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第678章

作者:文盲写小说

先威胁,然后打一顿,最后实在不行就随便安排个罪名关起来。

普通百姓根本无力反抗,只能听之任之。

但也有一部分人除外。

士绅!

他们仗着自己或者父辈祖辈曾经是官员的背景,联合一部分商人共同抵制国策。

面对这些人,地方官员不敢强制推行货币改制。

这和摊派徭役一样。

他们只会向普通百姓摊派徭役,士绅们自带优免权。

这是不成文的规矩。

毕竟地方官不清楚士绅的底细。

若是他在朝中还有人脉,最终倒霉的将是地方官自己。

地方官强制推行货币改制,朝廷不知道吗?

当然知道!

可还是那句话。

权力只对权力的来源负责。

货币改制这项国策是崇祯提出来的。

官员们为了维护崇祯的颜面,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崇祯也知道这件事。

他也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于是乎,这件自愿的事变成了被迫自愿。

如果百姓掌握了大量的银子。

货币改制推行到这种程度时,几乎可以宣告成功。

但是...

银子在士绅手里。

他们拒不把银子换成大明圆宝,导致这项国策进展迟缓。

户部尚书谢三宾知道早晚有这一天,他犹豫良久之后说道:“陛下,百姓和普通商人手里的银子早已换成了大明圆宝。”

“唯独一些士绅仗着在朝中有关系,扛着不换!臣的意思是从朝廷层面使用强硬手段,迫使他们接受国策。”

“怎么个强硬法?”崇祯问。

“禁止普通银子流通,只允许铜钱和大明圆宝作为货币使用。”

“违反者如何处置?”崇祯又问。

“没收银两充公!”

崇祯先是两眼放光,认真思考后谨慎说道:“这个想法很大胆,朕也很喜欢,但现在还不是时候。”

“陛下担心什么?臣可以为君解忧!”谢三宾双手抱拳。

在谢三宾的注视下,崇祯说了一句他根本听不懂的话。

他缓缓说道:“任何经济目的的背后,都有政治目的。其他国策如此,货币改制亦是如此。”

“臣愚钝!”谢三宾憋了半天,憋出了这样一句话。

“谢尚书不必自责,”崇祯说话间站了起来。

他挥舞袍袖引起的微风吹得蜡烛来回晃动,烛光中的人影也跟着左摇右摆。

“一会你就要把这个口风放出去,给大明士绅们留足提前准备的时间。等时机成熟时,朕要让那些和朝廷作对的士绅付出应有的代价!”

第1007章 换回祖大寿

六月初七的傍晚,谢三宾从乱葬岗挖出来的骨头被送到了辽东前线。

王永吉指着布袋里的一个头骨,问负责运送的士兵:“这是遏必隆的头骨?”

“是。”

“是吗?”

“是!”

“这个头骨小的可怜,明显是孩子的头骨,怎么可能是遏必隆的头骨?”王永吉咬着牙说道。

“谢大人说...”士兵欲言又止。

“他说什么?”王永吉追问。

“谢大人说这是遏必隆小时候的头骨...”士兵强压心中的笑意,满脸通红的说道。

“放他娘的狗屁!”一向沉稳的王永吉破口大骂起来,“谢三宾身为大明的户部尚书,竟然在这个时候给本督使坏。我一定要上奏陛下,严惩于他!”

“大人息怒!”旁边的将官们纷纷劝道。

谢三宾为什么要使坏?

因为他要对付内阁首辅范景文。

王永吉是范景文举荐的人。

王永吉这边出了差错,范景文就会受到连累。

最后受益的将是谢三宾。

王永吉不知道的是。

就算他上奏崇祯。

崇祯得知后也不会把谢三宾怎么样。

因为谢三宾造假是得到了他的授意。

只是办的不太好而已。

骂人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由于交换在即,王永吉只能派人去附近的乱葬岗找合适的骨头。

反复观察确定没有明显的破绽后,王永吉带着头骨亲临辽河岸边。

此时明军已在辽河西岸站稳了脚跟。

吴三桂像之前一样还是平辽大军的先锋。

王永吉,黄得功和高一功为中军。

刘肇基等一众将军护在右翼。

左翼是高第和唐通。

剩下的人全都跟着李定国北上草原,准备攻打蒙古人。

建奴也在辽河东岸稳住了军心。

双方隔岸对峙。

王永吉抵达之后立刻派人与建奴接洽。

此时多尔衮也带着鲁王全家以及祖大寿本人,亲自抵达了前线。

他亲自前来有两个目的。

一是为了稳定军心,二是要在交出祖大寿之前和他说一些话。

接到王永吉的消息后,多尔衮开始拖时间。

他要给走私的物资争取到足够多的时间。

建奴缺物资,却不缺货币。

这也是多尔衮能不停走私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努尔哈赤时期,建奴就通过杀穷鬼和杀富户积累了大量货币。

后来六次入关劫掠,每次劫掠的金银都以数百万计。

回到辽东后由于货币暴增,再加上天灾严重粮食减产。

导致辽东粮价曾涨到八两银子一石。

当然了。

这些货币只是象征性的流通了一圈,最后又会回到八旗手中。

毕竟如果谁敢私存大量银子,迎来的将是灭顶之灾。

拖了两天后,王永吉失去了耐心。

他派人给多尔衮送信。

警告他如果再拖下去,明军将马上渡过辽河进攻东岸。

多尔衮无奈,只能将初十的中午定为交换的日子。

初十上午,明军在辽河西岸二里外列阵。

八旗兵在辽河东岸的二里外列阵。

双方都怕对方用火炮偷袭,所以不敢在岸边列阵。

正午时分,明军派出三艘船外加三个士兵六个船夫去往辽河东岸。

八旗兵也派了三艘船,来到辽河西岸。

明军派去的两个士兵当中一个认识鲁王,另一个认识祖大寿。

最后一人负责传递消息。

他们来到东岸后很快见到了鲁王和祖大寿。

鲁王激动地差点落泪:“可算把你们盼来了。”

祖大寿则无比忐忑...

确认他们身份无误的同时,来到辽河西岸的八旗兵也见到了阿济格和遏必隆的尸骨。

谢三宾虽然有意为难王永吉,但是表面功夫做的却很到位。

除了骨头外。

还准备了阿济格和遏必隆当时身上穿的甲胄,手里的武器,以及印绶等一系列能证明他们身份的东西。

“没问题!”一个八旗兵乘船回到辽河东岸,把消息告诉了多尔衮。

“是鲁王本人还有祖大寿本人!”一个明军乘船回到辽河西岸向王永吉汇报。

“那就开始吧!”王永吉和多尔衮同时下令。

按照约定,明军先将遏必隆的尸骨装到建奴的一艘船上。

对岸也将鲁王全家送上送到了明军派去的一艘船上。

双方同时挥舞旗帜,船只像离弦的箭一样射向对岸。

在众人的期盼之中,船只靠岸。

“臣等参见鲁王殿下!”王永吉带头施礼。

鲁王顿时热泪盈眶:“这...这不会是在做梦吧?”

“这是真的,殿下不是在做梦。”王永吉安慰道。

扑通一声,鲁王浑身一软跌倒在地。

他紧绷的神经终于在这一刻得到了放松。

由于之前太过紧张,导致他放松之后失去了站着的力气。

“快扶鲁王殿下去帐中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