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第703章

作者:文盲写小说

在经历过努尔哈赤的杀穷鬼和杀富户后,辽东百姓数量骤减。

皇太极继位后又搞出了食人粮。

(皇太极入关劫掠百姓到辽东给建奴种地,收获粮食后为了节省粮食,大肆屠杀种地的百姓,省下来的粮食又称食人粮。百姓不够了继续入关劫掠,周而复始。)

八旗兵上一次入关劫掠已经是七年之前。

这期间他们为了节省粮食又杀了不少百姓。

辽东百姓已经十不存一。

反观明军入辽后军纪严明,平买平卖。

所以当李定国下达了坚壁清野的消息后,百姓们立刻带着全部家当跑到了附近的城池。

不愿意进城的也逃入深山避难。

多尔衮找不到百姓的踪迹,也就无法从他们身上抢到粮食,更没办法以战养战。

对于军队来说,有没有粮道完全是两个概念。

有粮道的军队就像一条被铁链拴着的狗。

无论多么凶猛,都只能在铁链长度范围内活动。

想增加活动范围需要主人增加铁链长度(延长粮道)。

没有粮道的军队就像一头狼。

想去哪儿就去哪儿,神出鬼没,无拘无束。

“粮道确实是个天大问题啊!”多尔衮不得不再次紧皱眉头。

由于经常皱眉,他额头上已经出现了深深的皱纹,倍显苍老之态。

“报!”探马突然来到营帐内汇报:“明军炮兵撤退时留下了非常深的车辙,骑兵也留下了大量的马蹄印。末将顺着这些踪迹一路寻到了广宁城下,本想详细查探,结果被明军探马逼退。”

“也就是说,李定国的主力撤回了广宁?”多尔衮问。

“末将只是顺着踪迹一路寻到了广宁城,其他的不敢猜测。”探马回答。

“退下吧。”

“是,”探马转身离开。

多尔衮看向范、洪二人:“两位先生,有何良策?”

洪承畴和范文程对视一眼后沉默些许,过了一会才慢慢说道:“我军现在的粮道是从开原到蒙古草原,然后再从蒙古草原运到这里。粮道已经足够长了,继续延长的话根本不现实。”

“没有粮道就没法进攻,洪先生的意思是不进攻了?”多尔衮有些不高兴地问。

“臣不是这个意思,臣的意思是...在不延长粮道的前提下进攻。”

废话!

多尔衮心中暗骂了一句。

他何尝不想这么做?

可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除非主动进攻广宁城。

可是这更不现实。

李定国麾下兵马两万,他只有不到三万。

多出来的兵马在野战时优势非常大。

但要是攻打城池尤其是易守难攻的广宁城,这点优势将荡然无存。

更何况李定国麾下步兵有大量火炮,妥妥的守城利器!

洪承畴这句话说了跟没说一样。

多尔衮有些失望的将目光从他身上离开,满怀期待地放到了范文程身上,“范先生呢?”

范文程想了想:“臣以为既不能延长粮道,也不能在广宁僵持。毕竟李定国粮草充足,他能坚守两三个月甚至半年,而辽阳和盛京能不能坚持那么久就不好说了。”

多尔衮很是无语:“两位先生说了这么多大道理,却没说一条有用的良策,难道两位已经江郎才尽了吗?”

范文程和洪承畴两位谋士再次对视一眼,刚要开口说话时被多尔衮打断:“两位先别说,写在手上同时展示给本王看,如何?”

“就依王爷之计。”二人按照多尔衮的要求,用笔在左手上刷刷点点写了下来。

写完之后,二人并排站在多尔衮面前,伸出了左手。

多尔衮定睛看去,发现他们两人左手上都写分兵二字。

第1042章 分兵

“分兵?怎么分?”见范文程和洪承畴同时献策,多尔衮顿时来了精神。

“洪某之策登不上大雅之台,请范先生给王爷讲一讲吧!”洪承畴开始谦让。

“不,还是洪先生来讲吧。”范文程也客套起来。

“两位先生都写下来,本王一起看。”多尔衮心情大好道。

范文程和洪承畴拿起之前写字的笔,各自伏在桌边开始书写。

两人几乎同时写完,也同时将写着字的纸交到了多尔衮手里。

多尔衮左右手各拿一张纸,同时看了起来。

范文程和洪承畴的计划可以说一模一样。

他们将多尔衮麾下近三万大军一分为二。

其中两万兵马在广宁城外扎营,牵制城中的李定国主力。

剩下的近一万兵马绕过广宁城,先是攻取广宁附近的中安堡,镇宁堡,龙湾城。

如果城中有守军,那么必然有存粮。

可以用攻取镇靖堡的方式攻下这些城池,以战养战。

如果这些城池没有守军,那么就快速南下。

先攻取沿途驿站,断掉王永吉的驿道。

再攻取附近堡垒,断掉王永吉粮道,顺便以战养战。

看到这,多尔衮抬起头问:“广宁附近的城堡已经空空如也,南边的堡垒如果也是这种情况...将如何以战养战?”

“不会的,”洪承畴直接说道:“臣曾经在明廷担任过总督,对粮道非常了解。”

“粮道附近城堡存在的意义有两个,一是给粮道提供预警,二是给运粮队提供临时保护。”

“就算李定国其他城堡的守堡兵全都撤走了,粮道附近的守堡兵也不会动,否则无异于自毁粮道!”

听完洪承畴的分析,多尔衮点头继续往下看。

粮道被断后,王永吉只有两个选择。

一是回师救援,二是命李定国打通粮道。

若王永吉回师,辽阳盛京之围自解。

若是命李定国打通粮道,多尔衮与李定国决战的机会也就来了。

见多尔衮已经看完了纸上的内容,范文程开始补充道:“除了纸上写的内容,臣还有一些话要说。”

“范先生请讲!”多尔衮眉开眼笑道。

在此之前,他看不到任何打胜仗的希望。

看完两张纸上的内容后,他恨不得立刻分兵,打一仗打胜仗。

范文程说道:“王爷分兵之后需要密切关注广宁城的情况!如果李定国分兵南下支援,那么王爷也得分兵支援,否则南下的一万大军将有危险。”

“这是自然。”多尔衮点头,“还有吗?”

“有,”范文程继续说道:“为了把王永吉后方的局势彻底搞乱,南下的一万大军在断掉驿道和粮道后,可以在大凌河堡,松山和锦州三座城池里面挑选一座城池进行围困。”

“据细作说,这些城池原本都有数千兵马镇守。随着战线的前移,王永吉从中抽调了不少兵马。”

“剩下的兵马如果不够多的话,被八旗兵攻陷只是时间问题。”

“当然了,到时候不一定非得攻城,也可以把支援明军吸引过去围点打援。”

“好,范先生的提议非常好!”多尔衮毫不吝啬地说着赞美之词,“不愧是本王的卧龙!”

洪承畴见范文程收到夸奖而自己却没有,心中有点酸酸的感觉。

他琢磨了一会后提议道:“王爷,臣也有一些话要说。”

“哦?”多尔衮故意流露出一副惊喜的表情,“洪先生想说什么?”

洪承畴认真说道:“臣分析了李定国入辽以来的打仗的经过以及用兵风格,发现他仰仗有三。”

“第一是善于伪装冒充,尤其是冒充八旗兵。请王爷和麾下主要将领约定一些口头的暗语,遭遇时不但要检查印绶,还要对上暗号。”

“第二是经常故意败退,诱敌深入,以伏兵取胜。请王爷告诉麾下将领,遇到李定国败退时不要贪功冒进,更不要贸然追击,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第三是他喜欢长途奔袭...请王爷告诉手下的将领们,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派出大量探马侦查周围的情况,防止被李定国偷袭。”

洪承畴每说一句话,多尔衮就认认真真的点一次头。

这不仅是对洪承畴的尊重,更是对洪承畴观点的认可。

洪承畴分析的有理有据,他没道理不信。

其实就算不认可洪承畴的观点,多尔衮也不会表现出来。

有时候说对了不一定有真本事,说错了也不一定没本事。

毕竟洪承畴曾经担任过明廷的四省总督以及平辽总督,本事肯定是有的。

等洪承畴说完之后,多尔衮起身来到洪承畴面前拍着他的肩膀说道:“好,洪先生的话句句在理,如醍醐灌顶让本王受益匪浅,不愧是本王的凤雏!”

“王爷过誉了,这只是臣的片面之词,李定国不一定是这种人。”洪承畴客气道。

“八九不离十!”多尔衮对着洪承畴深施一礼:“本王替皇上,替大清谢过洪先生。”

“王爷礼贤下士,臣感激涕零。”洪承畴激动地眼眶有些湿润。

多尔衮又和范,洪二人客套了一会,随后召集众将按照计划发号施令,调派兵马。

......

广宁城。

李定国正站在一面巨大的地图面前,分析建奴接下来的举动。

刘文秀和高文贵站在他左手边。

任七,张七,梁敏,黄镇山等一众榆园军首领站在他右手边。

“你们说,建奴接下来会干什么?”李定国头也不抬的问。

“末将以为他们会南下袭扰平辽大军的粮道!”刘文秀一针见血道。

高文贵摇头:“我军已经坚壁清野,他们短时间内无法获得粮草补给,如果南下需要延长粮道。而我军就在这里,到时候他们的粮道将暴露在我军面前!”

李定国抬起头:“如果我是多尔衮的话,会选择分兵!”

第1043章 断粮道

“分兵?”刘文秀和高文贵同时看向李定国,并异口同声地问:“怎么分兵?”

李定国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如果我是多尔衮的话,会让主力牵制我军主力。剩下的全部南下,攻取平辽大军粮道附近的城堡,断粮道和驿道,同时以战养战。”

“建奴会知道我军的粮道??”刘文秀露出了疑惑的表情。

李定国冷笑一声:“先不提平辽大军里面有没有建奴细作,要知道洪承畴已经投降了建奴。他曾经担任过蓟辽总督,对大军后勤补给这块了如指掌。”

“适合运粮的道路就那么几条,沿途的城堡也就那么几座。如果他记性不是很差的话,这些信息都会记得!”

刘文秀沉默了一会后说道:“如果真是那样的话,事情可就麻烦了。”

“麻烦从何而来?”高文贵问。

刘文秀开始解释:“咱们若是南下支援,会遭到多尔衮的全力攻击。我军现在的兵力无法在正面和多尔衮抗衡,到时候轻则损兵折将,重则伤亡殆尽。”

“如果不支援,平辽大军的粮道和驿道会因此中断。平辽大军若是因此败退,最后所有的责任都会落到咱们身上。朝廷追究起来,性命难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