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盲写小说
朱连松了口气。
还好,虽然吴三桂和王永吉来的慢,但终究是来了。
京师被围五天,他们是第二支勤王的大军。
“朕知道了,到时候直接让他们进城吧!具体查验身份的事,你们兵部负责。”
李邦华犹豫片刻后说道:“陛下,按照朝廷的规矩,勤王大军不能入城。臣的意思是让他们在城外扎营,与流贼野战!”
明朝有制,勤王大军不能入城。这个制度应该与朱棣造反有关,所以无论勤王的是不是王爷,都不能入城。
这也是己巳之变时明军伤亡惨重的原因之一。
“规矩?”朱连苦笑一声,水晶都快被敌人偷了,还特么搞规矩。
“朕让唐通入城时就已然破坏了规矩,再破一次规矩又有何妨?他们千里奔袭,本就没有带辎重,此时让他们在城外扎营只会寒了将士们的心!”
李邦华皱着眉头想了想,点头同意。
规矩是约束人的,不是约束皇帝的。
能约束皇帝的从来都不是规矩,而是皇帝自己。
“李阁老,你觉得关宁军来了,流贼会退兵吗?”
李邦华摇头,意思好像是说不会退兵,又好像再说不好说。
“说话。”朱连有些不满。
李邦华这人怼人的时候说的话能怼死人,和他闲聊的时候反而不敢说了。
“臣以为,流贼会退守宣府。”李邦华认真分析道。
“说说看。”
李邦华点头,“宣府乃我朝九边重镇之一,进能觊觎京师,退能退守大同,属于进可攻退守守的地方。”
“居庸关虽然易守难攻,但距离京师太近,流贼不会在此处停留。”
“所以臣以为流贼如果退兵,会退守宣府。”
朱连点头。
形势确实是这么个形势,意料之中,不会有意外。
当然也不排除李自成会退守大同。
“李阁老,知道朕到底想问什么吗?”
“知道,陛下想问流贼退兵后,京师防线该如何布置!”
对喽!朱连高兴的一拍大腿。
朱连考虑的是,后流贼时代,北京城的防线该如何布置!
皇太极能屡次进关,靠的可不是什么骑兵和大炮,而是蒙古人的消息。
明崇祯元年二月,皇太极亲率精锐在敖木伦闪击多罗特部落,俘获一万一千余人。九月,又率满、蒙军征察哈尔,追至兴安岭获胜而归。皇太极击败察哈尔蒙古后,知道了几条进关的路线。
路线其实很简单,就是在合适的位置在长城上挖洞,随后钻洞进关。
李邦华早就有所准备,他伸手从袖子里拿出一封题本,递了上来。
朱连没心情看,直接问:“李阁老有话直说,朕现在不想看。”
“是!”李邦华清了清嗓子。
“守卫京师的重中之重在于蓟州镇!”
“蓟州镇距离京师三百里,往东可以支援山海关,往北可以守卫喜峰口,往西可以支援京师,居庸关,甚至宣府!”
“崇祯二年,就是因为蓟州镇武备松弛兵力不足,才导致建奴以夷(指蒙古)为向导,通奴入犯中原!”
“臣以为在蓟州镇屯以重兵,不但能震慑建奴,还能拱卫京师!”
“只是……”李邦华的话说了一半,不说了。
朱连淡淡一笑:“李阁老是信不过朕?还是新不过大明?有话直说!”
“只是关宁军太少了,驻守山海关就无法驻守蓟州镇。”
朱连明白了李邦华的意图。
他想调关宁军驻守蓟州镇,但又怕被调走一部分人后,剩下的人守不住山海关。
“李阁老想多了,朕会用关宁军守山海关,但不会用他们守冀州镇。”
“难道陛下信不过他们?”
朱连没说话,而是轻轻点头。
有些话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前他对内阁说的那些话已经够明显了,宫里人多耳杂,以后那种话能不说尽量还是不说为妙。
他不是信不过关宁军,而是信不过吴三桂。
这种政治投机犯只会为自己考虑,他效忠的也不是大明,是他自己。
不过。
大明朝和他这位皇帝能用可用的人实在太少!
对于关宁军的态度是可以利用,不能重用。
用他们守山海关,但不会用他们守京师。
历史上吴三桂能打开山海关的关门,同理就能打开北京城的城门。
“那陛下用什么人镇守蓟州镇?”李邦华有些费解。
现在大明朝四处用兵,兵力早已捉襟见肘,如果不用吴三桂和关宁军,那还能用谁?ap.
朱连想了想,反问道:“李阁老,如果朕派你练兵,新招募的士兵多久才能拥有一战之力?”
李邦华闭着眼认真的想了想。
练兵可不只是练习杀人那么简单。
首先是装备,骑兵得有马,有了马之后还得有武器和甲胄。
在钱粮充足的情况下,一个月最多配齐一万人的装备。
当然还有更快的方法:征用其他地区守军的装备。
装备配齐了,剩下的才是正事。
骑兵练习骑马,骑射等;步兵练习结阵,弓弩,各种火器的使用等。
李邦华皱着眉思索良久后说道:“回陛下,臣至少需要半年时间练兵,才能让他们拥有一战之力。”
“好!”朱连站了起来。
“立刻拟旨,等流贼退兵后马上发出去。让山海关总兵高第率领麾下一万兵马去往蓟州镇驻守。擢兵部招募三万新兵去往蓟州镇,练兵备战。”
“战马不足没有关系,朕昨日不是与你们说过建奴的重步兵吗?你们就按照那个标准给士兵配备双甲,造战车。”
“他们建奴有的,朕的大明也要有!他们建奴没有的,朕的大明更要有!”
“朕不怕建奴不来,就怕他们不来。只要来了,中原就是他们的葬身之地!”
第102章 蓟辽总督王永吉
京师,皇极殿。
“臣王永吉勤王救驾来迟,请陛下治罪!”在百官的注视下,一身戎装的蓟辽总督王永吉缓缓下跪。
虽然身穿戎装,但他没有一丝一毫的安全感。
三月六日,皇帝命他王永吉和吴三桂放弃宁远进京勤王。
三月十六日他到达山海关。
三月二十六日,他抵达京师城下。
山海关距离京师六百多里,他王永吉用了十天!就算朝臣和皇帝再傻,也猜到了他们的真实想法:乱世之下,保存实力!
这事,洗不清,也没法洗,
王永吉自知理亏,认罪的同时用眼角的余光在朝堂上寻找同僚。
不看还好,等他看清朝堂上的官员后心里凉了一半。
偌大的朝堂,他熟识的官员竟然只有寥寥十数人。
内阁首辅魏藻德呢?请假了?
魏藻德深受皇帝宠信,只要他肯帮自己说几句话,这事就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魏藻德不帮也没关系,兵部尚书张缙彦与他可是老相识。
作为六部之一的兵部,在朝中的话语权相当有分量,只要他帮自己求情,这事也能过去。
一番搜索之后,王永吉落寞的收回目光。
今天,他肯定要被治罪了。
果不其然,不等王永吉的话说完,兵科给事中曾应麟,兵科给事中陈名夏同时出班跪倒:“臣,弹劾蓟辽总督王永吉!”
见崇祯不语,曾应麟率先说道:“陛下,臣弹劾蓟辽总督王永吉罪状有三。”
“其一,帝命王永吉弃宁远,率关宁军进京勤王。三月十六日到达山海关,三月二十六日抵达京师。山海关距离京师不过区区六百里,若是真心勤王,只需五六日即可从山海关抵达京师。用了这么久才来,此乃无视君王之罪!”
“其二,六天的路程,王永吉用了十天,此乃延误军机之罪。”
“其三,按律勤王大军应在城外驻守,不能入城。王永吉率军入城,有谋逆之举,此其罪三也!”
兵科给事中曾应麟的话刚说完,同为兵科给事中的陈名夏说道:“臣附议。”
“臣也附议!”户科给事中吴甘来出班跪地。
“臣附议!”吏科给事中吴麟徽也跪倒在地。
紧接着,右都御史房可壮,刑部右侍郎张忻等人纷纷跪地,请求崇祯治王永吉的罪。
王永吉的汗瞬间就下来了。
满朝文武...不,满朝的文官跪下三分之一要求治他的罪。
这罪名,要被坐实了。
朱连面无表情的看着众人,在脑海中回忆着他们在正史上的表现。
曾应麟,他既没有投降李自成也没有投降建奴,但是他的行为比那些投降的人还要可恨。.
曾应麟原是前兵部尚书杨嗣昌的心腹,平日专拍杨嗣昌的马屁。等杨嗣昌殒命后,曾应麟立刻给杨嗣昌总结出多条大罪,高声疾呼将其开棺剖尸,翻脸的速度比翻书还快。
陈明夏,先投降李自成,后投降建奴,三姓家奴!
房可壮,八旗兵入关后他率领青州缙绅杀死大顺政权的益都县令,归降清廷,也是三姓家奴!
张忻,贰臣传里的人物,先投降李自成,后投降建奴,又一个三姓家奴!
好啊,你们弹劾的真好!
他正愁找不到坏人,没想到这些人自己送上门来了。
让他欣慰的是,内阁成员没有发表任何看法,既没有弹劾王永吉,也没有给他求情。
这四个人,大局观都不错。
“李阁老,你怎么看?”朱连看向李邦华。
李阁老?
听到这三个字后,王永吉微微皱眉。他怎么也没料到,年近七旬的李邦华竟然坐到了内阁首辅的位置。
首辅也就罢了,他竟然坐着凳子上朝。
这得是多大的恩宠?
李邦华目光扫视一周后,缓缓说到:“臣以为,当务之急是抵御流贼。蓟辽总督王永吉是否有罪,有什么罪应该在流贼退兵后再议。”
“内阁其他人都说说自己的看法。”朱连故意放大了声音。
朝堂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内阁成员也有进有出。王永吉久居辽东,不了解朝堂上的情况,他此举是为了让王永吉认清现状。
王永吉有罪吗?
上一篇:你黄巾小兵,也开无双单挑吕布
下一篇:返回列表