经不在乎了(李自成只劫掠乡绅富户,对各方势力的商队秋毫无犯)。
李若琏不明所以,但也不敢多问,只能站在原地发愣。
“这样吧,先把锦衣卫内部吃空饷的问题解决了。然后把这些人都撒出去,让他们在各地广布眼线发展下线。锦衣卫的俸禄也调整调整,在京的月饷二两,不在京的月饷三两,粮饷另算。另外,凡成功策反者,按照策反的人数和对方的官职封功发赏,钱从内帑出,具体你拟个方案,朕觉得没问题就立刻执行。”
“策反,购买情报所用的钱财都从你那里出,朕会从内帑拨给你五十万两银子,不够再说。”
锦衣卫隶属于皇帝,无论他怎么改,朝臣也无法干涉,这也是崇祯整改锦衣卫的底气所在。
之前流贼围城正是用人之际,不适合进行整改。现在流贼兵败,该剜肉补疮了。
“朕对锦衣卫要求不高,能达到万历二十年时的水平就行!”
李若琏先是有些惊慌,毕竟五十万两银子不是一笔小数目。但是听到皇帝的要求后,眼睛里开始冒光。
锦衣卫的荣光要回来了!
他立刻跪地领旨:“臣这就去办!”
看着李若琏离开的背影,崇祯无奈的摇了摇头。
现在的锦衣卫早已没了往日的辉煌!
万历年间的锦衣卫是何等的风光?
万历三大征中,抗倭只是其中之一,但却是技术含量最高的一场战争。
在日本侵略朝鲜之前,锦衣卫就已经掌握日本的动机。当时的锦衣卫人才超乎想象,由于明朝和外国贸易有大量的外语人才,好多会日本、朝鲜语的锦衣卫混到了朝鲜和日本。在李如松去朝鲜的时候锦衣卫就将日军的每个据点,还有粮草补给都标的清清楚楚呈给李如松。
在这场战争中,正是大明锦衣卫传递情报帮李如松烧掉倭寇在龙山的粮仓,彻底改变了战场形势。
现在的锦衣卫,战力羸弱,消息闭塞,贪墨成风,坐吃空饷!
这些问题短时间内只能缓解,要想根除还需要时间。
刚目送李若琏离开,外面步履匆匆的走进三个人。
“臣刘文耀。”
“臣高时明。”
“臣张正阳。”
“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崇祯高兴的直接站了起来。
左都督刘文耀能出现在这里说明一个问题:驻守在通州的刘西尧被击溃了。
否则刘文耀绝不会出现在这里。
果不其然,刘文耀率先说道:“陛下,刘西尧听闻京师流贼被击溃后军中大乱。臣趁势反击,在通州城外将刘西尧部击溃,其所部人马已经全部撤往居庸关,臣怕京师有变,所以没有追击。”
“好,甚好!”崇祯笑着说道。
“皇爷,臣给刘泽清送完旨意后被他强迫留在军中,刘都督在铁门关用计除掉刘泽清后,臣便留在刘都督军中效力。”离京十数日的高时明终于回来了,他强忍着心中的激动向崇祯汇报。
崇祯看着已经晒黑的高时明,心中有些感动。
大明朝还是有众臣的。
最后说话的是张正阳,庞子晋和李左死后,他成了京师勇卫营的最高将领。
“陛下,臣今日率勇卫营出城作战,凯旋而归!此战杀敌近五百,损失不足百人。”
“好!甚好!”崇祯已经不知道用什么词语来夸赞他了。
“你们今夜好好休息,明天论功行赏!”
“多谢陛下!”
其余人离开,高时明被留了下来。
“高时明,辛苦你了。”
“不辛苦,这都是臣该做的。”高时明脸上毫无怨言。
他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内臣里的重臣,无论多辛苦的工作,也不会产生一丝一毫的抱怨。
“王承恩,从内帑里给他支五百两银子。”
“皇爷!”高时明顿时感动的热泪盈眶,“这都是臣该做的,不敢奢求皇爷赏赐!”
崇祯叹了口气,从怀里拿出一封密信递到他手中,并说道:“这不是朕的赏赐,是朕给你的路费,你又要出远门了。”
啊?
高时明一脸震惊。
这得多远的路才能用到五百两路费?
上一篇:你黄巾小兵,也开无双单挑吕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