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第695章

作者:文盲写小说

凤凰城(今凤城)是定辽右卫的驻所,意义非常重大。

这里既可以抵御东南朝鲜方向可能来犯之敌,也可以防范东北方向的建州各部。

拿下这些地方后不必派太多兵马防守。

毕竟这里到处是山,无法容纳大规模骑兵快速通行。

只要留下一些士兵给平辽大军提供预警信息就行。

此时王永吉已经穿好了衣服,并召集中军的将领来到军帐内议事。

听完王永吉的复述,黄得功担心的说道:“目前唯一不确定的因素是朝鲜,镇江与朝鲜接壤。如果他们在黄蜚攻取镇江城偷袭,黄蜚的麻烦就大了。”

“问题不大,”王永吉笑了笑:“在出兵辽南前,我已命关辽登津水师副总兵给朝鲜边关主将写信了。”

“朝鲜边关将领是谁?”黄得功问。

“老熟人,延城君李时昉。”王永吉回答。

“李时昉?”黄得功有些意外,“他不是朝鲜京畿守御道的守御使吗?主要负责京师防务,什么时候成了边关将领了?”

“别提了!”王永吉几乎是笑着说道:“松锦之战时李时昉先是消极抵抗我军,后来直接临阵投降,给建奴造成了极大的麻烦。”

“本督将其释放后,他回到了朝鲜。结果你猜怎么着?他不但没有受到任何惩罚,反而因此升了官。”

“除了京畿的防务外,李淏(朝鲜国王)还将整个朝鲜北部边关的防务全都全都交给了他。”

“现在的李时昉已经成了封疆大吏!”

“那就好,”黄得功放心点头。

就在他们打算继续商议时,探马忽然来报:“辽阳城外的建奴营地空空如也!”

“什么?”黄得功大惊,“建奴去哪儿了?”

探马回答道:“不知去向!昨夜天色昏暗,再加上建奴在外围布置了大量的探马,就连我军派出的夜不收没办法抵近侦查,天亮时才发现建奴营地空了。据夜不收猜测,建奴可能连夜退入了城中,也可能退向其他地方。”

“这...”黄得功开始变得急躁起来。

他不怕和建奴硬碰硬,就怕找不到建奴没有仗打。

王永吉没有急。

越是这种时候,他越要冷静才行。

他简单思考后下令:“传令吴三桂,命他立刻派出小股部队过河试探。主力大军紧随其后,准备随时渡河。”

辽阳城南有一河,名曰太子河。

太子河最早叫衍水或大梁河。

至于为什么改名,要追溯到公元前二二七年。

那一年,燕太子丹派遣荆轲刺杀秦王。

事败后,秦王大怒出兵伐燕。

次年也就是公元前二二六年。

燕军在易水兵败,秦军占领燕国的都城蓟城。

燕王喜和太子丹被迫逃往辽东。

由于太子丹生前曾藏身在河中的一座岛上,此河便被当地百姓改称为太子河。

在得到王永吉的军令前,吴三桂就已经派兵渡过太子河进行了侦查。

结果也正如他所料,辽阳城外没有建奴的一兵一卒。

“渡河,并把消息告知总督大人!”吴三桂下令道。

在他的指挥下,关宁军开始渡河。

没有预料中的半渡而击,也没有敌军袭扰。

关宁军很快来到了太子河北岸。

等吴三桂大军全部渡河后,平辽大军其余各部也开始渡河。

与此同时,明军向周围派出了大量的探马,搜寻建奴主力的位置。

探马向东,西和北深入四十里,还是没有找到建奴主力。

确定附近没有建奴后,王永吉挥手下令:“传令下去,命各部骑兵在外围警戒。步兵将辽阳城团团包围,准备攻城!”

第1031章 明军不受降

辽阳城中。

听闻明军即将攻城,正红旗的瓦克达躲在城墙垛口后面瑟瑟发抖。

昨天傍晚他正在帐篷里吃着烤肉,哼着小曲。

突然被满达海告知,让他守辽阳!

二人当时的对话他一字没忘,至今仍然在耳边回绕。

他问:“王爷,您给末将多少兵马守城?”

“三千!”

“夺少?”瓦克达差点把眼珠子瞪出来。

“三千!”满达海淡淡说道。

“这么点人根本不够啊!”瓦克达哭丧着脸:“王永吉至少有七八万兵马,而且都是百战精锐!更可怕的是,明军有大量火炮尤其是红衣(红夷)大炮。”

“末将就算拼了命,也守不住这辽阳城啊!”

“给你的命令就是死守,至于怎么守,自己想办法!”满达海见瓦克达情绪低落,决定给他画饼画饼。

于是问道:“知道朱文正吗?”

“末将不知。”瓦克达拒绝了满达海的饼。

“咳咳,”满达海尴尬的咳嗽两声继续给瓦克达画饼,“元至正二十三年四月,陈友谅乘朱元璋和张士诚作战之际,出兵六十万围攻洪都。”

“洪都守将是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他以两万守军抗住了陈友谅六十万大军长达八十五天的围攻!”

“当时双方兵力相差三十倍,他朱文正能做到的事,你一样也能做到。”

不提兵力差距还好,提完之后瓦克达更加崩溃了,“洪都城墙全长十四里,且三面邻水,陈友谅大军无法全部展开,所以战斗主要发生在没有水的南面。”

“可即便这样,每次作战时登上南城墙上的守军也有三四千之众。”

“辽阳城就不一样了,辽阳全长九里,只有一面邻水!三千挡六万是不可能的事!”

满达海冷哼一声,不悦道:“本王虽然只给了你三千兵马,但是别忘了城中还有数千百姓!”

“他们...”瓦克达还想说些什么。

“好了,这是命令!”满达海冷声说道,“只要坚持十天半个月,你的任务就算完成了。”

不等瓦克达继续追问,满达海便带着兵马离开了辽阳。

他去了哪里,什么时候回来。

瓦克达一无所知。

满达海去哪儿了?

他直接放弃辽阳回到了盛京。

他的任务是守辽阳和盛京,拖住明军主力。

至于怎么拖,多尔衮没有明确的指令。

满达海有自己的想法。

辽阳无险可守,否则当年努尔哈赤也不会放弃辽阳定都沈阳。

所以满达海决定让瓦克达守辽阳,自己去守盛京。

另外...

他没有救瓦克达的计划。

也就是说。

除非瓦克达投降,否则必死无疑。

至于瓦克达如何选择,满达海已经顾不得许多了。

因为他的注意力要放到盛京。

沈阳有险可守吗?

有,但不多。

所以他需要充足的时间制作出大量的障碍,拖延明军的进攻步伐。

瓦克达能守多久,他就有多少时间准备盛京的防御工事。

看着辽阳城外正在集结的明军,瓦克达知道一场恶战即将来临。

他躲在城墙垛口后面看了一会,起身开始巡视城墙。

巡视一圈之后,他发现了问题所在。

他是正红旗的将领。

现在城中的三千士兵由两部分人组成。

一部分是他的麾下,还有一部分是旗里的包衣。

这些人既有战力,也足够忠诚。

可仅凭这些人是守不住辽阳的。

所以守城的关键是城中百姓。

可逛了一圈他发现城中百姓不但毫无斗志,甚至有些人在说投降的话题。

“大人,”一个将领来到瓦克达身边:“末将已经将刚才谈论投降的几个百姓全都抓了。”

“把他们带过来!”

“是。”

不多时,十几个百姓被带到瓦克达身边。

他们口中高呼冤枉,苦苦哀求瓦克达绕他们一命。

“其实...不仅你们想投降,老子也一样!”瓦克达语出惊人。

十几个百姓既不敢同意瓦克达的观点,也不知道该不该反驳。

只能跪在地上不知所措。

“这样吧,”瓦克达继续说道:“明军入辽以来对待降兵很不友好,屡次发生临阵杀降的事。既然你们愿意投降,就麻烦你们出城和明军接洽一下,告诉他们我也想投降。”

“这...”百姓们更加不知所措起来。

“放了他们,”瓦克达对着一个亲信吩咐道:“另外你也带着几个人跟他们一起出城,探一探明军的态度。”

吩咐完之后,他又对着几个亲信低语了几句。

那几个亲信听完之后脸色比之前还要阴沉。

在瓦克达的安排下,十几个百姓外加四个八旗兵出城了。

他们乘坐吊篮来到城外,等守军放下吊桥后穿过吊桥跑向城外的明军军阵。

城墙上,无数双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他们的背影。

眼见城中有人出来,一支由二十五人组成的明军骑兵小队主动迎了上来。

“你们是来投降的吗?”明军问,“放下武器,跟我们回营。”

百姓们刚要回答,队伍里的八旗兵却大声吼道:“有种杀了老子!”

嗯?

明军被这个要求说懵了。

为首的将领骂骂咧咧道:“他娘的,老子当兵这么多年,第一次遇到这种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