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第693章

作者:文盲写小说

桅杆上的士兵忽然晃动旗帜,指向某个方向。

关辽登津水师副总兵林庆业立刻下令:“改变航向,全速前进!”

风帆手得到指令后立刻调整风帆,改变航向。

在风力的帮助下,战船快速驶了过去。

不多时。

视野里出现了一支由商船组成的船队。

林庆业拿起千里眼看了一下对方的船旗,随后下令:“围上去,让他们收帆下锚。”

商船本不想停船。

但是在听到明军的火炮声后,只能被迫停了下来。

商队的领队乘坐小船来到了林庆业的座船上。

商队领队已经提前从士兵口中得知了林庆业的身份和姓名,见到林庆业后躬身施礼:“小的许津参见林大人!”

“许津?”林庆业轻声念了一遍这个名字后问道:“你从哪里来,要去往何处?”

“小的从南直隶上海港来,要去日本互市。”许津回答。

“日本?”林庆业冷笑起来:“这里是辽南,距离日本还有十万八千里!”

“啊?”许津故作惊讶,“原来那场风暴竟然把我们的船队吹到了这里!幸亏大人您把我们拦下来了,要是遇到建奴可就全完了。”

“被吹到这里是假,故意走私是真吧?”林庆业继续冷笑。

“冤枉啊大人!”许津跪地磕头,“小的只是一个本本分分的远洋商人,只敢挣一些辛苦钱,绝不敢做出走私资敌的事!”

“通关文凭呢?全都拿出来!”林庆业说道。

许津不敢怠慢,立刻从怀里拿出了所有手续。

林庆业拿到手续的同时,手里也多了一锭金子。

林庆业冷笑一声,当着所有人的面把金子扔到了甲板上。

如果被士兵们看到他收受贿赂,他在士兵们心中的威望将会一落千丈。

最关键的一点。

这锭金子最多也就五十两。

最多只能兑换六百枚大明圆宝。

看似不少,实则根本不够他们分的。

许津一怔,既不敢把金子捡起来收好,也不甘心扔在那里。

只能盯着金子呆呆发愣。

看完手续后,林庆业笑了,“呵呵,通关文凭准备的还挺全,一样不缺,一样不少。”

“大人明察,小的是尊法守法,不敢造次。”

林庆业笑了笑,把货物清单交给手下的士兵并吩咐道:“去查查货物是否和清单一致。”

士兵刚要走,许津深施一礼:“林大人,我看就没有那个必要了吧?”

“怎么?”林庆业两眼一瞪,“你还敢抗法?”

“小的不敢,”许津指着林庆业手里的通关文凭说道:“这是南直隶上海港邮驿司颁发的通关文凭。发公文的同时,邮驿司会对货物进行查验并收取相应商税,凭此公文沿途关卡不得阻拦。”

“大明律有记载,不认公文便是不认朝廷,与谋反无异!另外据邮驿司的官员说,凡遇到不认公文的情况,可以向朝廷检举揭发。当值的文官,带兵的武将一律...”

啪!

不等许津把话说完,林庆业的巴掌便落到了他的脸上。

“哎呦!”许津捂着脸颊,发出了痛苦的哀嚎。

“他娘的,”林庆业骂骂咧咧道:“给你一个鸡毛掸子,你还当令箭了?”

“可是...这些话都是邮驿司的官员说的。”许津捂着脸想发火又不敢发火,只能把怒火憋在心里并老老实实地解释起来。

秀才遇到兵,有理也说不清。

现在和林庆业讲道理不但起不到任何作用,反而有丢失性命的可能。

啪!

林庆业又给了许津一巴掌。

在许津发出痛苦呻吟的同时,他转头问身边的亲兵:“朝廷有这个规矩?”

林庆业是朝鲜人。

对行军打知之甚广,但是对大明朝的规矩却一知半解。

大明朝人才济济,按理说稽查走私的差事无论如何也轮不到林庆业。

但这件事牵扯甚广,稍有不慎就会把当事人卷进去。

所以袁枢让林庆业担当此任。

林庆业是朝鲜人。

大不了离开军队返回朝鲜就是,不必担心没有退路。

林庆业身边的亲兵都是大明的精锐,对乱七八糟的规矩了如指掌,他对着林庆业深施一礼道:“回大人的话,确实有这个规矩。不过水师也有还有检查过往商船的军务,所以咱们此举并不违规。”

听完士兵的回答,林庆业腰板直了很多。

而许津的脸比挨打前又红了许多。

“还有什么想说的?说来听听!”林庆业说话的同时摩拳擦掌。

许津又恨又气,却无可奈何。

见许津不说话,林庆业吩咐道:“登船搜查,好好的查!”

许津见林庆业要来真的,顿时慌了神。

他的船舱里装了不少严禁朝廷走私的东西。

没查出来还好,要是查出来事情可就麻烦了。

想到这。

许津从怀里拿出一个信封,双手捧到林庆业面前并说道:“林大人不妨看看这个。”

“这是什么?”林庆业问。

“大人一看便知。”

林庆业接过信封打开后看到了太子的手谕。

上面只写了两个字:放行!

“你是太子殿下的人?”林庆业低声询问。

“在下只是替人办事,其他的一概不知。”有太子的手谕做挡箭牌后,许津说话的语气比之前强硬了许多。

“既然不知,那就好办了!”林庆业大声吩咐:“把所有的船全都查一遍,有问题的全都扣押。”

许津大惊失色,“你...你竟敢无视太子手谕!”

“大胆!”林庆业厉声道:“本官何时无视太子手谕了?”

许津指着他手里的手谕说道:“手谕上明明写了放行,你为何还要检查船只?”

“手谕上只写了放行,却没说放人还是放船!在本官看来,人命关天,肯定是放人!”林庆业理直气壮的说道。

“你...你...你简直是胡搅蛮缠!”许津已经被气的快说不出话来了,他指着林庆业的鼻子:“你等着,到时候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哈哈哈!”林庆业大笑:“到时候你多准备点酒肉,老子是朝鲜人,兜着走的时候在路上吃!”

“你...”许津被气的彻底说不出话来。

第1028章 多尔衮的计划

在副总兵林庆业的带领下,关辽登津水师在渤海一带展开了大规模的稽查走私行动。

只要发现商船,不管对方身份一律登船检查。

查出端倪,马上处理。

对于那些没有背景的人,船和人一起扣押。

等待他们的将是登州巡抚袁枢的审讯。

有罪的按律定罪,没罪的口头教育一番后放走。

对于有背景的人。

明军按照原定计划只扣留船和货物,并不扣押随船人员。

可是那些随船人员宁愿和船只,货物一起被扣押,也不愿意空着手回去复命。

一时间,登州府的监狱人满为患。

大明这边走私查得严,建奴那边就比较惨了。

辽阳城外的八旗军营中,多尔衮正在各部汇报军情。

“前天傍晚明军陷盖州,除了凤凰、镇江、洒马吉、岫岩......等十七堡尚在我军手中外,辽南其余各地均已全部落入明军之手!”镶蓝旗的屯齐说道。

屯齐口中的十七个堡垒原本是大明定辽右卫的地盘。

天启元年被建奴占据,划归镶蓝旗管理。

听完屯齐的汇报后,多尔衮挥手示意他离开。

军帐内只剩下他,范文程以及满达海。

满达海愁容满面的问多尔衮:“王叔,走私物资的事进展如何?”

多尔衮没说话,看向范文程。

意思是让他回答。

范文程站起身对着二人躬身施礼后说道:“启禀两位王爷,走私的事进展并不顺利。其实在明军水师出兵辽南前,我军就已经将走私的地点转移到了朝鲜黄海道的首府海州。”

(李氏朝鲜将全国划分为八道,类似于大明的行省。道的长官叫判书,首府是判书的常驻办公地点。朝鲜模仿了很多明朝地方的地名,这里的海州位于朝鲜,是当时非常著名的港口。)

“由于我军撤离的比较急,再加上消息传递需要时间,所以很多船商队并不知情,而是继续向辽南走私。”

“朝鲜海州那边最近一艘船也没出现,不出意外的话这些船都去了辽南......”

满达海眨着眼睛,“也就是说...那些本应给咱们送货的船都被明军发现了?”

“应该是,而且大概率已经被明军扣留。”范文程回答。

“形势越来越难了!”多尔衮长吁短叹起来,“先丢海州,后丢辽南,照这样下去,大清要亡在本王手里了!”

“王叔不必自责,”满达海开始劝:“您接手八旗时大清就已经每况愈下了,到现在还能把明军挡在辽阳以南已是奇迹。”

多尔衮摇了摇头:“你把明军想的太简单了!明军不是攻不下辽阳,而是不想功。”

“为何?”

“因为他们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

“什么时机?”满达海有点懵。

“后方稳定的时机!”多尔衮指着桌子上的巨幅地图说道:“辽阳在北,金州、复州、盖州在南!”

“攻打辽阳的前提是有一个稳定的后方,而明军的后方除了义州,广宁,松锦外,还有金州,复州以及盖州!”

“尚可喜撤离辽南前把青壮和粮食全都带走了,只留下一帮什么也没有的老弱病残。这些人虽然没什么战力,但辽东民风彪悍,他们会在饿死前想尽办法求生。”

“这对明军的后方将是一个巨大的隐患!所以...王永吉才没有发动辽阳之战!”

满达海听完之后恍然大悟:“原来如此,怪不得明军最近没有大的举动,原来是这个原因!”

多尔衮没有继续说话,现场陷入沉寂之中。

范文程见状走了两步对着多尔衮说道:“王爷,明军水师已经进驻盖州。王永吉没了后顾之忧,不出意外的话很快就要发动辽阳之战了。”

多尔衮晃了晃脑袋,盯着眼前的地图问道:“范先生的意思是...?”

“是时候破釜沉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